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栽马铃薯有性繁殖利用的若干问题

来源 :江苏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g3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马铃薯春秋两季栽培地区,采用秋栽留种,繁殖薯体,克服品种退化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秋栽马铃薯常发生烂薯、死苗,并多感染疮痂病,严重影响马铃薯薯种的繁殖和产量的提高。有性繁殖利用则是提高马铃薯生活力和抗病性,防止品种退化和提高量的一条途径。 In spring and autumn potato cultivation areas, the use of autumn planted species, breeding potato, to overcome the degradation of varieties has an important role. However, autumn planting potatoes often occur rotten potato, dead seedlings, and more infected with scab disease, seriously affecting the potato potato breeding and yield increase. The use of sexual reproduction is to improve the viability and disease resistance of potatoes, to prevent the degradation of varieties and increase the amount of a way.
其他文献
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英明教导,我们从一九七一年春开始,开展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工作。一年多来,先后从兄弟单位引进了一批水稻雄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2-123-01  我们的传统语文教学,曾一度对“对联文化”非常重视。旧时几岁孩童进入私塾,先生便让你学着对“对子”,如出个“狗尾草”可对“马齿苋”,出“雾失楼台”,可对“月迷津度”……通过逐步加大难度的出句对句,训练遣词造句的能力,培养观察力,开启想象力,陶冶情操,引退其文学兴趣,实乃不失为一种可取之舉措。可后来
摘 要:新课程标准要求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初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一代新人。而数学教师是数学学科新课程最直接最关键的实施者、开发者、使用者之一,其自身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与人文素养以及人格魅力会对数学学科新课程教学效益产生正相关的效果。因此数学教师除了深入领会新课程理念之外,还应树立科学的数学观,理清数学与数学教學之间的关系
有一句五个字的成语,叫“三年不窥园”,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这个成语,讲的就是汉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董仲舒小时候的故事。 There is a five-word idiom, called “thr
期刊
油菜是旱作物,生育期较长,要使油莱达到“季壮夏发”,施好基肥很重要。我们科研站在金星大队进行了基肥不同用量和不同施法的试验,具体做法:先人坌,后套沟条施猪塮,再复土做
摘 要: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推进,人们对教育的质量和内容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来说,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实现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新课改的理念中,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了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教学效果的高效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学生,了解学情,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和体验化,做到教学内容的知识性、趣味性和生活化相结合,以便实现有效教学。  关键词:新课改 有效教学 高中数学 方法
小结红花烟的许多植物学上的亲属拥有遗传变异和种质贮备的自然来源以发展改进的栽培品种.诱导多倍体的技术,和克服不孕的其它方法促成抗病的种间基因转移.现时的一些育种品
在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指引下,我省油菜生产发展很快,耕作栽培水平不断提高。随着耕作制度的改革和甘蓝型油菜面积的扩大,生产上迫切要求系统研究水田三熟制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土地复种指数不断增加,特别是种植两季稻后,迫切需要开辟肥料来源。大力发展紫云英绿肥,既是解决当前肥料不足的好办法,又是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促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2-126-01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选的都是一些比较经典的名篇和美文,可读性和欣赏性也比较强。所以让学生读一点浅显的文言文,对于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增进文化修养很有帮助。因此指导初中生读文言文,首先要让他们明确三项主要任务:一是能正确朗读、背诵课文中的文言名篇;二是掌握一定数量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