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北京到西安这条铁路还未修好之前,父亲一直是建筑工地的一名普通工人。他走的不过是寻常道,过的自然是普通人的青春。
父亲给我留下的印象,好像美国影片《当幸福来敲门》里的父亲一样,简单、执拗、保守。始终是憨厚老实,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让自己的儿子过得幸福。
小学的时候,曾有一篇作文《我的理想》老师要求写出自己以后最想做的事情,并付诸行动去做圆梦人。同学的理想绚丽多彩,丰富而耀眼。我当时的理想是当一名街头小丑,原因很简单因为它能给我带来快乐,我也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快乐。那时的我,在作文本上满满列举了十几条,如何完成这个理想的计划。
自认为完美无缺的作文,却遭到老师的痛批。胸无大志在那一段时间,是我被嘲笑的代名词,和其他飞行员、企业家、建筑师的理想比起来,我显得既无知又渺小。
一次家长会上,老师无意间提到了这件事,却引得憨厚老实一直都受人欺负的父亲勃然大怒,在教室里与老师大吵一架。
老师说,我的理想不够伟大,思想落后以后不会有大出息。
父亲好像受了奇耻大辱,摔门离开时不忘了甩下一句:“你懂什么是伟大吗?孩子喜欢的它就是。”
和他以往的逆来顺受相比,这是我觉得他最男人的一次。
[2]
父亲看似浪漫、故作坚强。如果你问我,这就是我对父亲的评价。
建筑工地上尘土飞扬的雾霾里,总有一个熟悉且坚毅的背影。自我记事起这个背影的主人一直都在这片滚滚的烟雾中,十多年来一直未曾发生过改变。
我曾想是什么样的支撑,能让一个人在如此枯燥乏味的环境中坚持下来,从未有一丝疲倦。我无数次穿梭在被绿色脚手架包裹起来的钢筋铁骨之间,每每透过绿网的破洞看着里面席地而睡的工人,他们的胡茬上经常凝结着一层如同白霜一样的东西。藏污纳垢的面容背后,仿佛有一种难以企及的沧桑,或是面对生活无奈而遗留下的千疮百孔。
看着这些令人同情的工人,我的心中不禁荡漾起了一股暖流。我的父亲一直都在这群人之中。
他总是在我面前表现得信心满满,不输于人。纵然天塌地陷,也不会在我面前表现出丝毫的慌张。他努力干着一份并不体面的工作,尽最大的努力满足自己孩子的一切要求,他希望儿子能出人头地,不需要像他一样整日为生计奔波。
他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成为某项目部的经理,但每天干的全是砌砖抬砖的体力活,十根手指在漫长的苦熬岁月里,过早的扭曲了。粗糙的手掌,像胡茬一样刺人皮肤。
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一天,母亲高兴得四处炫耀,进门出门都是唱,逢上亲戚朋友就说我小时的功绩,什么算命先生说我一定会有出息啦,每天学到十一点都不睡觉,整天就会看书……
父亲不说话,只是抽着他的劣质香烟,逢人问到我他只是笑眯眯地点点头,连个好坏都不会说。不能将我的父亲与美国沐浴着金色阳光的父亲相比,他永远不会亲热地抱着他的儿子,更不会说个爱字。他表达爱的方式都很搞笑笨拙,会将工地过时的水杯拿回来高兴地送给你,或者尽力把褶皱的白衬衣熨得和专卖店里的一样,会因为放学迟迟不回家而在门口焦虑地抽着烟。
我相信大多数人的父亲都一样,他们没什么光鲜艳丽,因为工作压力还有着许多职业疾病,都干着十年如一日的工作,表达爱的方式都很笨拙,但我们百分百可以肯定他们绝对爱我。
[3]
你问我世界上的父亲是什么样的,以前觉得各不相同,现在看来大致都一样。
我们小区的清洁工里有一个五十几岁的老头,每天对着炎炎烈日把小区的垃圾归类整理,再扔到小区外的垃圾池里。
看着他两鬓花白的头发,我始终觉得他的儿女一定很不孝,怎么会让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干这样脏累的活儿?有几次中午趁着他在树荫下休息,我听见有人问他的家事,他说自己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已经成家立业,小儿子还在上高中。大儿子刚刚按揭了一套房,他不想给儿子增加负担,但老家的土地活自己也做不动了,所以就到城里来,骗儿子说自己在个小区看大门,没干什么活。每个月他还瞒着大儿子给小儿子几百元的生活费。
他说,再过一年,小儿子考上大学了,他也就回老家了。
他们努力工作,目的就是为了给儿子创造出一个不必考虑尴尬问题的条件。
我记得小时候,我喜欢画画父亲就把我送到绘画班,过几天我想去弹琴他就把我送到钢琴班。当时家境并不富裕母亲经常骂父亲:“你就惯着吧,等哪天他要喝你血吃你的肉。” 就算被骂,父亲也从来一声不吭。
长时间从事重体力活的父亲,回家之后身体疼痛眉头紧锁。有时候,我心也会突然有过刺痛,我说:“不要再去什么特长班了。”
父亲总是在这时,表现出无尽的活力,把一切疲劳扔在身后。认真地告诉我,其实自己每天都在努力工作,老板也很赏识自己,过不了几天就有办公室了,而且会掏出钱包拿出几百块钱说:“其实爸爸私底下藏了很多钱呢。”
我很骄傲,深以为老爸就是个小金库。
现在你问我父亲是什么,我会说:“父亲就是那个好像很潇洒和浪漫的人,总是在儿子面前装得若无其事,他们迫切地希望自己的儿子能过得幸福快乐。”
编辑/广丽
北京到西安这条铁路还未修好之前,父亲一直是建筑工地的一名普通工人。他走的不过是寻常道,过的自然是普通人的青春。
父亲给我留下的印象,好像美国影片《当幸福来敲门》里的父亲一样,简单、执拗、保守。始终是憨厚老实,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让自己的儿子过得幸福。
小学的时候,曾有一篇作文《我的理想》老师要求写出自己以后最想做的事情,并付诸行动去做圆梦人。同学的理想绚丽多彩,丰富而耀眼。我当时的理想是当一名街头小丑,原因很简单因为它能给我带来快乐,我也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快乐。那时的我,在作文本上满满列举了十几条,如何完成这个理想的计划。
自认为完美无缺的作文,却遭到老师的痛批。胸无大志在那一段时间,是我被嘲笑的代名词,和其他飞行员、企业家、建筑师的理想比起来,我显得既无知又渺小。
一次家长会上,老师无意间提到了这件事,却引得憨厚老实一直都受人欺负的父亲勃然大怒,在教室里与老师大吵一架。
老师说,我的理想不够伟大,思想落后以后不会有大出息。
父亲好像受了奇耻大辱,摔门离开时不忘了甩下一句:“你懂什么是伟大吗?孩子喜欢的它就是。”
和他以往的逆来顺受相比,这是我觉得他最男人的一次。
[2]
父亲看似浪漫、故作坚强。如果你问我,这就是我对父亲的评价。
建筑工地上尘土飞扬的雾霾里,总有一个熟悉且坚毅的背影。自我记事起这个背影的主人一直都在这片滚滚的烟雾中,十多年来一直未曾发生过改变。
我曾想是什么样的支撑,能让一个人在如此枯燥乏味的环境中坚持下来,从未有一丝疲倦。我无数次穿梭在被绿色脚手架包裹起来的钢筋铁骨之间,每每透过绿网的破洞看着里面席地而睡的工人,他们的胡茬上经常凝结着一层如同白霜一样的东西。藏污纳垢的面容背后,仿佛有一种难以企及的沧桑,或是面对生活无奈而遗留下的千疮百孔。
看着这些令人同情的工人,我的心中不禁荡漾起了一股暖流。我的父亲一直都在这群人之中。
他总是在我面前表现得信心满满,不输于人。纵然天塌地陷,也不会在我面前表现出丝毫的慌张。他努力干着一份并不体面的工作,尽最大的努力满足自己孩子的一切要求,他希望儿子能出人头地,不需要像他一样整日为生计奔波。
他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成为某项目部的经理,但每天干的全是砌砖抬砖的体力活,十根手指在漫长的苦熬岁月里,过早的扭曲了。粗糙的手掌,像胡茬一样刺人皮肤。
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一天,母亲高兴得四处炫耀,进门出门都是唱,逢上亲戚朋友就说我小时的功绩,什么算命先生说我一定会有出息啦,每天学到十一点都不睡觉,整天就会看书……
父亲不说话,只是抽着他的劣质香烟,逢人问到我他只是笑眯眯地点点头,连个好坏都不会说。不能将我的父亲与美国沐浴着金色阳光的父亲相比,他永远不会亲热地抱着他的儿子,更不会说个爱字。他表达爱的方式都很搞笑笨拙,会将工地过时的水杯拿回来高兴地送给你,或者尽力把褶皱的白衬衣熨得和专卖店里的一样,会因为放学迟迟不回家而在门口焦虑地抽着烟。
我相信大多数人的父亲都一样,他们没什么光鲜艳丽,因为工作压力还有着许多职业疾病,都干着十年如一日的工作,表达爱的方式都很笨拙,但我们百分百可以肯定他们绝对爱我。
[3]
你问我世界上的父亲是什么样的,以前觉得各不相同,现在看来大致都一样。
我们小区的清洁工里有一个五十几岁的老头,每天对着炎炎烈日把小区的垃圾归类整理,再扔到小区外的垃圾池里。
看着他两鬓花白的头发,我始终觉得他的儿女一定很不孝,怎么会让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干这样脏累的活儿?有几次中午趁着他在树荫下休息,我听见有人问他的家事,他说自己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已经成家立业,小儿子还在上高中。大儿子刚刚按揭了一套房,他不想给儿子增加负担,但老家的土地活自己也做不动了,所以就到城里来,骗儿子说自己在个小区看大门,没干什么活。每个月他还瞒着大儿子给小儿子几百元的生活费。
他说,再过一年,小儿子考上大学了,他也就回老家了。
他们努力工作,目的就是为了给儿子创造出一个不必考虑尴尬问题的条件。
我记得小时候,我喜欢画画父亲就把我送到绘画班,过几天我想去弹琴他就把我送到钢琴班。当时家境并不富裕母亲经常骂父亲:“你就惯着吧,等哪天他要喝你血吃你的肉。” 就算被骂,父亲也从来一声不吭。
长时间从事重体力活的父亲,回家之后身体疼痛眉头紧锁。有时候,我心也会突然有过刺痛,我说:“不要再去什么特长班了。”
父亲总是在这时,表现出无尽的活力,把一切疲劳扔在身后。认真地告诉我,其实自己每天都在努力工作,老板也很赏识自己,过不了几天就有办公室了,而且会掏出钱包拿出几百块钱说:“其实爸爸私底下藏了很多钱呢。”
我很骄傲,深以为老爸就是个小金库。
现在你问我父亲是什么,我会说:“父亲就是那个好像很潇洒和浪漫的人,总是在儿子面前装得若无其事,他们迫切地希望自己的儿子能过得幸福快乐。”
编辑/广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