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东医寿世保元》中蕴含着丰富的健康心理学思想。本文以《东医寿世保元》为脚本,着重从整体观、情绪、道德、人格特征及生活方式等五个方面探讨《东医寿世保元》中的健康心理学思想。
关键词:东医寿世保元;朝医学;健康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11-0004-01
《东医寿世保元》由朝鲜李朝末期的哲学家兼医学家李济马所著,并通过此著作创造性地提出朝医四象医学学说,而该学说被认为是朝鲜民族医药学的代表。《东医寿世保元》以儒家的性理学理论为根据,探寻致病原因不应仅求之于外因,还应重视人的精神、心理状态等因素对疾病乃至体质的影响,对预防养生医学和治疗学具有指导意义。健康心理学作为心理学中的一个领域,致力于研究心理因素如何影响人们的健康、疾病以及人们患病时的心身反应。它倡导“生物—心理—社会”新型的健康模式,重视人的心理因素和生活方式对人的身体健康的影响。本文将从“天、人、性、命”整体观,道德修养、情绪、人格特征及生活方式等五个方面剖析《东医寿世保元》中所蕴含的健康心理学思想理念。
一、“天、人、性、命”整体观
李济马在《东医寿世保元·性命论》中说:“天机有四:一曰地方,二曰人伦,三曰世会,四曰天时”。“天机”包括“天时”即自然气候和时序变迁;“地方”即生活地域;“世会”即社会;“人伦”即社会伦理道德。 “天机”实际上包含了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同时还意味着人作为生命有机体,其生理、心理活动与所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统一的。“天、人、性、命”整体观与现代健康心理学的“生物—心理—社会”生命模式,都以人的生命为着眼点,讲求人与外界环境的整体性互动。且“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认识到宏观过程与微观过程在疾病的健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始终坚持心身不可分离的观点。[1]
二、以德养生
《东医寿世保元》中非常重视个人修养对身体健康乃至养生的重要作用。如在《东医寿世保元·性命论》中说道:“好人之善,而我亦知善者,至性之德也。恶人之恶,而我必不行恶者,正命之道也。知行积则道德也,道德成则仁圣也。道德非他,知行也。性命非他,知行也。”即认为个人的的道德修养决定人的思想追求与生活方式,而人的生命由人的思想追求与生活方式所决定。如果一个人具有高尚的道德,则肯定有利于心态安定和产生良好情绪,使生理活动按正常规律运行,从而获得健康长寿。反之不良的情绪将严重影响人的身心健康。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有修养、品德高尚的人,何时都感到心胸坦荡,这样不仅能避免负面情绪造成的伤害,而且有助于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正常运转,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的抗病力,减少心身疾病的发生,促进健康长寿。
三、调节情绪,保持平和的心境
《东医寿世保元》中说:“爱恶所欲,喜怒哀乐偏着者为病”。 又指出: “频起怒而频伏怒则腰胁频迫而频荡也,腰胁者肝之所注着处也,腰胁迫荡不定则肝其不伤乎!…… 屡得乐而屡失乐则背顀暴扬而暴抑也,背顀者肺之所注着处也,背顀抑扬不定则肺其不伤乎”。 这些论述说明了人的心理活动与躯体的生理活动密切相关,甚至将各种情绪反应与各个脏腑的功能活动一一对应起来。在针对治疗太阴人燥热病时李济马说道 “盖此病原委,侈乐无厌,欲火外驰,肝热大盛,肺燥太枯之故也……恭敬其心,荡涤欲火,安静善心,一百日则其病无不愈”。认为太阴人的燥热证是因过度的贪欲之心所导致,因此只要清除贪欲, 调节情绪,保持心态的平和就能可不到一百日而治愈。在《东医寿世保元》中诸如此类的反映情绪导致疾病和治病过程中通过调节情绪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思想还有很多。现代健康心理学认为,人体各个系统并不是各自独立地发挥作用,而是形成紧密的信息传递系统,相互调节,如长时间处于强烈的情绪反应中, 则刺激人体的垂体一肾上腺一皮质网络,引起皮质醇类等多种调节人体新陈代谢所必须的激素分泌,如果这种超量分泌过于频繁和持续时间过长,免疫能力就会下降,从而发生疾病。[2]
四、人格气质对健康的影响
《东医寿世保元》中有着丰富的人格心理学思想。在书中记录着不少关于类似“人格”、“气质”的描述。《东医寿世保元》根据阴阳多寡、脏局大小、性情、心理状况、易感证等因素将人分为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四种体质。并且认识到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不仅与外因有关,而且人的体质、人格特征和心态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即人的体质与人格特征决定易感病证及发病倾向。如《东医寿世保元》里指出:“太阴人恒有怯心,怯心宁静,则居之安,资之深,而造于道也……太阳人恒有急迫之心,急迫之心宁静,则肝血即活也。”提出针对不同体质的人群应采用不同的心理调适方案,如“太阴人察于外而恒宁静怯心,少阳人察于内而恒宁静惧心,太阳人退一步而恒宁静急迫之心,少阴人进一步而恒宁静不安定之心,如此则必无不寿。”现代健康心理学也认为愤怒、敌意、抑郁、警戒等人格特征是引起高血压、心脏病的风险因素。[3]
五、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
李济马认为将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是很有意义的。如在《东医寿世保元》中讲到:“怠慢则必夭,谨勤则必寿”、“懒怠减寿,勤干得寿”、“养生之术,每欲小劳,但莫大疲”等强调了参加适度劳动的必要性。又说“饮食以能忍饥而不贪饱”、“人可日再食,而不四、五食也,又不可即食后添食,如此则必无不寿”、 “膏粱虽则助味,常食则损味”等对合理的饮食结构、食物摄入量和适宜的用餐次数等进行详细的阐述。其次,“酒色财权自古所戒,谓之四堵墙而比之牢狱,非但一身寿夭,一家祸福之所系也”等,提出了酒色对健康的危害。[4]而以上这些生活方式与现代健康心理学中研究的健康相关行为和健康危害行为等概念是不谋而合的。如适度锻炼、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控制体重等属于健康相关行为;酗酒则属于健康危害行为。
《东医寿世保元》蕴含着丰富而系统的健康心理学思想,重视个体身与心的密切联系,强调预防与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追求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和谐统一。对《东医寿世保元》进行充分的发掘和整理,并与现代健康心理学进行比较研究,对于形成和发展具有朝鲜民族特色的医疗教学和实践体系和灵活运用心理干预方法指导临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谢利·泰勒.健康心理学[M].朱熊兆 唐秋萍 蚁金瑶,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3)
[2] 何文彬.《内经》情志致病理论及对后世的影响[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0,24(5):18
[3] 谢利·泰勒.健康心理学[M].朱熊兆 唐秋萍 蚁金瑶 ,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305)
[4] 金明玉.浅析朝医体质学与养生观[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0,16(8):9-10.
关键词:东医寿世保元;朝医学;健康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11-0004-01
《东医寿世保元》由朝鲜李朝末期的哲学家兼医学家李济马所著,并通过此著作创造性地提出朝医四象医学学说,而该学说被认为是朝鲜民族医药学的代表。《东医寿世保元》以儒家的性理学理论为根据,探寻致病原因不应仅求之于外因,还应重视人的精神、心理状态等因素对疾病乃至体质的影响,对预防养生医学和治疗学具有指导意义。健康心理学作为心理学中的一个领域,致力于研究心理因素如何影响人们的健康、疾病以及人们患病时的心身反应。它倡导“生物—心理—社会”新型的健康模式,重视人的心理因素和生活方式对人的身体健康的影响。本文将从“天、人、性、命”整体观,道德修养、情绪、人格特征及生活方式等五个方面剖析《东医寿世保元》中所蕴含的健康心理学思想理念。
一、“天、人、性、命”整体观
李济马在《东医寿世保元·性命论》中说:“天机有四:一曰地方,二曰人伦,三曰世会,四曰天时”。“天机”包括“天时”即自然气候和时序变迁;“地方”即生活地域;“世会”即社会;“人伦”即社会伦理道德。 “天机”实际上包含了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同时还意味着人作为生命有机体,其生理、心理活动与所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统一的。“天、人、性、命”整体观与现代健康心理学的“生物—心理—社会”生命模式,都以人的生命为着眼点,讲求人与外界环境的整体性互动。且“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认识到宏观过程与微观过程在疾病的健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始终坚持心身不可分离的观点。[1]
二、以德养生
《东医寿世保元》中非常重视个人修养对身体健康乃至养生的重要作用。如在《东医寿世保元·性命论》中说道:“好人之善,而我亦知善者,至性之德也。恶人之恶,而我必不行恶者,正命之道也。知行积则道德也,道德成则仁圣也。道德非他,知行也。性命非他,知行也。”即认为个人的的道德修养决定人的思想追求与生活方式,而人的生命由人的思想追求与生活方式所决定。如果一个人具有高尚的道德,则肯定有利于心态安定和产生良好情绪,使生理活动按正常规律运行,从而获得健康长寿。反之不良的情绪将严重影响人的身心健康。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有修养、品德高尚的人,何时都感到心胸坦荡,这样不仅能避免负面情绪造成的伤害,而且有助于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正常运转,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的抗病力,减少心身疾病的发生,促进健康长寿。
三、调节情绪,保持平和的心境
《东医寿世保元》中说:“爱恶所欲,喜怒哀乐偏着者为病”。 又指出: “频起怒而频伏怒则腰胁频迫而频荡也,腰胁者肝之所注着处也,腰胁迫荡不定则肝其不伤乎!…… 屡得乐而屡失乐则背顀暴扬而暴抑也,背顀者肺之所注着处也,背顀抑扬不定则肺其不伤乎”。 这些论述说明了人的心理活动与躯体的生理活动密切相关,甚至将各种情绪反应与各个脏腑的功能活动一一对应起来。在针对治疗太阴人燥热病时李济马说道 “盖此病原委,侈乐无厌,欲火外驰,肝热大盛,肺燥太枯之故也……恭敬其心,荡涤欲火,安静善心,一百日则其病无不愈”。认为太阴人的燥热证是因过度的贪欲之心所导致,因此只要清除贪欲, 调节情绪,保持心态的平和就能可不到一百日而治愈。在《东医寿世保元》中诸如此类的反映情绪导致疾病和治病过程中通过调节情绪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思想还有很多。现代健康心理学认为,人体各个系统并不是各自独立地发挥作用,而是形成紧密的信息传递系统,相互调节,如长时间处于强烈的情绪反应中, 则刺激人体的垂体一肾上腺一皮质网络,引起皮质醇类等多种调节人体新陈代谢所必须的激素分泌,如果这种超量分泌过于频繁和持续时间过长,免疫能力就会下降,从而发生疾病。[2]
四、人格气质对健康的影响
《东医寿世保元》中有着丰富的人格心理学思想。在书中记录着不少关于类似“人格”、“气质”的描述。《东医寿世保元》根据阴阳多寡、脏局大小、性情、心理状况、易感证等因素将人分为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四种体质。并且认识到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不仅与外因有关,而且人的体质、人格特征和心态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即人的体质与人格特征决定易感病证及发病倾向。如《东医寿世保元》里指出:“太阴人恒有怯心,怯心宁静,则居之安,资之深,而造于道也……太阳人恒有急迫之心,急迫之心宁静,则肝血即活也。”提出针对不同体质的人群应采用不同的心理调适方案,如“太阴人察于外而恒宁静怯心,少阳人察于内而恒宁静惧心,太阳人退一步而恒宁静急迫之心,少阴人进一步而恒宁静不安定之心,如此则必无不寿。”现代健康心理学也认为愤怒、敌意、抑郁、警戒等人格特征是引起高血压、心脏病的风险因素。[3]
五、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
李济马认为将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是很有意义的。如在《东医寿世保元》中讲到:“怠慢则必夭,谨勤则必寿”、“懒怠减寿,勤干得寿”、“养生之术,每欲小劳,但莫大疲”等强调了参加适度劳动的必要性。又说“饮食以能忍饥而不贪饱”、“人可日再食,而不四、五食也,又不可即食后添食,如此则必无不寿”、 “膏粱虽则助味,常食则损味”等对合理的饮食结构、食物摄入量和适宜的用餐次数等进行详细的阐述。其次,“酒色财权自古所戒,谓之四堵墙而比之牢狱,非但一身寿夭,一家祸福之所系也”等,提出了酒色对健康的危害。[4]而以上这些生活方式与现代健康心理学中研究的健康相关行为和健康危害行为等概念是不谋而合的。如适度锻炼、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控制体重等属于健康相关行为;酗酒则属于健康危害行为。
《东医寿世保元》蕴含着丰富而系统的健康心理学思想,重视个体身与心的密切联系,强调预防与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追求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和谐统一。对《东医寿世保元》进行充分的发掘和整理,并与现代健康心理学进行比较研究,对于形成和发展具有朝鲜民族特色的医疗教学和实践体系和灵活运用心理干预方法指导临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谢利·泰勒.健康心理学[M].朱熊兆 唐秋萍 蚁金瑶,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3)
[2] 何文彬.《内经》情志致病理论及对后世的影响[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0,24(5):18
[3] 谢利·泰勒.健康心理学[M].朱熊兆 唐秋萍 蚁金瑶 ,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305)
[4] 金明玉.浅析朝医体质学与养生观[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0,16(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