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9年作为一种网络“时尚”,微博初现于网路。3年来,微博已成为重要的信息发布载体之一。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今年7月颁布的统计数字,2011年上半年,中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11万快速增长到1.95亿。
作为新兴社会信息沟通网络,通过点对点的无数链接,微博的力量像黑洞般瞬间扩散。微博话题从日常琐事转向社会公共事件,进而发展成为介入公共事务的新媒体、舆论表达和汇集的重要平台。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发布的《2010中国微博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10年舆论热度靠前的50起重大舆情案例中,微博首发的有11起,占22%,“微博维权”、“微博反腐”屡见不鲜。
“负面”网络舆情的“倒逼效应”成为促使政府各部门“微博问政”的关键动力之一。通过自身变革,回应时代进步的要求,《人民日报》的提醒很有道理,公众通过微博参与公共事务是一个“不可逆转的现象”,管理者理应“善待”。
建立在“印刷機时代”的管理思维已经落后,针对微博的特点,在社会管理上,政府部门的心态和相应的制度设计、权力运作,有必要进一步包容开放。官方微博是政府公信力缺失以及信息不够公开后的一种补偿措施和制度跟进,旨在让官方的声音也回响在微博这一不断生长中的公共空间。
微博时代到来,政府部门的官方微博接踵而至。上海市政法机构通过微博平台,有效汲取网络民意,及时反馈民生诉求、实时获取案源线索、灵活应对舆情热点,积极宣传法制理念;从冰冷的法条、严肃的司法到真诚、平等的亲民互动,诙谐、恳切的网络语言,正面诠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法制含义。这无疑是一种积极的姿态。
然而,在这种大势所趋下,对民意的倾听,更需要除了使用新媒体这种工具之外的理念转变,取信于民,绝不止步于微博上的现身。更重要的还是在现实中,实现政府信息公开,以及政府与公民互动制度的建立和改进完善。
作为新兴社会信息沟通网络,通过点对点的无数链接,微博的力量像黑洞般瞬间扩散。微博话题从日常琐事转向社会公共事件,进而发展成为介入公共事务的新媒体、舆论表达和汇集的重要平台。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发布的《2010中国微博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10年舆论热度靠前的50起重大舆情案例中,微博首发的有11起,占22%,“微博维权”、“微博反腐”屡见不鲜。
“负面”网络舆情的“倒逼效应”成为促使政府各部门“微博问政”的关键动力之一。通过自身变革,回应时代进步的要求,《人民日报》的提醒很有道理,公众通过微博参与公共事务是一个“不可逆转的现象”,管理者理应“善待”。
建立在“印刷機时代”的管理思维已经落后,针对微博的特点,在社会管理上,政府部门的心态和相应的制度设计、权力运作,有必要进一步包容开放。官方微博是政府公信力缺失以及信息不够公开后的一种补偿措施和制度跟进,旨在让官方的声音也回响在微博这一不断生长中的公共空间。
微博时代到来,政府部门的官方微博接踵而至。上海市政法机构通过微博平台,有效汲取网络民意,及时反馈民生诉求、实时获取案源线索、灵活应对舆情热点,积极宣传法制理念;从冰冷的法条、严肃的司法到真诚、平等的亲民互动,诙谐、恳切的网络语言,正面诠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法制含义。这无疑是一种积极的姿态。
然而,在这种大势所趋下,对民意的倾听,更需要除了使用新媒体这种工具之外的理念转变,取信于民,绝不止步于微博上的现身。更重要的还是在现实中,实现政府信息公开,以及政府与公民互动制度的建立和改进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