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在教育目标分类时把以认知为主导的学习目标分成六类,其中知识、理解、应用被称为低阶思维,分析、综合、评价被称为高阶思维。“TF”是教学场(Teaching field )英文缩写,“4TF”指教学过程中体现四种教学场(目标场、思维场、情感场、生活场)。“4TF”高阶思维课堂,注重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问题求解能力、决策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激发学生美好的情感。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本文着力探究在“4TF”高阶思维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能力和品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4TF;高阶思维课堂
随着数学教学的不断改革和“4TF”高阶思维课堂的推进,部分教师对素质教育新理念理解不透彻,课堂教学停留在低阶思维的培养,只关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教学,只关注知识与学习的结果而不关注知识与学习的过程,普遍存在单一地强调解题思维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忽略了对数学的教学和实际生活的影响应用,导致学生的学习变成了机械训练的过程。笔者在“4TF”高阶思维课堂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把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落到实处。
一、在问题引领中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睛观察”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点拨。新课改提出了“把学习权还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明确自己所需要掌握的“度”。可见,教师就是那个能够有效地控制“温度”的人,“温度”过高,容易使教学成为“木偶人”,学生容易成为学习的机械工具;“温度”过低,容易使教学成为“一潭死水”,学生学得毫无兴趣。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具有抽象性、逻辑意义很强的学科,要让懵懂的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需要想方设法将这些难以掌握的知识转化成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通俗易懂的知识,将数学由静止、死板地运用到数学课堂情境中变成生动活泼、有趣味和有生命力且能充分激发学生兴趣的数学情境。通过解决数学问题,学生不仅在这种趣味浓厚的数学氛围情境中学会了新知,更重要的是可以在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解数学的能力、提升自信心、增强成功感。因此,教师应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用数学的眼睛观察”,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
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只小猪的新房子,让学生分别找出新房子中各种图形的对称轴。在向教师汇报时,学生大声回答:“一个平行四边形有四条对称轴。”这是笔者预料中的答案。笔者没有一语点破,而是笑着说:“每个图形有几条对称轴都确定了吗?”接下来,笔者让学生分小组把平行四边形纸片进行对折。这时,笔者看见了学生脸上出现了愕然的表情,然后激辩声爆发了:“一个平行的四边形没有对称轴。”“不,明明这里有。”听着他们的争论声,笔者心里窃喜,进一步提出问题:“在同一个平行四边形中,对角线两侧都是相同的三角形,为什么平行四边形沿着一条对角线对折后两侧不完全重合呢?”疑问立刻激起了学生心中的涟漪。“为什么呢?”正是有了问题的引领,学生讨论得热火朝天,心中豁然开朗。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用数学的眼睛观察”,使得学生的思维角度更广阔,这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提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发现以及凭借已有的经验来解决问题。当学生再次出现困惑时,学生会再次经历观察、讨论的过程,并会思考,从而提出问题。最后通过梳理这个问题以及运用已有的经验去解决这个问题。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核心素养也大大提高了。
二、在抽象概括中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
学会用数学的语言正确说理是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素材,利用类型迁移和有效梳理等多种途径,有目的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真正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教师可从现实问题中灵活抽取一些数学的概念知识理论来教学,从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抽象数学理论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效率。如,在教学《平均分》时,笔者通过熊猫分竹笋的主题图,让学生“先理解图”,把揭示新知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让每位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和计算方法对主题图进行数学表述。学生在表述主题图的过程中,从而获得自豪的体验。这时,笔者再让学生求“每盘放多少个?”学生在操作中学会了“平均分”,并在说理中使“平均分”这个概念得以升华,进而渗透除法的意义。学生深刻地知道:每份同样多才叫平均分。然后,笔者顺势引导学生列出除法的算式,正確地认识除号、掌握除法算式的基本写法和正确读法等,让学生体会正确运用除法的重要性和意义,使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数学语言理解除法的相关数学知识。
数学学习不能仅停留在“是什么”“怎么做”上,还要明白“为什么”。在教学抽象的概念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真正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在教学中,笔者重视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让学生有机会把自己的数学预习方法和所得分享给大家。这样,在“表达”的过程中,学生无论是语言表达的能力、逻辑表达与分析的能力,还是解读数学教材的能力等都得到很好的锻炼与提高。而且,学生的自信心也随之不断增强。而其他学生则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倾听、补充、纠正或质疑,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取长补短,相互提高。
三、在探究推理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推理”
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主要在一次次观察、理论学习和实际运用中大胆地做出问题猜测、判断、分析、验证、推理等活动中得到了新的提升。
如,分数应用题是小学阶段的难点,这种类型的解决问题抽象性高,学生不好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强化的练习中,教师需要给学生增加一些利用“数形结合”才能更好地解决几何相应问题的练习,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笔者又增加了这样的一个题目:黄老师做了一些红花,第一次奖了全部红花的三分之二,第二次奖了全部红花剩下的四分之三,还剩5朵红花。原来有多少朵红花?笔者引导学生尝试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再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等活动,在已有知识经验上,从线段图中清楚地看出奖了第一次后,剩下的红花是5的4倍也就是20朵,原来的红花是20的3倍即60朵。这抽象的思维因为有了“形”,所以思考起来既省时又省力,学生在交流讨论中经历了从直观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换。这样设置的教学活动跨越了思维图形的本身和意义,使得数学知识的逻辑性与抽象性体现得更加明显,他们在交流中也逐渐发展了较强的数感、符号意识,让我们的学生深刻体会和感受到了几何与数形的结合。因此,注重对几何的直观的教学是数学学习的迫切需要,更是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迫切需要。
四、在构建知识网络中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问题”
俗话说得好:“学了知识不应用,等于耕地不播种。”学生只有把所学的知识都运用到实践中,才能检验所学是否有效。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涉及的各种数学概念和公式也比较多,学生在进行数学知识理解和掌握的时候,教师需要做到的是能够充分运用类比、对照和发散这些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流程进一步优化,引导他们为学生搭建有效的数学知识结构。
如,在《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教学中,当学生掌握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时,笔者布置学生求金鱼缸的表面积。这样学生可以把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有关混合运算的知识进行有效构建,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后,学生发现了:金鱼缸明明是一个长方体,但通常设计金鱼缸时只算五个面的面积之和。学生明白了数学是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方法、观念、思想去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同时,相应的趣味练习也能够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日常生活中对数学知识进行运用练习能够使自己的数学知识得到巩固,从而变得更加扎实。
综上可见,核心素养只能由学生在建构数学认知的过程中形成,然后逐步加以强化和提高,而数学核心素养是这个过程的高级或终极目标,这个教学目标的正确实现必须是一个漫长的理论实践过程。因此,在“4TF”高阶思维课堂中,教师必须要具有长远的眼光、耐心和创造性的智慧,创造有利于学生“能力和品质”发展的条件和环境,通过整合、重组优化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理清小学数学数学核心素养的阶段性要求,通过对小学数学教材的再整合,使对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更系统、有效,让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润物细无声”的学习环境中不断得到巩固和逐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黄志诚.重视知识发生情境培养数学核心素养[J].数学之友,2016(8):31-33.
[2]全婷.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责任编辑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4TF;高阶思维课堂
随着数学教学的不断改革和“4TF”高阶思维课堂的推进,部分教师对素质教育新理念理解不透彻,课堂教学停留在低阶思维的培养,只关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教学,只关注知识与学习的结果而不关注知识与学习的过程,普遍存在单一地强调解题思维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忽略了对数学的教学和实际生活的影响应用,导致学生的学习变成了机械训练的过程。笔者在“4TF”高阶思维课堂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把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落到实处。
一、在问题引领中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睛观察”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点拨。新课改提出了“把学习权还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明确自己所需要掌握的“度”。可见,教师就是那个能够有效地控制“温度”的人,“温度”过高,容易使教学成为“木偶人”,学生容易成为学习的机械工具;“温度”过低,容易使教学成为“一潭死水”,学生学得毫无兴趣。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具有抽象性、逻辑意义很强的学科,要让懵懂的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需要想方设法将这些难以掌握的知识转化成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通俗易懂的知识,将数学由静止、死板地运用到数学课堂情境中变成生动活泼、有趣味和有生命力且能充分激发学生兴趣的数学情境。通过解决数学问题,学生不仅在这种趣味浓厚的数学氛围情境中学会了新知,更重要的是可以在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解数学的能力、提升自信心、增强成功感。因此,教师应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用数学的眼睛观察”,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
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只小猪的新房子,让学生分别找出新房子中各种图形的对称轴。在向教师汇报时,学生大声回答:“一个平行四边形有四条对称轴。”这是笔者预料中的答案。笔者没有一语点破,而是笑着说:“每个图形有几条对称轴都确定了吗?”接下来,笔者让学生分小组把平行四边形纸片进行对折。这时,笔者看见了学生脸上出现了愕然的表情,然后激辩声爆发了:“一个平行的四边形没有对称轴。”“不,明明这里有。”听着他们的争论声,笔者心里窃喜,进一步提出问题:“在同一个平行四边形中,对角线两侧都是相同的三角形,为什么平行四边形沿着一条对角线对折后两侧不完全重合呢?”疑问立刻激起了学生心中的涟漪。“为什么呢?”正是有了问题的引领,学生讨论得热火朝天,心中豁然开朗。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用数学的眼睛观察”,使得学生的思维角度更广阔,这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提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发现以及凭借已有的经验来解决问题。当学生再次出现困惑时,学生会再次经历观察、讨论的过程,并会思考,从而提出问题。最后通过梳理这个问题以及运用已有的经验去解决这个问题。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核心素养也大大提高了。
二、在抽象概括中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
学会用数学的语言正确说理是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素材,利用类型迁移和有效梳理等多种途径,有目的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真正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教师可从现实问题中灵活抽取一些数学的概念知识理论来教学,从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抽象数学理论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效率。如,在教学《平均分》时,笔者通过熊猫分竹笋的主题图,让学生“先理解图”,把揭示新知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让每位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和计算方法对主题图进行数学表述。学生在表述主题图的过程中,从而获得自豪的体验。这时,笔者再让学生求“每盘放多少个?”学生在操作中学会了“平均分”,并在说理中使“平均分”这个概念得以升华,进而渗透除法的意义。学生深刻地知道:每份同样多才叫平均分。然后,笔者顺势引导学生列出除法的算式,正確地认识除号、掌握除法算式的基本写法和正确读法等,让学生体会正确运用除法的重要性和意义,使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数学语言理解除法的相关数学知识。
数学学习不能仅停留在“是什么”“怎么做”上,还要明白“为什么”。在教学抽象的概念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真正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在教学中,笔者重视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让学生有机会把自己的数学预习方法和所得分享给大家。这样,在“表达”的过程中,学生无论是语言表达的能力、逻辑表达与分析的能力,还是解读数学教材的能力等都得到很好的锻炼与提高。而且,学生的自信心也随之不断增强。而其他学生则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倾听、补充、纠正或质疑,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取长补短,相互提高。
三、在探究推理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推理”
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主要在一次次观察、理论学习和实际运用中大胆地做出问题猜测、判断、分析、验证、推理等活动中得到了新的提升。
如,分数应用题是小学阶段的难点,这种类型的解决问题抽象性高,学生不好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强化的练习中,教师需要给学生增加一些利用“数形结合”才能更好地解决几何相应问题的练习,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笔者又增加了这样的一个题目:黄老师做了一些红花,第一次奖了全部红花的三分之二,第二次奖了全部红花剩下的四分之三,还剩5朵红花。原来有多少朵红花?笔者引导学生尝试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再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等活动,在已有知识经验上,从线段图中清楚地看出奖了第一次后,剩下的红花是5的4倍也就是20朵,原来的红花是20的3倍即60朵。这抽象的思维因为有了“形”,所以思考起来既省时又省力,学生在交流讨论中经历了从直观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换。这样设置的教学活动跨越了思维图形的本身和意义,使得数学知识的逻辑性与抽象性体现得更加明显,他们在交流中也逐渐发展了较强的数感、符号意识,让我们的学生深刻体会和感受到了几何与数形的结合。因此,注重对几何的直观的教学是数学学习的迫切需要,更是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迫切需要。
四、在构建知识网络中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问题”
俗话说得好:“学了知识不应用,等于耕地不播种。”学生只有把所学的知识都运用到实践中,才能检验所学是否有效。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涉及的各种数学概念和公式也比较多,学生在进行数学知识理解和掌握的时候,教师需要做到的是能够充分运用类比、对照和发散这些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流程进一步优化,引导他们为学生搭建有效的数学知识结构。
如,在《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教学中,当学生掌握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时,笔者布置学生求金鱼缸的表面积。这样学生可以把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有关混合运算的知识进行有效构建,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后,学生发现了:金鱼缸明明是一个长方体,但通常设计金鱼缸时只算五个面的面积之和。学生明白了数学是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方法、观念、思想去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同时,相应的趣味练习也能够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日常生活中对数学知识进行运用练习能够使自己的数学知识得到巩固,从而变得更加扎实。
综上可见,核心素养只能由学生在建构数学认知的过程中形成,然后逐步加以强化和提高,而数学核心素养是这个过程的高级或终极目标,这个教学目标的正确实现必须是一个漫长的理论实践过程。因此,在“4TF”高阶思维课堂中,教师必须要具有长远的眼光、耐心和创造性的智慧,创造有利于学生“能力和品质”发展的条件和环境,通过整合、重组优化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理清小学数学数学核心素养的阶段性要求,通过对小学数学教材的再整合,使对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更系统、有效,让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润物细无声”的学习环境中不断得到巩固和逐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黄志诚.重视知识发生情境培养数学核心素养[J].数学之友,2016(8):31-33.
[2]全婷.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