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得益于“CS”这款第一人称视角射击游戏的火爆,再加上《兵临城下》中的前苏联狙击手瓦西里大战德国狙击教官的故事,以及一个人干掉成百上千鬼子的八路军小兵顺溜等等,狙击手这一兵种近年来可谓红得发紫。而在以冷兵器作战的古代,照样有这种依靠远程狙击射杀目标的兵种,他们就是弓箭手,其中之佼佼者,其技艺之高超,远在瓦西里、顺溜等人之上。
百步穿杨,便是对此等高手的一个技术性描述,意为能一箭射中百步距离外柳树的叶子,而且还是从叶子正中央穿过。此成语的相关人物,便是中国古代第一狙击手——养由基(后羿不算,射太阳的成绩只是传说)。
“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战国策·西周策》中是这样描写养由基的箭术的。据好事者称,按照成年人一步距离为0.5到0.7米计算,一百步不过50米到70米的距离,养由基能在这个距离上射中柳树的叶子,诚然也算有大本事了,但也不见得是超一流,怎么就能坐上中国古代第一狙击手的位置了?
这种说法看似颇有道理,实则是既不知道射箭与枪械射击的难度高低之分,又不清楚春秋战国时期的“步”,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概念。
枪械射击,无论是机枪、步枪,还是手枪,那都是利用火药燃烧的强大化学能推动弹丸,以每秒8、900米之初速度射向目标的工业化兵器。为了配合这一兵器的杀人过程能夠完美实现,除了用来发射子弹的枪管、枪膛之外,还配有各种瞄准器具,从简单的准星,到精密的光学瞄准镜,再到激光瞄准系统,足以让一个接受过基本射击训练的人,较为准确地射杀数百米内的目标(手枪除外)。至于专用的狙击步枪,在经过高强度训练的狙击手操作下,更是可以达到两千多米外一枪爆头的恐怖程度。
而射箭,那就难得多了,而且难得不是一般的多。
首先,能否成为优秀的弓箭手,必须是眼神、耐性、力量、敏捷度等等素质的高度融合统一。话说这些素质之中,力量应该是最难以理解之处,射箭需要那么大的力气吗?
关于射箭的物理学原理这里就不废话了,只需要列举点历史案例就可以知道射箭需要多大的力气。
《宋史·岳飞传》称岳飞:“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此处的“斤”,按照宋朝度量衡,约等于今天六百克,也就是说,按照《宋史》记载,岳飞还未成年时,便能拉开三百五十多斤的弓。这当然是有点夸大了,打个对折,岳飞至少能拉个一百多斤的弓吧,那臂力也是相当惊人了。
而据宋朝兵书《翠微北征录》记载,宋朝军队步弓“合用九斗、八斗、七斗”,马弓“合用八斗、七斗、六斗”,彼时的一斗约等于现在的11斤左右,也就是说一般的弓箭手,要射箭的话至少都得使出六、七十斤的力气。
吓到了吧?
而即便你天赋异禀,要成为神箭手,仍然需要长时间的训练,这是一件相当无聊又相当痛苦的事情。
古代诸军,骑兵难度最高,弓箭手稍逊,但神箭手的训练难度则是远超骑兵。《荀子》有云:“百发失一,不足善射。”只要有一次没射中,便不能称为“神射手”。能拉得开那大弓已是不易,还得保证百发百中,这是何等严酷的事情。
再引述宋朝官方军事著作《武经总要》对弓箭手训练的规定,可以进一步想象古代弓箭手的超高训练难度:
“凡矢量其弓,弓量其力,无动容,无作色,和其肢体,调其气息,一其心志,谓之楷式。故曰:莫患弓软,服当自远;莫患力赢,常当引之。但力胜其弓,则容貌和,发无不中,故始学射,必先学持满,须能制其弓,定其体,后乃射之。然其的必始于一丈,百发百中,寸以加之,渐至百步,亦百发百中,乃为术成矣。或升的于高山,或置的于深谷,或曳或掷,使其的纵横前却不失所准,乃可以射禽与敌。凡弓恶左倾,箭恶直懦,颐恶傍引,头恶脚垂,胸恶前凸,背恶后倾,此射法骨髓之病也。身前疏,为猛虎方腾;额前临,为封儿欲斗;山弓,为怀中吐月;平箭,为弦上悬衡。此皆有容仪之善也。控弦有二术:无名指叠小指压大指,头指当弦直立,中国之法也;屈大指,以头指压勾之,此北边之法也。边法力小,利于马上;汉法力多,利于步用。然其妙,特在头指间。世人皆以其指末龊弦,则置箭曲,又伤其羽;但令指面随弦直立,即脱而易中,其致还乃过常数十步,古人以为神而秘之。胡法不使大指过头指,亦为妙耳。其执弓,欲使弛,前入扼巴,后当四指本节,平其大指,使承镞,却其头指,使不碍,则和美,其有声而快矣”。
而春秋战国时期的“步”,长度可远非今天一个成年人踏出的一步可相提并论,就是姚明也差得远了。
《春秋·谷梁传》记载称:“古者,三百步一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又据《汉书·食货志》记载称:“理民之道,地著为本。故必建步立亩,正其经界。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升,井方一里,是为九夫。”可知,养由基百步穿杨中一步的距离,至少应该是商周时期一里的三百分之一,而按一步为六尺,尺为汉尺(约为0.231米)计算,则一步当为1.386米左右。所以,养由基的百步穿杨,应该是在130多米开外。
现代军用手枪要做到如此精确,也得在六七十米距离内,非狙击用步枪的高精度射击,也就是150米上下的样子,而名扬天下的AK47在100米距离上的平均命中精度还不到40%(卡拉什尼科夫回忆录《我和您同路而行》)。
但是养由基竟然在一百三十多米开外,依靠自己的眼神、力量、耐性和敏捷,一箭射中了柳树的叶子!何况那还是一棵柳树上无数叶子中的一片,还是一片的正中央!
好一个养由基!
更夸张的是,此人射箭力度奇大,《左传》记载称:“养由基蹲甲而射之,彻七札焉。”说他一箭能射穿七层铠甲,《吕氏春秋》的记载更是骇人:“养由基射兕,中石,矢乃饮羽,诚乎兕。”养由基弯弓去射一种名叫“兕”的动物,没想到没射中(这可不好,算是他职业生涯的不慎失手吧?)——“矢乃饮羽”——竟然整支箭都射进石头里去了!
如此传奇的神箭手,自然也不会在表演了几次高超的射箭技艺之后,就从历史中隐退了。作为楚国名将,是要上战场的。
关于养由基征战沙场的故事,并不见于正史记载,只是在明朝小说大师冯梦龙所著《东周列国志》中有大段描写。
据冯大师所写,养由基在楚庄王时期出山,先是助其干掉了造访的权臣斗樾椒,接着又于两军阵前射杀了晋国悍将魏錡(此君亦善射,曾射伤了楚王),当晋国大军追击败退的楚军时,养由基一个人断后,只把那弓箭挥了挥,晋国大军就不敢前进了,“却说晋兵追逐楚兵至紧,养繇基抽矢控弦,立于阵前,追者辄射杀之,晋兵乃不敢逼。”不幸的是,养由基因为误入敌阵,被吴国精心设计的铁叶车困住,然后被万箭射死,“遂执弓贯矢,身先士卒,所射辄死,吴师稍却。基追之,遇狐庸于车,骂日:叛国之贼,敢以面目见我耶?欲射狐庸,狐庸引车而退,其疾如风。基骇曰:吴人亦善御耶?恨不早射也。说犹未毕,只见四面铁叶车围裹将来,把基困于垓心,乘车将士,皆江南射手,万矢齐发,养繇基死于乱箭之下。”
冯大师所编,当然大半都不可靠,但颇有意味的是在写到养由基之死后,冯大师表示:“楚王曾言其恃艺必死,验于此矣。息桓收拾败军,回报屈建,建叹日:养叔之死,乃自取也!”颇有几分艺高人胆大,胆大易送命的警示之意啊。
百步穿杨,便是对此等高手的一个技术性描述,意为能一箭射中百步距离外柳树的叶子,而且还是从叶子正中央穿过。此成语的相关人物,便是中国古代第一狙击手——养由基(后羿不算,射太阳的成绩只是传说)。
“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战国策·西周策》中是这样描写养由基的箭术的。据好事者称,按照成年人一步距离为0.5到0.7米计算,一百步不过50米到70米的距离,养由基能在这个距离上射中柳树的叶子,诚然也算有大本事了,但也不见得是超一流,怎么就能坐上中国古代第一狙击手的位置了?
这种说法看似颇有道理,实则是既不知道射箭与枪械射击的难度高低之分,又不清楚春秋战国时期的“步”,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概念。
枪械射击,无论是机枪、步枪,还是手枪,那都是利用火药燃烧的强大化学能推动弹丸,以每秒8、900米之初速度射向目标的工业化兵器。为了配合这一兵器的杀人过程能夠完美实现,除了用来发射子弹的枪管、枪膛之外,还配有各种瞄准器具,从简单的准星,到精密的光学瞄准镜,再到激光瞄准系统,足以让一个接受过基本射击训练的人,较为准确地射杀数百米内的目标(手枪除外)。至于专用的狙击步枪,在经过高强度训练的狙击手操作下,更是可以达到两千多米外一枪爆头的恐怖程度。
而射箭,那就难得多了,而且难得不是一般的多。
首先,能否成为优秀的弓箭手,必须是眼神、耐性、力量、敏捷度等等素质的高度融合统一。话说这些素质之中,力量应该是最难以理解之处,射箭需要那么大的力气吗?
关于射箭的物理学原理这里就不废话了,只需要列举点历史案例就可以知道射箭需要多大的力气。
《宋史·岳飞传》称岳飞:“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此处的“斤”,按照宋朝度量衡,约等于今天六百克,也就是说,按照《宋史》记载,岳飞还未成年时,便能拉开三百五十多斤的弓。这当然是有点夸大了,打个对折,岳飞至少能拉个一百多斤的弓吧,那臂力也是相当惊人了。
而据宋朝兵书《翠微北征录》记载,宋朝军队步弓“合用九斗、八斗、七斗”,马弓“合用八斗、七斗、六斗”,彼时的一斗约等于现在的11斤左右,也就是说一般的弓箭手,要射箭的话至少都得使出六、七十斤的力气。
吓到了吧?
而即便你天赋异禀,要成为神箭手,仍然需要长时间的训练,这是一件相当无聊又相当痛苦的事情。
古代诸军,骑兵难度最高,弓箭手稍逊,但神箭手的训练难度则是远超骑兵。《荀子》有云:“百发失一,不足善射。”只要有一次没射中,便不能称为“神射手”。能拉得开那大弓已是不易,还得保证百发百中,这是何等严酷的事情。
再引述宋朝官方军事著作《武经总要》对弓箭手训练的规定,可以进一步想象古代弓箭手的超高训练难度:
“凡矢量其弓,弓量其力,无动容,无作色,和其肢体,调其气息,一其心志,谓之楷式。故曰:莫患弓软,服当自远;莫患力赢,常当引之。但力胜其弓,则容貌和,发无不中,故始学射,必先学持满,须能制其弓,定其体,后乃射之。然其的必始于一丈,百发百中,寸以加之,渐至百步,亦百发百中,乃为术成矣。或升的于高山,或置的于深谷,或曳或掷,使其的纵横前却不失所准,乃可以射禽与敌。凡弓恶左倾,箭恶直懦,颐恶傍引,头恶脚垂,胸恶前凸,背恶后倾,此射法骨髓之病也。身前疏,为猛虎方腾;额前临,为封儿欲斗;山弓,为怀中吐月;平箭,为弦上悬衡。此皆有容仪之善也。控弦有二术:无名指叠小指压大指,头指当弦直立,中国之法也;屈大指,以头指压勾之,此北边之法也。边法力小,利于马上;汉法力多,利于步用。然其妙,特在头指间。世人皆以其指末龊弦,则置箭曲,又伤其羽;但令指面随弦直立,即脱而易中,其致还乃过常数十步,古人以为神而秘之。胡法不使大指过头指,亦为妙耳。其执弓,欲使弛,前入扼巴,后当四指本节,平其大指,使承镞,却其头指,使不碍,则和美,其有声而快矣”。
而春秋战国时期的“步”,长度可远非今天一个成年人踏出的一步可相提并论,就是姚明也差得远了。
《春秋·谷梁传》记载称:“古者,三百步一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又据《汉书·食货志》记载称:“理民之道,地著为本。故必建步立亩,正其经界。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升,井方一里,是为九夫。”可知,养由基百步穿杨中一步的距离,至少应该是商周时期一里的三百分之一,而按一步为六尺,尺为汉尺(约为0.231米)计算,则一步当为1.386米左右。所以,养由基的百步穿杨,应该是在130多米开外。
现代军用手枪要做到如此精确,也得在六七十米距离内,非狙击用步枪的高精度射击,也就是150米上下的样子,而名扬天下的AK47在100米距离上的平均命中精度还不到40%(卡拉什尼科夫回忆录《我和您同路而行》)。
但是养由基竟然在一百三十多米开外,依靠自己的眼神、力量、耐性和敏捷,一箭射中了柳树的叶子!何况那还是一棵柳树上无数叶子中的一片,还是一片的正中央!
好一个养由基!
更夸张的是,此人射箭力度奇大,《左传》记载称:“养由基蹲甲而射之,彻七札焉。”说他一箭能射穿七层铠甲,《吕氏春秋》的记载更是骇人:“养由基射兕,中石,矢乃饮羽,诚乎兕。”养由基弯弓去射一种名叫“兕”的动物,没想到没射中(这可不好,算是他职业生涯的不慎失手吧?)——“矢乃饮羽”——竟然整支箭都射进石头里去了!
如此传奇的神箭手,自然也不会在表演了几次高超的射箭技艺之后,就从历史中隐退了。作为楚国名将,是要上战场的。
关于养由基征战沙场的故事,并不见于正史记载,只是在明朝小说大师冯梦龙所著《东周列国志》中有大段描写。
据冯大师所写,养由基在楚庄王时期出山,先是助其干掉了造访的权臣斗樾椒,接着又于两军阵前射杀了晋国悍将魏錡(此君亦善射,曾射伤了楚王),当晋国大军追击败退的楚军时,养由基一个人断后,只把那弓箭挥了挥,晋国大军就不敢前进了,“却说晋兵追逐楚兵至紧,养繇基抽矢控弦,立于阵前,追者辄射杀之,晋兵乃不敢逼。”不幸的是,养由基因为误入敌阵,被吴国精心设计的铁叶车困住,然后被万箭射死,“遂执弓贯矢,身先士卒,所射辄死,吴师稍却。基追之,遇狐庸于车,骂日:叛国之贼,敢以面目见我耶?欲射狐庸,狐庸引车而退,其疾如风。基骇曰:吴人亦善御耶?恨不早射也。说犹未毕,只见四面铁叶车围裹将来,把基困于垓心,乘车将士,皆江南射手,万矢齐发,养繇基死于乱箭之下。”
冯大师所编,当然大半都不可靠,但颇有意味的是在写到养由基之死后,冯大师表示:“楚王曾言其恃艺必死,验于此矣。息桓收拾败军,回报屈建,建叹日:养叔之死,乃自取也!”颇有几分艺高人胆大,胆大易送命的警示之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