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圳市市长许宗衡
2008年11月29日,深圳市市长许宗衡、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光、国家外国专家局副局长张建国、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新东方董事长兼总裁俞敏洪、深圳平安银行行长理查德·杰克逊、慧聪网CEO郭凡生等聚集一堂,在“国际人才高峰论坛”就金融海啸下的人才战略等发表精彩演讲。联合国前副秘书长莫里斯·斯特朗也为论坛精心准备了演讲稿。我们根据上述嘉宾的演讲内容,编辑整理为本期特别策划。
今年,适逢改革开放30周年和邓小平同志“利用外国智力和扩大对外开放”重要谈话发表25周年,借此机会,我想就“人才铸就发展,创新创造财富”这一主题与各位进行探讨交流。
28年前,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正式宣告了深圳经济特区的诞生,历史选择了深圳,这块由小平同志倡导设立的“试验田”高举改革开放大旗,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以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气魄,担当起杀出一条血路的重任,走上了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道路。
28年来深圳勇立潮头,开拓创新,大胆突破传统体制的束缚,在众多领域率先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敲响了新中国土地使用权公开拍卖的第一锤,拉开了土地使用市场化的序幕,发行了新中国第一张股票,吹响了股份制改革和资本市场的号角。率先引进外资奏响了多种经济成分发展的序曲;率先改革用工制度,实行招聘录用、竞争上岗、合同用工;率先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转变政府职能、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府方面大胆地进行探索。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全国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下,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深圳已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个新型的现代化城市,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史上的罕见奇迹,充分地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GDP年均递增26.9%,外贸出口年均递增36.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净递增34.3%,累计上缴中央各项税收8300亿元。2007年深圳本市生产总值6801亿元,人均GDP在全国率先越过1万美元大关。
深圳的成就让人激动和振奋,也让人探寻和深思,是什么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人才来这里进行创业、寻梦,是什么成就了一批又一批企业家在这里进行开拓、发展?“凤凰择梧桐而栖”,得改革开放之先的深圳,先人一步建立起了支撑自主创新的市场机制。
1994年很多地方还没有无形资产概念的时候,《无形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在深圳诞生;
1995年针对跳槽人员的《企业技术秘密保护条例》在深圳出台;同一年,深圳市委市政府颁布了《关于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提出“科教兴市”战略,扶持建立高科技企业,初步形成高科技要素的集聚效应;
1998年2月,深圳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这就是在全国引起广泛影响的“22条”。在研究开发、投资担保、人才引进、技术入户、人员出国等方面为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给足了优惠政策,直接引发了深圳新一轮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热潮。
“好雨知时节”。体制创新和市场机制的活力,激发了自主创新的无限生机,国内外高新技术成果、人才、资金和高科技公司大量地流入深圳,盛况空前。
上世纪90年代西部的人才外流被形容为“孔雀东南飞”,短短的20多年,深圳的人才总量由建市初期的6466人增加到142万人,从只有2名工程师到现在拥有12位院士,450多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000多名博士,6万多名硕士,1.2万多名留学回国人员,国(境)外专家来深40余万人次,这些成就得益于深圳市委市政府大力地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积极推动“四个创新”:
一是创新引才的观念。从单一注重引进人才转变为引进人才与引进智力相结合,建立柔性引进机制,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让人才引进来,智力用起来,成果留下来。
我们在加大引进人才工作力度的同时,注重完善人才服务体系,真正做到引得进、留得住。2007年9月发布的“中共深圳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从创新引进使用政策,加大培养力度,加强载体建设,健全激励和保障机制等方面,为高层次创业人才量身订做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服务保障体系,就加强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25项具体措施,重点解决深圳市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是创新引才主体。从引进各类普通人才为主转变为以引进高层次有效人才为主,不断地搭建新的平台和做大人才载体,通过人才置换促进产业置换,以高新技术人才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带,实现“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带进一批先进项目,形成一批新兴产业”的目的。把深圳的人才综合竞争力和科技竞争力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三是创新引才区域。从以引进国内人才为主转变为立足国内,瞄准海外同时并举。一方面继续把接收市外应届大学毕业生作为人才队伍的重要增长点,另一方面加快引进和培养一批高学历、高能力、精通国际事务的人才。积极推进大珠三角城市群、人才资源开发合作一体化,搭建人才共享平台。在专业资格赴任、人事代理、人才测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合作。我们将进一步加大从北美、欧洲、澳大利亚、日本等高素质人才密集的地区引进人才的力度,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人才资源,实现国内国际人才市场的两翼齐飞。
四是创新引才方式。从被动等才上门转变为筑巢引凤与主动出击相结合,通过高交会、文博会、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等会展的方式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同时积极开展海外揽才。深圳市自1992年在国内首次以政府名义组团赴海外招聘人才以来,前后共6次组团赴香港、北美、欧洲等地区进行海外揽才,特别是去年12月在法国巴黎和英国伦敦举办的第六次海外招聘会,为海外高层次人才提供了600多个职位,吸引了2000多人进场应聘,场面火爆,影响大,效果好,已有300多名应聘者与用人单位达成初步意向。
制度创新优化了以市场人才配置为主的新机制,使深圳具备了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吸引和利用创新人才的能力和条件,现在深圳这个原本人才匮乏的地方成了人才干事创业的热土;原本创新资源稀缺的地方,成为了创新资本、技术、体制、机制的骤变场。
有了高水平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深圳的自主创新已逐步形成四个90%以上的格局,即: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发明专利出自于企业。出现了一批自主创新的骨干企业,涌现出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创新型企业家和领军人物。
2008年11月29日,深圳市市长许宗衡、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光、国家外国专家局副局长张建国、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新东方董事长兼总裁俞敏洪、深圳平安银行行长理查德·杰克逊、慧聪网CEO郭凡生等聚集一堂,在“国际人才高峰论坛”就金融海啸下的人才战略等发表精彩演讲。联合国前副秘书长莫里斯·斯特朗也为论坛精心准备了演讲稿。我们根据上述嘉宾的演讲内容,编辑整理为本期特别策划。
今年,适逢改革开放30周年和邓小平同志“利用外国智力和扩大对外开放”重要谈话发表25周年,借此机会,我想就“人才铸就发展,创新创造财富”这一主题与各位进行探讨交流。
28年前,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正式宣告了深圳经济特区的诞生,历史选择了深圳,这块由小平同志倡导设立的“试验田”高举改革开放大旗,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以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气魄,担当起杀出一条血路的重任,走上了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道路。
28年来深圳勇立潮头,开拓创新,大胆突破传统体制的束缚,在众多领域率先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敲响了新中国土地使用权公开拍卖的第一锤,拉开了土地使用市场化的序幕,发行了新中国第一张股票,吹响了股份制改革和资本市场的号角。率先引进外资奏响了多种经济成分发展的序曲;率先改革用工制度,实行招聘录用、竞争上岗、合同用工;率先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转变政府职能、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府方面大胆地进行探索。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全国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下,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深圳已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个新型的现代化城市,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史上的罕见奇迹,充分地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GDP年均递增26.9%,外贸出口年均递增36.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净递增34.3%,累计上缴中央各项税收8300亿元。2007年深圳本市生产总值6801亿元,人均GDP在全国率先越过1万美元大关。
深圳的成就让人激动和振奋,也让人探寻和深思,是什么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人才来这里进行创业、寻梦,是什么成就了一批又一批企业家在这里进行开拓、发展?“凤凰择梧桐而栖”,得改革开放之先的深圳,先人一步建立起了支撑自主创新的市场机制。
1994年很多地方还没有无形资产概念的时候,《无形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在深圳诞生;
1995年针对跳槽人员的《企业技术秘密保护条例》在深圳出台;同一年,深圳市委市政府颁布了《关于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提出“科教兴市”战略,扶持建立高科技企业,初步形成高科技要素的集聚效应;
1998年2月,深圳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这就是在全国引起广泛影响的“22条”。在研究开发、投资担保、人才引进、技术入户、人员出国等方面为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给足了优惠政策,直接引发了深圳新一轮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热潮。
“好雨知时节”。体制创新和市场机制的活力,激发了自主创新的无限生机,国内外高新技术成果、人才、资金和高科技公司大量地流入深圳,盛况空前。
上世纪90年代西部的人才外流被形容为“孔雀东南飞”,短短的20多年,深圳的人才总量由建市初期的6466人增加到142万人,从只有2名工程师到现在拥有12位院士,450多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000多名博士,6万多名硕士,1.2万多名留学回国人员,国(境)外专家来深40余万人次,这些成就得益于深圳市委市政府大力地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积极推动“四个创新”:
一是创新引才的观念。从单一注重引进人才转变为引进人才与引进智力相结合,建立柔性引进机制,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让人才引进来,智力用起来,成果留下来。
我们在加大引进人才工作力度的同时,注重完善人才服务体系,真正做到引得进、留得住。2007年9月发布的“中共深圳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从创新引进使用政策,加大培养力度,加强载体建设,健全激励和保障机制等方面,为高层次创业人才量身订做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服务保障体系,就加强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25项具体措施,重点解决深圳市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是创新引才主体。从引进各类普通人才为主转变为以引进高层次有效人才为主,不断地搭建新的平台和做大人才载体,通过人才置换促进产业置换,以高新技术人才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带,实现“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带进一批先进项目,形成一批新兴产业”的目的。把深圳的人才综合竞争力和科技竞争力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三是创新引才区域。从以引进国内人才为主转变为立足国内,瞄准海外同时并举。一方面继续把接收市外应届大学毕业生作为人才队伍的重要增长点,另一方面加快引进和培养一批高学历、高能力、精通国际事务的人才。积极推进大珠三角城市群、人才资源开发合作一体化,搭建人才共享平台。在专业资格赴任、人事代理、人才测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合作。我们将进一步加大从北美、欧洲、澳大利亚、日本等高素质人才密集的地区引进人才的力度,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人才资源,实现国内国际人才市场的两翼齐飞。
四是创新引才方式。从被动等才上门转变为筑巢引凤与主动出击相结合,通过高交会、文博会、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等会展的方式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同时积极开展海外揽才。深圳市自1992年在国内首次以政府名义组团赴海外招聘人才以来,前后共6次组团赴香港、北美、欧洲等地区进行海外揽才,特别是去年12月在法国巴黎和英国伦敦举办的第六次海外招聘会,为海外高层次人才提供了600多个职位,吸引了2000多人进场应聘,场面火爆,影响大,效果好,已有300多名应聘者与用人单位达成初步意向。
制度创新优化了以市场人才配置为主的新机制,使深圳具备了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吸引和利用创新人才的能力和条件,现在深圳这个原本人才匮乏的地方成了人才干事创业的热土;原本创新资源稀缺的地方,成为了创新资本、技术、体制、机制的骤变场。
有了高水平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深圳的自主创新已逐步形成四个90%以上的格局,即: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发明专利出自于企业。出现了一批自主创新的骨干企业,涌现出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创新型企业家和领军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