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的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教科书呈现出了“一标多本”的局面。在众多的版本中,相比较而言,人教版和岳麓版的特点最为鲜明。因此,本文在个案分析的基础上,尝试对两个版本的同一课《太平天国运动》的课文系统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比较,希冀以此梳理出两个版本的异同之处,同时为以后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一点借鉴。
关键词:人教版:岳麓版:太平天国运动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20)01-087-04
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中学历史的课程改革不断进行拓展和深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学历史教科书,是作为承载新课程改革理念最直接的载体,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新课程改革下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对于更好的推动历史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实现历史课程改革的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鉴于此,本文拟对岳麓书社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发行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太平天国运动”一课进行初步的比较研究,探讨两个版本教材课文内容和结构的差异性,并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对教师教学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策略,希望对今后这一部分内容的科学和教研工作提供参考。
此外,“课文系统分为基本课文、补充性课文、绪论性课文、史料性课文四类,它是教科书的主体部分,也是学习的基本内容”。所以本文会按照以上提到的内容来详加的进行分析。
一、导入语比较
通过对两个版本的导入语比较,可以看出,岳麓版的课前提示语简洁,明了,基本上概括了本课主线。用设问的方式来提示主题,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的兴趣。而人教版则是在课前设一个导入框,并且旁边配上一幅洪秀全的图片。导入语大部分是在描述与本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具体生动的历史情景。
导言,顾名思义就是起引导作用。两个版本在本课的课前导入语部分各有千秋。岳麓版的课前导人通过提出问题的形式来引入学生对本课的思考。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二,通过问题导入,学生将会带着这些问题学习新课,可以有效的针对学生课堂学习的目的性,大大提升学生和教师的课堂效率。与之相比,人教版在本课中采用小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做到了通俗易通,深入浅出和生动饱满,充分考虑到了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容易激发学生对新课程内容的好奇心,这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都大有益处。所以在生动饱满方面,岳麓版的缺点就凸现出来,课前导入语言较为简短,虽然富有启发性质,但是言语表达与人教版相比过于生硬,且由于两个版本的编写队伍不同,使得岳麓版的教材更富有学术性气息,这就在兼具知识性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
导言是学生进入正课内容学习的前奏部分,导入语如果以故事的形式表现,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这符合学生学习心理内在表现。因此,好的导入语不仅仅起到引导作用,还需同时兼具故事性和启发性。
二、基本性課文框架及其内容的比较
(一)课文名称
“课文标题是课文的核心、灵魂,在教科书中有着传神的魅力和画龙点睛的功效”。课文标题是对课文内容高精度的概括和浓缩,是把握课文内容的关键,因此课文标题对于理解课文内容有其重要作用。
两版本的课文名称都采取了同样的题目:太平天国运动。区别在于两个版本的课文序号是不一样的。人教版是在第11课,而岳麓版是在第13课。这是由于两个版本在前面的课文内容安排上面存在差异。不过,课文序号顺序的不同,并不对整体造成太大的影响。所以,在课文名称方面的比较,两个版本并没有什么可区分的。
(二)子目名称
人教版在本课下设三个子目,分别是: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天国悲剧。三个子目之间相互衔接,体现了运动发展的时序性,也体现了天平天国运动从兴起到失败的发展历程。相较而言,岳麓版只设了两个字目:金田起义和天国兴衰。与人教版相比,缺点是显而易见的,单从子目名称上看,没有人教版的生动详细,给学生的印象是不直观的。所以,从整体上看,本课人教版的子目名称精炼,概括性强,并体现了课文子目之间的内在逻辑。而岳麓版在子目设置上则是趋向于简洁。
在人教版的第一子目里交代了金田起义的背景以及天平天国定都天京的过程。岳麓版的第一子目里只交代了金田起义的背景,同时也把对洪秀全的介绍放在了小字部分里,至于定都天京的过程则是在第二子目里提及。人教版和岳麓版都在第二子目里提及了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都展示了关于《天朝田亩制度》部分内容的史料。但遗憾的是,两者并没有注明史料的具体出处。这是下文将要讨论的部分。人教版中,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紧随其后,而岳麓版则是把对它的评价放在本课的最后一段。在人教版的第三子目和岳麓版的第二子目里都对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而衰的历程做了简单的分析。但是在岳麓版中,对湘军的出现背景做了一个简短的介绍。人教版中对湘军的出现没有直接的过渡,这使得学生对这一点的认识容易显得突兀。与此同时,也对天平天国后期的颁布的文件《资政新篇》做了简单的介绍。但是岳麓版对《资政新篇》的介绍,其篇幅和字数要比人教版多。说明岳麓版对《资政新篇》的认识是非常深刻的。在人教版的第三字目里,对石达开的负气出走并没有详细的介绍,对天王杨秀清的遇害则是单独开辟了学思之窗。岳麓版在对两者的介绍方面是恰恰反过来的。说明两个版本的编者对这两个人物的评价是不相同。这涉及到了编者及编写团队的取舍问题。
在本课的最后一段,岳麓版对太平天国运动做了简短的评价,而人教版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则完全没有涉及。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两个版本的编者对这件事件的看法,以及又是站在什么样的高度上做出的评价。
总而言之,初看两版本的子目名称,人教版更胜一筹。但是在具体的内容介绍方面,两个版本的所涉及的内容大体来说是比较完备的。甚至在史料的补充方面,岳麓版是棋高一着的。 (三)课文不同类型文字数量的比较分析
“按照课文的文字类型的分类可分为绪论文、基本文、补充文、史料文四种”。绪论文就是课文的导入语部分,补充文和史料文都是对课文基本文的补充。补充文在课文中用异体字号呈现,史料文是以加有颜色的边框呈现如“资料回放”、“模块链接”、“学思之窗”、“历史纵横”等栏目,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本文将对两个版本不同类型的文字数量做一个表格,以便比较的更加客观和立体。
通过前面两个表格的分析可以看出:两个版本在全文的文字数量基本上是相差不多的。说明两个版本在整体的字数安排上并没有太大区别。但是每个版本的不同类型的文字数量确实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是绪论文,显而易见,人教版的远比岳麓版的生动、形象,当然体现在文字上就很明显了。其次,在基本文的设置上,人教版并不像岳麓版那样大字和小字穿插。人教版在基本文的排版上,给人的直观感觉是整洁、美观的。同时,在补充文上,岳麓版的文字数量不仅是人教版的2倍,同时也远远多于基本文的文字数量。这充分说明了,岳麓版在课文内容的安排上更加注重课外知识的拓展和积累,对于基本文的设置,则是少之又少。这样相较于人教版确实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这是岳麓版的特色之处。不过,这样的安排在某些程度上也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负担,意味着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准备更多的材料,才能上好这一堂课。再次,在课后的巩固方面,岳麓版的字数也是明显多于人教版的。这说明,岳麓版更加重视学生在学完新课之后的复习回顾。相较而言,人教版的课后设置就简单得多。当然,这可能是因为人教版受篇幅限制所致的。因为,人教版在每一课的课文安排上都是采用四面纸张来安排,而岳麓版则是不固定的。所以,这就导致了岳麓版在课文的安排方面是有很大的灵活性的,这一点又是岳麓版的创新之处所在。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人教版更注重基本文的安排,而岳麓版比较重视补充文的设置。正因为補充文的主要作用在于扩展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本文,增加了教科书的生动性。所以岳麓版的教科书内容丰富,更具有可读性。人教版则是在各文字类型的分配格局上是比较合理的。
三、阐释部分比较
(一)插图
新课改之后的历史教科书中的插图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历史图片(包括各种历史人物、实物、场景为主题的历史图片);二是历史想象图(包括示意图、漫画等);三是历史地图。
插图作为一种形象生动的教学素材,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丰富教材内容和“课文的理解和记忆起到了促进作用”。
与文字一样,历史教科书中的图片也具有传递历史信息的功能。因此,课文图片作为整个课文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课文主题相关内容的补充、说明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图片在课文中的作用不仅仅是对教材的妆点,使教科书更加具有观赏性,而且更重要的是更好的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太平天国运动》一课,人教版共有一幅历史地图,两幅人物图(洪秀全和曾国藩),一幅历史场景图,两幅历史书影图(发给农民的田凭和《资政新篇》)。在岳麓版中,同样是一幅历史地图,但是它有三幅人物图(洪秀全、李鸿章、曾国藩),只有一幅历史书影图(《资政新篇》),并没有历史场景图。
首先,历史地图方面,两者都有,说明两个版本的编写队伍在使学生形象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程时达成了一致。其次,在人物图方面,虽然岳麓版有三幅,但是除了对洪秀全做了相应的介绍之外,其他两人都是只有名字却没有相关介绍的。这会使得学生在对由两人的领导的湘军直接导致太平天国运动覆灭的认识不够深刻,这就是岳麓版的缺陷所在:史料够多,但是缺少注解。但是人教版虽然有两幅人物图,但是也都有一个简短的介绍,至少可以使学生对相关人物的认识有一个粗略的了解。
再次,在书影方面,岳麓版与人教版相比,就缺少了《天朝田亩制度》相关资料的书影。笔者认为,这个方面倒是影响不大,不过总体来看,有还是比没有的好,毕竟图片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对历史的认识更加深刻。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岳麓版的编写队伍在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安排上面,并不是十分的重视,相反对《资政新篇》倒是给了很大的篇幅,人教版是恰恰与此相反的。最可能的原因就是学术界近来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不高,对《资政新篇》的评价有了一个新高度,这是跟岳麓版更加与学术前沿接轨有关。人教版相比而言,只是单纯的进行知识量的排比,不过分涉及学术前沿的内容。
最后,人教版比岳麓版多了一幅历史场景图。这个场景图虽然比较模糊,但依然可以看出太平天国全盛时期的辉煌局面。比起岳麓版单纯的文字描述,这幅图片给学生带来最直观的震撼。
(二)文献资料
人教版的文献资料主要分布在“学思之窗”、“历史纵横”、“资料回放”等栏目中。这些内容的字号区别于正文字号,不是必须掌握的内容,只是作为正文的补充和说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正文的认识。岳麓版的文献资料其实是没有固定的名称,但它的形式像是一个“课文小贴士”。课文小贴士的呈现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以蓝底黑字的形式呈现出来,主要是针对前面的课文进行资料补充,而且这类材料大都短小简洁。另外一种是编者会专门画一个材料框来进行安置,这是因为这类资料的补充比较长,而且还会在这类资料下面设置相关问题。
在文献资料的补充方面,人教版在安排布局上是合理的。对各种补充性的材料配以学思之窗,历史纵横等标题,可以使得材料安排看上去更加简洁明了。岳麓版在形式上相较而言并没有人教版那么突出。
“学思之窗”是人教版教科书中开发的独具特色的一个栏目。它通常引用一段材料,这段材料表现在本文中是一段改编后的材料,长度适中,并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的观点,由此更好的为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提供了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课文内容,也培养了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人教版在本文设置中,共有两个历史纵横栏目,分别设于《天朝田亩制度》的后面和本课要旨的前面。“历史纵横”栏目用历史相关资料对课文内容进行了适当的延伸和扩展,使得学生对《天朝田亩制度》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另一面有了全新的认识。
岳麓版在文献资料的设置方面,最特色的地方就是字数多。它采用了大部分的篇幅来进行史料补充。针对特定的史料,旁边配以小贴士,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甚至在课后的巩固方面也采用了较多的史料,这是人教版难以匹敌的。
总而言之,在插图方面,岳麓版的数量少于人教版,安排布局不是那么的合理。但是在文献资料方面,岳麓版最注重史料的补充,虽然形式的布局上并不那么尽如人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的史料知识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认识空间。对于新形势下,强调学生知识面的拓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课后巩固部分比较
人教版的课后巩固系统,由四个方面组成:模块链接、本课要旨、本课测评、学习延伸。不过模块链接是包含在本科要旨部分的,所以也可以说是三个部分组成。对于本课来说,因为其他必修或选修书籍并没有与本课相关的历史资料,所以模块链接是没有设置的。在人教版中,课后三个部分的设置是每课都有的。岳麓版的课后巩固由五个部分组成:知识链接、阅读与思考、解析与探究、自我测评、活动建议。岳麓版最大的特點就是灵活性,这五个部分并不是每一个都是完备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安排灵活设置,在本课中的课后巩固只有后三个部分。
人教版的课后三个部分与岳麓版的课后三个部分是不完全对应的。人教版的“本课要旨”栏目是对本课知识的小结,梳理了本课的重难点内容,以便于学生复习巩固。岳麓版相比是没有这一板块的,对本课的重难点没有进行梳理,不利于学生的整体回顾。岳麓版的解析与探究一栏,采用了大量的原始材料去揭示太平天国运动的理想以及启发学生探究为什么太平天国运动的理想不能实现。史料的分析对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人教版在这一点的设置是明显不足的。
人教版的本课测评与岳麓版的自我测评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提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但是岳麓版又多了一个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与此相对应,人教版在学习延伸的内容设置上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提供了一种观点,供启发学生去思考这种观点究竟有何合理性。
岳麓版的活动建议提出了太平天国运动与其他农民战争相比有何特点,以及为什么有这些特点。编者在此提出可操作性的活动,供学生参考,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课外学习活动,可以自由选择,体现了教育基础上的层次性。岳麓版的活动建议与人教版的学习延伸设置在作用上是殊途同归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岳麓版巩固系统的设置相较于人教版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又很好的培养了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相较而言,人教版在课后的设置则是比较的简洁,从前文的图表分析中就可以看出,岳麓版的课后巩固部分的字数是远远高于人教版的。这证明岳麓版在对课后的巩固设置方面是比较出彩的。
五、结语
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一课人教版和岳麓版的比较分析,不论是人教版还是岳麓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灵活使用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纵向参照各版本的教科书,看到不同版本教材的优点,充分利用教参等配套资源,注重把握历史的整体性。此外,教师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和学生在情感上的交流,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态度和情感价值观。
但比较并不是简单的去寻找比较对象之间的异同,而是通过比较异同现象去抓住现象后面的本质。因此,比较只是一种方法和手段而不是终极目标。比较的最终目标是从比较对象中探寻质的规律。所以,本文企图通过对两个版本同一课教材的比较,来指出各版本教材的异同之处,深入分析各教材存在的问题,并借此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相应的参照。
关键词:人教版:岳麓版:太平天国运动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20)01-087-04
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中学历史的课程改革不断进行拓展和深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学历史教科书,是作为承载新课程改革理念最直接的载体,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新课程改革下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对于更好的推动历史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实现历史课程改革的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鉴于此,本文拟对岳麓书社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发行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太平天国运动”一课进行初步的比较研究,探讨两个版本教材课文内容和结构的差异性,并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对教师教学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策略,希望对今后这一部分内容的科学和教研工作提供参考。
此外,“课文系统分为基本课文、补充性课文、绪论性课文、史料性课文四类,它是教科书的主体部分,也是学习的基本内容”。所以本文会按照以上提到的内容来详加的进行分析。
一、导入语比较
通过对两个版本的导入语比较,可以看出,岳麓版的课前提示语简洁,明了,基本上概括了本课主线。用设问的方式来提示主题,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的兴趣。而人教版则是在课前设一个导入框,并且旁边配上一幅洪秀全的图片。导入语大部分是在描述与本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具体生动的历史情景。
导言,顾名思义就是起引导作用。两个版本在本课的课前导入语部分各有千秋。岳麓版的课前导人通过提出问题的形式来引入学生对本课的思考。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二,通过问题导入,学生将会带着这些问题学习新课,可以有效的针对学生课堂学习的目的性,大大提升学生和教师的课堂效率。与之相比,人教版在本课中采用小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做到了通俗易通,深入浅出和生动饱满,充分考虑到了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容易激发学生对新课程内容的好奇心,这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都大有益处。所以在生动饱满方面,岳麓版的缺点就凸现出来,课前导入语言较为简短,虽然富有启发性质,但是言语表达与人教版相比过于生硬,且由于两个版本的编写队伍不同,使得岳麓版的教材更富有学术性气息,这就在兼具知识性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
导言是学生进入正课内容学习的前奏部分,导入语如果以故事的形式表现,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这符合学生学习心理内在表现。因此,好的导入语不仅仅起到引导作用,还需同时兼具故事性和启发性。
二、基本性課文框架及其内容的比较
(一)课文名称
“课文标题是课文的核心、灵魂,在教科书中有着传神的魅力和画龙点睛的功效”。课文标题是对课文内容高精度的概括和浓缩,是把握课文内容的关键,因此课文标题对于理解课文内容有其重要作用。
两版本的课文名称都采取了同样的题目:太平天国运动。区别在于两个版本的课文序号是不一样的。人教版是在第11课,而岳麓版是在第13课。这是由于两个版本在前面的课文内容安排上面存在差异。不过,课文序号顺序的不同,并不对整体造成太大的影响。所以,在课文名称方面的比较,两个版本并没有什么可区分的。
(二)子目名称
人教版在本课下设三个子目,分别是: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天国悲剧。三个子目之间相互衔接,体现了运动发展的时序性,也体现了天平天国运动从兴起到失败的发展历程。相较而言,岳麓版只设了两个字目:金田起义和天国兴衰。与人教版相比,缺点是显而易见的,单从子目名称上看,没有人教版的生动详细,给学生的印象是不直观的。所以,从整体上看,本课人教版的子目名称精炼,概括性强,并体现了课文子目之间的内在逻辑。而岳麓版在子目设置上则是趋向于简洁。
在人教版的第一子目里交代了金田起义的背景以及天平天国定都天京的过程。岳麓版的第一子目里只交代了金田起义的背景,同时也把对洪秀全的介绍放在了小字部分里,至于定都天京的过程则是在第二子目里提及。人教版和岳麓版都在第二子目里提及了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都展示了关于《天朝田亩制度》部分内容的史料。但遗憾的是,两者并没有注明史料的具体出处。这是下文将要讨论的部分。人教版中,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紧随其后,而岳麓版则是把对它的评价放在本课的最后一段。在人教版的第三子目和岳麓版的第二子目里都对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而衰的历程做了简单的分析。但是在岳麓版中,对湘军的出现背景做了一个简短的介绍。人教版中对湘军的出现没有直接的过渡,这使得学生对这一点的认识容易显得突兀。与此同时,也对天平天国后期的颁布的文件《资政新篇》做了简单的介绍。但是岳麓版对《资政新篇》的介绍,其篇幅和字数要比人教版多。说明岳麓版对《资政新篇》的认识是非常深刻的。在人教版的第三字目里,对石达开的负气出走并没有详细的介绍,对天王杨秀清的遇害则是单独开辟了学思之窗。岳麓版在对两者的介绍方面是恰恰反过来的。说明两个版本的编者对这两个人物的评价是不相同。这涉及到了编者及编写团队的取舍问题。
在本课的最后一段,岳麓版对太平天国运动做了简短的评价,而人教版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则完全没有涉及。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两个版本的编者对这件事件的看法,以及又是站在什么样的高度上做出的评价。
总而言之,初看两版本的子目名称,人教版更胜一筹。但是在具体的内容介绍方面,两个版本的所涉及的内容大体来说是比较完备的。甚至在史料的补充方面,岳麓版是棋高一着的。 (三)课文不同类型文字数量的比较分析
“按照课文的文字类型的分类可分为绪论文、基本文、补充文、史料文四种”。绪论文就是课文的导入语部分,补充文和史料文都是对课文基本文的补充。补充文在课文中用异体字号呈现,史料文是以加有颜色的边框呈现如“资料回放”、“模块链接”、“学思之窗”、“历史纵横”等栏目,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本文将对两个版本不同类型的文字数量做一个表格,以便比较的更加客观和立体。
通过前面两个表格的分析可以看出:两个版本在全文的文字数量基本上是相差不多的。说明两个版本在整体的字数安排上并没有太大区别。但是每个版本的不同类型的文字数量确实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是绪论文,显而易见,人教版的远比岳麓版的生动、形象,当然体现在文字上就很明显了。其次,在基本文的设置上,人教版并不像岳麓版那样大字和小字穿插。人教版在基本文的排版上,给人的直观感觉是整洁、美观的。同时,在补充文上,岳麓版的文字数量不仅是人教版的2倍,同时也远远多于基本文的文字数量。这充分说明了,岳麓版在课文内容的安排上更加注重课外知识的拓展和积累,对于基本文的设置,则是少之又少。这样相较于人教版确实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这是岳麓版的特色之处。不过,这样的安排在某些程度上也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负担,意味着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准备更多的材料,才能上好这一堂课。再次,在课后的巩固方面,岳麓版的字数也是明显多于人教版的。这说明,岳麓版更加重视学生在学完新课之后的复习回顾。相较而言,人教版的课后设置就简单得多。当然,这可能是因为人教版受篇幅限制所致的。因为,人教版在每一课的课文安排上都是采用四面纸张来安排,而岳麓版则是不固定的。所以,这就导致了岳麓版在课文的安排方面是有很大的灵活性的,这一点又是岳麓版的创新之处所在。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人教版更注重基本文的安排,而岳麓版比较重视补充文的设置。正因为補充文的主要作用在于扩展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本文,增加了教科书的生动性。所以岳麓版的教科书内容丰富,更具有可读性。人教版则是在各文字类型的分配格局上是比较合理的。
三、阐释部分比较
(一)插图
新课改之后的历史教科书中的插图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历史图片(包括各种历史人物、实物、场景为主题的历史图片);二是历史想象图(包括示意图、漫画等);三是历史地图。
插图作为一种形象生动的教学素材,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丰富教材内容和“课文的理解和记忆起到了促进作用”。
与文字一样,历史教科书中的图片也具有传递历史信息的功能。因此,课文图片作为整个课文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课文主题相关内容的补充、说明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图片在课文中的作用不仅仅是对教材的妆点,使教科书更加具有观赏性,而且更重要的是更好的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太平天国运动》一课,人教版共有一幅历史地图,两幅人物图(洪秀全和曾国藩),一幅历史场景图,两幅历史书影图(发给农民的田凭和《资政新篇》)。在岳麓版中,同样是一幅历史地图,但是它有三幅人物图(洪秀全、李鸿章、曾国藩),只有一幅历史书影图(《资政新篇》),并没有历史场景图。
首先,历史地图方面,两者都有,说明两个版本的编写队伍在使学生形象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程时达成了一致。其次,在人物图方面,虽然岳麓版有三幅,但是除了对洪秀全做了相应的介绍之外,其他两人都是只有名字却没有相关介绍的。这会使得学生在对由两人的领导的湘军直接导致太平天国运动覆灭的认识不够深刻,这就是岳麓版的缺陷所在:史料够多,但是缺少注解。但是人教版虽然有两幅人物图,但是也都有一个简短的介绍,至少可以使学生对相关人物的认识有一个粗略的了解。
再次,在书影方面,岳麓版与人教版相比,就缺少了《天朝田亩制度》相关资料的书影。笔者认为,这个方面倒是影响不大,不过总体来看,有还是比没有的好,毕竟图片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对历史的认识更加深刻。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岳麓版的编写队伍在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安排上面,并不是十分的重视,相反对《资政新篇》倒是给了很大的篇幅,人教版是恰恰与此相反的。最可能的原因就是学术界近来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不高,对《资政新篇》的评价有了一个新高度,这是跟岳麓版更加与学术前沿接轨有关。人教版相比而言,只是单纯的进行知识量的排比,不过分涉及学术前沿的内容。
最后,人教版比岳麓版多了一幅历史场景图。这个场景图虽然比较模糊,但依然可以看出太平天国全盛时期的辉煌局面。比起岳麓版单纯的文字描述,这幅图片给学生带来最直观的震撼。
(二)文献资料
人教版的文献资料主要分布在“学思之窗”、“历史纵横”、“资料回放”等栏目中。这些内容的字号区别于正文字号,不是必须掌握的内容,只是作为正文的补充和说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正文的认识。岳麓版的文献资料其实是没有固定的名称,但它的形式像是一个“课文小贴士”。课文小贴士的呈现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以蓝底黑字的形式呈现出来,主要是针对前面的课文进行资料补充,而且这类材料大都短小简洁。另外一种是编者会专门画一个材料框来进行安置,这是因为这类资料的补充比较长,而且还会在这类资料下面设置相关问题。
在文献资料的补充方面,人教版在安排布局上是合理的。对各种补充性的材料配以学思之窗,历史纵横等标题,可以使得材料安排看上去更加简洁明了。岳麓版在形式上相较而言并没有人教版那么突出。
“学思之窗”是人教版教科书中开发的独具特色的一个栏目。它通常引用一段材料,这段材料表现在本文中是一段改编后的材料,长度适中,并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的观点,由此更好的为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提供了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课文内容,也培养了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人教版在本文设置中,共有两个历史纵横栏目,分别设于《天朝田亩制度》的后面和本课要旨的前面。“历史纵横”栏目用历史相关资料对课文内容进行了适当的延伸和扩展,使得学生对《天朝田亩制度》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另一面有了全新的认识。
岳麓版在文献资料的设置方面,最特色的地方就是字数多。它采用了大部分的篇幅来进行史料补充。针对特定的史料,旁边配以小贴士,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甚至在课后的巩固方面也采用了较多的史料,这是人教版难以匹敌的。
总而言之,在插图方面,岳麓版的数量少于人教版,安排布局不是那么的合理。但是在文献资料方面,岳麓版最注重史料的补充,虽然形式的布局上并不那么尽如人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的史料知识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认识空间。对于新形势下,强调学生知识面的拓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课后巩固部分比较
人教版的课后巩固系统,由四个方面组成:模块链接、本课要旨、本课测评、学习延伸。不过模块链接是包含在本科要旨部分的,所以也可以说是三个部分组成。对于本课来说,因为其他必修或选修书籍并没有与本课相关的历史资料,所以模块链接是没有设置的。在人教版中,课后三个部分的设置是每课都有的。岳麓版的课后巩固由五个部分组成:知识链接、阅读与思考、解析与探究、自我测评、活动建议。岳麓版最大的特點就是灵活性,这五个部分并不是每一个都是完备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安排灵活设置,在本课中的课后巩固只有后三个部分。
人教版的课后三个部分与岳麓版的课后三个部分是不完全对应的。人教版的“本课要旨”栏目是对本课知识的小结,梳理了本课的重难点内容,以便于学生复习巩固。岳麓版相比是没有这一板块的,对本课的重难点没有进行梳理,不利于学生的整体回顾。岳麓版的解析与探究一栏,采用了大量的原始材料去揭示太平天国运动的理想以及启发学生探究为什么太平天国运动的理想不能实现。史料的分析对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人教版在这一点的设置是明显不足的。
人教版的本课测评与岳麓版的自我测评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提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但是岳麓版又多了一个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与此相对应,人教版在学习延伸的内容设置上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提供了一种观点,供启发学生去思考这种观点究竟有何合理性。
岳麓版的活动建议提出了太平天国运动与其他农民战争相比有何特点,以及为什么有这些特点。编者在此提出可操作性的活动,供学生参考,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课外学习活动,可以自由选择,体现了教育基础上的层次性。岳麓版的活动建议与人教版的学习延伸设置在作用上是殊途同归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岳麓版巩固系统的设置相较于人教版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又很好的培养了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相较而言,人教版在课后的设置则是比较的简洁,从前文的图表分析中就可以看出,岳麓版的课后巩固部分的字数是远远高于人教版的。这证明岳麓版在对课后的巩固设置方面是比较出彩的。
五、结语
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一课人教版和岳麓版的比较分析,不论是人教版还是岳麓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灵活使用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纵向参照各版本的教科书,看到不同版本教材的优点,充分利用教参等配套资源,注重把握历史的整体性。此外,教师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和学生在情感上的交流,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态度和情感价值观。
但比较并不是简单的去寻找比较对象之间的异同,而是通过比较异同现象去抓住现象后面的本质。因此,比较只是一种方法和手段而不是终极目标。比较的最终目标是从比较对象中探寻质的规律。所以,本文企图通过对两个版本同一课教材的比较,来指出各版本教材的异同之处,深入分析各教材存在的问题,并借此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相应的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