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词的学习在小学生的课堂以极简炼、形象的语言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真挚的情感,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因古诗语言高度凝练,加之古今汉语的差异,给学生的理解造成障碍。我在研究中发现,以兴趣为导向,以想象为手段,以理解为基础,以说话为方式,以写作为目的,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小学古诗教学中的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下面谈谈我在实践研究中得到的一些应对策略。
一、以趣激学,穿越千年学古诗
1、巧用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鲁迅先生说过,“知人论事”,才能正确理解作品。每一首诗都与作者的思想、经历密不可分的,而作者的思想、经历又无法脱离“社会”这个大背景、大环境。古诗的时代背景距现代很远,对于现代的人们来说要做到深入地了解尚且不够,何况是不谙世事的小学生?教学中将作者写诗有关的背景内容以小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不仅能提起学生兴趣,而且对学生理解诗歌有着极大的帮助。
如教《七步诗》时,只单纯地讲以豆子、豆萁比喻曹植自己和曹丕,“煮豆燃豆萁”象征手足相残,学生难免会一头雾水,影响整首诗的理解。所以课前先讲一讲曹操父子三人的故事。这样学生就不难理解诗中的含义,也不难体会到《七步诗》浸透着曹植满腔的悲愤与无奈,是从内心喷涌而出的不可抑制的质问和呐喊。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抓住孩子喜欢听故事的心理特征,会大大提高孩子学习古诗的兴趣。
2、利用游戏,激发学生运用古诗文的兴趣
学生在学习古诗中难免会出现倦怠的情绪,而利用赛诗会、古诗接龙、对对子等游戏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教学中还可以穿插一些情景表演和角色表演,在提高学生学古诗的兴趣同时,也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如学习《所见》时,让学生扮成牧童,去体会牧童的生活和心情,学生在表演中轻松而又快乐的体会出诗意。教学《寻隐者不遇》在学生想像画面之后,请同学作诗人贾岛和童子,演一演当时的情境。在学生的表演中初步领悟到了诗的意思。此外还可以定期的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情景剧的表演,学生在准备过程中不仅要亲身参与表演,而且还要亲自动手制作道具,服装等,学生们兴趣盎然。表演之后,通过各种奖励手段,表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那些值得肯定的闪光点,激发了学生学古诗的兴趣,更是在此过程中训练了学生用古诗的能力。
二、以读激情,身临其境学古诗
古诗的情感常常蕴含在富有音乐美的语言之中。要通过反复朗读、吟唱才能入境、察情。因此要把朗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
1、吟诗
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这种意境最好的展现方式是吟读。只有感情地吟诵,才能体会出诗的真味。在教《示儿》时,按照这样的教学流程进行朗读指导,第一步:初读诗文,介绍背景,了解诗人的“悲愁”心事。第二步:精读诗文,了解遗憾,弄清诗人的“悲怆”心境。第三步:研读诗文,理解信念,感受诗人的“悲壮”心愿。在初读的基础上,确定悲凉的朗读基调;精读诗文引领学生用深沉的语气表达出对祖国前途的忧虑;研读诗文时引领学生用坚定的激情,表现出诗人一生为多难的祖国呐喊的爱国精神,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得到鼓舞。教师要成为引领学生吟读的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让学生渐入佳境。
2、唱诗
学生喜欢歌唱,有时还喜欢自编自唱。根据这一特点,在古诗文诵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歌曲旋律唱读古诗文,自然而然地受到古诗文的熏陶。例如在教学李商隐的《无题》,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等诗词,让学生运用通俗歌曲的曲调来唱这些诗词,学生通过反复的旋律,身临其境地融入古诗文的意境之中。
三、以画为景,展开想象学古诗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借助图画易于学生清晰理解诗意,深刻领悟蕴含的真理。教师要充分利用插图、课件等媒体,配以与诗歌内容相符的画面来渲染气氛,把诗歌内容的美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快速“入境”,创造学习的契机。
1、教学观赏画
每篇古诗中都有一幅画,要充分借助图画让学生了解古诗大意。例《静夜思》插圖,通过看插图,使学生一目了然,诗人在晚上看着月亮睡不着觉思念故乡及亲人。这对于学生的感官是一种刺激,增强了形象性的感知,易突破教学重点,使学生升华了情感。
2、学生创作画
这是让学生在已有理解上充分发挥想象,用自己画笔再现诗中描绘的场景,让学生自己描绘从中去享受那种成就感,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无穷魅力。例教《咏柳》时,学生会用自己的方式描绘出春天的柳树美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是如此美丽,诗文是如此神妙,而古诗的魅力是如此无穷。教材中的许多古诗都是“诗中有画”,我们可以采用“吟诗作画,以画讲诗”的方法打开学生的心扉。
四、以比为法,多多益善学古诗
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让学生多积累一点古诗文呢?除每节课尽可能适当安排多一点教学容量,还要讲一点“多多益善”的策略。
如在教学古诗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时,让学生讨论:“这三首诗词的时代背景不同,诗人的境遇也不同,为什么教材要把它们编在一起让我们来学习呢?它们都有什么相同点呢?”因学生对古诗已基本理解,所以很快就领悟出教材编排是“别有用意”的。虽然时代背景不同,诗人的境遇不同,但这三首诗有一个共同点,都表达了羁旅之人共同的心声——“对亲人,对家乡的思念及热爱。” 又如在教学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时,可联系诗人不同风格的诗句使学生明确“诗史”美名的由来。可举例《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的欢快激扬,《春望》对国仇家恨的“感时”“伤别”,《石壕吏》对时局的批判、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春夜喜雨》久经挫折、仍不消沉的积极等来了解杜甫现实主义的创作经历,学生既对诗歌的理解又深了一层,也对学生进行了历史方面的教育。古诗中像这类的还有很多,教学中,一般都可以用主教一篇带一组自由阅读的办法,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增加阅读量,让学生感受中华古诗文的博大。
总之,古诗教学要靠教师加强自身文学修养,为学生带来文化情怀,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兴趣,带领学生迈入古诗的神圣殿堂,使学生领悟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增强民族的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和热情。
一、以趣激学,穿越千年学古诗
1、巧用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鲁迅先生说过,“知人论事”,才能正确理解作品。每一首诗都与作者的思想、经历密不可分的,而作者的思想、经历又无法脱离“社会”这个大背景、大环境。古诗的时代背景距现代很远,对于现代的人们来说要做到深入地了解尚且不够,何况是不谙世事的小学生?教学中将作者写诗有关的背景内容以小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不仅能提起学生兴趣,而且对学生理解诗歌有着极大的帮助。
如教《七步诗》时,只单纯地讲以豆子、豆萁比喻曹植自己和曹丕,“煮豆燃豆萁”象征手足相残,学生难免会一头雾水,影响整首诗的理解。所以课前先讲一讲曹操父子三人的故事。这样学生就不难理解诗中的含义,也不难体会到《七步诗》浸透着曹植满腔的悲愤与无奈,是从内心喷涌而出的不可抑制的质问和呐喊。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抓住孩子喜欢听故事的心理特征,会大大提高孩子学习古诗的兴趣。
2、利用游戏,激发学生运用古诗文的兴趣
学生在学习古诗中难免会出现倦怠的情绪,而利用赛诗会、古诗接龙、对对子等游戏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教学中还可以穿插一些情景表演和角色表演,在提高学生学古诗的兴趣同时,也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如学习《所见》时,让学生扮成牧童,去体会牧童的生活和心情,学生在表演中轻松而又快乐的体会出诗意。教学《寻隐者不遇》在学生想像画面之后,请同学作诗人贾岛和童子,演一演当时的情境。在学生的表演中初步领悟到了诗的意思。此外还可以定期的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情景剧的表演,学生在准备过程中不仅要亲身参与表演,而且还要亲自动手制作道具,服装等,学生们兴趣盎然。表演之后,通过各种奖励手段,表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那些值得肯定的闪光点,激发了学生学古诗的兴趣,更是在此过程中训练了学生用古诗的能力。
二、以读激情,身临其境学古诗
古诗的情感常常蕴含在富有音乐美的语言之中。要通过反复朗读、吟唱才能入境、察情。因此要把朗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
1、吟诗
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这种意境最好的展现方式是吟读。只有感情地吟诵,才能体会出诗的真味。在教《示儿》时,按照这样的教学流程进行朗读指导,第一步:初读诗文,介绍背景,了解诗人的“悲愁”心事。第二步:精读诗文,了解遗憾,弄清诗人的“悲怆”心境。第三步:研读诗文,理解信念,感受诗人的“悲壮”心愿。在初读的基础上,确定悲凉的朗读基调;精读诗文引领学生用深沉的语气表达出对祖国前途的忧虑;研读诗文时引领学生用坚定的激情,表现出诗人一生为多难的祖国呐喊的爱国精神,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得到鼓舞。教师要成为引领学生吟读的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让学生渐入佳境。
2、唱诗
学生喜欢歌唱,有时还喜欢自编自唱。根据这一特点,在古诗文诵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歌曲旋律唱读古诗文,自然而然地受到古诗文的熏陶。例如在教学李商隐的《无题》,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等诗词,让学生运用通俗歌曲的曲调来唱这些诗词,学生通过反复的旋律,身临其境地融入古诗文的意境之中。
三、以画为景,展开想象学古诗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借助图画易于学生清晰理解诗意,深刻领悟蕴含的真理。教师要充分利用插图、课件等媒体,配以与诗歌内容相符的画面来渲染气氛,把诗歌内容的美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快速“入境”,创造学习的契机。
1、教学观赏画
每篇古诗中都有一幅画,要充分借助图画让学生了解古诗大意。例《静夜思》插圖,通过看插图,使学生一目了然,诗人在晚上看着月亮睡不着觉思念故乡及亲人。这对于学生的感官是一种刺激,增强了形象性的感知,易突破教学重点,使学生升华了情感。
2、学生创作画
这是让学生在已有理解上充分发挥想象,用自己画笔再现诗中描绘的场景,让学生自己描绘从中去享受那种成就感,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无穷魅力。例教《咏柳》时,学生会用自己的方式描绘出春天的柳树美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是如此美丽,诗文是如此神妙,而古诗的魅力是如此无穷。教材中的许多古诗都是“诗中有画”,我们可以采用“吟诗作画,以画讲诗”的方法打开学生的心扉。
四、以比为法,多多益善学古诗
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让学生多积累一点古诗文呢?除每节课尽可能适当安排多一点教学容量,还要讲一点“多多益善”的策略。
如在教学古诗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时,让学生讨论:“这三首诗词的时代背景不同,诗人的境遇也不同,为什么教材要把它们编在一起让我们来学习呢?它们都有什么相同点呢?”因学生对古诗已基本理解,所以很快就领悟出教材编排是“别有用意”的。虽然时代背景不同,诗人的境遇不同,但这三首诗有一个共同点,都表达了羁旅之人共同的心声——“对亲人,对家乡的思念及热爱。” 又如在教学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时,可联系诗人不同风格的诗句使学生明确“诗史”美名的由来。可举例《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的欢快激扬,《春望》对国仇家恨的“感时”“伤别”,《石壕吏》对时局的批判、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春夜喜雨》久经挫折、仍不消沉的积极等来了解杜甫现实主义的创作经历,学生既对诗歌的理解又深了一层,也对学生进行了历史方面的教育。古诗中像这类的还有很多,教学中,一般都可以用主教一篇带一组自由阅读的办法,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增加阅读量,让学生感受中华古诗文的博大。
总之,古诗教学要靠教师加强自身文学修养,为学生带来文化情怀,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兴趣,带领学生迈入古诗的神圣殿堂,使学生领悟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增强民族的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和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