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信息传播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让高校群众工作既面临机遇又遭到挑战。提高新媒体环境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成为高校领导班子及中层领导干部完成治校兴校强校、创建和谐校园重要任务的一门必修课。
关键词:新形勢 群众工作 媒介素养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c)-0205-02
群众工作是我们党宣传、发动、教育和组织全体人民共同从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同时作为党的建设的基本内容,群众工作也是新的历史时期下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历史使命的要求。切实做好高校群众工作,能够发挥师生在学校改革、建设、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提高高校服务管理水平、夯实高校发展基础乃至加快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都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但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以数字报刊、微博微信、移动电视、触摸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异军突起,快速地在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占据一席之地,成为行使公民权利、表达公民诉求的重要渠道。如何用好新媒体,正确及时地引导师生情绪、倾听师生诉求、尊重师生意愿、解决师生困难,已成为高校领导干部做好群众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1 新媒体时代给高校领导干部群众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新媒体的界定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区别于报刊、广播、电视等,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设备向用户呈现信息、娱乐等服务的媒体形态。据统计,截至2014年6月,我国使用各类新媒体的人数达到6.32亿,人均周使用时长达25.9小时,从职业结构上看,学生是最大的使用群体,占比25.1%;从学历结构上看,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10.7%[1]。作为高等教育的场所,高校里知识分子最为集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相比其他人群更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新媒体俨然已经成为高校里大家沟通交流和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并且在意识形态、价值理念、思维模式、行为方式等方方面面对大家产生着重要影响。“网民”成为了高校群众工作对象群体的又一个标签,新媒体的共享性、交互性、及时性、开放性、纵深性、渗透性等特征决定了高校群众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1.1 机遇
(1)新媒体为党的思想理论文化宣传提供了新平台。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为了群众,首要的是通过行之有效的宣传动员,引导群众知晓自身利益所在,并为之而奋斗。”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实质就是群众工作,就是要讲清楚党的方针政策同人民群众利益的内在联系,经济社会发展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的密切关系[2]。党中央指示高校要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新媒体的广泛普及为新时期思想文化宣传工作提供了新平台,其与思想文化的融合,使宣传、教育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在增强说服力和吸引力的同时,也提高了效率和范围。
(2)新媒体为高校群众工作征求民意提供了新渠道。
从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信息交流工具的应用与发展看,新媒体改变的不止是信息传播的方式,还有群众表达意见及诉求的方式。高校群众工作可以利用新媒体的开放、便利、直接等特点,通过创建讨论、民意调查等方式,与传统的基层调研、召开座谈会等采集民意的常规手段一起,察民情、听民意、聚民智,在民意全面崛起的时代语境下,构建多元化的民意通道,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而使师生能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党内事务以及学校发展。
(3)新媒体为高校积极互动解决问题提供了新载体。
新媒体具有及时互动的特征,高校群众工作不仅仅可以利用新媒体进行汇聚民意,还可以及时回应、解决师生的利益诉求,拉近与师生距离、得到师生的信任,形成与师生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同时,突发事件、网络暴力事件往往会在新媒体终端上快速传播、并引起围观及舆论浪潮,甚至可能会引发现实中的行动,应对该类事件进行及时地通报和回应,第一时间释疑、化解民怨,新媒体提供了一个具有更广辐射范围的载体。
1.2 挑战
(1)新媒体对高校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控制力提出了挑战。
由于新媒体的开放性、匿名性以及使用的低成本等特点,使其成为了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各种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社会思潮都轻而易举地获得了“上台演说”的机会,这里甚至成为西方国家实施文化新殖民主义的平台,严重销蚀着党和国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整合力,从而给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阵地的巩固带来新挑战。尤其近年来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愈发激烈,不少西方敌对势力将意识形态渗透的目标指向了高校的知识分子群体,这都对高校的领导干部的话语主导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2)新媒体对高校领导干部的组织管理水平提出了挑战。
新媒体时代深刻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格局,每个使用新媒体的人都可以拥有传播话语权,因而网帖、微博、微信等载体成为了传统的信访方式之外,高校师生表达民意、诉求利益的主要手段。有时候甚至会出现一些非理性的过激行为,影响了校园的和谐稳定,给学校造成了不好的社会影响,近年来,高校层出不穷的负面新闻就是一个佐证。这些无疑都增加了高校群众工作的难度,也挑战着领导干部的科学决策能力、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等等,同样也给高校的组织建设、管理和运行提出新课题。
(3)新媒体对高校领导干部的舆论引导能力提出了挑战。
新媒体衍生出来的多平台、多渠道、多终端的交互传播模式,在提高信息传播数量和效率的同时,也给信息把关带来难题,新媒体成为谣言肆意生长的沃土,引起社会震荡、危害公共安全、破坏社会信任。由于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也是社会矛盾的高发期,新媒体容易成为一些人负面情绪的发泄场,正能量与负能量在这其中博弈,这些都对高校领导干部如何发挥其舆论引导能力提出了挑战。 2 高校领导干部群众工作应具备的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判断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作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应用的能力[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这为做好新形势下高校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高校群众工作主体力量的领导干部,其开展群众工作意识的强弱、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直接关系到高校建设、改革事业的兴衰成败。而在由互联网开启的新媒体时代和“全民记者”时代,客观上对于党政干部的媒介素养和内在修为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2.1 要提高利用新媒体宣传、引导、动员师生的能力
一是利用新媒体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挥其教育人民、引导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在高校内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创新宣传和舆论引导机制与方法,尤其是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引导,不断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从而实现动员组织广大师生,推动学校发展,共建和谐校园。
二是要积极利用群众工作对象广泛使用的新媒体,如微博微信、网络论坛等进行平等真诚的沟通交流,真正了解师生内心的所思所想,拉近距离,增进彼此间的理解与信任,在同师生流互动中形成共识,从而巩固和扩大群众基础,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
2.2 要提高利用新媒体维护师生民主权利的能力
一是利用新媒体大力推进信息公开,满足师生的知情权,增强工作透明度、开放度,接受师生监督,赢得师生的充分理解和广泛支持。
二是利用新媒体参与度广的特点,问政、问计、问需于民,通过网上讨论、民意调查等方式,扩大师生的政治参与,推动师生参与决策、创新学校管理。
三是对待新媒体上各方不同的声音和见解,既要怀有包容心,同时又要端正态度,认真对待,不断改进工作,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2.3 要提高利用新媒体服务师生、解决师生难题的能力
群众工作做的好不好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就是群众满不满意,群众的问题有没有解决。新媒体上反映的很多问题都是群众关心的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这里吐露的心声往往是最真实的。所以领导干部要高度关注新媒体渠道上的民意表达,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着力解决网民反映的民难、民怨等问题,并将进展及时公布,不能立即解决的也要主动说明情况,争取师生的支持和理解。
2.4 要提高应对和处置新媒体突发事件的能力
随着新媒体使用的范围加大,因新媒体被关注、放大的社会事件越来越多,而近年来,社会各方对高校的关注又与日俱增,这就要求高校领导干部要具有应对新媒体突发事件的判断与预警能力,未雨绸缪,做好工作预案,力争在事件的处置中主动做好师生工作,消除不良影响,否则一旦处理不当,就会损害学校的形象,影响干群关系。
应对和处置新媒体突发事件的能力大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對舆情的监控能力,力争及时发现,第一时间争取事件处理的主动权;二是对现场应对协调能力,迅速了解突发事件的真实情况,明确责任主体,第一时间作出回应,发布官方信息;三是新闻发言人素质,对于批评和质疑声,要及时处理并公布处理结果,对于反映情况不属实的负面信息,要及时澄清,防止以讹传讹;四是舆论引导能力,要适时加强引导,积极开展互动,化解不满情绪,有效维护学校稳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心向背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因此,高校领导干部不仅要在媒介素养方面加强学习,还应该修身养性、谨言慎行,强化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密切干群关系,切实转变作风,提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将群众工作做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中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4年7月21日.
[2] 黄苇町.深入解读刘云山讲话精神之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本质上就是群众工作,人民网.
[3] 张志安,沈国麟.一个亟待重视的全民教育课题——对中国大陆媒介研究的回顾和简评[J].新闻记者,2004(5):11-13.
关键词:新形勢 群众工作 媒介素养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c)-0205-02
群众工作是我们党宣传、发动、教育和组织全体人民共同从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同时作为党的建设的基本内容,群众工作也是新的历史时期下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历史使命的要求。切实做好高校群众工作,能够发挥师生在学校改革、建设、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提高高校服务管理水平、夯实高校发展基础乃至加快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都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但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以数字报刊、微博微信、移动电视、触摸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异军突起,快速地在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占据一席之地,成为行使公民权利、表达公民诉求的重要渠道。如何用好新媒体,正确及时地引导师生情绪、倾听师生诉求、尊重师生意愿、解决师生困难,已成为高校领导干部做好群众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1 新媒体时代给高校领导干部群众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新媒体的界定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区别于报刊、广播、电视等,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设备向用户呈现信息、娱乐等服务的媒体形态。据统计,截至2014年6月,我国使用各类新媒体的人数达到6.32亿,人均周使用时长达25.9小时,从职业结构上看,学生是最大的使用群体,占比25.1%;从学历结构上看,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10.7%[1]。作为高等教育的场所,高校里知识分子最为集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相比其他人群更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新媒体俨然已经成为高校里大家沟通交流和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并且在意识形态、价值理念、思维模式、行为方式等方方面面对大家产生着重要影响。“网民”成为了高校群众工作对象群体的又一个标签,新媒体的共享性、交互性、及时性、开放性、纵深性、渗透性等特征决定了高校群众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1.1 机遇
(1)新媒体为党的思想理论文化宣传提供了新平台。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为了群众,首要的是通过行之有效的宣传动员,引导群众知晓自身利益所在,并为之而奋斗。”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实质就是群众工作,就是要讲清楚党的方针政策同人民群众利益的内在联系,经济社会发展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的密切关系[2]。党中央指示高校要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新媒体的广泛普及为新时期思想文化宣传工作提供了新平台,其与思想文化的融合,使宣传、教育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在增强说服力和吸引力的同时,也提高了效率和范围。
(2)新媒体为高校群众工作征求民意提供了新渠道。
从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信息交流工具的应用与发展看,新媒体改变的不止是信息传播的方式,还有群众表达意见及诉求的方式。高校群众工作可以利用新媒体的开放、便利、直接等特点,通过创建讨论、民意调查等方式,与传统的基层调研、召开座谈会等采集民意的常规手段一起,察民情、听民意、聚民智,在民意全面崛起的时代语境下,构建多元化的民意通道,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而使师生能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党内事务以及学校发展。
(3)新媒体为高校积极互动解决问题提供了新载体。
新媒体具有及时互动的特征,高校群众工作不仅仅可以利用新媒体进行汇聚民意,还可以及时回应、解决师生的利益诉求,拉近与师生距离、得到师生的信任,形成与师生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同时,突发事件、网络暴力事件往往会在新媒体终端上快速传播、并引起围观及舆论浪潮,甚至可能会引发现实中的行动,应对该类事件进行及时地通报和回应,第一时间释疑、化解民怨,新媒体提供了一个具有更广辐射范围的载体。
1.2 挑战
(1)新媒体对高校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控制力提出了挑战。
由于新媒体的开放性、匿名性以及使用的低成本等特点,使其成为了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各种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社会思潮都轻而易举地获得了“上台演说”的机会,这里甚至成为西方国家实施文化新殖民主义的平台,严重销蚀着党和国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整合力,从而给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阵地的巩固带来新挑战。尤其近年来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愈发激烈,不少西方敌对势力将意识形态渗透的目标指向了高校的知识分子群体,这都对高校的领导干部的话语主导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2)新媒体对高校领导干部的组织管理水平提出了挑战。
新媒体时代深刻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格局,每个使用新媒体的人都可以拥有传播话语权,因而网帖、微博、微信等载体成为了传统的信访方式之外,高校师生表达民意、诉求利益的主要手段。有时候甚至会出现一些非理性的过激行为,影响了校园的和谐稳定,给学校造成了不好的社会影响,近年来,高校层出不穷的负面新闻就是一个佐证。这些无疑都增加了高校群众工作的难度,也挑战着领导干部的科学决策能力、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等等,同样也给高校的组织建设、管理和运行提出新课题。
(3)新媒体对高校领导干部的舆论引导能力提出了挑战。
新媒体衍生出来的多平台、多渠道、多终端的交互传播模式,在提高信息传播数量和效率的同时,也给信息把关带来难题,新媒体成为谣言肆意生长的沃土,引起社会震荡、危害公共安全、破坏社会信任。由于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也是社会矛盾的高发期,新媒体容易成为一些人负面情绪的发泄场,正能量与负能量在这其中博弈,这些都对高校领导干部如何发挥其舆论引导能力提出了挑战。 2 高校领导干部群众工作应具备的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判断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作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应用的能力[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这为做好新形势下高校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高校群众工作主体力量的领导干部,其开展群众工作意识的强弱、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直接关系到高校建设、改革事业的兴衰成败。而在由互联网开启的新媒体时代和“全民记者”时代,客观上对于党政干部的媒介素养和内在修为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2.1 要提高利用新媒体宣传、引导、动员师生的能力
一是利用新媒体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挥其教育人民、引导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在高校内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创新宣传和舆论引导机制与方法,尤其是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引导,不断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从而实现动员组织广大师生,推动学校发展,共建和谐校园。
二是要积极利用群众工作对象广泛使用的新媒体,如微博微信、网络论坛等进行平等真诚的沟通交流,真正了解师生内心的所思所想,拉近距离,增进彼此间的理解与信任,在同师生流互动中形成共识,从而巩固和扩大群众基础,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
2.2 要提高利用新媒体维护师生民主权利的能力
一是利用新媒体大力推进信息公开,满足师生的知情权,增强工作透明度、开放度,接受师生监督,赢得师生的充分理解和广泛支持。
二是利用新媒体参与度广的特点,问政、问计、问需于民,通过网上讨论、民意调查等方式,扩大师生的政治参与,推动师生参与决策、创新学校管理。
三是对待新媒体上各方不同的声音和见解,既要怀有包容心,同时又要端正态度,认真对待,不断改进工作,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2.3 要提高利用新媒体服务师生、解决师生难题的能力
群众工作做的好不好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就是群众满不满意,群众的问题有没有解决。新媒体上反映的很多问题都是群众关心的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这里吐露的心声往往是最真实的。所以领导干部要高度关注新媒体渠道上的民意表达,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着力解决网民反映的民难、民怨等问题,并将进展及时公布,不能立即解决的也要主动说明情况,争取师生的支持和理解。
2.4 要提高应对和处置新媒体突发事件的能力
随着新媒体使用的范围加大,因新媒体被关注、放大的社会事件越来越多,而近年来,社会各方对高校的关注又与日俱增,这就要求高校领导干部要具有应对新媒体突发事件的判断与预警能力,未雨绸缪,做好工作预案,力争在事件的处置中主动做好师生工作,消除不良影响,否则一旦处理不当,就会损害学校的形象,影响干群关系。
应对和处置新媒体突发事件的能力大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對舆情的监控能力,力争及时发现,第一时间争取事件处理的主动权;二是对现场应对协调能力,迅速了解突发事件的真实情况,明确责任主体,第一时间作出回应,发布官方信息;三是新闻发言人素质,对于批评和质疑声,要及时处理并公布处理结果,对于反映情况不属实的负面信息,要及时澄清,防止以讹传讹;四是舆论引导能力,要适时加强引导,积极开展互动,化解不满情绪,有效维护学校稳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心向背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因此,高校领导干部不仅要在媒介素养方面加强学习,还应该修身养性、谨言慎行,强化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密切干群关系,切实转变作风,提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将群众工作做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中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4年7月21日.
[2] 黄苇町.深入解读刘云山讲话精神之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本质上就是群众工作,人民网.
[3] 张志安,沈国麟.一个亟待重视的全民教育课题——对中国大陆媒介研究的回顾和简评[J].新闻记者,2004(5):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