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刻铜艺术品上的人物图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_yue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盛行于清末民国的刻铜艺术品,写绘镌刻内容丰富多彩,既有纸绢书画的各种表现题材,又有传统工艺品上的各式经典纹饰,可谓花样繁多、琳琅满目。万物皆可类聚群分,尽管刻铜艺术品上的写刻内容异彩纷呈,但总体归纳起来不外乎两大类:一曰文字,一曰图画。文与图各占半壁江山,各有千秋景象。
  图画类刻铜,从绘画角度的“画分三类”来讲,可参照中国画分为人物题材、山水题材和花鸟题材。由于刻铜艺术品的绘刻载体、表现方法以及工艺、功用不同,有的作品带有绘画性质,有的带有图案性质,内涵虽不及中国画深,外延却比中国画大。
  在圖画类刻铜艺术品中,艺术价值、工艺价值和经济价排在第一位的,当属名家亲笔画稿类。除去这些名家参与创作的作品之外,在图画类刻铜中,人物题材当为首屈一指的大户。
  首先,精品众多。从清代线刻到民国写意,从名家亲笔画稿到普通工匠作品,从“北工”制作到“南工”工艺,人物题材刻铜都有大量精品佳作传世。而其它门类却不一样,如山水、花鸟,以及静物题材,刨去画家亲笔作品,其余的能彰显自身特色、可圈可点的东西比较少。放眼人物题材,不仅有一定数量的知名画家亲笔,而且有大量顶级刻铜艺人包括陈寅生在内的精绝之作。特别是普通工匠,在人物题材方面创作出的优秀作品,要远远高于其它图画类刻铜。
  其次,经久不衰。从刻铜艺术品诞生到消亡,人物题材横跨晚清民国两个历史时期,一直与刻铜艺术发展相生相伴,从未出现过忽冷忽热、大起大落现象,更没有流行一阵子就销声匿迹。不像有些题材那样,仅昙花一现,辉煌一时,或繁荣于清代或流行于民国的某一段时期。而人物刻铜艺术品,从始至终经久不衰,贯穿整部刻铜史,深受刻制者和各阶层人士喜爱。
  再次,内涵丰富。人物题材作品,不仅寄托了绘刻创作者的思想情感,更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每一幅人物图,除了应有的绘画意境之外,大多都有讲头和来头,或隐喻一段故事,或讲述一个传说,或表达一种祈盼,连画面中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被赋予人文精神,代表着某种民俗符号,形成了一道特有的文化风景。而在其它图画类刻铜艺术品上,就难以找到这些带有文化内涵的元素。
  最后,应用广泛。在众多图画类作品中,尚没有发现哪类题材能像人物图那样,几乎覆盖了迄今面世的所有刻铜艺术品。无论是在墨盒镇尺等文房用具上,还是在烟具帐勾等生活用品上,都能看到人物题材的图画,覆盖全面,应用广泛。与此同时,刻铜人物图的表现内容,几乎涉及到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仙人到凡人,从老人到儿童,从男人到女人,多角度、全方位表现人生世界,丰富多彩,精深博大。
  人物图刻铜艺术品收藏,目前尚不被人们重视,还有许多宝藏可挖,还有不少机会可以把握。
  艺术价值有待发掘。老一代藏家非常重视人物图刻铜的收藏,他们是以原始的眼光看待藏品,不受画稿意识和经济价值的干扰,收藏的着眼点紧紧盯在刻工上,什么题材古人难刻,今人仿刻不了,什么内容看着喜欢,就收藏一些什么,不太关注是谁画的,是谁刻的,是谁用的,以后会值多少钱。这种纯粹凭喜爱收藏的择物标准,较为理性和客观,更容易发现和找到艺术真谛。
  老藏家毕竟是老藏家,他们认同的东西肯定有一定道理。这一点,从权威刻铜书籍上也可以看出一些迹象,如《铜匣古韵》《铁笔铜墨》等,在刻铜精品欣赏版块,都是把人物图都放在其它题材的作品前面进行展示,这决不是一种偶然现象。
  专题收藏潜力巨大。很多藏友已经认识到人物刻铜的精彩,不少人手里都有一两件刻铜人物藏品。由于过于分散,没有过集中展示,其夺人魅力还没有显现出来。据观察了解,在刻铜艺术品收藏圈内,目前主攻刻铜人物图收藏的藏友很少,收藏空间非常大。
  专题收藏可以借鉴传统人物画的分类方法,从道释图、高士图、仕女图、婴戏图、风俗图和故事图等6个方面破题,分门别类主攻一项,会更容易收出成果来。像美轮美奂的仕女图和精彩纷呈的故事图,这么绝好的题材,还没有人专题集藏,潜藏着众多藏机和商机。
  存世精品值得期待。尽管刻铜艺术品经过了几代藏家30多年的搜寻,但是在“宝藏于民”的现实中,我们不得不承认还有大量精品刻铜没有面世。由于收藏者对人物图艺术价值认识不充分,搜寻力度小,还有很多好东西没有翻出来,加上经济价值没有显现,至使民间持宝人在人物图刻铜的出让中持观望态度,好东西还舍不得出。所以说,人物图刻铜艺术品的存世量,相对而言要比其它题材会多一些。同时,很多优秀的人物刻铜作品,还不被藏友重视地压在箱子底下,没有及时在各种媒体上亮相,其精品保有量非常值得我们期待和发掘!
其他文献
湖南省文化馆美摄部研究馆员章作人同志作为文化志愿者,积极参与湖湘文化建设,创作了300多幅作品的《红色塔卧》画集,画集通过国家原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重大历史题材出版审查,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  画集展现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任弼时、贺龙、关向应、萧克、王震等创建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建立以湘西永顺县塔卧为中心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根据地有力地策应了中央红军的长征,井冈星火,燎原了湘鄂川黔。湘鄂川
期刊
却愁说到无言处,不信人间有古今。  ——南宋·朱熹(别称:沧洲病叟。堂号:沧洲精舍。婺源人。封爵:徽国公)  1.  程亮是我在歙县认识的一个雕砚小友,待人真诚,做事聪敏。他雕制的一方龙尾山青皮眉纹籽石歙砚,景状幽美,琢出上下天光,岸芷汀兰,九只鸬鹚或卧或立,或欹或侧,或左右顾盼,或曲颈天歌。箫韶九成,却只见江面上又归来一羽,静影沉璧。砚石呈色寒碧,郁郁青青;缕缕眉纹,恰如云水茫茫、横无际涯…… 
期刊
一、藏品由来  戊戌年秋季某周末,笔者到云洲古玩城访友,在何总的店里聊了聊后,踱步到飞哥的店里来唠唠嗑。见面寒暄不表,飞哥从橱柜里面摸出一个小纸包,展开摊出一根袖珍的小镇尺。笔者攥在手里仔细端详:包浆很厚,双面刻工。凭着多年玩尺的经验,这个尺子应该不俗!  尺子一面刻:“汉铜尺文曰虑俿铜尺建初六年八月十五日造 丙午(1906)孟夏公培手摹”  另一面刻篆书:“汉铜尺文曰虑俿铜尺建初六年八月十五日造
期刊
在墨盒持授名人考证上,我们常常讲“孤证不立”。对此如何理解呢?个见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从数量上理解“孤”字,就是不能孤独地仅有一个证据;另一层是从联系上理解“孤”字,就是各证据间不能孤立的而没有关联,因为这样无法在众多的知名或不知名的重名重姓中保证做到排他性。“孤证不立”的下句話,应该是“双证关联”。在实践中,我们往往采用“主旁双证”的方式,即以考证人物为主证,以与人物相关证据为旁证,这样即可
期刊
電脑服装画
期刊
2018年12月,我到河北石家庄参加书法展,收藏家杨未君接我去他府上,途中兴奋地告诉我:最近参加拍卖得了件宝贝。  到了杨府,未君给我递上白手套,我俯身细赏宝贝:宝贝是件拓本,里面有梁启超、姚茫父合作的12条屏拓片。其大致背景是:1924年,梁启超的女儿梁令娴在其母亲去世前九个月,从美国归来伺候生病的母亲,梁夫人最终因病去世。梁启超在哀痛中静心以小楷摘录宋词,书写在12个铜屏上,又请他的好友——民
期刊
在当今刻铜界一提起刻铜,就不能不提及张樾丞先生和张寿丞先生,就不能不谈及同古堂。清晚期,文房刻铜艺术以北京为中心兴盛起来。由于大批书画名家如陈师曾、齐白石、张大千、姚茫父、陈半丁、溥心畬、章浩如、汪慎生、王雪涛等的积极参与,同时出现了以同古堂张樾丞先生、张寿丞先生(原籍冀州新河县)兄弟为代表的刻铜艺术大家,民国时期发展至鼎盛。这种在一个不长的时期内,大批文人书画家如此广泛、深入的直接参与到一种文房
期刊
远去大历史会在一些小物件上留下自己的印记。  这是一方为老人作寿定制的铜墨盒。盒面抬头刻着“月霞十姑姐七秩开一志庆”字样。“姑姐”是粤语中对父亲妹妹的称呼。“姑妈”或“姑母”则指的是父亲的姐姐。那么“七秩开一”又是多少岁?十年为一秩,第七秩开始的第一年应是六十一岁,而不是七十一岁。后面标明“敬赠”墨盒的“承庆”人,关姓侄“校”字辈40余人;侄孙“家”字辈20余人。  从以上文字看,这是方两广地区一
期刊
留香如日月连珠,丰姿多丽。眉睫之前,卷舒云霞之色;莺啭之间,吐纳珠玉之声。况唱演并擅,文武兼资,身跻四大名旦之林,自属允当。惜迨后妄辟蹊径,禅同野狐,专心于绮罗香泽,肆志于蝶乱蜂喧。好事者谓为荀派,余则悲其飘落花而依衰草,离衢路而就隅隙;然其本质造诣,尚属上选,仍应置之精品,唯当以白牡丹时代衡之耳。此为旧时文人邹伟成 戏品中对荀慧生的评价。  荀慧生(1900-1968)(图1),别署留香,初习
期刊
摘要:湖南传统服饰蕴含着深厚的传统艺术理念与文化内涵,为动画角色服饰设计提供灵感与思路,然而当前许多动画设计师将传统服饰简单地在动画中复原或者作为一种装饰元素直接使用,违背传统服饰的审美意向。动画角色的设计应从角色性格、时代审美特征、受众审美需求等多角度出发,对服饰的造型、色彩、纹饰等元素进行动画符号的转换,将传统服饰(缺具体内容)运用在动画中的同时,保留传统服饰的文化寓意。  关键词:服饰 动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