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金融总量迅速增加,金融成了现代经济的核心,但是金融结构却没有与经济对应发展。本文通过对中国金融结构进行探究,全面考察了金融结构的含义。对我国金融结构中存在问题系统阐述,深刻剖析了金融量的增长与质的改进不同步、金融结构改革带有明显主观性、金融监管力度不够等方面的问题。作者建议从以下方面优化中国的金融结构:大力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实现金融机构体系分散化,促进金融结构合理化发展和完善金融保障机制,健全金融监管方式。
关键词金融结构金融结构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金融总量迅速增加,金融地位和作用明显提高,金融成了现代经济的核心。然而在中国金融总量快速增加同时,金融结构却没有相应发展、优化,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金融结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金融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因此必须对金融结构进行优化与改革,使其适应不断发展的经济形势的需要,不断促进经济的发展。
1 金融结构概念诠释
金融结构具有丰富的内涵,对其界定和诠释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是随着时间、地点和研究角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戈登史密斯认为金融结构就是“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相对规模。各种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形式、性质及其相对规模共同构成了一国金融结构的特征。”这是首次明确给出金融结构的定义。李茂生认为:“金融结构是货币流通和信用赖以构成一个整体并能充分发挥各部分机能的存在方式、组织形式和基于人们物质利益而建立起来的调控机制,是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具体包括金融形式结构、金融机构结构、金融调节机制结构、金融从业人员结构和金融市场结构等五个方面内容。”可以看出他是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来认识金融机构的。方贤明则强调制度和金融活动主体对金融结构的影响,他把金融结构定义为:“由金融活动主体之间关系所决定的,金融机构、金融工具、金融市场以及金融监管体系的结构的总和。”通过以上学者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对金融结构的定义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金融总量取得了很大进步,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连续三十年的高速增长奇迹。但是金融结构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金融结构存在问题最终会影响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需要对金融结构进行优化以达到最优。
2 目前中国金融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经济处于转型期,转型期的金融结构难免就带有了转型期的特点。虽然随着经济发展,金融结构已经得到了不少的改革和优化,但是根本上还带有一点计划经济的色彩,存在一些问题。人为化、简单化、垄断化的设计使金融结构的演化无法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难以有效地促进金融效率的提升,实现金融结构的最优化。
2.1金融量的增长与质的改进不同步
我国金融增长很大程度上是在原有的金融总量的结构和制度框架上的简单增长。金融的内在的质,也就是金融结构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升和进步。单纯数量扩张有其优势,特别是外在的表现上能成为衡量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准。但是当数量扩张到一定程度后,结构的优化就成为决定能否保持稳定发展的关键。“量性金融发展是质性金融发展的基础,而质性金融发展即金融结构的优化又推动量性金融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因此,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实质也就是量性金融增长基础上的金融结构的优化过程。”
2.2金融结构改革带有明显主观性,导致我国金融结构风险集中
我国金融结构的改革带有部分计划经济的色彩,有比较明显的人为设计,无法实现金融结构的多元化。金融结构的改革由政府主导实行一刀切,而不是由市场经济的需求来决定。这就导致了金融结构改革重视的是形式化和简单化的量上的改进,而并没有看到金融内部存在的质的问题。金融结构改革的主观性导致了风险比较集中,且比较难分散和转移,不利于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运行。
2.3金融监管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力度非常弱,没有达到预期有效的效果。在1998年之前,我国没有形成完整的金融监管体系,虽然成立了证券监督委员会和保险监督委员会,但是银行业监管一直由中央银行负责。然而中央银行缺乏独立性,制定的政策主要围绕经济的增长、内需的扩大等,并没有自身独立的目标,无法对金融进行有力的监督。虽然也成立了“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模式,但是现实中却遭遇到诸多困难。一方面是严格的分业监管使金融机构之间交流出现断裂,无法流水式地顺畅完成客户的需要,降低了金融机构的效率,增加了监管的成本。另一方面,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金融业必须要与世界接轨。而当今趋势是金融业的全能化、整体化。这也是中国金融业发展的方向,但是却是与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制度有所冲突的。
3 金融结构优化的措施
关于金融结构优化的措施,多位学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建议,但是基本上说对金融结构的优化无非两方面措施:一方面是自身的改革;另一方面就是外部的監督。“世界上只有一条金融发展的道路,因此,我国金融发展的方向只能沿着逐渐提高金融相关比率,逐渐降低银行在金融体系中作用这条道路发展。”
3.1大力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实现金融机构体系分散化,促进金融结构合理化发展
目前的金融体系风险过于集中,应该分散这种风险,而大力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意图就在于此。分散化的金融机构能明显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打破国家垄断。分散后的金融体系,能形成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实现金融结构的合理化。优化金融业的所有制结构,加大向民营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金融投入。目前我国金融结构存在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城乡之间、东中西部之间的不协调。必须提高农村及中西部金融服务效率,更新和改造农村金融服务设备。投入上有重点,改变过去人为划定规则,优化金融结构,实现金融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3.2完善金融保障机制,健全金融监管方式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因此必须加强社会信用制度的建设。人无信不立,商无信不成,信用的状况直接决定着金融交易的成本、融资的方式等。加强对金融结构的立法和执法,与世界接轨。建立起一套切实有效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促进金融的协调发展。“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制度,也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这种制度能否与国际接轨,能否有效运行,直接影响着金融监管的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金融结构竞争力不强,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对金融监管的方式不同。金融监管应该设定科学、合理的监管范围,采取适宜的监管方式,减少行政干预和主观性因素,科学、合理、有效地监管金融结构达到最优化。
我国的金融总量取得了让世人称誉的成就,但是金融结构却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是与转型期的经济社会有密切关系的。金融与经济密切相关,因此为了保证我国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优化我国的金融结构是必要的举措。虽然三十年的改革开放,金融结构得到一定改善,但是根源性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探讨通过什么措施可以达到金融结构最优化还是一条漫长的路。
关键词金融结构金融结构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金融总量迅速增加,金融地位和作用明显提高,金融成了现代经济的核心。然而在中国金融总量快速增加同时,金融结构却没有相应发展、优化,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金融结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金融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因此必须对金融结构进行优化与改革,使其适应不断发展的经济形势的需要,不断促进经济的发展。
1 金融结构概念诠释
金融结构具有丰富的内涵,对其界定和诠释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是随着时间、地点和研究角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戈登史密斯认为金融结构就是“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相对规模。各种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形式、性质及其相对规模共同构成了一国金融结构的特征。”这是首次明确给出金融结构的定义。李茂生认为:“金融结构是货币流通和信用赖以构成一个整体并能充分发挥各部分机能的存在方式、组织形式和基于人们物质利益而建立起来的调控机制,是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具体包括金融形式结构、金融机构结构、金融调节机制结构、金融从业人员结构和金融市场结构等五个方面内容。”可以看出他是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来认识金融机构的。方贤明则强调制度和金融活动主体对金融结构的影响,他把金融结构定义为:“由金融活动主体之间关系所决定的,金融机构、金融工具、金融市场以及金融监管体系的结构的总和。”通过以上学者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对金融结构的定义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金融总量取得了很大进步,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连续三十年的高速增长奇迹。但是金融结构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金融结构存在问题最终会影响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需要对金融结构进行优化以达到最优。
2 目前中国金融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经济处于转型期,转型期的金融结构难免就带有了转型期的特点。虽然随着经济发展,金融结构已经得到了不少的改革和优化,但是根本上还带有一点计划经济的色彩,存在一些问题。人为化、简单化、垄断化的设计使金融结构的演化无法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难以有效地促进金融效率的提升,实现金融结构的最优化。
2.1金融量的增长与质的改进不同步
我国金融增长很大程度上是在原有的金融总量的结构和制度框架上的简单增长。金融的内在的质,也就是金融结构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升和进步。单纯数量扩张有其优势,特别是外在的表现上能成为衡量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准。但是当数量扩张到一定程度后,结构的优化就成为决定能否保持稳定发展的关键。“量性金融发展是质性金融发展的基础,而质性金融发展即金融结构的优化又推动量性金融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因此,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实质也就是量性金融增长基础上的金融结构的优化过程。”
2.2金融结构改革带有明显主观性,导致我国金融结构风险集中
我国金融结构的改革带有部分计划经济的色彩,有比较明显的人为设计,无法实现金融结构的多元化。金融结构的改革由政府主导实行一刀切,而不是由市场经济的需求来决定。这就导致了金融结构改革重视的是形式化和简单化的量上的改进,而并没有看到金融内部存在的质的问题。金融结构改革的主观性导致了风险比较集中,且比较难分散和转移,不利于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运行。
2.3金融监管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力度非常弱,没有达到预期有效的效果。在1998年之前,我国没有形成完整的金融监管体系,虽然成立了证券监督委员会和保险监督委员会,但是银行业监管一直由中央银行负责。然而中央银行缺乏独立性,制定的政策主要围绕经济的增长、内需的扩大等,并没有自身独立的目标,无法对金融进行有力的监督。虽然也成立了“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模式,但是现实中却遭遇到诸多困难。一方面是严格的分业监管使金融机构之间交流出现断裂,无法流水式地顺畅完成客户的需要,降低了金融机构的效率,增加了监管的成本。另一方面,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金融业必须要与世界接轨。而当今趋势是金融业的全能化、整体化。这也是中国金融业发展的方向,但是却是与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制度有所冲突的。
3 金融结构优化的措施
关于金融结构优化的措施,多位学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建议,但是基本上说对金融结构的优化无非两方面措施:一方面是自身的改革;另一方面就是外部的監督。“世界上只有一条金融发展的道路,因此,我国金融发展的方向只能沿着逐渐提高金融相关比率,逐渐降低银行在金融体系中作用这条道路发展。”
3.1大力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实现金融机构体系分散化,促进金融结构合理化发展
目前的金融体系风险过于集中,应该分散这种风险,而大力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意图就在于此。分散化的金融机构能明显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打破国家垄断。分散后的金融体系,能形成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实现金融结构的合理化。优化金融业的所有制结构,加大向民营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金融投入。目前我国金融结构存在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城乡之间、东中西部之间的不协调。必须提高农村及中西部金融服务效率,更新和改造农村金融服务设备。投入上有重点,改变过去人为划定规则,优化金融结构,实现金融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3.2完善金融保障机制,健全金融监管方式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因此必须加强社会信用制度的建设。人无信不立,商无信不成,信用的状况直接决定着金融交易的成本、融资的方式等。加强对金融结构的立法和执法,与世界接轨。建立起一套切实有效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促进金融的协调发展。“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制度,也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这种制度能否与国际接轨,能否有效运行,直接影响着金融监管的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金融结构竞争力不强,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对金融监管的方式不同。金融监管应该设定科学、合理的监管范围,采取适宜的监管方式,减少行政干预和主观性因素,科学、合理、有效地监管金融结构达到最优化。
我国的金融总量取得了让世人称誉的成就,但是金融结构却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是与转型期的经济社会有密切关系的。金融与经济密切相关,因此为了保证我国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优化我国的金融结构是必要的举措。虽然三十年的改革开放,金融结构得到一定改善,但是根源性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探讨通过什么措施可以达到金融结构最优化还是一条漫长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