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前教育是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的过程,实施适应儿童发展的,有目的,有計划的教育,可有效地促进儿童发展,促成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协调与联结,形成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互动关系。
关键词:学前教育;人格品质;教育事业;资金;接触自然
好的环境,能得到好的教育;较差的环境,孩子也能得到好的教育。问题在于你怎样教育和在何时教育,环境好坏只占其中的一部分罢了。在我接到要受幼儿园的课时,我的想法是:孩子太小,要教育好他们,就只能等到他们长大才能进行较好的教育。通过一段时间实践和总结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在当今,学前教育在世界范围内都受到普遍的关注,许多发达国家积极采取措施,优先发展学前教育。本文就我个人观点谈点肤浅认识。
一、学前教育对人格品质发展的重要性
人格品质是幼儿个体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它是通过自己的模仿和大人的一系列引导等过程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学前期是幼儿个体适应社会的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在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与周围人的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幼儿逐渐形成和发展着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对人、事、物的情感和态度,奠定着行为、性格、人格的基础。在这里举个很明显的例子,我家的孩子只有一岁多,他每天说得最多的话是“打你”,是大人们教他的,这是肯定不会的,其实是他自己在不知不觉的学大人换句话就是模仿大人说话。如果这时我不加以教育引导,可能今后对他的个人品质会造成很大的影响。通过研究和事实均表明,0——6岁是儿童的行为习惯、情感等基本形成的时期,是儿童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的重要时期。并且,这一时期儿童的发展状况具有持续性影响,其影响并决定着儿童日后人格的发展方向、性质和水平;同时,儿童在学前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有助于儿童积极地适应环境,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材。
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需要成人提供良好、适宜的教育环境。学前期适宜的教育能够有力地促进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爱心、责任感等人格品质的发展;而不良的学前教育则容易使儿童形成消极的人格品质,接受了适宜教育的儿童以上各方面发展水平都要显著高于没有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儿童。诸多事实和研究均反映,学前期是儿童形成各种行为、习惯和性格的重要时期,而该时期所受到的环境和教育影响则是其行为、性格形成的基础。我们的学生没有良好的家庭环境,很多孩子的父母都没有在他们的身边,他们接触最多的人是老师或能玩在一块的伙伴,这些人带给他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他们的学前教育就更加的重要。
二、学前教育可以发展教育事业
学前教育作为我国学制的第一阶段、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必然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与影响。通过帮助幼儿做好上小学的准备(包括社会适应性、学习适应性、身体素质以及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态度和能力等方面准备),学前教育有助于儿童顺利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我国教育部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历时5年合作进行的“幼小衔接研究”,通过儿童入学前半年和入学后半年的连续实验研究发现,对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前准备,包括学习适应方面的准备(如培养幼儿小学学习所需要的抽象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对言语指示的理解能力和读写算所需要的基本技能等)以及社会适应方面的准备(如培养幼儿任务意识与完成任务的能力、规则意识与遵守规则的能力、独立意识与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以及主动性、人际交往能力等),能够使儿童入小学后在身体、情感、社会性适应和学习适应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发展,从而顺利地实现由学前向小学的过渡。我国已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学前教育则可为有效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与效益、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做出积极的贡献。
三、加大对活动器材的资金投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使學前教育的“课堂化”变成游戏活动课,幼儿教育应该是以游戏为主的多样教学方法,孩子的很多能力都是在游戏中形成,现在农村学前教育形成“课堂化”一方面原因是学校和学生家长在认识有偏差,另一方面是学校把资金都用在了小学阶段的投入上,轻视了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教师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能领着孩子在课堂上学习文化知识。
四、多让孩子接触大自然,是必要的。
乡村都市有土、洋之分,虽然都是在同一片天空底下,然而无论景观、房舍、建筑,都有差别。久居都市的孩子,每天所风的无非是几幢大的房屋、川流不息的车辆,想要玩玩“官兵捉强盗”的游戏,恐怕都找不到足够的空间,老师应多引导孩子们到乡村、田园玩玩。若做不到,则园中可放些砂石、野草,虽无大自然之宝,但也聊胜于无,依然可以让孩子玩得不亦乐乎。不要怕孩子弄脏衣服、身体,弄脏了还可以洗,最重要的,从中玩出野性,常能影响未来的雄心壮志及达观进取的精神,这些不是一些斯斯文文的积木可以培养出来的。
总之,幼儿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在人的一生中幼儿时期是学习东西最基础的阶段,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学前教育这个重要环节。
关键词:学前教育;人格品质;教育事业;资金;接触自然
好的环境,能得到好的教育;较差的环境,孩子也能得到好的教育。问题在于你怎样教育和在何时教育,环境好坏只占其中的一部分罢了。在我接到要受幼儿园的课时,我的想法是:孩子太小,要教育好他们,就只能等到他们长大才能进行较好的教育。通过一段时间实践和总结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在当今,学前教育在世界范围内都受到普遍的关注,许多发达国家积极采取措施,优先发展学前教育。本文就我个人观点谈点肤浅认识。
一、学前教育对人格品质发展的重要性
人格品质是幼儿个体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它是通过自己的模仿和大人的一系列引导等过程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学前期是幼儿个体适应社会的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在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与周围人的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幼儿逐渐形成和发展着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对人、事、物的情感和态度,奠定着行为、性格、人格的基础。在这里举个很明显的例子,我家的孩子只有一岁多,他每天说得最多的话是“打你”,是大人们教他的,这是肯定不会的,其实是他自己在不知不觉的学大人换句话就是模仿大人说话。如果这时我不加以教育引导,可能今后对他的个人品质会造成很大的影响。通过研究和事实均表明,0——6岁是儿童的行为习惯、情感等基本形成的时期,是儿童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的重要时期。并且,这一时期儿童的发展状况具有持续性影响,其影响并决定着儿童日后人格的发展方向、性质和水平;同时,儿童在学前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有助于儿童积极地适应环境,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材。
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需要成人提供良好、适宜的教育环境。学前期适宜的教育能够有力地促进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爱心、责任感等人格品质的发展;而不良的学前教育则容易使儿童形成消极的人格品质,接受了适宜教育的儿童以上各方面发展水平都要显著高于没有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儿童。诸多事实和研究均反映,学前期是儿童形成各种行为、习惯和性格的重要时期,而该时期所受到的环境和教育影响则是其行为、性格形成的基础。我们的学生没有良好的家庭环境,很多孩子的父母都没有在他们的身边,他们接触最多的人是老师或能玩在一块的伙伴,这些人带给他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他们的学前教育就更加的重要。
二、学前教育可以发展教育事业
学前教育作为我国学制的第一阶段、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必然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与影响。通过帮助幼儿做好上小学的准备(包括社会适应性、学习适应性、身体素质以及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态度和能力等方面准备),学前教育有助于儿童顺利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我国教育部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历时5年合作进行的“幼小衔接研究”,通过儿童入学前半年和入学后半年的连续实验研究发现,对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前准备,包括学习适应方面的准备(如培养幼儿小学学习所需要的抽象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对言语指示的理解能力和读写算所需要的基本技能等)以及社会适应方面的准备(如培养幼儿任务意识与完成任务的能力、规则意识与遵守规则的能力、独立意识与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以及主动性、人际交往能力等),能够使儿童入小学后在身体、情感、社会性适应和学习适应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发展,从而顺利地实现由学前向小学的过渡。我国已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学前教育则可为有效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与效益、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做出积极的贡献。
三、加大对活动器材的资金投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使學前教育的“课堂化”变成游戏活动课,幼儿教育应该是以游戏为主的多样教学方法,孩子的很多能力都是在游戏中形成,现在农村学前教育形成“课堂化”一方面原因是学校和学生家长在认识有偏差,另一方面是学校把资金都用在了小学阶段的投入上,轻视了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教师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能领着孩子在课堂上学习文化知识。
四、多让孩子接触大自然,是必要的。
乡村都市有土、洋之分,虽然都是在同一片天空底下,然而无论景观、房舍、建筑,都有差别。久居都市的孩子,每天所风的无非是几幢大的房屋、川流不息的车辆,想要玩玩“官兵捉强盗”的游戏,恐怕都找不到足够的空间,老师应多引导孩子们到乡村、田园玩玩。若做不到,则园中可放些砂石、野草,虽无大自然之宝,但也聊胜于无,依然可以让孩子玩得不亦乐乎。不要怕孩子弄脏衣服、身体,弄脏了还可以洗,最重要的,从中玩出野性,常能影响未来的雄心壮志及达观进取的精神,这些不是一些斯斯文文的积木可以培养出来的。
总之,幼儿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在人的一生中幼儿时期是学习东西最基础的阶段,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学前教育这个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