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观察。方法:将8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腹胀、呕吐等喂养不耐受症状消失时间、体重开始增长时间、自行吸吮及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缩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提高早产儿的喂养耐受性,减少并发症,有效提高早产儿成活率。
关键词 早产儿 喂养不耐受 护理干预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03年1月1日~2004年12月1日收治早产儿80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喂养不耐受症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其中男26例,女14例,胎龄<32周8例,32~34周21例,35~37周11例;出生体重≤1500g11例,1501~2500g22例,>2500g7例。对照组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胎龄<32周7例,32~34周23例,35~37周10例;出生体重≤1500g9例,1501~2500g24例,>2500g7例。两组入院时间、平均胎龄、出生体重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早产儿均放置于暖箱内,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工作。观察组24小时内,在患儿没有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及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情况下,实施胃肠道喂养,并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按常规法喂养,不作任何护理干预。
观察组采取以下干预措施:①早期微量喂养:观察组于生后24小时内给予鼻胃管喂养,从少量开始,初次量给予1~2ml,间隔时间为:体重<1000g每小时1次,1001~1500g每1.5小时1次,1501~2000g每2小时1次,>2000g每3小时1次,根据患儿体重和喂养耐受情况逐渐增加奶量,每次增加1~2ml,直至20~30ml。每次注奶前抽吸胃内容物,如残奶量大于喂奶量一半时,不应再增加奶量,抽出的残乳量再行灌回,因消化过程已开始,若残乳量含绿色胆汁或咖啡色血液时必须暂停喂食,并通知医生。②合理选择奶方:首选母乳,温热后经胃管注入。如无母乳则选用早产儿配方奶,必须稀释,从1∶1开始,根据患儿消化情况,逐渐过度到2∶1、3∶1直至全奶。③非营养性吸吮:鼻胃管喂养同时,给予橡皮安慰奶头吸吮,即每次鼻饲前15分钟或两次喂奶中间,患儿有饥饿感时,用无孔橡皮奶头刺激早产儿吸吮。每次吸吮时间5~10分钟,以患儿不疲劳为宜。④腹部按摩:两次喂奶中间或喂奶后30分钟按摩,每次10分钟,每天3~4次。抬高患儿头肩部30°~40°,以防胃内容物反流。⑤应用药物发动胃肠蠕动:吗叮啉0.2mg/(kg·次),喂奶前30分钟胃管内注入,每天3次,不超过1周。曾用红霉素2.5mg/(kg·次)胃管内注入,效果良好。⑥早期鼓励母乳喂养:生后3天,即可协助早产儿吸吮母乳。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是由多个胃肠道症状组成的症状性论断,有学者认为若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可考虑喂养不耐受[1]:①呕吐;②腹胀(24小时腹围增加>1.5cm,伴有肠型);③胃残留量超过上次喂养量的1/3或持续喂养时间超过小时的量;④胃残留物被胆汁污染;⑤大便潜血实验阳性;⑥大便稀薄,还原物超过2%(乳糖吸收不良);⑦呼吸暂停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结 果
两组患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喂养不耐受症状。观察组胃肠道喂养不耐受症状消失时间明显提前,体重开始增长时间、自行吸吮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出暖箱时间比对照组也明显提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讨 论
早期微量喂养,主要利用它的生物刺激作用。早期微量喂养的神经接受了来自肠黏膜的信息和刺激胃肠激素的释放,从而促进胃肠道动力的成熟[2]。尽量不禁食,若必须禁食时,每次禁食时间根据病情而定,不宜过长。
早产儿喂养应首选早产儿母乳。早产儿母乳含有的蛋白质、必需脂肪酸、矿物质、能量、IgA等比足月儿母乳要多得多,能够满足早产儿生长发育的需要。此外,母乳能减轻自由基对细胞的破坏,对新生儿肠黏膜有一定保护作用[3]。
非营养性吸吮能更快地从胃管喂养过渡到经口喂养,体重增加快,住院时间缩短。
应用腹部按摩能促使早产儿肠道激素分泌水平增高,胃肠道蠕动增强,增加每日排便量和排便次数,改善胃肠喂养耐受性。
吗叮林对增加胃肠道运动的作用较明显,不良反应较少,但对小婴儿仍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反应较少。应用时用量要准确,连续使用时间不应超过1周。
早期吸吮母乳,可促进消化能力增强,但早产儿脱离暖箱,体温波动大,易导致呼吸暂停、低体温等并发症。要宣传母乳喂养知识,增强母乳喂养信心。不必等早产儿体重增至出暖箱标准时再实施母乳喂养。喂奶前后各吸氧15分钟,注意保暖。每次吸吮时间不宜过长,以患儿不劳累为宜,每次不超过10分钟。
要认真观察病情,对喂养不耐受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参考文献
1 薛辛东,芦惠.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肠道喂养.小儿急救学,2002,9(1):51-52.
2 齐宝珠,路素芹,宋凌云.早期微量喂养应用于早产儿的效果评价.护士进修杂志,2005,20(3):239-240.
3 阮桂英.早产儿低体重、极低体重儿鼻饲母乳临床应用观察.临床儿科杂志,2003,21(12):794.
关键词 早产儿 喂养不耐受 护理干预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03年1月1日~2004年12月1日收治早产儿80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喂养不耐受症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其中男26例,女14例,胎龄<32周8例,32~34周21例,35~37周11例;出生体重≤1500g11例,1501~2500g22例,>2500g7例。对照组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胎龄<32周7例,32~34周23例,35~37周10例;出生体重≤1500g9例,1501~2500g24例,>2500g7例。两组入院时间、平均胎龄、出生体重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早产儿均放置于暖箱内,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工作。观察组24小时内,在患儿没有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及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情况下,实施胃肠道喂养,并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按常规法喂养,不作任何护理干预。
观察组采取以下干预措施:①早期微量喂养:观察组于生后24小时内给予鼻胃管喂养,从少量开始,初次量给予1~2ml,间隔时间为:体重<1000g每小时1次,1001~1500g每1.5小时1次,1501~2000g每2小时1次,>2000g每3小时1次,根据患儿体重和喂养耐受情况逐渐增加奶量,每次增加1~2ml,直至20~30ml。每次注奶前抽吸胃内容物,如残奶量大于喂奶量一半时,不应再增加奶量,抽出的残乳量再行灌回,因消化过程已开始,若残乳量含绿色胆汁或咖啡色血液时必须暂停喂食,并通知医生。②合理选择奶方:首选母乳,温热后经胃管注入。如无母乳则选用早产儿配方奶,必须稀释,从1∶1开始,根据患儿消化情况,逐渐过度到2∶1、3∶1直至全奶。③非营养性吸吮:鼻胃管喂养同时,给予橡皮安慰奶头吸吮,即每次鼻饲前15分钟或两次喂奶中间,患儿有饥饿感时,用无孔橡皮奶头刺激早产儿吸吮。每次吸吮时间5~10分钟,以患儿不疲劳为宜。④腹部按摩:两次喂奶中间或喂奶后30分钟按摩,每次10分钟,每天3~4次。抬高患儿头肩部30°~40°,以防胃内容物反流。⑤应用药物发动胃肠蠕动:吗叮啉0.2mg/(kg·次),喂奶前30分钟胃管内注入,每天3次,不超过1周。曾用红霉素2.5mg/(kg·次)胃管内注入,效果良好。⑥早期鼓励母乳喂养:生后3天,即可协助早产儿吸吮母乳。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是由多个胃肠道症状组成的症状性论断,有学者认为若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可考虑喂养不耐受[1]:①呕吐;②腹胀(24小时腹围增加>1.5cm,伴有肠型);③胃残留量超过上次喂养量的1/3或持续喂养时间超过小时的量;④胃残留物被胆汁污染;⑤大便潜血实验阳性;⑥大便稀薄,还原物超过2%(乳糖吸收不良);⑦呼吸暂停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结 果
两组患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喂养不耐受症状。观察组胃肠道喂养不耐受症状消失时间明显提前,体重开始增长时间、自行吸吮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出暖箱时间比对照组也明显提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讨 论
早期微量喂养,主要利用它的生物刺激作用。早期微量喂养的神经接受了来自肠黏膜的信息和刺激胃肠激素的释放,从而促进胃肠道动力的成熟[2]。尽量不禁食,若必须禁食时,每次禁食时间根据病情而定,不宜过长。
早产儿喂养应首选早产儿母乳。早产儿母乳含有的蛋白质、必需脂肪酸、矿物质、能量、IgA等比足月儿母乳要多得多,能够满足早产儿生长发育的需要。此外,母乳能减轻自由基对细胞的破坏,对新生儿肠黏膜有一定保护作用[3]。
非营养性吸吮能更快地从胃管喂养过渡到经口喂养,体重增加快,住院时间缩短。
应用腹部按摩能促使早产儿肠道激素分泌水平增高,胃肠道蠕动增强,增加每日排便量和排便次数,改善胃肠喂养耐受性。
吗叮林对增加胃肠道运动的作用较明显,不良反应较少,但对小婴儿仍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反应较少。应用时用量要准确,连续使用时间不应超过1周。
早期吸吮母乳,可促进消化能力增强,但早产儿脱离暖箱,体温波动大,易导致呼吸暂停、低体温等并发症。要宣传母乳喂养知识,增强母乳喂养信心。不必等早产儿体重增至出暖箱标准时再实施母乳喂养。喂奶前后各吸氧15分钟,注意保暖。每次吸吮时间不宜过长,以患儿不劳累为宜,每次不超过10分钟。
要认真观察病情,对喂养不耐受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参考文献
1 薛辛东,芦惠.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肠道喂养.小儿急救学,2002,9(1):51-52.
2 齐宝珠,路素芹,宋凌云.早期微量喂养应用于早产儿的效果评价.护士进修杂志,2005,20(3):239-240.
3 阮桂英.早产儿低体重、极低体重儿鼻饲母乳临床应用观察.临床儿科杂志,2003,21(12):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