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教学中的环保渗透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nzi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 摘:随着工业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已影响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保护环境迫在眉睫。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我们教师必须结合所学章节内容,精心设计教学,适时进行环保渗透,讲解环保知识。环保渗透是化学教师必须的重要职责。
  关键词:环境教育,化学教学,环保意识,环保渗透,环境污染
  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显示出人类改造自然的巨大力量和从自然界获取资源及财富的高超能力,同时,也破坏了自然界的平衡,给人类带来严重损害和灾难。当前,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危机已成为世界几个危机之一,保护环境也就是保护地球。保护人类自己已成为所有公民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化学因素造成的污染及其影响远比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严重得多。环境教育已成为国内外中小学的教育课题,中学化学教师如何自觉地寓环境教育于化学教学中,提高中学生的环境意识,树立环境道德,培养学习改造、优化环境的能力,笔者结合教学实际,浅谈几点看法。
  一、挖掘课堂教材,增强环保意识
  环境意识已成为人类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教材提供了环境教育的丰富内容,它包括掌握保护环境、改进生态环境的技术,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这就必须了解地球表面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要素——水、大气、土坡及其总体构成环境、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在教学方法上,我抓住化学教材的潜在因素,融入环境教育。精选了发生在中学生身边的,对他们具有现实环保教育意义的教材内容。例如,在“保护水源”的教学中,我列举了1972年日本水误湾含汞的废水排入河海,汞如何以食物链逐级从浮游生物→鱼、贝体→人的逐级聚集,引起有机甲基汞化合物导致中枢神经损伤为主的中毒。导致中毒者达283人,死亡60人的事例。我还列举最近几年发生在我国南方的一些湖泊由于植物营养物质污染,引起的“赤湖”现象,造成大量的鱼、虾等水生生物死亡,给渔业生产造成大量的损失。这样,学生们不仅从书本知识知道淡水的宝贵,还从水质污染事例,结合本地区水质、水源情况,更加明确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不能乱排乱放,节约用水、保护水源的重要性。
  对于学生们非常感兴趣的由二氧化碳引起的“温室效应”,促使地球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我着重于分析本地城区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原因,讲述了“温室效应”造成地球表面气温升高而引起的严重危害。如全球变暖将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使海平面上升,将淹没许多城市,再如气温升高,蒸发加强,气候会变得干旱,农业区会退化成草原,干旱区会变得更干旱;土地沙漠化,使农业减产。学生们一听到此现象都感到很惊讶。
  随着学生化学知识的不断丰富与深化,环境意识也必须在不断再现的环保知识中增强。在高中年级的教学中,我在紧扣教材的基础上,不断渗透、联贯各化学知识点与环保知识。例如讲到“硫”这一章的二氧化硫时,当学生已具备了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酸雨的pH值。二氧化硫的危害以及控制排放,用碱液吸收SO2等知识的基础上,生动地列举了震惊世界的几起烟雾事件,使学生从环境教育中认识了金属氧化物烟尘可对SO2的氧化起催化作用。
  二、探讨实验操作,树立环境道德
  化学实验中,学生们直接接触有毒的气体、液体、固体,这对他们的身体健康是不利的。如何指导学生规范操作,严格控制试剂用量,改进实验条件,设计实验装置是化学教学中再现环保知识、净化环境,在“用”字上培养学生环境道德的良好途径。例如,在浓硝酸与铜片的反应实验中,释放出的NO2是具有强烈刺激性的气体,由于铜与浓硝酸反应比较快,释放出的 NO2在实验室里会越来越多,危害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我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把铜片改用细长的铜丝,这样只需拉出铜丝于试管外,即可随时中断反应,并在试管口塞上一团沾有 NaOH溶液的棉球,这样减少了不断逸出的红棕色 NO2气体对实验室环境的污染。
  另外,学生一般仅凭兴趣做化学实脸,不明确为什么要严格控制试剂用量。例如在检验硫酸根离子的实验中,学生常常一下子往含硫酸根离子的溶液中加入较多的 BaC12溶液。我向学生们讲解了重金属可溶性的钡盐是毒性最强的物质,含钡离子浓度较大的废液转入水体中,会造成潜在的水质污染、土壤污染,并且讲述硫酸钡是溶解度很小的不溶性盐,在少量的硫酸根溶液中逐滴加入 BaC12溶液,就可观察到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这样既节约了试剂用量,达到了实验效果,又净化了环境。
  三、讨论解题方法,渗透环保能力
  联系实际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原则,同样也应该充实包括环境教育在内的实际。在解题方法或问题讨论中,我也渗透环保意识,力图提高学生改造、调控环境的能力。例如:实验室用铜制取少量硫酸铜溶液,下列各化学方程式正确且合适的是:(1)Cu 2H2SO4(浓) △ CuSO4 SO2↑ 2H2O(2)Cu Fe2(SO4)3=CuSO4 2FeSO4(3)2Cu O2 △ 2CuO CuO H2SO4(稀)=CuSO4 H2O(4)Cu H2SO4(稀)= CuSO4 H2↑学生们通过联系到 SO2对环境的污染,反应能否发生及生成物是否纯净,很快选择正确答案( C )。
  计算技能训练中也能渗透环保教育,使环境教育活动丰富生动,饶有趣味。例如编写一道题:某电厂每天要烧掉含硫1.6%的烟煤 100吨,每天排放多少SO2污染环境?如果将这些SO2加以回收利用,在理论上每天可生产98%的浓H2SO4多少吨?这样的数据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又对学生进行一次环境教育,丰富了实际知识。
  总之,化学只有联系社会、联系生产、联系环境保护才能学得更生动、更灵活、更充实。在化学教学中,重视环境知识学习,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增强能力型人才,提高全民族素质才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参考文献:
  [1]态文明的战略关系研究[OL].互联网-广电传媒-道客巴巴.
  [2]陈妍.高中化学探究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研究[D].硕博学位论文,2007.
  [3]许学青.寓环境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问题[J].新疆教育,2013(11).
  [4]宗习武.节能降耗形势下水泥技术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J].福建建材,2007(06).
  [5]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OL].互联网-项目管理-道客巴巴.
其他文献
施工管理工作需要在工程建设期间全面展开,以确保工程实施的顺畅性.在现代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中,不仅要关注施工质量方面的管理需求,同时还要展开有效的安全管理工作,以此来规
【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导学案”教学以其特有的新颖性、实用性、高效性和易操作性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本文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开展的导学案教学过程为案例,反思了本课中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应用。  【关键词】导学案 学案设计 反思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新课程理念更加广泛深入地应用于教育教学之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已成为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实现学生个性发展的关键。“导学案教学”模式是对传统
【摘要】物理复习课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复习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已失去新鲜感,如何激起学生对复习课的兴趣,对提高复习课的成效十分重要。  【关键词】高中物理 复习 教学  与过去的单科考试相比,综合考试中对考生所掌握基本知识的要求没有太大变化,只是考试的形式有一些改变,考生要在一张卷子上完成生物、化学、物理的考题,有些考题还是这几科知识的综合问题。虽然考题是综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已成为时代潮流,现在我们的教学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所以我们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为初中物理教学中面临的又一挑战。  【关键字】以学生为主体 初中物理教学 课堂教学  初中物理教学是在小学的基础上更深层次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停留在对物理的认识阶段,初中物理教学是在小学基础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修订,让我们从顶层设计中体会到了三维目标的重要性,更体会到了优化初中物理教学的具体途径:学习兴趣、实践意识、分析习惯、科学态度和方法能力。“过分突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已经不合时宜了,因为现在的信息社会,知识的缺乏随时都可以补足,但是兴趣的缺乏、意识的淡薄、能力的缺失、态度和习惯的错误,不是短时间能改善的,它很可能影响整个高中阶段,甚至于一辈子。”这段文字不是笔者的自创,而是江西省特
摘要目前课程标准下的初中生物课本都含有大量的插图。插图,与文字并重,作为生物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插图浓缩和承载了生物科学的概况,以直观形象、简明生动为特色,涵盖了丰富的生物学信息。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插图,不仅可以提挈课本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促进生物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几年来,本人积极利用教材中插
摘要所谓“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有效教学的评价主体是学生而非教师。美国学者鲍里奇教授认为,有效教学包括至关重要的五种关键行为: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习成功率。我国学者叶澜教授认为,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的课就可以算是好课了。  关键词 高中化学 有效课堂教学  有效课堂之所以有效可以分为班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