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小见大,教育要从点滴做起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ao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来,一位同事参加宜宾市教师风采大赛,她在《我的教师梦》为题的演讲稿里提到:教育原本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教育只是我们身边实实在在的小事。当即有教师提出质疑:教育不是小事,教育是功在千秋的大事。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听到这个争议,我也不禁琢磨:教育究竟是伟业,还是小事?
  回顾新中国教育的发展史,教育确确实实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新中国成立至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一幢幢大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伴随着国家的繁荣富强,教育事业也经历了从快速发展到稳步发展的阶段。从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的“四个面向”,到1978年高考制度恢复,1986年,我国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2001年,国务院颁发《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事业的每一次发展都振奋人心。国家的发展需要人才,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因此,教育事业的发展程度对祖国现代化建设的影响意义深远。
  作为千万名基层教育者中的一员,在我的心中,教育事业固然是伟大的;从教十年来,和学生相处的点点滴滴告诉我,教育也是实实在在的小事。我认为,说教育是“小事”,不是弱化教育的作用,而是指教育应该立足现实生活,教师应把教育融入生活。学生要做的事,教师躬亲共做;学生要学的知识,教师躬亲共学。即使是最普通的事,教师也不能轻视与敷衍。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最喜欢叮嘱学生:多看书,看好书。一有空,我就喜欢带着孩子们去图书馆借书。虽然书借来了但是没人看,时间长了,书上的灰尘也厚了。老师生气,学生烦心。如何让学生爱上阅读呢?本着将教育融入生活的理念,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一套方法:师生共读经典。每天的课余闲暇,我和学生们一起读经典,一起成长。教师少了一些叮嘱,却多了一份引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在现实生活中,教师更是一个普通的人,真实的人,完整的人。陶行知先生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榜样作用,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或多或少会受到教师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注重生活里的每一个细节,做好教育中的每一个示范。我们学校一再强调,学生要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老师们也在日常教育中反复强调,可那些说理教育显得如此苍白无力,效果也是微乎其微。这就是教育者脱离了生活实际,忽视了教师的示范性。空谈教育,何来效果呢?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做好表率作用,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无需再多的说理教育,学生自然能做到爱护环境。
  一线教师迫于教学成绩的压力,总是为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展现自己的教学能力,开创属于自己的教育事业而苦恼。我也曾经历过这样的挫折与迷惘,才渐渐地明白陶行知先生说的:”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教育不只是教书更是育人,教学成绩只能代表教育的一部分,一味的看重教学成绩,只会适得其反,走入误区。教育还需要教师做更多与分数无关的事:需要教师有一颗会发现的眼睛,去挖掘学生的闪光点;需要教师有一颗包容的心,去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教师保持一颗智慧的头脑,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除了学校教育外,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也至关重要,由于家庭结构的不同,学生在接受同等的学校教育资源的前提下,往往因为家庭教育观念或方式的不同而最终形成巨大的反差。教师每一次与家长交流,看似闲聊,却意义深远。教师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亦能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得益彰。为了召开一次成功的家长座谈会,教师必须做足功课,例如:全面掌握学生的表现;了解每个家庭情况;熟悉每位家长的教育态度;讲究科学有效的交流方式……这些事看似很小,却对教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育實例证明,教育就是教师身边实实在在的事。学生从生活的小事中获得教师的示范,获得教育的启迪,这才是真正的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教育来源于生活,生活为教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教师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从学生实际出发,从教育点滴做起,必定能成就一番自己心目中的教育事业。
其他文献
一、教材分析  我授课的题目是《QQ行天下》,长春出版社综合实践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学期的内容。它是关于腾讯QQ的基础知识,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QQ也是为下节申请博客铺垫。  二、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是小学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上网的基本方法,并学会了邮箱的注册和使用。本课教学内容QQ的申请注册、QQ邮箱、发表日志等内容。旨在培养解决问题、用于探究积极协作的能力,在快乐中掌握本课知识. 
期刊
背景:  在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活动中,我区对语文核心素养正进入深入研究阶段,老师们也逐步转变观念,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最近,我有幸聆听了泸州忠山小学送课到乡村的古文教学——《猫斗》,颇有感受。  案例:  教学程序:  一、引入课题  1.斗字组词,教师书写甲骨文的“斗”字,想象生活中动物打斗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2.读课题。  二、学生展示好好读  1.课件出示古
期刊
一、设计新理念  1.立足从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入手,用比值定义法帮助学生建立电功率的概念,并通过学生自主选择器材、动手设计并实施实验,体验探究过程,体会实验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2.通过分组交流与共享,取长补短,形成团队效应,并给予客观的评价。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电功率的含义;掌握电功率的定义式、公式、单位。  2.方法与过程  通过观察电能表指示灯闪烁快慢来认识消耗电能的
期刊
个性化阅读是新课标修改后的一个重要理念,为了引导学生对文章有所感悟与钻研,在主动的思考与情感的活动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并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有利于学生正确把握文章的理念,有利于教学取得预期的成果。  一、个性化阅读的基本含义与意义所在  个性化阅读是新课标中对阅读教学所提出的理念,新课标修改后提出:“文章的阅读是学生自身的行为,具有其个性化的意义,教师应指导与引导学
期刊
高中,可以说是人一生中的转折点,高中学习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有人认为高中阶段学习压力大很痛苦,也有的人认为高中生活充实美好。作为一位现高三的学生, 繁忙学习之余,从经济学角度分析高中学习的意义及提高成绩的方法。 用经济学中沉没成本、机会成本原理阐释高中学习的意义,并用木捅原理等经济学的理论和思维对提高高中学习成绩提出自己的建议  一、高中学习的意义  首先, 高中学习是一笔高收益投资。
期刊
减轻学生负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新的教育形势给班主任提出新的课题和新的任务,那就是班主任必须克服因循守旧的思想观念和摆脱复杂的事务工作,对学生(班级)进行有效的教育管理。我认为,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其荣誉感,充分发挥班干的力量和全体同学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是一条有效的教育管理途径。现谈谈我的做法和体会:  一、激发好胜心,培育荣誉感  好胜心是一种自尊的心理特征,它是使人进步奋发向上的
期刊
陶行知先生說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先生的一番话,经过这几年的工作,深有体会:离开了情感,教育无从谈起。那么,作为一个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就更要做一个有“心”人,时时处处地去观察、关心学生,与他们建立深厚的友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与安全感。从担任班主任至今,我明白教育是需要用心的,特别是爱心、耐心、信心。  一、爱心是成长的基石  爱心是教育的基础,也
期刊
学习目标:  1.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学习重点:  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学习难点:  通过分析所咏之物的特点,由物到人,由实到虚,把握所抒之志。  学习过程:  一、初步感知  咏物诗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课本链接陆游《卜算子·咏梅》。  1.梅花形象分析:  环境(上片):生长在
期刊
教学过程:  (一)整理框架,明确目标  1.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课文第2~6自然段向我们作了具体介绍,同学们已经能用完整的一句话来总结每个段落的,回顾课文,我们再来读一读这5句话吧!(PPT)  2.梳理框架内容  师:像我们这样,把每一个自然段的内容都用一句话来总结,就叫做——概括(板书)。就这5句话,再加上文章的开头(读)和结尾(读),这
期刊
一、教材分析  《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选自广东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第二节内容,本节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中的前沿技术——人工智能,要求学生在使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对信息智能处理工具进行初步体验,并初步了解其工作原理,形成感性认识。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人工智能的概念,知道“模式识别”“自然语言理解”是人工智能的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