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意入交际

来源 :交际与口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zl521fnn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禅家说:生活中处处都是禅。日常交际同样处处充满着禅意,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把禅意引入我们的交际中。有一些禅宗公案,完全可以借鉴到现代人的交际中。
  
  一、人人俱足
  
   有个僧徒慕名来拜见本寂禅师。开口问道:古代高僧说人人为佛,个个俱足,请问大师,弟子身处凡尘,是否也俱足呢?
  本寂禅师对来人说:请伸出手来。
  这个僧徒莫名其妙地伸出了一只手。本寂走上前去,握住了他的手腕,认真地数起了手指来:一、二、三、四、五,足,足啊!
  俱足,原是指每个人具备的佛性是无亏无欠的,就看你怎样对待自己了,看到自己的足处,就可以成佛了。但是很多人像这个僧徒一样,认识不到自己的足处,对自己的足处持有怀疑,所以不能树立一种自信的人生。
  本寂禅师没有引经据典地用佛经禅理讲解人人俱足的道理,而是用出人意料的一个小举动,便指出了来人的足处,你的手指是五个,佛的手指也是五个,与佛同等,你还怀疑什么呢?
  据心理学家统计,世上百分之九十五的人多多少少都曾受到过自卑的影响。自卑的人总是会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总是因为这些不足而把自己看得过低,所以就难免表现得不合群,不愿与人交往与沟通,并使自己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容易形成自闭,以致不能成就自己和人生。
  当我们总感到自己这也不好,那也不足,不能与他人同日而语时,我们也应该伸出自己的手来,认真地数一数,一、二、三、四、五,足,足啊!由此,你可能会重拾自信,不再以自认的一些不足为意,也就可以毫无芥蒂地与他人来往交流沟通了。尽管眼下他可能有很多有待改进之处,但并不表明你比任何人差,完全可以挺起自己的胸膛,融入周围,走进人群,走进属于你的交际圈。
  
  二、超越自我
  
  一位年轻貌美的尼姑问一个禅师,什么是佛法大意?这个禅师上前便搂住了这个靓女尼姑。靓女尼姑大为惊异,赶快挣脱,并惊呼道:“禅师还会有如此举动?”这位禅师看着如此惊慌的年轻尼姑,笑了笑,淡淡地说:“只因你还有这个身体在。”
  “只因你还有这个身体在”,意思是你还不能放下自我,不能做到超越自我,所以便不能理解佛法大意了。我们也总说要超越自我,往往是就能力、意志、品格而言的,其实这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超越,真正超越了自我的人,是可以在一些关头放下自我这个包袱的。放不下一个自我,对佛门弟子而言,便不能理解佛法大意,便不能成佛。而过度地盯着一个自我不放,也会成为与人沟通时的一大障碍。我们很多人之所以在交际场所表现得过于拘谨,完全是因为总是抱着一个自我不放,心里总是掂量着自己,是否言语得当,是否举止得体,心里有话也不能发表,原因是需要再三思考,生怕别人取笑了,一来二去,便越发拘谨,于是自己给自己定义为是一个不善交际的人,其症结不是他真的不善交际,主要是因为他自己过于把持自我了,不能放开自我,放松自己,不能以一种超然的状态去与人沟通交流。
  其实我们没有必要非要自己在交际中的表现都恰到好处,没有必要非要自己处处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同,我们只管放开自我融入到交际中就成了。当你放开自我,放弃过度的自我意识时,你就会在交际中有着自己根本设想不到的一种创造性表现,这种创造性表现是交际的润滑剂,会使得你妙语连珠,落落大方,自然会有引人注目之处。也许这时你还会有一些失误,甚至是失礼,但是你的创造性表现会自动弥补你的过失,反而更能展现出你高超的交际技巧。所有这一切,完全源于你能否放开自我,放松自己。放开自我,自会有一种创造性的表现。放得开,才能不做作,否则只能表现拘谨,难以达到状态。
  
  三、心中有佛
  
  苏东坡曾与高僧佛印一起打坐参禅,一日,两人正打坐之时,苏东坡卖弄起了机灵,他问佛印:“和尚入定之时,你看我像什么?”佛印道:“我入定后看你如佛。”苏东坡取笑佛印道:“我可是看你如牛粪。”后来他向其妹炫耀这事,苏小妹兜头给了他一盆冷水:“听说参禅最重要的是明心见性,心中有佛,看别人都如佛。你看人家如牛粪,你自己心里装的会是什么呢?”
  与人交往,我们也应“心中有佛”的,这样会看别人也都是可交之人。如果我们总是以邻为壑,又如何突破人际距离呢?
  一个年轻人开车来到一个小镇,他问一个老者:“这个小镇上的人怎样,如果好的话,我将到这里来定居。”老者反问他道:“你要离开的地方上的人都是怎样的呢?”年轻人回答道:“都是一些自私自利的家伙。”老者听后劝年轻人道:“那你就赶快走吧,我们这里的人也都自私得很厉害。”
  不久又一位小伙子来问老者:“这个小镇上的人如何,由于工作关系,我可能会在这里长期居住下去?”老人同样反问他:“你离开的地方上的人都如何呢?”小伙子高兴地回答说:“说实在的,我真舍不得离开他们,他们全都是些乐于助人的人,性格开朗。”老人听后笑着说:“欢迎你来这里居住,成为我们的一员,我们这里都是助人为乐性情豁达的人。”
  你的交际会如何,这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心态。心中有佛,视人如佛;心中有粪,视人如粪。与人交往,要总想着别人是心存善意的,即使有时事实上不是如你所想,你也该往好处想,往好处想,会有助于你改善与对方的关系,并最终使自己从中受益。
其他文献
在演讲辞《我是冲着你们的易拉罐来的》一文中,出身农民家庭的演讲者曾颖并不赞成“刚才演讲的前几位同学分析造成当前环保危机的根源是因为农民的思想太落后太愚昧”,作者在演讲当中叙述自己之所以能够继续上大学主要得益于父亲的破坏环保行为,如打鸟、抓鱼、砍柴、摘菇、挖煤等等。演讲辞整理出来之后,被选入《人文随笔》一书,并在《视野》、《现代青年》等知名杂志刊登,在社会和读者当中引起极大反响。在网上好多大论坛还针
期刊
在交际中,尤其是在充满现代色彩的交际中,吻的作用的确不可低估。  在关于“吻”的故事中,最最迷人的是古希腊的一个传说。有位雕刻家爱上了他的作品——一尊石头的少女雕象,就依依不舍,日日夜夜陪伴着她,还情意绵绵地亲吻着她,说着永远也说不完的悄悄话。于是有那么一天,石头雕的少女突然活了,一头扑进了雕刻家的怀抱!  天!太神了!这无疑是对“吻的功能”的一种热烈的赞美。  关于“吻”的另一个古希腊故事,却又
期刊
【案例】    小王在一家跨国广告公司从事策划工作,他头脑灵活,才气横溢,但和同事的关系却处得很僵,几乎没有人愿意和他交往。  小王有一句口头禅“我是最棒的”,不分场合地频繁使用。讨论策划方案时,“我是最棒的”;向客户介绍团队时,“我是最棒的”;打牌分组时,“我是最棒的”;甚至连穿衣服,也“我是最棒的”……  然而即使是“最棒的”,也難免要出一些问题。小王这时的态度更让人受不了:他指责同事没有领会
期刊
真正的网球迷除了知道当今网坛“巨无霸”费德勒,还应该记住一个名字:麦肯罗。  麥肯罗,美国网球选手,十几年前在世界网坛名噪一时。他的正手进攻凶猛无比,无人能及。他取得过许多冠军:大师赛、ATP巡回赛多次问鼎,而且在四大满冠赛中也曾取得过几次第一。  有人分析,凭麦肯罗的天赋和能力完全可以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网球手,但实际情况是:他的总体成绩远不及后来的桑普拉斯、费德勒等优秀选手。这里面有一个最最重要
期刊
版主强烈推荐:博客的名字叫做“岚音”,博客的主人是沈奇岚,八十年代出生的女生,高额头大眼睛,  有时候感觉像卡通小人——如果不看她的文字的话。最近的一批博客都是写给比她小的女孩儿们的信,  温厚亲切,完全没有说教的味道,却能让想不明白的小姑娘们把那些困扰青春年纪的事情都看清楚了。  岚岚目前在德国读博士学位,学的是哲学,一边读书一边旅行,一路上的人文景致也都在博客记载,虽  然是博客文章,也写得毫
期刊
★ 本月星座  【摩羯座:12月22日—1月21日】  经典“型”格:冷,除了冷,还是冷,摩羯座是当之无愧最冷的星座。  在摩羯们的世界中,永远不会有沸点。他们只认是或非,拒绝一切暧昧。  对不喜欢的人绝不假情假意,对喜欢的人掏心掏肺。上进,谨慎,谦虚,  高举“现实”和“理性”的大旗。  代表人物:“新超女”尚雯婕    ★ 主打星  典型事件簿一:总决赛现场“冷”对重病“芝麻”  超女总决赛直
期刊
有错必究    习惯用语也有禁忌  某君在家里与妻子经常用玩笑话相互交流。两人都喜欢狗,平时表达爱意也是狗长狗短的。吃饭前妻子常对丈夫说的话是“洗洗你的狗爪爪”;而读到报刊上的好文章时丈夫也常会对妻子说:“竖起你的狗耳朵好好听着。”长此以往,“狗言狗语”习惯成了自然。  一天,此君将熬夜写好的一份材料拿给领导过目,领导看后便说:“写得不错啊,小伙子,里面没有错别字吧?”此君在家说惯了话竟顺嘴就出来
期刊
米兰·昆德拉写过—本书,叫《生活在别处》。1969年,当这部书稿完成的时候,在我们的国度里,正有无数的青年人离开自己熟悉的城市,到偏僻的“别处”——也许就是他们这辈子所去过的最远的地方——生活。他们身不由己,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来来去去,不是他们选择了别处,而是别处选择了他们。一晃便是将近40年的光阴,依然有无数的青年人去向别处生活——只不过,这一次,是他们自主自在的选择。他们,被称为“飘一代”。 
期刊
现代意义上的迁徙,除思念带来淡淡的悲情之外,更多则意味着勇气、闯劲、自信和成功的机遇。因此,人们已经不愿再使用“背井离乡”来形容这种令人兴奋的迁徙,而用另一个更富诗意的语汇来丰富人们对它浪漫的想象:生活在别处!  “淮橘为枳”的故事告诉我们植物尚且有它的生物习性,那么人呢?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当人离开原处的环境进入新的环境之后,都需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调整过程。现代人由于求学、工作变化等等原因离开
期刊
“离乡”和“还乡”是人类生存、发展、繁衍中几乎无法绕过的两大母题。对无比渴求新兴事物的青年人来说,系在背包上的未来无疑是最浪漫地表达无悔青春的方式。于是仅从你目光所及的街道上,就可以随时抓拍到远道而来的新人类新奇、踌躇满志的表情,他们是“北漂”、“海漂”,也可能是寻求终极体验的藏羚羊保护协会成员;而凭借满世界打工换路费的“国际人士”也正成为年轻人新的自我实现的职业目标和生存状态。Anyway,是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