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建构有利于学习的教室数学文化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srabbithh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室数学文化就是教室的主体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的或精神的传统习惯、行为方式等的总和。这种文化产生于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环境,同时又决定着学习的过程和环境,从而影响着学习结果。文化的形成可以是自发的,也可以是主动构建的。
  
  一、教室数学文化建构的意义
  
  数学文化的建构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有利于形成一种数学学习的合力。
  数学是一种以“数学共同体”为主体,并在一定文化环境中所从事的创造性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形成一种以班级学生为主体的“数学共同体”和学习环境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而班级数学文化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数学学习环境。
  良好的班级数学文化环境的特点应该是,学生在此环境中有充分发表意见和交流体会的机会,而且在不失个人特点的基础上形成共同的数学研究模式,并由此提炼出一些“范式”,这种“范式”不断转化为共同体成员的行为方式,最后成为一种传统。而学生一旦形成教室的数学文化传统,就容易形成一种具有本教室的特点的学习数学的风格,就能够充分发挥群体对个体的规范、启发作用及个体对群体的影响作用。按照建构主义的理论,情境是学习的平台,而良好的数学文化实际上就为数学学习提供了必要的情境,学生在这一情境中,将各自学习的孤立个体凝聚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形成合力。
  
  2 有利于形成对数学的正确认识。
  对数学的正确认识是一切数学活动的基础。明确的认识来源于思考和辩论,教室的数学文化环境,能够为思考和辩论提供有利的条件,学生能将过去对数学的潜在的个人认识,经过不断地交流逐步完善明确。数学文化的建构能形成一种群体的思维模式,也就是形成一种对数学的群体认识。
  
  3 有利于数学化的进程。
  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化是数学教育的目标。所谓数学化,应该是具有数学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新课程改革将数学化作为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使学生具有数学思维习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学环境,也就是班级数学文化。这正如要培养“语感”就必须具备相应的语言环境一样。
  
  二、教室数学文化形成的建议
  
  1 教师必须明确数学文化环境对学生的学习的重要意义。
  教师应比较多地了解数学发展的过程,从而理解社会文化与数学的相互影响,从而对创建班级数学文化的意义更加明确。张奠宙先生指出,如果简单地陈述数学概念、数学定理,似乎没有文化意味。但是,只要问“为什么要研究这些概念、这些定理”,马上就会涉及文化价值。所以,教师明确了数学文化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意义,便能挖掘教材内容里所隐含的文化意味,并从文化的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也才能在教学中突出教材的文化特点,从而使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更深,由此产生更多关于数学的话题,这对于形成班级数学文化氛围是一个关键因素。
  另外,教师要善于发现数学中潜在的美。学生能否体会到数学的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的数学教学,而对美的体验能促进良好班级数学文化的形成。
  
  2 形成一种数学学习的环境。
  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探索和形成数学认识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文化环境。教师的重要作用就是帮助学生形成有利于数学学习的文化环境,将课堂教学延续到课外。经常围绕数学问题开展交流活动,如相互编制一些数学问题并相互解答对方的问题,使学生形成研究数学的习惯,并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让他们以自己的数学研究成果为荣。
  总之,在创建数学文化环境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班级的数学文化传统,引导其向健康有利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这一“舆论”导向作用,这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十分有利的。
其他文献
建立了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盐酸丁卡因中4种残留溶剂含量的测定。采用DB-624毛细管色谱柱,FID检测器,二甲基亚砜(DMSO)为溶剂。4种残留溶剂甲苯、苯、丙酮和乙醇均能完全分离
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现象,教学活动只有面向学生的客观差异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才能促进全体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教师只有通过发现并盡力适应班级中不同的学习风格。才能够为所有学生增加学习机会。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无限发展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    一、学习者类型    研究表明:人们的学习方式是不同的,从学习者学习和记忆时偏爱的感官方面来看可分为视觉型学习者、听觉型学习者和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作为一名教师,教学中出现的教学失误,总会让自己尴尬不已甚至追悔莫及!但也就是这一次次的"失误"在时时鞭策着我不断成长。
吕叔湘先生说得好:运用语言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要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语文课就是要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练习和实践的机会。那么,如何巧妙地进行读写结合,把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呢?    一、写在语言模仿点    模仿是创造的基础。学语言也一样离不开多次的模仿。我们的教学要摆脱高耗低效,就不能把教学目标仅仅停留在对文本的理解上,而更要着眼于运用。要适当地让学生学一点语法、修辞、逻辑知识,并从词语、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