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06-0001-04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是平面解析几何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该类题型难度较大,相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涉及知识面较多,运算量大,题型灵活多变等特点。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形成的弦中点、对称问题等,我们称之为圆锥曲线的中点弦问题。解圆锥曲线的中点弦问题的一般方法是:联立直线和圆锥曲线的方程,借助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中点坐标公式求解,其运算过程复杂,解题效率低。而解圆锥曲线的中点弦问题的巧妙方法是用“点差法”来进行求解,利用该方法可以达到“设而不求”的目的,使解题过程化繁为简,出奇制胜的效果,优化解题过程。
在直线和圆锥曲线的题目中,涉及弦的中点有关的问题时,常用“点差法”来处理,即设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交点(弦的两个端点)坐标为 , ,弦AB中点为 ,将这两点坐标代人圆锥曲线的方程,两式相减后分解因式,从而得到一个与弦的中点和斜率有关的式子,我们称这种代点作差的方法为“点差法”,具体地:
⑴ 与直线l相交于 , 两点,设弦AB中点为 ,有 , ,又 两点在椭圆上,则 , ,两式相减得 ,于是 ,所以 ,即 ;
⑵ 与直线l相交于 , 两点,设弦AB中点为 ,则有 ,即 ;
⑶ 与直线l相交于 , 两点,设弦AB中点为 ,则有 ,即 。
下面主要从4个方面举例说明“点差法”的应用。
1. 求曲线方程
例1.(2013课标Ⅰ理)已知椭圆 的右焦点为 ,过点F的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若AB的中点坐标为 ,求椭圆E的方程。
解: 与直线l相交于 , 两点,则有 , ,
① ②
①-②得 ,
∴ = = = ,又 = = ,∴ = ,又9= = ,解得 =9, =18,∴椭圆方程为 。
点评:本题利用“点差法”,建立直线AB的斜率与弦AB的中点坐标之间的关系,得出a、b的一个关系,再根据椭圆方程中 的关系得出方程组从而求出a、b。利用该方法达到“设而不求”的目的,还可以降低解题的运算量,优化解题过程。
例2. (2011北京文)已知椭圆 的离心率为 ,右焦点为 。斜率为1的直线l与椭圆G交于 两点,以 为底边作等腰三角形,顶点为 。
⑴求椭圆G的方程;⑵求 的面积。
解:⑴由已知得 解得 又
所以椭圆G的方程为
⑵法一:设直线l的方程为 由 得
设A、B的坐标分别为 AB中点为E ,
则 因为AB是等腰△PAB的底边,所以PE⊥AB.
所以PE的斜率 解得m=2。
此时方程①为 解得 所以 所以|AB|= 。
此时,点P(—3,2)到直线AB: 的距离
所以△PAB的面积S=
法二:设A、B的坐标分别为 ,AB中点为 ,由椭圆的“点差法”可知, ,即 ,所以
①
因为AB是等腰△PAB的底边,所以PE⊥AB,所以 ,即
②
由①②,得 ,所以直线AB的方程为: ,以下解法同法一。
2. 求弦中点的轨迹方程
例3. 已知椭圆 ,求斜率为2的平行弦中点的轨迹方程。
解:设弦的两个端点分别为 , 的中点为 ,由椭圆的“点差法”可知, ,即 ,
弦中点轨迹在已知椭圆内, 所求弦中点的轨迹方程为 (在已知椭圆内)。
点评:求轨迹的问题主要难点在于得出动点的坐标 所要满足的关系式,如果适当运用点差法求解,通常是将弦的端点坐标代入圆锥曲线方程,作差后,产生弦中点与弦斜率的关系,从而得到动点坐标所要满足的关系,进而可求出有动点的轨迹方程。
3. 确定参数的范围
例4. 若拋物线 上存在不同的两点关于直线 对称,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解:当 时,显然满足。
当 时,设抛物线C上关于直线 对称的两点分别为 ,且 的中点为 ,则 ,(1) ,(2)
得: ,
又 , .
中点 在直线 上, ,于是 .
中点M在抛物线 区域内
,即 ,解得 .
综上可知,所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
点评:解析几何中求一些参数的范围是难点问题,在条件允许的情形下,应用“点差法”将有利于挖掘参数满足的条件,更方便于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4. 求证定值、定点问题
例5. 已知点Q是抛物线 上异于坐标原点O的点,
(上接2页)
过点Q与抛物线 相切的两条直线分别交抛物线 于点A,B。
⑴若点Q的坐标为 ,求直线AB的方程及弦AB的长;
⑵判断直线 与抛物线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⑴由 在抛物线 上,可得 ,
所以抛物线 的方程为 。
设抛物线 的切线方程为 ,
联立 ,消去y,
得 ,
由于直线与抛物线 相切,故 ,解得 或 。
由 ,得 ;由 ,得 ;
所以直线AB的方程为 ,弦AB的长为 。
⑵设 , , ,因为三点都在抛物线 上,所以 , , ,作差整理,得 , , 。
所以直线 ,所以直线 ,因为直线 均是抛物线 的切线,故分别与抛物线 的方程联立,令 ,可得 , ,两式相减整理,得 ,可知 ,所以直线AB的方程为 ,抛物线 联立,消去y,得,其判别式 ,故直线AB与抛物线 相切。
点评:解析几何中解决定值和定点问题一般比较困难,并且解题过程复杂,运算量较大。然而,在涉及到弦的中点时若能利用“点差法”,将简化解题过程,降低运算量,从而使解题过程变得简捷而轻松。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在解析几何中,“点差法”作为设而不求的一种经典方法,它避免了联立方程组所带来的运算上面的一系列麻烦,大大地降低了运算量,同时也使得解题的思路变得更简捷明了。当题目中出现曲线、直线的斜率、相交弦的中点时,这三个条件一般情况下是知二求一,巧妙应用“点差法”解题的适用条件,套用本文的格式步骤,将此类型的题模式化,可以又快又对的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兴趣。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是平面解析几何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该类题型难度较大,相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涉及知识面较多,运算量大,题型灵活多变等特点。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形成的弦中点、对称问题等,我们称之为圆锥曲线的中点弦问题。解圆锥曲线的中点弦问题的一般方法是:联立直线和圆锥曲线的方程,借助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中点坐标公式求解,其运算过程复杂,解题效率低。而解圆锥曲线的中点弦问题的巧妙方法是用“点差法”来进行求解,利用该方法可以达到“设而不求”的目的,使解题过程化繁为简,出奇制胜的效果,优化解题过程。
在直线和圆锥曲线的题目中,涉及弦的中点有关的问题时,常用“点差法”来处理,即设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交点(弦的两个端点)坐标为 , ,弦AB中点为 ,将这两点坐标代人圆锥曲线的方程,两式相减后分解因式,从而得到一个与弦的中点和斜率有关的式子,我们称这种代点作差的方法为“点差法”,具体地:
⑴ 与直线l相交于 , 两点,设弦AB中点为 ,有 , ,又 两点在椭圆上,则 , ,两式相减得 ,于是 ,所以 ,即 ;
⑵ 与直线l相交于 , 两点,设弦AB中点为 ,则有 ,即 ;
⑶ 与直线l相交于 , 两点,设弦AB中点为 ,则有 ,即 。
下面主要从4个方面举例说明“点差法”的应用。
1. 求曲线方程
例1.(2013课标Ⅰ理)已知椭圆 的右焦点为 ,过点F的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若AB的中点坐标为 ,求椭圆E的方程。
解: 与直线l相交于 , 两点,则有 , ,
① ②
①-②得 ,
∴ = = = ,又 = = ,∴ = ,又9= = ,解得 =9, =18,∴椭圆方程为 。
点评:本题利用“点差法”,建立直线AB的斜率与弦AB的中点坐标之间的关系,得出a、b的一个关系,再根据椭圆方程中 的关系得出方程组从而求出a、b。利用该方法达到“设而不求”的目的,还可以降低解题的运算量,优化解题过程。
例2. (2011北京文)已知椭圆 的离心率为 ,右焦点为 。斜率为1的直线l与椭圆G交于 两点,以 为底边作等腰三角形,顶点为 。
⑴求椭圆G的方程;⑵求 的面积。
解:⑴由已知得 解得 又
所以椭圆G的方程为
⑵法一:设直线l的方程为 由 得
设A、B的坐标分别为 AB中点为E ,
则 因为AB是等腰△PAB的底边,所以PE⊥AB.
所以PE的斜率 解得m=2。
此时方程①为 解得 所以 所以|AB|= 。
此时,点P(—3,2)到直线AB: 的距离
所以△PAB的面积S=
法二:设A、B的坐标分别为 ,AB中点为 ,由椭圆的“点差法”可知, ,即 ,所以
①
因为AB是等腰△PAB的底边,所以PE⊥AB,所以 ,即
②
由①②,得 ,所以直线AB的方程为: ,以下解法同法一。
2. 求弦中点的轨迹方程
例3. 已知椭圆 ,求斜率为2的平行弦中点的轨迹方程。
解:设弦的两个端点分别为 , 的中点为 ,由椭圆的“点差法”可知, ,即 ,
弦中点轨迹在已知椭圆内, 所求弦中点的轨迹方程为 (在已知椭圆内)。
点评:求轨迹的问题主要难点在于得出动点的坐标 所要满足的关系式,如果适当运用点差法求解,通常是将弦的端点坐标代入圆锥曲线方程,作差后,产生弦中点与弦斜率的关系,从而得到动点坐标所要满足的关系,进而可求出有动点的轨迹方程。
3. 确定参数的范围
例4. 若拋物线 上存在不同的两点关于直线 对称,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解:当 时,显然满足。
当 时,设抛物线C上关于直线 对称的两点分别为 ,且 的中点为 ,则 ,(1) ,(2)
得: ,
又 , .
中点 在直线 上, ,于是 .
中点M在抛物线 区域内
,即 ,解得 .
综上可知,所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
点评:解析几何中求一些参数的范围是难点问题,在条件允许的情形下,应用“点差法”将有利于挖掘参数满足的条件,更方便于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4. 求证定值、定点问题
例5. 已知点Q是抛物线 上异于坐标原点O的点,
(上接2页)
过点Q与抛物线 相切的两条直线分别交抛物线 于点A,B。
⑴若点Q的坐标为 ,求直线AB的方程及弦AB的长;
⑵判断直线 与抛物线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⑴由 在抛物线 上,可得 ,
所以抛物线 的方程为 。
设抛物线 的切线方程为 ,
联立 ,消去y,
得 ,
由于直线与抛物线 相切,故 ,解得 或 。
由 ,得 ;由 ,得 ;
所以直线AB的方程为 ,弦AB的长为 。
⑵设 , , ,因为三点都在抛物线 上,所以 , , ,作差整理,得 , , 。
所以直线 ,所以直线 ,因为直线 均是抛物线 的切线,故分别与抛物线 的方程联立,令 ,可得 , ,两式相减整理,得 ,可知 ,所以直线AB的方程为 ,抛物线 联立,消去y,得,其判别式 ,故直线AB与抛物线 相切。
点评:解析几何中解决定值和定点问题一般比较困难,并且解题过程复杂,运算量较大。然而,在涉及到弦的中点时若能利用“点差法”,将简化解题过程,降低运算量,从而使解题过程变得简捷而轻松。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在解析几何中,“点差法”作为设而不求的一种经典方法,它避免了联立方程组所带来的运算上面的一系列麻烦,大大地降低了运算量,同时也使得解题的思路变得更简捷明了。当题目中出现曲线、直线的斜率、相交弦的中点时,这三个条件一般情况下是知二求一,巧妙应用“点差法”解题的适用条件,套用本文的格式步骤,将此类型的题模式化,可以又快又对的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