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形成性评价在促进学生学和教师教中有着明显的优势,其实施的方法和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对形成性评价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做了相应的探究,并总结了其应用过程中的相关注意点。
职业高中 语文教学 形成性评价 教学实践 注意事项
一、当前中职语文教学中运用形成性评价的必要性
1.当前中职生语文学习的状况
进入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大多数是在中考中失利的。学生之间差距大,基础普遍不理想,学习能力、自控能力相对较差,也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缺少学习的动力,就连语文很多学生也是不感兴趣,厌学情绪浓。
2.当前中职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职学校语文评价基本上还是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的,一般以2~3次考核为主。评价侧重知识考查,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结果,且方法内容相对单一,学生是被动接受的。这样的评价不仅不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会让许多想改变自己的学生放弃学习放弃自己。
3.形成性评价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1)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形成性评价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评价的也不仅仅是学业成绩,还包括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而这恰恰与中职生自制力较差、基础普遍不高又想有所学得的现状相符合。有利于培养中职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助力学生快乐成长
形成性评价的方法方式不拘一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多样,这可以与中职校活动多、专业性强相结合,能促使中职语文教学的日常化、生活化,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各种课内外活动中学习到语文的各种知识、锻炼各种语文能力。
(3)促使教师不断进步
形成性评价的反馈和调整功能要求教师要适时调整教学策略,这就要求我们中职语文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要注意观察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不断进行教学调整,不断进行自我充电。
二、当前中职语文教学形成性评价的具体内容及其依据
1.当前中职语文教学实际
在中小学作为主课的语文课在当前的中职学校越来越被边缘化,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不断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中,如何让形成性评价真正的发挥其促进学生和教师成长的作用,需要广大中职语文教师深入实践探索。
本人任教于一所国家级职业高中的数控学部,学校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语文课被压缩到每周1~2节,而且高二基本不开课。这些年来又大力提倡技能比武和技能抽测,使得理工科学生普遍认为“学好技术就行”。对学习就不感兴趣,把语文课当成选修课甚至休息课的大有人在。
在这样的情况下,形成性评价的实践就显现出其强大的效能了。
2.形成性评价教学实践
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阶段性成绩和平时成绩。采用学分进行统计,以100个学分为满分,阶段成绩和平时成绩各占一半,学期的总评成绩即为学分的累计。
(1)阶段性成绩
①期中期末考试成绩(30学分)
这部分内容以卷面成绩为准,化成具体比例计算。期中成绩10个学分,期末成绩20个学分。
②语文实践活动(10学分)
这部分内容是结合教科书和专业情况以开卷测验或者提交小报告的形式完成。数控专业高一上学期主要由“小组演讲”和“个人手抄报”两部分组成。其中“小组演讲”每个班级分为8个小组,每个组分别布置3个环节的内容和任务:查找资料、撰写演讲稿、演讲;要求每个小组分别上交完成任务的资料。“个人手抄报”则要求每个学生制作手抄报,而后用一个课时交流。
③学习和成长(10学分)
这部分主要以学生各个阶段的自我成长为参考,以学生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为主,结合班主任以及本学科教师评价,侧重学生学习的态度和学习策略。一个学期进行四次评价,一个月一次,每次2.5学分;高一第一学期则要加上开学初的学生摸底评价。
(2)平时成绩
①识记(20学分)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以古诗词背诵为主。高一上学期的内容是以第五单元(古代诗词欣赏)为主,结合我们学校配发的《中国历代名句名篇300》中的8首诗歌(任选其6)。
②作业(10学分)
包括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以完成的时效和质量为评价标准;由课代表统计,结合教师批改评价。标准是不交1次扣1学分,完成不好或者未完成1次扣0.5学分。
③课堂表现(10学分)
这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内容以学生的课堂纪律、学生自我表达能力、学习积极性和上课应答为主,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同学评价综合给出。
④语文竞赛类活动(10学分)
主要指学生参与的班级、学部、学校以及社会各界举办的各种征文、朗诵、演讲、辩论、创新等与语文学科有关的活动。评价内容包括参与的积极性和取得的成绩两方面。标准是参加1次加1个学分,获得名次另外加相应的学分。
自从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形成性评价以来,学生中自动去学的人增加了,特别是从第二个学期开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了显著的提高。本学期任教的6个班级中,有4个班级学生在第一次公布评价结果后变化很显著,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早读课背古诗词的学生增加了,甚至有个班级还要求语文课代表隔天领读;二是上课睡觉和说话的人数显著下降;三是学生对相关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大幅度提高;四是考试的时候没有一个学生有作弊的表现。
三、中职语文教学形成性评价值得注意的问题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中职学校的很多学生在过去的9年已经习惯了被动接受,习惯了听从和应付,一旦把主动权交给他们,不是不知所措就是随性所为,更多的是保持沉默。所以,教师首先要做的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刚开始一定要注意以鼓励为主。
2.评价方式的灵活性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效果怎样,直接关系教育工作的成败。我们只有采用多种创设富有情趣的课堂教学方法,才能让语文课堂生动起来。 语文课堂 教学方法 素质教育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学生们开始讨厌语文,害怕语文,甚至于渐渐远离语文。究其原因,不在于学生,而是在于语文教师自己,是我们用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保守固执关起了语文乐园的大门,让学生们在这座知识的宝库面前,只有望而却步。
一、用教师的文学修养,感染学生“爱”语文
要想叫学生喜欢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是语文的爱好者,并有着较为扎实的语文功底和宽厚的文化积累,只有这样,才可能“厚积而薄发”,才可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为此,我特别注重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努力以美的教学语言去感染学生,注重平时和学生交谈时的语言美。和学生谈话间,我经常会兴致勃勃地说:“我送你一句话!”“我想起一句诗!”在学生的作文本上我也经常会写上这样的话:“老师希望你吃得苦中苦,成为人上人!”学生显然对这些名言、古诗是非常感兴趣的,在我的感召之下,他们也逐渐开始积累名句,现在我班基本上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摘抄积累本,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语文的乐园。
二、用语文的自身魅力,吸引学生“品”语文
语文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传承社会文化的载体,是与人的生命共存的。
1.紧抓课本中的佳作美文,让学生反复诵读
课本中很多课文,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描景、状物,无不充满着迷人的美。我紧紧抓住课文中每一个真、善、美要素和亮点,激发学生去咀嚼、品味、感悟、欣赏,使学生的性情得到陶冶和感染,心灵得到净化与提升。每一篇佳作美文,我都是让学生反复诵读。在教学中我一般都会安排这样几个层次的读:自由大声读,读通顺读准确;分小节细细品读,每读一个小节,又分几个层次,比如教学第一小节时,首先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大胆地试读,然后我让学生分小组分角色读,在相互交流帮助下,学生越读越投入。我再请同学进行比赛读;分节读完,请学生将全文配乐诵读。经过这样一系列的诵读后,学生真正地品味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比如七年级的《安塞腰鼓》《山中访友》《济南的冬天》等都是美文,很适合反复诵读。
2.扩展课本外的名家名篇,让学生广泛阅读
课本中的课文都是精而选之,具有典型性。怎样使学生品味到更多的名家名篇呢?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课外阅读的具体要求。针对这一点,我广泛发掘班级学习阵地,让学生广泛阅读。其一,我在班中开辟了“每周必读”,让学生诵读、摘记,并进行评比。其二,我让同学们作好课外阅读摘记,并不定期进行交流,从而在班中掀起了广读诗文的热潮。
三、用教学的艺术魅力,诱导学生“懂”语文
教学是一种艺术。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努力赋予语文教学技能方法以艺术的美,让学生快乐、喜悦、迷醉。
1.激趣,让学生在情境中“乐”语文
在上《狼》这一课的时候,为了达到读者与作者心灵的沟通,我设计了一个答记者问的小环节,我班李悦和于静波两位同学扮演记者,像模像样,她们设计的问题尖锐,在采访的时候很快进入角色,又是和被采访的对象握手又是说再见的,她们落落大方,面带笑容,给听课的老师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课前我只是稍微点拨了一下,创意的部分据她们自己说是从电视上学来的。教师创设了情境,使课堂由“平面”变得“、立体”,使课堂成五光十色、富有张力、充盈美感的信息场,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情不自禁地“乐”语文。
2.小组探究,让学生在研讨中“析”语文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我在班中组织了6人为一组的学习小组,每一组都有小组长,大家各有分工。课堂上,我首先将学习材料转换成问题情境,接着小组内按自学、发言、讨论、小结、互评的程序展开学习活动,然后大组交流学习情况和结果,进行适时的点拔和指导,最后就产生结论。比如在教学《安塞腰鼓》时,我就是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赏析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说说美在什么地方,然后小组派代表发言,最后学生互评,老师点评,这样的形式,使学生在一种充分平等的活动中探究、启智,使学习活动变得自由轻松,交往情境变得融洽互助,信息传导多向畅通。
3.走向社会,使学生在实践中“用”语文
学生的学习,大多必须以其生活体验为基础,因而应该强调在自然中学习,在社会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比如让学生找找身边的不规范字,为身边的实物写广告词,有的同学在给保护小草拟广告词的时候是这样说的“小草在睡觉,请从旁边绕”;有的同学给车行设计了这样的广告“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山地车”……让学生在生活中用语文,积累语文。老师要转变观念,坚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总之,语文教学的本位就是重积累、重感悟、重读书,我努力把握住这一点,让每一堂语文课都上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趣,让学生真正地爱语文,让学生真正地懂语文,让语文课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乐园。
(上接第143页)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学生、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作相应的调整,采取切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方式方法,适当采取操作性强的量化考核标准,以能真切帮助学生学习和成长为目标。对学生的评价要侧重其自我成长和学习的主动性、态度,注意分层次评价。
3.及时反馈及时调整
每一个阶段的评价结果都要及时反馈,针对中职学生的实际,我们对学生要以鼓励为主,特别是对进步的学生一定要及时表扬鼓励,当然对一些平时不认真,学习应付了事的学生要注意督促。同时教师也要根据评价的反馈信息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与终结性评价结合
终结性评价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可操作性,要注意两者的结合,形成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补充的评价体系。如对学生写作的评价就可以结合平时的作业、报告、活动、随笔和期中、期末的考场作文。
参考文献:
\[1\]扈中平.教学目的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
\[2\]杨九俊.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陈竞芬.中职学生学业成就改革及个案研究》\[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5.
\[4\]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5\]王笃勤.真实性评价:从理论到实践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职业高中 语文教学 形成性评价 教学实践 注意事项
一、当前中职语文教学中运用形成性评价的必要性
1.当前中职生语文学习的状况
进入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大多数是在中考中失利的。学生之间差距大,基础普遍不理想,学习能力、自控能力相对较差,也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缺少学习的动力,就连语文很多学生也是不感兴趣,厌学情绪浓。
2.当前中职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职学校语文评价基本上还是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的,一般以2~3次考核为主。评价侧重知识考查,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结果,且方法内容相对单一,学生是被动接受的。这样的评价不仅不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会让许多想改变自己的学生放弃学习放弃自己。
3.形成性评价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1)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形成性评价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评价的也不仅仅是学业成绩,还包括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而这恰恰与中职生自制力较差、基础普遍不高又想有所学得的现状相符合。有利于培养中职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助力学生快乐成长
形成性评价的方法方式不拘一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多样,这可以与中职校活动多、专业性强相结合,能促使中职语文教学的日常化、生活化,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各种课内外活动中学习到语文的各种知识、锻炼各种语文能力。
(3)促使教师不断进步
形成性评价的反馈和调整功能要求教师要适时调整教学策略,这就要求我们中职语文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要注意观察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不断进行教学调整,不断进行自我充电。
二、当前中职语文教学形成性评价的具体内容及其依据
1.当前中职语文教学实际
在中小学作为主课的语文课在当前的中职学校越来越被边缘化,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不断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中,如何让形成性评价真正的发挥其促进学生和教师成长的作用,需要广大中职语文教师深入实践探索。
本人任教于一所国家级职业高中的数控学部,学校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语文课被压缩到每周1~2节,而且高二基本不开课。这些年来又大力提倡技能比武和技能抽测,使得理工科学生普遍认为“学好技术就行”。对学习就不感兴趣,把语文课当成选修课甚至休息课的大有人在。
在这样的情况下,形成性评价的实践就显现出其强大的效能了。
2.形成性评价教学实践
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阶段性成绩和平时成绩。采用学分进行统计,以100个学分为满分,阶段成绩和平时成绩各占一半,学期的总评成绩即为学分的累计。
(1)阶段性成绩
①期中期末考试成绩(30学分)
这部分内容以卷面成绩为准,化成具体比例计算。期中成绩10个学分,期末成绩20个学分。
②语文实践活动(10学分)
这部分内容是结合教科书和专业情况以开卷测验或者提交小报告的形式完成。数控专业高一上学期主要由“小组演讲”和“个人手抄报”两部分组成。其中“小组演讲”每个班级分为8个小组,每个组分别布置3个环节的内容和任务:查找资料、撰写演讲稿、演讲;要求每个小组分别上交完成任务的资料。“个人手抄报”则要求每个学生制作手抄报,而后用一个课时交流。
③学习和成长(10学分)
这部分主要以学生各个阶段的自我成长为参考,以学生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为主,结合班主任以及本学科教师评价,侧重学生学习的态度和学习策略。一个学期进行四次评价,一个月一次,每次2.5学分;高一第一学期则要加上开学初的学生摸底评价。
(2)平时成绩
①识记(20学分)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以古诗词背诵为主。高一上学期的内容是以第五单元(古代诗词欣赏)为主,结合我们学校配发的《中国历代名句名篇300》中的8首诗歌(任选其6)。
②作业(10学分)
包括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以完成的时效和质量为评价标准;由课代表统计,结合教师批改评价。标准是不交1次扣1学分,完成不好或者未完成1次扣0.5学分。
③课堂表现(10学分)
这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内容以学生的课堂纪律、学生自我表达能力、学习积极性和上课应答为主,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同学评价综合给出。
④语文竞赛类活动(10学分)
主要指学生参与的班级、学部、学校以及社会各界举办的各种征文、朗诵、演讲、辩论、创新等与语文学科有关的活动。评价内容包括参与的积极性和取得的成绩两方面。标准是参加1次加1个学分,获得名次另外加相应的学分。
自从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形成性评价以来,学生中自动去学的人增加了,特别是从第二个学期开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了显著的提高。本学期任教的6个班级中,有4个班级学生在第一次公布评价结果后变化很显著,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早读课背古诗词的学生增加了,甚至有个班级还要求语文课代表隔天领读;二是上课睡觉和说话的人数显著下降;三是学生对相关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大幅度提高;四是考试的时候没有一个学生有作弊的表现。
三、中职语文教学形成性评价值得注意的问题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中职学校的很多学生在过去的9年已经习惯了被动接受,习惯了听从和应付,一旦把主动权交给他们,不是不知所措就是随性所为,更多的是保持沉默。所以,教师首先要做的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刚开始一定要注意以鼓励为主。
2.评价方式的灵活性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效果怎样,直接关系教育工作的成败。我们只有采用多种创设富有情趣的课堂教学方法,才能让语文课堂生动起来。 语文课堂 教学方法 素质教育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学生们开始讨厌语文,害怕语文,甚至于渐渐远离语文。究其原因,不在于学生,而是在于语文教师自己,是我们用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保守固执关起了语文乐园的大门,让学生们在这座知识的宝库面前,只有望而却步。
一、用教师的文学修养,感染学生“爱”语文
要想叫学生喜欢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是语文的爱好者,并有着较为扎实的语文功底和宽厚的文化积累,只有这样,才可能“厚积而薄发”,才可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为此,我特别注重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努力以美的教学语言去感染学生,注重平时和学生交谈时的语言美。和学生谈话间,我经常会兴致勃勃地说:“我送你一句话!”“我想起一句诗!”在学生的作文本上我也经常会写上这样的话:“老师希望你吃得苦中苦,成为人上人!”学生显然对这些名言、古诗是非常感兴趣的,在我的感召之下,他们也逐渐开始积累名句,现在我班基本上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摘抄积累本,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语文的乐园。
二、用语文的自身魅力,吸引学生“品”语文
语文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传承社会文化的载体,是与人的生命共存的。
1.紧抓课本中的佳作美文,让学生反复诵读
课本中很多课文,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描景、状物,无不充满着迷人的美。我紧紧抓住课文中每一个真、善、美要素和亮点,激发学生去咀嚼、品味、感悟、欣赏,使学生的性情得到陶冶和感染,心灵得到净化与提升。每一篇佳作美文,我都是让学生反复诵读。在教学中我一般都会安排这样几个层次的读:自由大声读,读通顺读准确;分小节细细品读,每读一个小节,又分几个层次,比如教学第一小节时,首先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大胆地试读,然后我让学生分小组分角色读,在相互交流帮助下,学生越读越投入。我再请同学进行比赛读;分节读完,请学生将全文配乐诵读。经过这样一系列的诵读后,学生真正地品味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比如七年级的《安塞腰鼓》《山中访友》《济南的冬天》等都是美文,很适合反复诵读。
2.扩展课本外的名家名篇,让学生广泛阅读
课本中的课文都是精而选之,具有典型性。怎样使学生品味到更多的名家名篇呢?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课外阅读的具体要求。针对这一点,我广泛发掘班级学习阵地,让学生广泛阅读。其一,我在班中开辟了“每周必读”,让学生诵读、摘记,并进行评比。其二,我让同学们作好课外阅读摘记,并不定期进行交流,从而在班中掀起了广读诗文的热潮。
三、用教学的艺术魅力,诱导学生“懂”语文
教学是一种艺术。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努力赋予语文教学技能方法以艺术的美,让学生快乐、喜悦、迷醉。
1.激趣,让学生在情境中“乐”语文
在上《狼》这一课的时候,为了达到读者与作者心灵的沟通,我设计了一个答记者问的小环节,我班李悦和于静波两位同学扮演记者,像模像样,她们设计的问题尖锐,在采访的时候很快进入角色,又是和被采访的对象握手又是说再见的,她们落落大方,面带笑容,给听课的老师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课前我只是稍微点拨了一下,创意的部分据她们自己说是从电视上学来的。教师创设了情境,使课堂由“平面”变得“、立体”,使课堂成五光十色、富有张力、充盈美感的信息场,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情不自禁地“乐”语文。
2.小组探究,让学生在研讨中“析”语文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我在班中组织了6人为一组的学习小组,每一组都有小组长,大家各有分工。课堂上,我首先将学习材料转换成问题情境,接着小组内按自学、发言、讨论、小结、互评的程序展开学习活动,然后大组交流学习情况和结果,进行适时的点拔和指导,最后就产生结论。比如在教学《安塞腰鼓》时,我就是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赏析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说说美在什么地方,然后小组派代表发言,最后学生互评,老师点评,这样的形式,使学生在一种充分平等的活动中探究、启智,使学习活动变得自由轻松,交往情境变得融洽互助,信息传导多向畅通。
3.走向社会,使学生在实践中“用”语文
学生的学习,大多必须以其生活体验为基础,因而应该强调在自然中学习,在社会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比如让学生找找身边的不规范字,为身边的实物写广告词,有的同学在给保护小草拟广告词的时候是这样说的“小草在睡觉,请从旁边绕”;有的同学给车行设计了这样的广告“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山地车”……让学生在生活中用语文,积累语文。老师要转变观念,坚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总之,语文教学的本位就是重积累、重感悟、重读书,我努力把握住这一点,让每一堂语文课都上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趣,让学生真正地爱语文,让学生真正地懂语文,让语文课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乐园。
(上接第143页)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学生、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作相应的调整,采取切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方式方法,适当采取操作性强的量化考核标准,以能真切帮助学生学习和成长为目标。对学生的评价要侧重其自我成长和学习的主动性、态度,注意分层次评价。
3.及时反馈及时调整
每一个阶段的评价结果都要及时反馈,针对中职学生的实际,我们对学生要以鼓励为主,特别是对进步的学生一定要及时表扬鼓励,当然对一些平时不认真,学习应付了事的学生要注意督促。同时教师也要根据评价的反馈信息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与终结性评价结合
终结性评价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可操作性,要注意两者的结合,形成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补充的评价体系。如对学生写作的评价就可以结合平时的作业、报告、活动、随笔和期中、期末的考场作文。
参考文献:
\[1\]扈中平.教学目的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
\[2\]杨九俊.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陈竞芬.中职学生学业成就改革及个案研究》\[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5.
\[4\]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5\]王笃勤.真实性评价:从理论到实践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