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班级,是学校教育管理的基层单位,是学生健康成长、个性化和人才成长的摇篮。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建设者和领导者,对于贯彻执行学校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如何运用组织传播原理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
【关键词】组织传播 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中的信息传播是人们通常容易忽略的一项重要工作,班级内外信息传播过程的设计、控制、运用,对于搞好班级管理能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一、班级内的信息传播
1、班级内信息传播的正式渠道
班级(组织)内传播的正式渠道是指信息沿着一定组织关系环节(如班主任、班干部和普通学生)在班级(组织)内流通的过程。可分两种类型:即横向传播和纵向传播。而根据信息的流向,纵向传播又可分为下行传播和上行传播。
下行传播:即有关班级目标、任务的信息,自上而下得到传达落实的过程,是一种以教育说服和灌输为主的传播活动,具有强制性。主要包括:关于教学管理任务和内容的指示或说明(如安全教育);班级内的重要信息(如每周班级、卫生等项目的考评通报);学生权利和义务的信息(如办理人身保险、申请勤工俭学和助学贷款);关于部门和岗位(如班委和团支部)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的信息(如明确规定班干部不是学生贵族,在班内不得享有特权,必须对同学、班主任负责):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下行传播中,班主任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要用饱满的热情和平等的身份去温暖学生的心灵,正确地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起各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为学生健康地迈入人生旅途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行传播:是指学生或班干部向班主任汇报情况,反映班级同学的呼声和愿望,提出建议和意见的一种信息传播活动。上行传播的意义在于它是中枢管理部门获得信息反馈的重要渠道,班主任乃至校系有关领导能够及时了解班级目标或任务在第一线的贯彻落实情况,并据此对既定决策进行修改,使之更符合实际。第二,学生干部是班级的窗口,对班级内部情况的变化感受更直接,有丰富可靠的第一手信息,能够成为班级进行新的应变决策(如班干部改选)的依据,班主任必须随时对他们进行监控。第三,上行传播是把握学生心理和精神状态的重要渠道,充分利用上行传播便于及时采取措施,把他们的情绪和士气调整到理想状态。
在现实中,上行传播和下行传播总是相伴而行,很难截然分开。
横向传播:是指同学(一个班的或班与班)之间互相来往,相互了解,交流和沟通情况,形成和谐的关系。这是一种最经常和最大量存在的传播活动。在这种活动中,传播双方不具有上下级隶属关系,平等的协商与联络是传播的主要形式。如果横向传播不顺畅,轻则造成学生之间(包括班干部)相互猜忌,互不合作,互相推诿,严重影响班级的办事效率;重则带来矛盾重重,自由散漫,甚至形成条块分割、各行其是的局面,使班级(组织)限于瘫痪状态。因此,在一个班级内,横向传播必须得到制度保证。比如:一个学期定期或不定期搞一些集体活动,使班集体的个性因素与集体因素相结合,为发展学生个性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集体归属感,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转贴于中国论文
2、班级内信息传播的非正式渠道
非正式传播渠道是一种摆脱了班级或班级以上组织的制度性结构压力的传播活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班级内的人际传播(如班集体正式活动以外的各种私人交往):二是非正式的小群体传播(如各类自发的兴趣小组活动)。非正式渠道的传播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交流的信息广泛,内容不仅涉及班级或学生工作本身,而且很大程度上包括个人私事、兴趣等,可以谈天说地。二是交流的双向平等性。师生都作为普通一员参加传播活动,没有身份的贵贱和地位高低之分,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大多以面对面的方式进行交流,每个人都有机会阐述自己的观点。许多在正式渠道不便明说的观点和态度,都可能在非正式传播渠道中以某种方式表达出来,是师生相互沟通感情的重要手段。
对于班级来说,能否充分发挥非正式传播渠道的作用,畅通言路,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班级管理往往只关注班级内部分工、职责划分和规章制度的作用,学生往往被异化为班级这部机器上的一个个零部件。而现代教育管理学则强调,人的积极性是制约班级管理工作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不仅受到物质条件的影响,还受到社会和心理条件(如感情、情绪)的影响,而非正式传播渠道恰好能弥补正式传播渠道的缺陷和不足。因此,要加强和疏通非正式传播渠道。
二、班级外的信息传播
按照组织传播原理,班级(组织)外传播的过程是班级(组织)与其外部环境进行信息互动的过程,包括信息输入和信息输出两个方面。
1、班级的信息输入活动
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有效地进行目标管理和环境应变决策,积极投身班级间的竞争,班级〔组织〕需要从外部广泛收集和处理信息,如:学习先进的教育管理理论,吸取他人的治班经验,取长补短,不断充实和完善本班的管理制度,使其趋向规范化和科学化。班级(组织)的信息输入渠道是多方面的,凡是与外部保持联系的学生,可以说都是班级(组织)伸出的触角,担负着一定的信息收集义务。此外,班主任要及时跟踪和了解学生、任课教师、家庭乃至社会的信息反馈,以及校系相关部门对班级各项任务完成情况的信息反馈。
2、班级的信息输出活动
从广义上来说,班级(组织)任何与外部有关的活动(如学生的精神面貌)及其结果都带有信息输出的性质,但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的信息输出活动(宣传活动)主要有三种:
(1)塑造和维护班级形象
重点是加强班级理念的教育(如本班提出的“团结和谐,自强不息”),正确引导班级舆论,大张旗鼓地表扬先进,树立健康向上的班风。如:教室、卫生区的打扫都要一丝不苟、有条不紊地进行;上课做到不无故缺席或迟到早退,积极配合教师,活跃课堂气氛,考试不弄虚作假;建立团结友爱的同学关系,等等。这些既需要一定制度的制约,更需要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开导。此外,班级形象并不都是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创立和维护的,外部环境的人们会根据大量各方面的信息形成对班级(组织)的认识,所以,班级(组织)还得注意在外面的表现,在可能的情况下,要竭力对环境施加影响,而不只是适应环境。
(2)开展公关活动,展示班级形象
公关宣传是班级(组织)对外传播的一种重要形式,其意义在于让外界充分了解班级自我形象,提高班级的知名度,协调班级与周围环境发生的矛盾与冲突,取得广泛的支持和理解。可以在班级内设立宣传联络小组,由专人负责与学生会等部门保持经常联系,争取一些展示自我的大型活动机会(如参加大型的文艺演出和演讲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学生协会组织的活动(如青年志愿者行动、捐助贫困生等公益活动、迎新生送老生活动等),参加对外服务性活动(如开学接待新生,为相关各种讲座或会议提供服务),献出一份爱心。另外,还可通过校广播台、校报、网站等新闻报道扩大自身影响。
(3)协调班级之间的关系
班主任之间、同学之间,定期不定期地联合开展一些活动,或利用班会课机会,进行交流和沟通,与别的班级建立和睦共处的友好关系,为自己营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
运用信息传播的方法,在班级内部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加大班级民主管理和透明管理的力度,改善班级内外部环境,是班级管理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 凯瑟林?米勒,《组织传播》,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3] 张楚廷,《教学论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作者单位:330043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组织传播 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中的信息传播是人们通常容易忽略的一项重要工作,班级内外信息传播过程的设计、控制、运用,对于搞好班级管理能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一、班级内的信息传播
1、班级内信息传播的正式渠道
班级(组织)内传播的正式渠道是指信息沿着一定组织关系环节(如班主任、班干部和普通学生)在班级(组织)内流通的过程。可分两种类型:即横向传播和纵向传播。而根据信息的流向,纵向传播又可分为下行传播和上行传播。
下行传播:即有关班级目标、任务的信息,自上而下得到传达落实的过程,是一种以教育说服和灌输为主的传播活动,具有强制性。主要包括:关于教学管理任务和内容的指示或说明(如安全教育);班级内的重要信息(如每周班级、卫生等项目的考评通报);学生权利和义务的信息(如办理人身保险、申请勤工俭学和助学贷款);关于部门和岗位(如班委和团支部)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的信息(如明确规定班干部不是学生贵族,在班内不得享有特权,必须对同学、班主任负责):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下行传播中,班主任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要用饱满的热情和平等的身份去温暖学生的心灵,正确地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起各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为学生健康地迈入人生旅途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行传播:是指学生或班干部向班主任汇报情况,反映班级同学的呼声和愿望,提出建议和意见的一种信息传播活动。上行传播的意义在于它是中枢管理部门获得信息反馈的重要渠道,班主任乃至校系有关领导能够及时了解班级目标或任务在第一线的贯彻落实情况,并据此对既定决策进行修改,使之更符合实际。第二,学生干部是班级的窗口,对班级内部情况的变化感受更直接,有丰富可靠的第一手信息,能够成为班级进行新的应变决策(如班干部改选)的依据,班主任必须随时对他们进行监控。第三,上行传播是把握学生心理和精神状态的重要渠道,充分利用上行传播便于及时采取措施,把他们的情绪和士气调整到理想状态。
在现实中,上行传播和下行传播总是相伴而行,很难截然分开。
横向传播:是指同学(一个班的或班与班)之间互相来往,相互了解,交流和沟通情况,形成和谐的关系。这是一种最经常和最大量存在的传播活动。在这种活动中,传播双方不具有上下级隶属关系,平等的协商与联络是传播的主要形式。如果横向传播不顺畅,轻则造成学生之间(包括班干部)相互猜忌,互不合作,互相推诿,严重影响班级的办事效率;重则带来矛盾重重,自由散漫,甚至形成条块分割、各行其是的局面,使班级(组织)限于瘫痪状态。因此,在一个班级内,横向传播必须得到制度保证。比如:一个学期定期或不定期搞一些集体活动,使班集体的个性因素与集体因素相结合,为发展学生个性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集体归属感,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转贴于中国论文
2、班级内信息传播的非正式渠道
非正式传播渠道是一种摆脱了班级或班级以上组织的制度性结构压力的传播活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班级内的人际传播(如班集体正式活动以外的各种私人交往):二是非正式的小群体传播(如各类自发的兴趣小组活动)。非正式渠道的传播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交流的信息广泛,内容不仅涉及班级或学生工作本身,而且很大程度上包括个人私事、兴趣等,可以谈天说地。二是交流的双向平等性。师生都作为普通一员参加传播活动,没有身份的贵贱和地位高低之分,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大多以面对面的方式进行交流,每个人都有机会阐述自己的观点。许多在正式渠道不便明说的观点和态度,都可能在非正式传播渠道中以某种方式表达出来,是师生相互沟通感情的重要手段。
对于班级来说,能否充分发挥非正式传播渠道的作用,畅通言路,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班级管理往往只关注班级内部分工、职责划分和规章制度的作用,学生往往被异化为班级这部机器上的一个个零部件。而现代教育管理学则强调,人的积极性是制约班级管理工作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不仅受到物质条件的影响,还受到社会和心理条件(如感情、情绪)的影响,而非正式传播渠道恰好能弥补正式传播渠道的缺陷和不足。因此,要加强和疏通非正式传播渠道。
二、班级外的信息传播
按照组织传播原理,班级(组织)外传播的过程是班级(组织)与其外部环境进行信息互动的过程,包括信息输入和信息输出两个方面。
1、班级的信息输入活动
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有效地进行目标管理和环境应变决策,积极投身班级间的竞争,班级〔组织〕需要从外部广泛收集和处理信息,如:学习先进的教育管理理论,吸取他人的治班经验,取长补短,不断充实和完善本班的管理制度,使其趋向规范化和科学化。班级(组织)的信息输入渠道是多方面的,凡是与外部保持联系的学生,可以说都是班级(组织)伸出的触角,担负着一定的信息收集义务。此外,班主任要及时跟踪和了解学生、任课教师、家庭乃至社会的信息反馈,以及校系相关部门对班级各项任务完成情况的信息反馈。
2、班级的信息输出活动
从广义上来说,班级(组织)任何与外部有关的活动(如学生的精神面貌)及其结果都带有信息输出的性质,但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的信息输出活动(宣传活动)主要有三种:
(1)塑造和维护班级形象
重点是加强班级理念的教育(如本班提出的“团结和谐,自强不息”),正确引导班级舆论,大张旗鼓地表扬先进,树立健康向上的班风。如:教室、卫生区的打扫都要一丝不苟、有条不紊地进行;上课做到不无故缺席或迟到早退,积极配合教师,活跃课堂气氛,考试不弄虚作假;建立团结友爱的同学关系,等等。这些既需要一定制度的制约,更需要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开导。此外,班级形象并不都是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创立和维护的,外部环境的人们会根据大量各方面的信息形成对班级(组织)的认识,所以,班级(组织)还得注意在外面的表现,在可能的情况下,要竭力对环境施加影响,而不只是适应环境。
(2)开展公关活动,展示班级形象
公关宣传是班级(组织)对外传播的一种重要形式,其意义在于让外界充分了解班级自我形象,提高班级的知名度,协调班级与周围环境发生的矛盾与冲突,取得广泛的支持和理解。可以在班级内设立宣传联络小组,由专人负责与学生会等部门保持经常联系,争取一些展示自我的大型活动机会(如参加大型的文艺演出和演讲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学生协会组织的活动(如青年志愿者行动、捐助贫困生等公益活动、迎新生送老生活动等),参加对外服务性活动(如开学接待新生,为相关各种讲座或会议提供服务),献出一份爱心。另外,还可通过校广播台、校报、网站等新闻报道扩大自身影响。
(3)协调班级之间的关系
班主任之间、同学之间,定期不定期地联合开展一些活动,或利用班会课机会,进行交流和沟通,与别的班级建立和睦共处的友好关系,为自己营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
运用信息传播的方法,在班级内部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加大班级民主管理和透明管理的力度,改善班级内外部环境,是班级管理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 凯瑟林?米勒,《组织传播》,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3] 张楚廷,《教学论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作者单位:330043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