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性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之地位,总体而言,是从属于男性的,政治生活中更是如此。但也有例外,数千年岁月中,总会有那么一些时候,出现那么一些很特别的女性,不仅积极参与政治活动,还颇有一番建树,其中有三位特别突出,一位是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一位是唐高宗的皇后武则天,还有一位则是清文宗的皇后叶赫那拉氏,她们三人都曾达到事实意义上的“女皇”级别,统治天下。
她们在政治上取得了非凡的地位,然而为了取得这种地位,她们亦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比如皇后吕雉,就走过了一条极为凶险的人生之路,当她的丈夫为了争夺天下而在疆场厮杀时,她也在打一场漫长而痛苦的战争,这场战争从她嫁给刘邦那一天就已经开始……
后人所知吕雉之形象,多与毒辣残忍有关,这也是历朝历代官方言论对其的一种定性,但吕雉却并非生来即是如此,她也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在最初,这个女子不仅毫无一点毒辣残忍的气质,甚至还完全称得上是一位贤妻良母。
她是当时一位豪杰吕公的长女,这位吕公拥有雄厚的财力以及黑白两道的强大人脉,还精通相面之术,为了避仇从外地举族迁移至刘邦所在的沛县。
这位吕公看上了刘邦。
当时刘邦已年过40,是一个小小的亭长,穷困潦倒,似非什么“乘龙快婿”,但吕公却以不可告人的原因,执意要将长女相嫁。当时吕雉多少岁呢?大约不满20。从表面上看,这绝对是一件难以理喻的婚事。
需知当时去战国时代不远,男尊女卑之风还处于萌芽状态,女性之地位还没有跌到宋朝那般低下,对于如此离谱的婚事,吕雉是完全可以也完全可能拒绝的。
她没有。
她毫无怨言地服从了父亲的安排,嫁入了刘家,从千金大小姐“沦为”农家妇,干起了农活,操持起了家务。
这却不是一个好操持的家。
丈夫刘邦本就是“不事产业”的主,喜欢游走江湖,四处交友,没有功夫也没有心情照顾家庭,这意味着吕雉要一人挑起家庭重担。这还不算完,滥情的刘邦在娶她之前,早就在外面有了情妇,可能还不止一个,还因此早早有了一个子嗣,对于妻子而言,这是一种极大的羞辱。
但吕雉依旧毫无怨言。
刘家的亲戚关系也不怎么融洽,如他的嫂子,早年丧夫,生活也是颇为不易,但厚脸皮的刘邦还经常带着一帮兄弟去蹭饭,导致与嫂子的关系十分恶劣。刘邦的父亲也看刘邦极为不顺眼,认为这是一个好吃懒做的败家子。这种“前科”势必影响到吕雉,令她这个刘家儿媳很是难做。
吕雉却做得很不错。
她不仅将家里家外打理得井井有条,还为刘邦生下一儿一女,更令人称奇的是,刘邦甚至都在她的影响下,做起了爱家好男人,史称自从儿女成双之后,当亭长的刘邦,就经常请假回家,下地帮忙干活,大约与那些情妇的往来也收敛了许多。
好一位贤妻良母。
但真正的考验尚未到来。
公元209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47岁的刘邦也拉起了一支队伍,开始了他的造反生涯。
男人去打仗,在危险与荣耀之间游荡,留在家中的女人,注定要承受种种未知的灾祸与苦难。在刘邦起事之前,吕雉就已为他受够苦头。这位丈夫因为私纵刑徒而从亭长变成了逃犯,躲在山中,害得他的家人被官府抓入牢中,幸有萧何等人暗中保护,未丢性命。对于一个不到30岁,还带着两个孩子的女人而言,这是遭了多么大的罪!
吕雉依旧毫无怨言。
出狱之后,她还积极探寻刘邦下落,最后找到其藏身的山中,那一幕夫妻重逢的场面,必是十分的感人。
后来当刘邦带着他的队伍离开沛县,踏上漫漫征途后,他的家人实际上就已经被他抛到一边了,在至少3年的时间中,吕雉和她的孩子们,饱受兵荒马乱之祸。但吕雉心中充满了希望,她的丈夫,父亲所看好的人,必将在某一天穿着金光闪闪的盔甲,带着千军万马回来接她和孩子们。
在吕雉靠着如此幻想艰难度日时,刘邦在干什么呢?他在从事残酷的政治军事斗争,同时也不忘猎取美女,其中有一位戚姓女子,史称戚姬,生得风华绝代,还擅长跳舞,很得刘邦欢心,甚至有时候他会当着属下的面就与之嬉戏起来,这种宠爱吕雉可从未享受过。
直到打下彭城,为一时之胜利冲昏头脑的刘邦,在喝够了美酒,玩够了美女之后,才想起此地距离其故乡沛县不远,自己现在也“事业有成”了,是不是该把丢在家中的老婆孩子都接过来?
但随后刘邦竟然在酒色之中忘记了这件事情,不久他就在項羽的猛烈反击之下,忙于逃命,哪里还想得起在沛县的家人同样也处于项羽的复仇范围内。
刘邦忘了,但吕雉没忘,又可能是刘邦的某位属下,沛县的老乡,没忘,早早安排人将吕雉、刘父、孩子等接来,半路却遇上项羽之军的截击,被冲散,两个孩子到了刘邦身边,吕雉和刘父则成为了俘虏。
项羽没有杀他们,但也不会优待到哪儿去,相反,项羽一度拿这两个人质来威胁刘邦,只不过后者不为所动。
俘虏生涯持续了大约两年半,对于吕雉而言,这必是其人生中一段不堪回首的经历,身处敌营之中,朝夕之间皆有丧命可能,终日提心吊胆,这种高压生活很容易让一个长时间忍苦受痛的女人,在心理上出现一些负荷过重导致的变化,或者说变态。
当她结束俘虏生涯,回到刘邦身边之后,这种已有些变态的心理,受到了更为强烈的刺激,在这种刺激之下,吕雉变了。
如果说此前吕雉面对的主要是生活的战争,那么当她于楚汉相争的烽火中,与刘邦重逢后,她所要打的战争,就开始朝着政治的方向转化,并披上了一个后宫相斗的壳。 与她相斗者,不是别人,正是那会跳舞的戚姬。
这个戚姬在吕雉回归之前就已为刘邦产下一子,至此刘邦已有4个子嗣,三儿一女,老大是情妇生的,老二和老三是吕雉生的,老四是戚姬生的,爱屋及乌,刘邦格外宠爱这个老四,经常在众人面前表示,这小子像我。
这就相当危险了。
虽然楚汉之争的局势尚不明了,但刘邦与属下都抱有必胜的信念,而许多的布置与安排,不可能等到胜利来临那一天才匆匆进行,比如谁是刘邦的继承人。按照“立嫡以长不以贤”的原则,刘邦当选择吕雉所生之子刘盈为继承人,那是他的嫡长子(情妇所生那是庶长子),事实上刘邦也这样做了,但他从未停止过对这个刘盈的数落,主要的数落点即是“不类我”——不像我。
这就令戚姬一方有机可乘。
大家都是王的女人,都深知自己的儿子要是成为了王的继承人,意味着什么。话说这位戚姬,因为后来惨遭吕雉酷刑折磨,引人同情,但从其所为来看,恐怕也非善类。她的魅力比较持久,一直得到刘邦专宠,吕雉则因此被抛到了一边。戚姬的策略很明显,只要她搞定了刘邦,那么就搞定了一切,比如让自己的儿子刘如意,把那个刘盈挤下去。
吕雉呢,她采取了另一种策略——联络功臣。作为从沛县出来的人,吕雉深知刘邦集团的班底,知道那帮老乡所拥有的力量,自己与他们也早就熟识,不存在什么沟通障碍,这却是戚姬所不具备的优势。于是,吕雉开始刻意经营与这帮功臣的关系,她的妹妹吕耍嫁给了刘邦麾下大将樊哙;在刘邦东征与项羽展开数年较量期间,她与刘邦最为倚重之萧何,一同留守后方,建立起深厚的“革命友情”;她主动拉拢张良、陈平等谋士,对夏侯婴、周勃等刘邦亲信心腹也“十分照顾”……
当然最值得她信赖的,其实还是吕家人。吕家,这个家族可能是以举族之力,参与了刘邦集团的冒险事业,吕后的许多兄弟在沙场上冲锋陷阵,如刘邦在彭城一战中为项羽打得大败,几乎性命不保之际,便是吕后的兄长吕泽及时率军接应,才帮他缓过劲来,后来这位吕泽也战死沙场。
双方以不同的策略,进行这场看不见的战争,在那场看得见的楚汉战争,终于在刘邦获胜的局面下结束时,吕雉与戚姬的战争,开始白热化。
这种白热化与西汉初期政局有关。
刘邦击败项羽,建立起西汉王朝,表面上他是至高的皇帝,但其皇权实际上极为有限,這一点从他所分封的八大异姓王就看得出来,这些异姓王都是在楚汉战争中为刘邦所拉拢过来的实力派,对皇权是一大威胁。刘邦集团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为了争功排座次,他那些部下中,甚至有人敢在朝堂上拔剑出来比划,还是来了一个儒生叔孙通,制定了一套礼仪规矩,才勉强还了朝堂一个清静。后来刘邦又收到来自张良的警告,称不尽快封赏功臣,恐怕会有人谋逆。待到刘邦一行封赏,萧何排第一,又引起巨大争议,而且这种争议主要来自于他的那帮老乡,以曹参、樊哙等人为代表。
故而,刘邦的皇权,是有限皇权,是建立在与异姓王、功臣等联盟之基础上。当然这只是暂时现象,皇权的本质就是要乾纲独断,而在推进此事的过程中,刘邦得到了吕后的大力支持,原本已经名存实亡的夫妻关系,由此转变为了一种政治伙伴关系。
如杀韩信,刘邦到底有无诛杀此人之意,不甚明确,但可以肯定的是,韩信对刘邦的皇权构成了极大威胁。深知此中利害的吕后,在刘邦外出平叛时,便联合萧何,将韩信诛杀,做了刘邦必须做又一时无法做之事。
又如杀彭越,这位在楚汉战争期间立下奇功的游击战大师,是八大异姓王中实力最雄厚的一位,也是刘邦必须除掉的势力。可叹彭越乃一军事上的巨人,却是政治上的侏儒,在遭到刘邦的打压迫害时,找谁不好,竟然想到去找吕雉求情,这下倒好,正落入吕雉掌中,落了一个族灭身死的下场。
对此,司马迁有一句总结:“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注意这个刚毅,意为坚忍刚强,这通常是属于男性的性格特征,出现在了吕雉身上,那就表明她已脱胎换骨,并非当初那个操持家务的贤妻良母,而是政坛高手了。
这个政坛高手对刘邦坐稳皇帝位置可谓是有极大的贡献,但她同时也引起了刘邦的戒惧,在吕后除掉一个又一个皇权威胁者的同时,她本人则在成为新的皇权威胁者。
于是,刘邦在他即将离世的日子里,又搬出了一个老话题。
换太子。
此前他数落刘盈,褒扬刘如意,是爱屋及乌,现在他继续这样搞,那就不止是爱屋及乌那么简单了,而是在打击吕雉的势力。吕雉,他的正室妻子、大汉皇后,已经悄然形成了一股势力,在刘邦看来,这种势力会在他离世之后,夺走刘家的江山。
戚姬对此也十分清楚,一旦刘邦离世,吕雉的儿子当了皇帝,自己将注定迎来悲惨的结局,故而随着刘邦生命之力的衰微,戚姬越发焦虑,怎奈她的舞蹈艺术高超,在政治艺术上却十分低能,没有其他办法,只有以眼泪和哭声哀求刘邦赶紧换太子,对此史书中有如此记载:“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
哪有那么容易?!
那帮功臣首先就不同意,此事遭到了他们几乎是一致的反对。尤令刘邦吃惊的是,出来保太子刘盈的,还有一些连他都请不动的隐士,比如“商山四皓”——四位隐居在商山的世外高人,刘邦多次想请不得,人家却主动来替太子刘盈说理。当然这都是吕雉所为,确切地说,是吕雉请动了张良,然后由张良出面安排而成。
对于吕雉与功臣集团的“勾结”,刘邦早有所料,但他料不到会“勾结”得如此之深,连张良这种一向明哲保身的人物都站到了吕雉一边。
换太子之事只得作罢。
对此史书有一番极为精彩的记载: “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视曰:‘我欲易之,彼四人为之辅,羽翼已成,难动矣。吕氏真乃主矣。’戚夫人泣涕,上日:‘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歌日:‘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以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又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歌数阕,戚夫人歔欷流涕。上起去,罢酒。”
其大意是“商山四皓”来过后,刘邦便知道太子是换不成了,召来戚姬,告诉她,吕雉的势力已经到了难以动摇之地步,他也无能为力了。戚姬闻之痛哭流涕,然后一个跳舞,一个唱歌,歌词内容极为悲凉。
刘邦虽然尊为皇帝,也只能坐视戚姬母子掉入龙潭虎穴而无计可施。不过,他还有最后一招。
不久,淮南王英布造反,刘邦以身体抱恙为由,命太子刘盈代他前去平叛。那英布本是项羽麾下骁将,极为善战,刘邦亦要惧其几分,刘盈去讨,如何能胜?不能胜的话,刘邦便可治罪了!剥夺你的太子之位,转给刘如意!
如此盘算,立即为“商山四皓”识破,在他们的指点下,吕雉出面与刘邦谈判,结果刘邦无可奈何,只得再次作罢,自己强拖着病体踏上了征途。
这是他最后的征途,回来后不久,他便离世了。
戚姬,完了。
因为,吕雉的时代,降临了。
刘邦离世后,太子刘盈继位,然而实权却操控在吕雉手中,她以吕太后的身份,扫视着朝堂,威风凛凛。
戚姬,自然是难逃一死,只不过她死得异常凄惨,吕雉对她进行了令人发指的折磨,这种折磨充分表明了被强推入政治斗争中的女人,其心理可以变态到多么可怕的程度。
戚姬必须死,她的儿子,被刘邦封为赵王的刘如意,也不能活。讽刺的是,皇帝刘盈,吕雉的儿子,却执意要保护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与之同吃同睡,令吕雉一时找不到下手的机会。当然机会总是有的,只是来得迟了一些,某日刘盈起早外出打猎,自认为按照母亲的生活作息规律,他完全可以在其再一次的谋害行动到来前返回,不料他的母亲之能耐,远超他的想象,前脚一走,毒酒就端到了刘如意嘴边。
公元前194年12月,刘如意为吕雉毒杀,距离刘邦离世不到一年。
但吕雉也不是无敌的,刘邦解决不了的问题,她也解决不了,那就是功臣集团分享皇权的局面。这些功臣在她击败戚姬的战争中,多有功劳,在自己成为大汉王朝的舵手后,这些功臣又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她的对立面。更令她不安的是,刘邦生前所封的一些子嗣,现在也在朝着皇权对立面的方向发展,比如那位情妇所生的庶长子刘肥,受封齐王,拥有齐地73城,比皇帝刘盈手中直管的還要多。而像刘肥这样的同姓诸侯王,有9位之多,他们都是大一统的潜在威胁。
吕雉的战争,达到了天下的层面。
她想方设法,比如再次大行封赏,涉及140余位功臣,比之前刘邦封赏的还要多,意图巩固与功臣集团的联盟。在主要官员的任用上,她遵从了刘邦临终前的安排,选择了功臣集团的一些重要人物。但吕雉也有自己的策略,比如丞相之位,萧何之后是曹参,曹参之后,一分为二,设左右丞相,王陵当右丞相、陈平当左丞相,这就大大削弱了丞相的权力。当王陵对她的一些做法不满时,又将其“提拔”为没有实权的太傅,丢到了一边去。
对刘邦留下的那些同姓诸侯王,皇帝刘盈的异母兄弟们,吕雉则采取了一种又拉又打的策略。所谓拉,即是采取联姻的方式,搞亲上加亲,同时安插自己的眼线。吕雉本想用吕氏一族的女子,来担当如此重任,但无奈吕氏一族人丁不旺,女子不够,只得再选一些宫女出来,组合使用。如果有哪位同姓诸侯王,不满这种婚姻,冷落吕雉指派的妻子,那就大事不妙了,因为吕雉要用打的一套了。
如在刘如意之后继封为赵王的刘友,被迫娶了一个吕雉的侄女为妻,夫妻不和,刘友便终日与其他爱妃混在一起。这个吕家来的女人,恼羞成怒,暗中向吕雉告密,诬陷刘友想谋反,实际上就是给了吕雉一个借口,刘友后来被吕雉软禁,饿死于宫中。
最奇怪,也是最可怕的联姻,发生在吕雉自己的儿子皇帝刘盈身上,他的皇后,是一个名为张嫣的11岁女子,而这个女子的身份极其特殊一一吕雉的外孙女,刘盈是她的舅舅。
如此乱伦之举,正是吕雉亲上加亲之思路的一种实践,但太过火了,太离谱了,吕雉已经走上了一条邪路!
这样的她,注定会输。
在皇帝刘盈早亡之后,预感自己很快也要永别于人世的吕雉,开始“火箭提拔”吕氏一族的人物,还掌控了京城的精锐中央军,显然是为了防止在她死后,功臣集团起来推翻她所安排的政治局面。而她的未雨绸缪,是根本挡不住暴风雨的。
公元前180年8月18日,吕雉病亡。
她死后,雨就下了起来。同姓诸侯王与功臣集团联合起来,顷刻间就将吕氏一族的势力摧毁。
吕雉在皇帝刘盈之后,立了刘弘为帝,据称是刘盈之子,当然同姓诸侯王与功臣集团是断不会承认其皇统的。不仅是刘弘,刘盈另外两个子嗣,也被排除在了皇统之外,他们都遭到了清洗。
弑君之后,造反者们另选了一个刘邦的子嗣来做皇帝,他叫刘恒,史称为汉文帝。
吕雉的战争至此算是结束了,她和她的子孙最终都覆灭于西汉初年的风云中,在她之后的司马迁,冷静记叙了这位女人的一生,将其放到了用于记载帝王的“本纪”中,并留下了这样一段评述:
“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大意是吕雉执政时期,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之国策,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一派国泰民安的景象。后来的“文景之治”,即起于此。
从这个角度来讲,吕雉又并未输,或者说,她既是输家,也是赢家。
她们在政治上取得了非凡的地位,然而为了取得这种地位,她们亦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比如皇后吕雉,就走过了一条极为凶险的人生之路,当她的丈夫为了争夺天下而在疆场厮杀时,她也在打一场漫长而痛苦的战争,这场战争从她嫁给刘邦那一天就已经开始……
贤妻良母
后人所知吕雉之形象,多与毒辣残忍有关,这也是历朝历代官方言论对其的一种定性,但吕雉却并非生来即是如此,她也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在最初,这个女子不仅毫无一点毒辣残忍的气质,甚至还完全称得上是一位贤妻良母。
她是当时一位豪杰吕公的长女,这位吕公拥有雄厚的财力以及黑白两道的强大人脉,还精通相面之术,为了避仇从外地举族迁移至刘邦所在的沛县。
这位吕公看上了刘邦。
当时刘邦已年过40,是一个小小的亭长,穷困潦倒,似非什么“乘龙快婿”,但吕公却以不可告人的原因,执意要将长女相嫁。当时吕雉多少岁呢?大约不满20。从表面上看,这绝对是一件难以理喻的婚事。
需知当时去战国时代不远,男尊女卑之风还处于萌芽状态,女性之地位还没有跌到宋朝那般低下,对于如此离谱的婚事,吕雉是完全可以也完全可能拒绝的。
她没有。
她毫无怨言地服从了父亲的安排,嫁入了刘家,从千金大小姐“沦为”农家妇,干起了农活,操持起了家务。
这却不是一个好操持的家。
丈夫刘邦本就是“不事产业”的主,喜欢游走江湖,四处交友,没有功夫也没有心情照顾家庭,这意味着吕雉要一人挑起家庭重担。这还不算完,滥情的刘邦在娶她之前,早就在外面有了情妇,可能还不止一个,还因此早早有了一个子嗣,对于妻子而言,这是一种极大的羞辱。
但吕雉依旧毫无怨言。
刘家的亲戚关系也不怎么融洽,如他的嫂子,早年丧夫,生活也是颇为不易,但厚脸皮的刘邦还经常带着一帮兄弟去蹭饭,导致与嫂子的关系十分恶劣。刘邦的父亲也看刘邦极为不顺眼,认为这是一个好吃懒做的败家子。这种“前科”势必影响到吕雉,令她这个刘家儿媳很是难做。
吕雉却做得很不错。
她不仅将家里家外打理得井井有条,还为刘邦生下一儿一女,更令人称奇的是,刘邦甚至都在她的影响下,做起了爱家好男人,史称自从儿女成双之后,当亭长的刘邦,就经常请假回家,下地帮忙干活,大约与那些情妇的往来也收敛了许多。
好一位贤妻良母。
但真正的考验尚未到来。
公元209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47岁的刘邦也拉起了一支队伍,开始了他的造反生涯。
男人去打仗,在危险与荣耀之间游荡,留在家中的女人,注定要承受种种未知的灾祸与苦难。在刘邦起事之前,吕雉就已为他受够苦头。这位丈夫因为私纵刑徒而从亭长变成了逃犯,躲在山中,害得他的家人被官府抓入牢中,幸有萧何等人暗中保护,未丢性命。对于一个不到30岁,还带着两个孩子的女人而言,这是遭了多么大的罪!
吕雉依旧毫无怨言。
出狱之后,她还积极探寻刘邦下落,最后找到其藏身的山中,那一幕夫妻重逢的场面,必是十分的感人。
后来当刘邦带着他的队伍离开沛县,踏上漫漫征途后,他的家人实际上就已经被他抛到一边了,在至少3年的时间中,吕雉和她的孩子们,饱受兵荒马乱之祸。但吕雉心中充满了希望,她的丈夫,父亲所看好的人,必将在某一天穿着金光闪闪的盔甲,带着千军万马回来接她和孩子们。
在吕雉靠着如此幻想艰难度日时,刘邦在干什么呢?他在从事残酷的政治军事斗争,同时也不忘猎取美女,其中有一位戚姓女子,史称戚姬,生得风华绝代,还擅长跳舞,很得刘邦欢心,甚至有时候他会当着属下的面就与之嬉戏起来,这种宠爱吕雉可从未享受过。
直到打下彭城,为一时之胜利冲昏头脑的刘邦,在喝够了美酒,玩够了美女之后,才想起此地距离其故乡沛县不远,自己现在也“事业有成”了,是不是该把丢在家中的老婆孩子都接过来?
但随后刘邦竟然在酒色之中忘记了这件事情,不久他就在項羽的猛烈反击之下,忙于逃命,哪里还想得起在沛县的家人同样也处于项羽的复仇范围内。
刘邦忘了,但吕雉没忘,又可能是刘邦的某位属下,沛县的老乡,没忘,早早安排人将吕雉、刘父、孩子等接来,半路却遇上项羽之军的截击,被冲散,两个孩子到了刘邦身边,吕雉和刘父则成为了俘虏。
项羽没有杀他们,但也不会优待到哪儿去,相反,项羽一度拿这两个人质来威胁刘邦,只不过后者不为所动。
俘虏生涯持续了大约两年半,对于吕雉而言,这必是其人生中一段不堪回首的经历,身处敌营之中,朝夕之间皆有丧命可能,终日提心吊胆,这种高压生活很容易让一个长时间忍苦受痛的女人,在心理上出现一些负荷过重导致的变化,或者说变态。
当她结束俘虏生涯,回到刘邦身边之后,这种已有些变态的心理,受到了更为强烈的刺激,在这种刺激之下,吕雉变了。
太子之争
如果说此前吕雉面对的主要是生活的战争,那么当她于楚汉相争的烽火中,与刘邦重逢后,她所要打的战争,就开始朝着政治的方向转化,并披上了一个后宫相斗的壳。 与她相斗者,不是别人,正是那会跳舞的戚姬。
这个戚姬在吕雉回归之前就已为刘邦产下一子,至此刘邦已有4个子嗣,三儿一女,老大是情妇生的,老二和老三是吕雉生的,老四是戚姬生的,爱屋及乌,刘邦格外宠爱这个老四,经常在众人面前表示,这小子像我。
这就相当危险了。
虽然楚汉之争的局势尚不明了,但刘邦与属下都抱有必胜的信念,而许多的布置与安排,不可能等到胜利来临那一天才匆匆进行,比如谁是刘邦的继承人。按照“立嫡以长不以贤”的原则,刘邦当选择吕雉所生之子刘盈为继承人,那是他的嫡长子(情妇所生那是庶长子),事实上刘邦也这样做了,但他从未停止过对这个刘盈的数落,主要的数落点即是“不类我”——不像我。
这就令戚姬一方有机可乘。
大家都是王的女人,都深知自己的儿子要是成为了王的继承人,意味着什么。话说这位戚姬,因为后来惨遭吕雉酷刑折磨,引人同情,但从其所为来看,恐怕也非善类。她的魅力比较持久,一直得到刘邦专宠,吕雉则因此被抛到了一边。戚姬的策略很明显,只要她搞定了刘邦,那么就搞定了一切,比如让自己的儿子刘如意,把那个刘盈挤下去。
吕雉呢,她采取了另一种策略——联络功臣。作为从沛县出来的人,吕雉深知刘邦集团的班底,知道那帮老乡所拥有的力量,自己与他们也早就熟识,不存在什么沟通障碍,这却是戚姬所不具备的优势。于是,吕雉开始刻意经营与这帮功臣的关系,她的妹妹吕耍嫁给了刘邦麾下大将樊哙;在刘邦东征与项羽展开数年较量期间,她与刘邦最为倚重之萧何,一同留守后方,建立起深厚的“革命友情”;她主动拉拢张良、陈平等谋士,对夏侯婴、周勃等刘邦亲信心腹也“十分照顾”……
当然最值得她信赖的,其实还是吕家人。吕家,这个家族可能是以举族之力,参与了刘邦集团的冒险事业,吕后的许多兄弟在沙场上冲锋陷阵,如刘邦在彭城一战中为项羽打得大败,几乎性命不保之际,便是吕后的兄长吕泽及时率军接应,才帮他缓过劲来,后来这位吕泽也战死沙场。
双方以不同的策略,进行这场看不见的战争,在那场看得见的楚汉战争,终于在刘邦获胜的局面下结束时,吕雉与戚姬的战争,开始白热化。
这种白热化与西汉初期政局有关。
刘邦击败项羽,建立起西汉王朝,表面上他是至高的皇帝,但其皇权实际上极为有限,這一点从他所分封的八大异姓王就看得出来,这些异姓王都是在楚汉战争中为刘邦所拉拢过来的实力派,对皇权是一大威胁。刘邦集团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为了争功排座次,他那些部下中,甚至有人敢在朝堂上拔剑出来比划,还是来了一个儒生叔孙通,制定了一套礼仪规矩,才勉强还了朝堂一个清静。后来刘邦又收到来自张良的警告,称不尽快封赏功臣,恐怕会有人谋逆。待到刘邦一行封赏,萧何排第一,又引起巨大争议,而且这种争议主要来自于他的那帮老乡,以曹参、樊哙等人为代表。
故而,刘邦的皇权,是有限皇权,是建立在与异姓王、功臣等联盟之基础上。当然这只是暂时现象,皇权的本质就是要乾纲独断,而在推进此事的过程中,刘邦得到了吕后的大力支持,原本已经名存实亡的夫妻关系,由此转变为了一种政治伙伴关系。
如杀韩信,刘邦到底有无诛杀此人之意,不甚明确,但可以肯定的是,韩信对刘邦的皇权构成了极大威胁。深知此中利害的吕后,在刘邦外出平叛时,便联合萧何,将韩信诛杀,做了刘邦必须做又一时无法做之事。
又如杀彭越,这位在楚汉战争期间立下奇功的游击战大师,是八大异姓王中实力最雄厚的一位,也是刘邦必须除掉的势力。可叹彭越乃一军事上的巨人,却是政治上的侏儒,在遭到刘邦的打压迫害时,找谁不好,竟然想到去找吕雉求情,这下倒好,正落入吕雉掌中,落了一个族灭身死的下场。
对此,司马迁有一句总结:“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注意这个刚毅,意为坚忍刚强,这通常是属于男性的性格特征,出现在了吕雉身上,那就表明她已脱胎换骨,并非当初那个操持家务的贤妻良母,而是政坛高手了。
这个政坛高手对刘邦坐稳皇帝位置可谓是有极大的贡献,但她同时也引起了刘邦的戒惧,在吕后除掉一个又一个皇权威胁者的同时,她本人则在成为新的皇权威胁者。
于是,刘邦在他即将离世的日子里,又搬出了一个老话题。
换太子。
此前他数落刘盈,褒扬刘如意,是爱屋及乌,现在他继续这样搞,那就不止是爱屋及乌那么简单了,而是在打击吕雉的势力。吕雉,他的正室妻子、大汉皇后,已经悄然形成了一股势力,在刘邦看来,这种势力会在他离世之后,夺走刘家的江山。
戚姬对此也十分清楚,一旦刘邦离世,吕雉的儿子当了皇帝,自己将注定迎来悲惨的结局,故而随着刘邦生命之力的衰微,戚姬越发焦虑,怎奈她的舞蹈艺术高超,在政治艺术上却十分低能,没有其他办法,只有以眼泪和哭声哀求刘邦赶紧换太子,对此史书中有如此记载:“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
哪有那么容易?!
那帮功臣首先就不同意,此事遭到了他们几乎是一致的反对。尤令刘邦吃惊的是,出来保太子刘盈的,还有一些连他都请不动的隐士,比如“商山四皓”——四位隐居在商山的世外高人,刘邦多次想请不得,人家却主动来替太子刘盈说理。当然这都是吕雉所为,确切地说,是吕雉请动了张良,然后由张良出面安排而成。
对于吕雉与功臣集团的“勾结”,刘邦早有所料,但他料不到会“勾结”得如此之深,连张良这种一向明哲保身的人物都站到了吕雉一边。
换太子之事只得作罢。
对此史书有一番极为精彩的记载: “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视曰:‘我欲易之,彼四人为之辅,羽翼已成,难动矣。吕氏真乃主矣。’戚夫人泣涕,上日:‘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歌日:‘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以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又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歌数阕,戚夫人歔欷流涕。上起去,罢酒。”
其大意是“商山四皓”来过后,刘邦便知道太子是换不成了,召来戚姬,告诉她,吕雉的势力已经到了难以动摇之地步,他也无能为力了。戚姬闻之痛哭流涕,然后一个跳舞,一个唱歌,歌词内容极为悲凉。
刘邦虽然尊为皇帝,也只能坐视戚姬母子掉入龙潭虎穴而无计可施。不过,他还有最后一招。
不久,淮南王英布造反,刘邦以身体抱恙为由,命太子刘盈代他前去平叛。那英布本是项羽麾下骁将,极为善战,刘邦亦要惧其几分,刘盈去讨,如何能胜?不能胜的话,刘邦便可治罪了!剥夺你的太子之位,转给刘如意!
如此盘算,立即为“商山四皓”识破,在他们的指点下,吕雉出面与刘邦谈判,结果刘邦无可奈何,只得再次作罢,自己强拖着病体踏上了征途。
这是他最后的征途,回来后不久,他便离世了。
戚姬,完了。
因为,吕雉的时代,降临了。
成败难定
刘邦离世后,太子刘盈继位,然而实权却操控在吕雉手中,她以吕太后的身份,扫视着朝堂,威风凛凛。
戚姬,自然是难逃一死,只不过她死得异常凄惨,吕雉对她进行了令人发指的折磨,这种折磨充分表明了被强推入政治斗争中的女人,其心理可以变态到多么可怕的程度。
戚姬必须死,她的儿子,被刘邦封为赵王的刘如意,也不能活。讽刺的是,皇帝刘盈,吕雉的儿子,却执意要保护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与之同吃同睡,令吕雉一时找不到下手的机会。当然机会总是有的,只是来得迟了一些,某日刘盈起早外出打猎,自认为按照母亲的生活作息规律,他完全可以在其再一次的谋害行动到来前返回,不料他的母亲之能耐,远超他的想象,前脚一走,毒酒就端到了刘如意嘴边。
公元前194年12月,刘如意为吕雉毒杀,距离刘邦离世不到一年。
但吕雉也不是无敌的,刘邦解决不了的问题,她也解决不了,那就是功臣集团分享皇权的局面。这些功臣在她击败戚姬的战争中,多有功劳,在自己成为大汉王朝的舵手后,这些功臣又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她的对立面。更令她不安的是,刘邦生前所封的一些子嗣,现在也在朝着皇权对立面的方向发展,比如那位情妇所生的庶长子刘肥,受封齐王,拥有齐地73城,比皇帝刘盈手中直管的還要多。而像刘肥这样的同姓诸侯王,有9位之多,他们都是大一统的潜在威胁。
吕雉的战争,达到了天下的层面。
她想方设法,比如再次大行封赏,涉及140余位功臣,比之前刘邦封赏的还要多,意图巩固与功臣集团的联盟。在主要官员的任用上,她遵从了刘邦临终前的安排,选择了功臣集团的一些重要人物。但吕雉也有自己的策略,比如丞相之位,萧何之后是曹参,曹参之后,一分为二,设左右丞相,王陵当右丞相、陈平当左丞相,这就大大削弱了丞相的权力。当王陵对她的一些做法不满时,又将其“提拔”为没有实权的太傅,丢到了一边去。
对刘邦留下的那些同姓诸侯王,皇帝刘盈的异母兄弟们,吕雉则采取了一种又拉又打的策略。所谓拉,即是采取联姻的方式,搞亲上加亲,同时安插自己的眼线。吕雉本想用吕氏一族的女子,来担当如此重任,但无奈吕氏一族人丁不旺,女子不够,只得再选一些宫女出来,组合使用。如果有哪位同姓诸侯王,不满这种婚姻,冷落吕雉指派的妻子,那就大事不妙了,因为吕雉要用打的一套了。
如在刘如意之后继封为赵王的刘友,被迫娶了一个吕雉的侄女为妻,夫妻不和,刘友便终日与其他爱妃混在一起。这个吕家来的女人,恼羞成怒,暗中向吕雉告密,诬陷刘友想谋反,实际上就是给了吕雉一个借口,刘友后来被吕雉软禁,饿死于宫中。
最奇怪,也是最可怕的联姻,发生在吕雉自己的儿子皇帝刘盈身上,他的皇后,是一个名为张嫣的11岁女子,而这个女子的身份极其特殊一一吕雉的外孙女,刘盈是她的舅舅。
如此乱伦之举,正是吕雉亲上加亲之思路的一种实践,但太过火了,太离谱了,吕雉已经走上了一条邪路!
这样的她,注定会输。
在皇帝刘盈早亡之后,预感自己很快也要永别于人世的吕雉,开始“火箭提拔”吕氏一族的人物,还掌控了京城的精锐中央军,显然是为了防止在她死后,功臣集团起来推翻她所安排的政治局面。而她的未雨绸缪,是根本挡不住暴风雨的。
公元前180年8月18日,吕雉病亡。
她死后,雨就下了起来。同姓诸侯王与功臣集团联合起来,顷刻间就将吕氏一族的势力摧毁。
吕雉在皇帝刘盈之后,立了刘弘为帝,据称是刘盈之子,当然同姓诸侯王与功臣集团是断不会承认其皇统的。不仅是刘弘,刘盈另外两个子嗣,也被排除在了皇统之外,他们都遭到了清洗。
弑君之后,造反者们另选了一个刘邦的子嗣来做皇帝,他叫刘恒,史称为汉文帝。
吕雉的战争至此算是结束了,她和她的子孙最终都覆灭于西汉初年的风云中,在她之后的司马迁,冷静记叙了这位女人的一生,将其放到了用于记载帝王的“本纪”中,并留下了这样一段评述:
“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大意是吕雉执政时期,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之国策,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一派国泰民安的景象。后来的“文景之治”,即起于此。
从这个角度来讲,吕雉又并未输,或者说,她既是输家,也是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