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肥厚性鼻炎是以黏膜、黏膜下层甚至骨质局限性或弥漫性增生肥厚为主要特点的鼻腔慢性炎症[1]。鼻塞为主要症状。检查可见下鼻甲黏膜增生肥厚,表面不平,呈结节状或桑葚状。目前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例治疗方法均以手术为主,我科采用经鼻内镜双瓣法下鼻甲成形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保守治疗无效在我院住院的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79例,其中男47例62侧,女32例43侧,年龄15—63岁,病程0.5—20年。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明确有无下鼻甲骨增生。术前检查明确无手术禁忌。
1.2手术方法 采用Wolf鼻内镜Sony电视显像系统。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对有其它疾病患者在心电监护下或给予静脉复合麻醉,一般采用局部麻醉:以浸1%丁卡因+1‰肾上腺素棉片于鼻黏膜表面麻醉三次,每次3—5分钟,充分收缩鼻黏膜,经鼻内镜检查鼻甲情况,确定切除范围。再以1%利多卡因+少许肾上腺素于下鼻甲黏膜浸润麻醉。满意后用圆刀沿下鼻甲游离缘由后向前切开黏膜达下鼻甲骨,剥离黏骨膜,形成内外侧黏膜瓣,下鼻甲剪剪除适当大小外侧瓣,如下鼻甲骨增生可剪除部分骨质,内侧瓣外翻覆盖缺损部分,成形下鼻甲,鼻道内填塞明胶海棉及凡士林油沙条。伴有鼻窦炎及鼻中隔偏曲患者同时行鼻窦开放术及鼻中隔矫正术。
1.3术后处理 术后局部冷敷2小时,应用止血药物2天,抗炎药物5天,48小时内抽取鼻腔填塞物,并给予鼻腔减冲血剂5天,每2天清理鼻腔内分泌物一次,持续一周出院。定期复查。
1.4疗效评定标准[2]治愈:鼻腔通气良好,下鼻甲黏膜色泽恢复正常,下鼻甲与鼻中隔、鼻底间距>3mm左右,中鼻甲可见;显效:通气较前明显好转,偶有表面不甚光滑,色泽暗红;无效:通气无改善,下鼻甲体积无明显缩小。
2结果
79例患者治愈68例,显效11例。未出现鼻甲黏膜萎缩及空鼻综合征等并发症。
3讨论
慢性肥厚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下鼻甲肥大。多年来,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治疗随着观念、方法、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取得了进步。外科手术从早期的损伤性大的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发展到现在更加注重功能的微创手术方式。近年来,我科采用经鼻内镜双瓣法下鼻甲成形术,剪除部分外侧瓣,内侧瓣覆盖缺损部分,成形下鼻甲,在缩小下鼻甲体积的同时,尽可能保存下鼻甲黏膜完整性,保护下鼻甲黏膜正常生理功能[3]。
鼻腔黏膜大部分为假复层纤毛上皮细胞,其上覆盖一层粘液毯,纤毛的运动可清洁鼻腔中的有害颗粒和细菌,维持黏膜细胞的水分和物质交换。本术式虽然切除了部分下鼻甲,但由黏膜瓣覆盖伤口,仍保证了成形后下鼻甲黏膜的完全包裹,保证鼻黏膜纤毛系统的作用。
并且由黏膜瓣覆盖伤口,手术创面小,愈合时间短,术后换药出血少,避免了术后鼻腔结痂干燥及伤口瘢痕愈合。术后在下鼻道使用明胶海棉填塞,可减少抽出填塞物时创面出血及鼻腔粘连的发生。
经鼻内镜双瓣法下鼻甲成形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下鼻甲黏膜正常組织结构,恢复其基本生理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实现微创外科技术的宗旨。
参考文献
[1]黄选兆、汪吉宝主编.实用耳鼻咽喉科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66.
[2]林尚泽主编.耳鼻咽喉科疾病诊断疗效评定依据及有关解剖生理数据[M].贵阳:贵阳科技出版社,2001.39—40.
[3]韩德民.下鼻甲的结构、功能与症状J.耳鼻喉-头颈外科,2003,10(4):195-196.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保守治疗无效在我院住院的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79例,其中男47例62侧,女32例43侧,年龄15—63岁,病程0.5—20年。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明确有无下鼻甲骨增生。术前检查明确无手术禁忌。
1.2手术方法 采用Wolf鼻内镜Sony电视显像系统。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对有其它疾病患者在心电监护下或给予静脉复合麻醉,一般采用局部麻醉:以浸1%丁卡因+1‰肾上腺素棉片于鼻黏膜表面麻醉三次,每次3—5分钟,充分收缩鼻黏膜,经鼻内镜检查鼻甲情况,确定切除范围。再以1%利多卡因+少许肾上腺素于下鼻甲黏膜浸润麻醉。满意后用圆刀沿下鼻甲游离缘由后向前切开黏膜达下鼻甲骨,剥离黏骨膜,形成内外侧黏膜瓣,下鼻甲剪剪除适当大小外侧瓣,如下鼻甲骨增生可剪除部分骨质,内侧瓣外翻覆盖缺损部分,成形下鼻甲,鼻道内填塞明胶海棉及凡士林油沙条。伴有鼻窦炎及鼻中隔偏曲患者同时行鼻窦开放术及鼻中隔矫正术。
1.3术后处理 术后局部冷敷2小时,应用止血药物2天,抗炎药物5天,48小时内抽取鼻腔填塞物,并给予鼻腔减冲血剂5天,每2天清理鼻腔内分泌物一次,持续一周出院。定期复查。
1.4疗效评定标准[2]治愈:鼻腔通气良好,下鼻甲黏膜色泽恢复正常,下鼻甲与鼻中隔、鼻底间距>3mm左右,中鼻甲可见;显效:通气较前明显好转,偶有表面不甚光滑,色泽暗红;无效:通气无改善,下鼻甲体积无明显缩小。
2结果
79例患者治愈68例,显效11例。未出现鼻甲黏膜萎缩及空鼻综合征等并发症。
3讨论
慢性肥厚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下鼻甲肥大。多年来,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治疗随着观念、方法、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取得了进步。外科手术从早期的损伤性大的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发展到现在更加注重功能的微创手术方式。近年来,我科采用经鼻内镜双瓣法下鼻甲成形术,剪除部分外侧瓣,内侧瓣覆盖缺损部分,成形下鼻甲,在缩小下鼻甲体积的同时,尽可能保存下鼻甲黏膜完整性,保护下鼻甲黏膜正常生理功能[3]。
鼻腔黏膜大部分为假复层纤毛上皮细胞,其上覆盖一层粘液毯,纤毛的运动可清洁鼻腔中的有害颗粒和细菌,维持黏膜细胞的水分和物质交换。本术式虽然切除了部分下鼻甲,但由黏膜瓣覆盖伤口,仍保证了成形后下鼻甲黏膜的完全包裹,保证鼻黏膜纤毛系统的作用。
并且由黏膜瓣覆盖伤口,手术创面小,愈合时间短,术后换药出血少,避免了术后鼻腔结痂干燥及伤口瘢痕愈合。术后在下鼻道使用明胶海棉填塞,可减少抽出填塞物时创面出血及鼻腔粘连的发生。
经鼻内镜双瓣法下鼻甲成形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下鼻甲黏膜正常組织结构,恢复其基本生理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实现微创外科技术的宗旨。
参考文献
[1]黄选兆、汪吉宝主编.实用耳鼻咽喉科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66.
[2]林尚泽主编.耳鼻咽喉科疾病诊断疗效评定依据及有关解剖生理数据[M].贵阳:贵阳科技出版社,2001.39—40.
[3]韩德民.下鼻甲的结构、功能与症状J.耳鼻喉-头颈外科,2003,10(4):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