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生活垃圾分类背景下有机组分的高效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阐明生活垃圾热水解营养土对土壤营养成分和蔬菜生长的影响和作用机制,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营养土对油麦菜种植过程中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不同比例的营养土后,在油麦菜的各生长阶段,施加营养土的土壤中碱解氮含量均高于未施用的对照组,营养土施用量越大,碱解氮含量越高;土壤中速效磷总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油麦菜种植后10~30 d含量均较高;速效钾最高值为312.18 mg·kg-1,出现在营养土与土壤质量
【机 构】
: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烟台市环境卫生管理中心,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烟台大学材料与环境学院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2072391),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19MF06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垃圾分类背景下有机组分的高效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阐明生活垃圾热水解营养土对土壤营养成分和蔬菜生长的影响和作用机制,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营养土对油麦菜种植过程中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不同比例的营养土后,在油麦菜的各生长阶段,施加营养土的土壤中碱解氮含量均高于未施用的对照组,营养土施用量越大,碱解氮含量越高;土壤中速效磷总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油麦菜种植后10~30 d含量均较高;速效钾最高值为312.18 mg·kg-1,出现在营养土与土壤质量
其他文献
为明确沈阳周边农田土壤微塑料的形态、物质组成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以沈阳周边农田土壤为研究区,共设置23个采样点,采集了84个土壤样品,采用密度分离浮选法提取出土壤中微塑料,利用光学显微镜以及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Py-GC/MS),对土壤中的微塑料进行形态鉴定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微塑料物理性状分为薄膜状、碎片状、纤维状和颗粒状;土壤中微塑料的浓度为217.30~2512.18μg·g-1,平均值为1327.69μg·g-1。其中,聚乙烯(P
为解决农业机器人在玉米田行间行走的全局路径规划问题,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全卷积神经网络(Fully ConvolutionalNetworks,FCN)的无人机玉米遥感图像垄中心线提取方法。基于无人机获取的高精度可见光遥感图像,设计了针对农田垄中心线提取的数据集标注方法,采用滑动窗口法进行图像分块,利用深度学习语义分割网络FCN对垄中心线附近7~17像素宽度范围的垄线区域进行提取,模型在测试田块上精
为了探究无人机多指标构建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估算模型的能力,该研究通过不同纹理组合方式优选纹理指数,分别以光谱特征、纹理指数和作物覆盖度作为输入量建立一元线性模型,3类指标结合构建多元逐步回归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分析多指标结合估算LAI的精度。结果表明:新的纹理指数能够明显提高纹理特征值与LAI的相关性,近红外波段均值与蓝波段均值的差值较近红外波段均值提高了13.54%;将绿度归一化植被指数(Green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
为研究气候变化对作物不同生育期土壤碳氮磷循环相关酶活性的影响,采用盆栽控制试验,通过人工气候室控制环境CO2浓度和温度,设计对照(CO2浓度为400μmol·mol-1、环境温度为22℃)、CO2浓度升高(CO2浓度升至700μmol·mol-1、环境温度22℃)、CO2浓度和温度升高(CO2浓度升至700μmol·mol
为揭示设施菜地CO2、CH4和N2O 3种温室气体排放对种植年限的响应趋势及影响因素,在北京大兴选取管理措施相同的种植5 a(5Y)、10 a(10Y)、15 a(15Y)、20 a(20Y)的4个日光温室和棚间露天菜地(CK)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种植年限设施菜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及其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等因子变化。结果表明:设施菜地3种温室气体对种植年限的响应有所差异,CO2、N2O排放通量
为保证智能化农业机械在自主导航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该研究将嵌入式AI计算机Jetson TX2作为运算核心,设计一套基于双目视觉的农业机械障碍物感知系统。使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对作业环境中的障碍物进行识别,并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3的深度估计方法。将双目相机抓取的左右图像分别输入至改进的YOLOv3模型中进行障碍物检测,并将输出的目标检测框信息进行目标匹配和视差计算,完成对障碍物的识别、定位和深
为探讨石灰石、蒙脱石两种不同钝化机制矿物施加对土壤重金属的钝化效果和土壤环境健康的影响,利用盆栽试验,通过常规测定方法和16S rRNA高通量测序手段,分析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并结合土壤重金属有效性、水稻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等指标,研究两种矿物施加后土壤的环境功能响应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施加石灰石显著降低了土壤Cd、Cu、Pb、Zn的有效性,降低幅度依次为Zn(99.1%)>Cd(91.4%)>Cu(85.6%)>Pb(46.1%),并显著降低了Cd、Zn的富集系数(43
为筛选适用于北方高寒区玉米秸秆低温降解的复合菌系,促进还田玉米秸秆原位腐解,本研究以内蒙古不同地区采集的57份菌源样品为材料,采用富集培养方法和以玉米秸秆为碳源的低温(15℃)继代培养技术,以不同培养代数秸秆降解率和酶活性为筛选指标,选择高效降解玉米秸秆的复合菌系,并明确其玉米秸秆降解特性及菌种组成多样性。结果表明:57份菌源材料经多层次递进式筛选后获得3个玉米秸秆低温高效降解复合菌系,编号分别为M44、M14和M2,15℃培养20 d后,玉米秸秆降解率分别为35.33%、33.34%和31.33%。其中
为了探究钙多肽对水稻吸收重金属铅的影响,以总铅含量分别为100、200、500 mg·kg-1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钙多肽为水稻种植肥料,常规复混肥为对照,研究钙多肽对土壤中有效态铅含量、pH以及水稻生长的影响效应,同时研究钙多肽对水稻不同生长时期、不同部位铅含量和钙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钙多肽可降低土壤中有效态铅含量,提高土壤pH。水稻种植实验中,钙多肽促进水稻生长,使株高提高6.8%~28.9%,千粒重提高6.5%~16.9%;钙多肽提高水稻根部的铅含量,降低水稻茎、叶和糙米中的
间作模式是实现重金属污染土壤边修复边生产的重要措施。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超富集植物(少花龙葵、翅果菊)与能源植物(皇草、甜高粱)间作对Cd、Pb、Zn污染土壤修复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对土壤有机质没有显著影响,但能提高土壤中有效态Cd、Pb、Zn含量。与单作相比,间作显著增加了少花龙葵和翅果菊的生物量,而显著降低了两能源植物生物量。所有处理中,少花龙葵与皇草间作处理显著提高了皇草地上部Cd和Zn含量,翅果菊与皇草间作显著提高了两植物地上部Cd和Zn含量。此外,翅果菊与皇草间作显著增加了单株植物地上部Cd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