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 言
距离高考还有一个月的时间,这一个月是学生迎考的关键时期,更是容易出现问题的时期。把握住这一个月,科学应用好这一个月,将会对高考成绩的提高起到稳步推进的作用,反之,就会对高考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为帮助广大同学们,在最后一个月的时间里,提高复习效益,对备考提出如下建议:
一、反思定位,了解自我。
高三复习工作已经进入了冲刺阶段,作为每一个学生都应该静下心来,反思一下前期的复习情况,看看自己离高考的要求还差多少,对照高考要求进行梳理,看看已经掌握了哪些,还有哪些没有掌握,还有哪些掌握的不牢等等。客观的评估一下自己的实力和能力。通过反思,找出自己的强势和自己的弱点,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并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实际,给自己设立一个或几个切合实际、可能实现的目标,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而努力。
二、查漏补缺,完善自我。
学生在了解自己的复习现状,给自己一个准确定位以后,就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的复习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明确学习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确定复习的进程,把复杂的复习过程具体化,定下心来,按部就班的完成最后的复习工作,减少因考试临近而带来的各种影响。
那么什么样的计划才能够行之有效呢?衡量的标准有:目标明确具体,便于操作,具有针对性,容量难度适中。不论从时间上还是从内容上,制定计划都是一个由粗到细的过程。例如考前一个月可以把考前三周划分为一个阶段,最后一周又为一个阶段,考前的三周又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再划分为不同的阶段,逐渐细分最后落实到每一天和每一个小时。内容也可以先粗略的按照科目划分为不同部分,根据自己的实际,尤其是前一阶段没有掌握,或掌握不牢的缺失地方,确定最后的复习阶段需要完成的各项复习任务。当然制定计划也要考虑容量和难度,一定要适合自己的学习水平和效率,任务不可过重或过轻,而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这样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补缺,就可以构建自己的学科知识网络,不断完善自己的学科知识结构。
三、讲究策略,提升自我。
学习策略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善于学习的学生都善于灵活运用各种学习策略,并适时调整,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强势,变弱势为强势,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一是回归课本,夯实基础。在备考的最后一个月,莫忘回归课本、回归基础。因为高考试题中毕竟有一定量的容易题和中等题,要注意基础知识的回顾、理解、记忆,切忌只顾钻进题海,一味地做综合题、模拟题、攻难题。每个考生应当明白,高考中真正拉开分数档次的,是中、低档题。这个时候需要重新回归到课本,重视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查漏补缺。但,并非就是翻翻书。这时候看书已经站在一定的高度,而不是简单的背诵记忆。需要对照着考纲,对各项知识点进行梳理,注意瞻前顾后,积极归纳总结,这样就可以把知识串起来,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和框架,很多时候可能需要打破书本的章节安排,而是按专题进行梳理。在看书的过程中,还要把其中的一些难点热点做成小卡片,反复记忆。回归课本,试题还是要做。但做多少?做哪些?很多学生把握不定。建议保持一种“手热”状态。但在这时候绝不是去专攻难题,中等难度就可以了,把会做的题目攻下来,这些都是在考试中该得的分。在做题时,要注意答题结束后,与参考答案一一对照时,看看自己哪些方面没有想到,审题时哪些要素没有看清。把自己容易忽视的要点一一注明,再碰到类似题目就会把思路打开。还要注意一点就是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翻阅“错题本”。通过翻阅错题,要解决已经发现的问题,并尽可能保证在高考中“不被同一块石头绊倒第二次”。
二是扬长克短,五门并举。有的学生偏科现象比较严重,在最后一个月时间,看到有的学科不会做的题目还有不少,觉得没有希望,就想索性放弃算了,一个劲地复习本来就强的学科,企图这样能把总分提上来。其实并非如此。学科越均衡的学生总分发挥越好。高考不是靠满分,而是靠会做的题目去竞争,从60分提到80分,比从80分到100分要容易许多,因此,在最后一个月不能单独复习自己的强势学科或弱势学科,要做到强弱并进,扬长克短。不过在时间安排上可以有一定的轻重,在比较重要,或者容易取得进步的学科上可以适当多分配一些时间。另外也可以在自己注意力较为集中的时段,学习自己认为较困难的弱势学科,在其他一些时段学习感兴趣的强势学科。在最后一个月里对每一门学科都不能放弃。
三是抓解题技巧和答题规范。在回归课本和基础的同时,一方面要反思自己经常犯错的东西,从中要分析原因,摸索规律,积累答题的技巧和作题的思路,以便加强答案的准确程度,这是非常重要的。做题没有依据、没有思路,凭运气瞎猜,准确度会大打折扣。选择答案有思路,语言表达有依据,答案一定会准确许多。另一方面要注意答题的规范,也就是说我们在做题时一定要有得分意识,这样做的目的同样是拿到我们应该拿到的分。规范答题的习惯靠平时养成,考生们可以学习近几年高考评分细则,熟悉各科规范答题的要求。抓住能抓住的,拿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的最高分是这段时间复习的一个基本原则,一定要纠正“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快、快而不准”的坏习惯,争取高考时该得的分一分都不丢。只有这样要求自己,才能在复习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
四、调适心态,实现自我。
随着高考的临近,许多学生会出现失眠、烦躁、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等精神症状,有的甚至有放弃的念头。这些现象主要是由于心理压力太大所造成。研究表明,影响高考成绩的诸多因素中,临考心态的重要性居第一位,而由此可见,好心态才会有好成绩。
首先,要以平常心对待高考,把高考当做平时考试。要相信:蓝天不会因为任何一个人的心情不好而变阴;保持好的心情,开心度过每一天。其实平常的心态反映了考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考生,在高考中肯定能正常发挥或超水平发挥。其实,高考就是两种检查:一是基础知识掌握及其应用能力的检查,二是心理素质的检查。考生的心理素质直接关系到考试成绩,特别是遇上难题时更显出这种素质的重要性。保持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就能考出好的成绩。
其次,要增强自信心。出现上述现象的学生,往往缺乏自信,其实他们应该想到,他们在老师指导、带领下已经把有关重点、难点、疑点都复习到了,有了一份耕耘,肯定会有一份收获的,应当对自己充满信心。
第三,要学会释放压力。在出现心理压力过大的情况时,要通过向亲人、老师、心理医生倾诉,把自己对考试后果的预计和恐怖全部说出来,以求得指导与帮助。有专家说,心理承受力就像一个口袋,有进口,就要有出口。长期只进不出,就会变成心理垃圾,承受不了,就会生病。除了倾诉外,还可以用改变学习方式、适当参加体育活动等来缓解压力。因此,同学们在遇到这种情况时,要通过各种渠道释放压力,放松自己,从而提高复习效率,实现自己理想。
总之,考前的最后一个月对于每个考生来说都是一段很重要的时间,这段时间不算短暂,只要能够踏实地的完成每日的复习计划,在这最后的一个月中必将收获颇丰。同学们:我们有幸参加高考,这难道不是上帝对我们的垂青!这难道不是命运赐给我们的一次机遇!这难道不是我们和我们家庭努力的结果!因此,我们一定抓住机遇,怀着极大的热情,积极的心态,充满自信地参加高考吧,让2010年高考成为我们人生中的一次壮举!让2010年成为我们生命史上的辉煌的一页!
距离高考还有一个月的时间,这一个月是学生迎考的关键时期,更是容易出现问题的时期。把握住这一个月,科学应用好这一个月,将会对高考成绩的提高起到稳步推进的作用,反之,就会对高考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为帮助广大同学们,在最后一个月的时间里,提高复习效益,对备考提出如下建议:
一、反思定位,了解自我。
高三复习工作已经进入了冲刺阶段,作为每一个学生都应该静下心来,反思一下前期的复习情况,看看自己离高考的要求还差多少,对照高考要求进行梳理,看看已经掌握了哪些,还有哪些没有掌握,还有哪些掌握的不牢等等。客观的评估一下自己的实力和能力。通过反思,找出自己的强势和自己的弱点,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并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实际,给自己设立一个或几个切合实际、可能实现的目标,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而努力。
二、查漏补缺,完善自我。
学生在了解自己的复习现状,给自己一个准确定位以后,就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的复习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明确学习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确定复习的进程,把复杂的复习过程具体化,定下心来,按部就班的完成最后的复习工作,减少因考试临近而带来的各种影响。
那么什么样的计划才能够行之有效呢?衡量的标准有:目标明确具体,便于操作,具有针对性,容量难度适中。不论从时间上还是从内容上,制定计划都是一个由粗到细的过程。例如考前一个月可以把考前三周划分为一个阶段,最后一周又为一个阶段,考前的三周又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再划分为不同的阶段,逐渐细分最后落实到每一天和每一个小时。内容也可以先粗略的按照科目划分为不同部分,根据自己的实际,尤其是前一阶段没有掌握,或掌握不牢的缺失地方,确定最后的复习阶段需要完成的各项复习任务。当然制定计划也要考虑容量和难度,一定要适合自己的学习水平和效率,任务不可过重或过轻,而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这样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补缺,就可以构建自己的学科知识网络,不断完善自己的学科知识结构。
三、讲究策略,提升自我。
学习策略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善于学习的学生都善于灵活运用各种学习策略,并适时调整,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强势,变弱势为强势,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一是回归课本,夯实基础。在备考的最后一个月,莫忘回归课本、回归基础。因为高考试题中毕竟有一定量的容易题和中等题,要注意基础知识的回顾、理解、记忆,切忌只顾钻进题海,一味地做综合题、模拟题、攻难题。每个考生应当明白,高考中真正拉开分数档次的,是中、低档题。这个时候需要重新回归到课本,重视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查漏补缺。但,并非就是翻翻书。这时候看书已经站在一定的高度,而不是简单的背诵记忆。需要对照着考纲,对各项知识点进行梳理,注意瞻前顾后,积极归纳总结,这样就可以把知识串起来,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和框架,很多时候可能需要打破书本的章节安排,而是按专题进行梳理。在看书的过程中,还要把其中的一些难点热点做成小卡片,反复记忆。回归课本,试题还是要做。但做多少?做哪些?很多学生把握不定。建议保持一种“手热”状态。但在这时候绝不是去专攻难题,中等难度就可以了,把会做的题目攻下来,这些都是在考试中该得的分。在做题时,要注意答题结束后,与参考答案一一对照时,看看自己哪些方面没有想到,审题时哪些要素没有看清。把自己容易忽视的要点一一注明,再碰到类似题目就会把思路打开。还要注意一点就是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翻阅“错题本”。通过翻阅错题,要解决已经发现的问题,并尽可能保证在高考中“不被同一块石头绊倒第二次”。
二是扬长克短,五门并举。有的学生偏科现象比较严重,在最后一个月时间,看到有的学科不会做的题目还有不少,觉得没有希望,就想索性放弃算了,一个劲地复习本来就强的学科,企图这样能把总分提上来。其实并非如此。学科越均衡的学生总分发挥越好。高考不是靠满分,而是靠会做的题目去竞争,从60分提到80分,比从80分到100分要容易许多,因此,在最后一个月不能单独复习自己的强势学科或弱势学科,要做到强弱并进,扬长克短。不过在时间安排上可以有一定的轻重,在比较重要,或者容易取得进步的学科上可以适当多分配一些时间。另外也可以在自己注意力较为集中的时段,学习自己认为较困难的弱势学科,在其他一些时段学习感兴趣的强势学科。在最后一个月里对每一门学科都不能放弃。
三是抓解题技巧和答题规范。在回归课本和基础的同时,一方面要反思自己经常犯错的东西,从中要分析原因,摸索规律,积累答题的技巧和作题的思路,以便加强答案的准确程度,这是非常重要的。做题没有依据、没有思路,凭运气瞎猜,准确度会大打折扣。选择答案有思路,语言表达有依据,答案一定会准确许多。另一方面要注意答题的规范,也就是说我们在做题时一定要有得分意识,这样做的目的同样是拿到我们应该拿到的分。规范答题的习惯靠平时养成,考生们可以学习近几年高考评分细则,熟悉各科规范答题的要求。抓住能抓住的,拿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的最高分是这段时间复习的一个基本原则,一定要纠正“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快、快而不准”的坏习惯,争取高考时该得的分一分都不丢。只有这样要求自己,才能在复习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
四、调适心态,实现自我。
随着高考的临近,许多学生会出现失眠、烦躁、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等精神症状,有的甚至有放弃的念头。这些现象主要是由于心理压力太大所造成。研究表明,影响高考成绩的诸多因素中,临考心态的重要性居第一位,而由此可见,好心态才会有好成绩。
首先,要以平常心对待高考,把高考当做平时考试。要相信:蓝天不会因为任何一个人的心情不好而变阴;保持好的心情,开心度过每一天。其实平常的心态反映了考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考生,在高考中肯定能正常发挥或超水平发挥。其实,高考就是两种检查:一是基础知识掌握及其应用能力的检查,二是心理素质的检查。考生的心理素质直接关系到考试成绩,特别是遇上难题时更显出这种素质的重要性。保持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就能考出好的成绩。
其次,要增强自信心。出现上述现象的学生,往往缺乏自信,其实他们应该想到,他们在老师指导、带领下已经把有关重点、难点、疑点都复习到了,有了一份耕耘,肯定会有一份收获的,应当对自己充满信心。
第三,要学会释放压力。在出现心理压力过大的情况时,要通过向亲人、老师、心理医生倾诉,把自己对考试后果的预计和恐怖全部说出来,以求得指导与帮助。有专家说,心理承受力就像一个口袋,有进口,就要有出口。长期只进不出,就会变成心理垃圾,承受不了,就会生病。除了倾诉外,还可以用改变学习方式、适当参加体育活动等来缓解压力。因此,同学们在遇到这种情况时,要通过各种渠道释放压力,放松自己,从而提高复习效率,实现自己理想。
总之,考前的最后一个月对于每个考生来说都是一段很重要的时间,这段时间不算短暂,只要能够踏实地的完成每日的复习计划,在这最后的一个月中必将收获颇丰。同学们:我们有幸参加高考,这难道不是上帝对我们的垂青!这难道不是命运赐给我们的一次机遇!这难道不是我们和我们家庭努力的结果!因此,我们一定抓住机遇,怀着极大的热情,积极的心态,充满自信地参加高考吧,让2010年高考成为我们人生中的一次壮举!让2010年成为我们生命史上的辉煌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