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阿曼任教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自己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听过不少有关阿拉伯人的故事。在我的想象中,阿拉伯人个个都是游牧民族的子孙、留着大胡子、骑着高大的阿拉伯骏马、凶悍好战。可是,直到我来到阿曼的国立大学,苏丹卡布斯大学,担任教授的时候,才开始对阿拉伯人和他们的文化有了一点真实的了解。原来自己对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文化实在是无知得很。阿曼的开放程度、社会的安定和阿曼人的友好都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当然,也有不少的事情是我至今都无法理解的。
  出发去阿曼前的一个星期,我一直在试图找到一些有关阿曼大学教育的资料。可是,无论我采取什么样的方式,结果都是一样,所获无几。我唯一知道的就是,这是一个穆斯林国家。在我的想象中,像阿曼这样的穆斯林国家,可能连一个像样一点的高级酒店也不会有,不是说穆斯林是不喝酒也没有娱乐生活的吗?到这样的国家去工作,天知道日子会是什么样子,而且是担任教授,去面对一群我从来就没有见过的学生和同事。
  我乘飞机从广州白云机场起飞,经过香港、曼谷,约七个半小时后,在当地时间23点左右抵达了阿曼首都马斯克特的西普国际机场。我到阿曼时正值这里的冬天,气候宜人,室外气温在摄氏25-28度之间。出了机场,大学公关部的代表拉比先生已经在门外等我了。他把我带到停在一边的一台四轮驱动的吉普车内,也不和我多说什么,一转眼我们就到了高速公路上。约半个小时后车子在一栋大楼前停了下来。这里是大学在市区中心专门租来给教师住的宿舍。拉比先生把房间的钥匙交给我,说了声“明天早上八点钟我来接你去学校,”便开车回家了。
  我来之前,学校已经把我的房子准备好了。大学免费给我提供的这套房子位于四楼,面积约有120平方米,包括两间睡房、两个厕所、一个厨房和一个客厅。所有的房间都非常大,地毯、沙发、冰箱、空调、煤气、热水器一应俱全。这就是我在阿曼的家了。我要在这里工作和生活,去感受这里的人和事。
  
  大学公关部的纳沙先生
  
  第二天上午八点,拉比先生准时来接我去学校。在路上他告诉我,学校离我住的地方有40公里。由于学校内的宿舍太紧张,只能安排我住在市内。他可以安排专车接我上下班,但一个星期之后,我要自己解决交通工具问题。如何解决,他没有说。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以每小时120公里的速度飞奔,约20分钟后我们便到了大学公关部。原来这里的规矩与中国大学里的不一样。新教师报到要先到公关部,然后再去人事处和保卫处。
  一到公关部,一位热情的阿曼人便过来,一边和我握手,一边用中文说:“你好。”我还没来得及问他什么,他又改用不太好的英文对我说,“我刚刚从中国回来。太好了,中国太好了。”其实,他说的那些太好的事情在我看来都只能算是鸡毛蒜皮的事。比方说,他在北京的时候,酒店服务员不要他的小费等等。但他的热情,的确让我觉得中国和中国人在他心中留下的印象太好、太深了。原来两个星期前他带领阿曼足球队参加了在中国举行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我心里虽然想马上办完报到手续,然后回家收拾一下,做好上课的准备。可他连讲话的机会也不给我。我被他感动了。一边听他讲述他的中国故事,一边在心里想,是不是所有的阿曼人都会像他这样呢?最后他告诉我,“你有什么事情需要我的帮助,请一定打电话给我,那怕是半夜三更也没有关系。下次你回北京时,告诉我一声,我要和你一起去。”接着,他把家里的电话号码和手机号码都留给了我。我说,“好。我请你去吃北京烤鸭。”他说,“这会儿我在上班。你再这样说下去,我下午就想和你走。”可他哪里知道,我根本就不是北京人。我最后一次去北京还是十年前的事。和他说完话,我只花了几分钟就办完了有关的手续。在办手续的过程中,纳沙先生的同事们都轮流拿着我的护照左看右看,原来,我是这所大学里唯一的中国教授。自大学建校以来,他们还没有见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护照。
  
  来自世界各地的教师
  
  阿曼是海湾地区一个比较小的国家,人口只有230多万,但在阿曼工作的外国人却超过50万。苏丹卡布斯大学是阿曼唯一的一所国立大学,但这所大学,理、工、农、医、文各学科都有。由于阿曼建国时间不长,自己不能提供足够合格的大学教师,因此除了行政管理人员之外,将近80%的教师全是外国人。教师们来自美国、英国、印度、巴基斯坦、埃及、孟加拉、匈牙利、前苏联、中国等等。这里的教师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第二类是没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基本上都在各个院系担任学位课程的教学工作,而没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则只能在语言中心教英语,或担任非学位课程的教学。来阿曼工作的各国教师个个都有自己骄人的故事。他们大都有在多个国家工作的经验。
  学校给教师提供的住房条件非常好。教师通常有三种选择:一是住学校里面的免费教师宿舍,二是自己在外面找房子住,由学校给以补贴,三是住学校在市内的宿舍里。根据职称的不同,教师们的住房从四房一厅,到两房一厅都有。面积从120平方米到150平方米不等。房间里面全都配有沙发、地毯、热水器、冰箱等。如果你愿意自己在校外找房子住,通常都可以住在郊区的别墅里。这里别墅的室内面积一般都在200平方米以上,而且有前后花园。助理教授资格以上的教师,如果有孩子和配偶随同来阿曼,学校还给孩子提供在阿曼上学的学费补贴。补贴每年可达5千美元。此外,教师每年还可以享受60天的有薪假期。如果教师不休假,则可以将假期卖给学校。
  
  阿曼的大学生
  
  阿曼虽然在六个海湾国家中算是比较穷的(实际上,在整个海湾地区真正富有的应该算是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但大学教育却是免费的。苏丹卡布斯大学目前只收本国学生。高中生要进入这所大学学习,中学毕业考试的各科平均成绩必须在90分以上。而要进入医学院,平均成绩则要达到95分以上。每年参加高中毕业考试的应届高中生约有2万人左右,而最后能有幸进入这所大学学习的学生只有2千多;也就是说,只有百分之十的高中毕业生能进入这所国立大学学习。
  学生入学后,不用交学费,书籍也是免费的。开学时学生们从图书馆领取本学期要用的各科教材。学期结束后再将书还给图书馆,留给下一届同学使用。如有损坏,则要赔偿。除了阿拉伯语系外,所有学科使用的教材全都是英美大学使用的最新英文版教材,授课用的语言和学生作业用的语言也都是英语。
  此外,学校还为学生提供免费伙食。到了吃饭的时候,学生们去学生食堂吃就是了,一不用买饭票,二不限量。阿曼还给全国公民提供免费医疗。学生看病当然也就不要花钱了。另外,学校还给外地学生免费提供宿舍。如果学生来自320公里以外的地区,大学则每月发给每名学生约123美元的住房补贴,学生可以自己在校外租房子住。
  由于阿曼是石油出口国,这里的汽油价格和矿泉水相差无几,同时汽车也非常便宜。一台全新的富豪汽车折合成人民币也才30多万元,而且银行还提供购车贷款。学生中不少人都有汽车。我教的其中一个班一共有25位学生,几乎每人都有汽车,而且都是非常好的汽车。有的同学开着最新款式的富豪,有的开着最新款式的奔驰来上学。也有些来自乡下的学生没有汽车。这些学生住在校外租来的房子里,上学时,两人或是三人一起坐出租车来学校。学生们平时来学校都必须身着穆斯林的白色长袍(这是阿曼的民族服装)可是,当他们开着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飞奔时,听的却都是欧美最流行的摇滚音乐。
  学生们平时上课都穿统一的白袍,开始我根本就分不清谁是谁,大家的姓名也差不多。不少学生的名字不是莫罕莫德就是阿布杜拉。有一次,学生会组织周末郊游,邀请我参加。到了集合地点,我大吃一惊,男男女女的学生全都变了个样子。女孩们换上了各式各样的流行时装,男孩们则穿什么的都有。学生们穿的这些时装大多数都是中国的产品。有一个男学生穿着一件黑色的空心钩花短背心到处跑,可他哪里知道,在中国这是夜总会的小姐们穿的服装。还有一个男学生让我最难忘,这家伙把自己打扮成美国西部电影里面的牛仔,身上穿着一件电影《德克萨斯骑警》里面男主角穿的那种牛皮短上衣。这一伙年轻人,坐在租来的大客车上,又是唱,又是跳,好不热闹。不过男同学和女同学要分乘不同的客车,这是穆斯林文化的游戏规则。我们在海边玩了一天,大家唱歌、跳舞、游泳、野餐。这一天,我完全忘了自己是和一群穆斯林学生们在一起。
  在学校里,男女同学的界限是分得非常清楚的,比方说,上课时,男女学生要分别从不同的门进入教室,然后男生坐一边,女生坐另一边。平时男女同学也很少说话。这点与我们很多年前在小学时分男女界限很相似。不过,在阿曼,这只是表面现象。通过我的观察和比较亲近我的同学告诉我,绝大多数学生都有男朋友或是女朋友,不过,大家在公开场合心照不宣而已。
  阿曼的大学生读书没有中国学生努力。据说,主要的原因是上大学不收学费,而且阿曼人找工作并不困难。学生上课迟到的现象非常普遍。作为教授,我也无可奈何。开始时,我要学生自己签名,可他们的阿拉伯名字用英文写出来,我读都感到困难,更何况要记住了。而且他们似乎都长得一个样子,我哪里搞得清谁来了谁没有来。要他们签名不过是吓吓他们而已。后来,学生们发现了我的弱点,没有来的学生便请来了的学生签名。我这下可火了,找了个好学生,我问他,对于撒谎,可兰经上是怎么说的。他告诉我,撒慌的人是要进地狱的。下次,上课时,我对学生们说,“我知道,有人代缺席的同学签名。这些人有两个选择:下地狱或不及格。”这一说,大家都觉得不好意思,也就不再代人签名了。学生读书虽然不用功,但对于分数却计较得非常过分。学生常常会来找我,对我说,“教授,你为什么给我92分,而不是95分。”说话的态度就像是在和你谈生意。当然,我是会放纵他们这种做法的。
  学生中也有少数人非常用功。这些学生有的从小就在本地的美国学校读书,思想开放、讲一口地道的美国英语。他们并不满足于大学毕业后随便找个普通的工作就算了。他们中不少人希望毕业后,能去美国或是欧洲继续学习。也有些家境并不富有的学生知道,只有读好书才能出人头地。我虽然不满意他们的学习态度,但对他们接人待物的友好态度还是非常欣赏的。
  
  友好的阿曼人和安定的社会
  
  阿曼人非常友善。他们待人温和而有礼貌。他们当中不少人能讲非常流利的英语,而且对于外国人基本上没有什么歧视。阿曼是海湾地区一个非常安静和安全的国家。当美国世贸大厦遭到恐怖袭击后,不少生活在美国的阿拉伯人都受到歧视,但在阿曼,乃至整个海湾地区,外国人,尤其是美国人并没有受到什么威胁。在阿曼也很少发生像拦路抢动或杀人越货这样的恶性刑事案件。入屋偷盗的事情虽然也有发生,但远不及在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那样频繁。
  阿曼人对于中国的了解非常有限。首先,这里的中国人不多。中国大使馆的官员告诉我,常驻在阿曼的中国人大概只有一百多。其次,阿曼与中国的直接贸易并不多。虽然市场上随处可见来自中国的廉价日用品,但这些产品不少都是从邻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进口,而不是从直接从中国进口来的。
  最后我要告诉读者的是,虽然阿曼夏天的室外气温最高可达摄氏50度,但这里冬天的室内外气温只有24至29度,而且马斯克特是个非常干净又无空气污染的城市。据说它的干净程度仅次于新加坡。请你记住,如果你要来这里旅游,10月到转年的3月是最好的季节。现在,马斯克特国际机场对中国人给以落地短期旅游签证的便利,欢迎你们来参观苏丹卡布斯大学。
其他文献
毫无疑问,2013年的中国當代艺术界注定是水墨年。先有去年萨奇画廊在伦敦冠以《水墨》的展览,引起欧美收藏界的关注。随后,今年初美国纽约苏富比画廊首推《新水墨》亮相曼哈顿。再有今年《再水墨》由武汉到北京一路高歌,更有《水墨新维度》欢呼中国美术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即将开始的當年一句“中国画穷途末路”震动艺术界的李小山策划的《水墨档案》展于南京盛开。更重头的是12月8日纽约大都会的《中国现當代水墨大展
期刊
偶遇重庆艺术工程学院的AE展览,我很兴奋。艺术和工程的结合在这里充分体现。在参观了学院新老校区后。面对这样一个开放教育的先行者和设计师,我很好奇。采访中,我一直很难界定他的身份,城市建筑设计师?艺术家还是院长?作为一家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民营艺术与工程学院院长,我们的谈话是从他的AE展览开始的。  徐:非常开心见证了这个展览,展览的初衷是工程与艺术的结合,这种模式的办学方向特别适合现在的教育现状,
期刊
2013年5月25日下午,“秃头戈女2013——一个门”在杂家开幕。由华裔德国策展人庸现策划。  本次展览继续2012年“秃头戈女”的“女权主义”议题,以艺术的方式探讨中国的女权主义艺术的可能性。展览由三部分力量构成:中国艺术家,国际艺术家,女权行动者。立足于中国女权主义艺术,展开与国际女权主义艺术和国内(国际)女权主义运动的对话。  本次展览,汇聚了多种艺术形式的探索,包括影像作品,非艺术(女权
期刊
冀少峰(中方策展人)和亚历山德罗·里瓦(Alessandro Riva,意方策展人)联合策划的2013年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对望:中意当代艺术展”于6月1日在威尼斯军火库113号馆开幕。在装置、影像、雕塑、架上艺术、综合媒材方面展开了多角度、多元化的渗透和了解,汇集了中意双方31位艺术家的当代艺术作品。威尼斯双年展组委会专程邀约意大利外交部前来参观并对策展方式、参展作品及展场效果、艺术家们的原
期刊
毕业于国立艺专美术科国画组、美国纽约视觉艺术学院(S.V.A.)肄业、美国密苏里州Lindenwood大学艺术硕士学位。曾于1996年获教育部巴黎艺术奖公费留学巴黎,并在台湾、美国、法国、日本等地举办书画个展。以西方光采注入水墨画“以水破墨、融墨赋彩、以书作画、书画汇流”为创作理念。是一位刻缕深层中华文化气质且具现代创意的杰出书画家。  曾任中华书道学会理事长、中法比瑞文经协会秘书长、国立台湾科技
期刊
杨小彦:周虹用独特的方式——魔方提供对视觉的解释。不带有对历史人物的某种评价;不带有电脑的因素,但合成在一起,就构成了周虹的解释方式。周虹的艺术是概念艺术,像组织句法一样,让历史著名人物在魔方里变化。事实历史就像魔方一样千变万化,她的作品是她这一代人对20世纪历史和人物的解释。周虹的绘画是色块的、平涂的,不完全是硬边,既形象又保留了绘画性,构成了形式上的矛盾,呈现了可能符合他们成长经历对历史和现实
期刊
《果果因因- DN A》,是以人类生命的23对DN A为基本元素,从阴、阳及其关系两方面,关注人类与自然的命运。每件作品尺寸为257×152×45cm,都是一正一负双面效果。作品底座装有滑轮,可移动。每一面作品都有一个用约四五百个直径为2- 3cm的包裹有人类正面和负面文化信息的圆球构成的艺术DN A. 正面作品DN A包裹的文化信息主要是梵文的《心经》,用英文、法文、日文、阿拉伯文等语种的书或印
期刊
美国《创业者》杂志评选出的数位30岁以下的成功创业者,他们中有天生的企业家,也有偶尔跳入商海的人,有的依靠严密的商业计划稳步成长,有的则是在漫不经心中得到好运。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为梦想而奋斗。    一、“做行业中的创新者”    杰里米小型冰淇淋公司,生产口味独特的超级冰淇淋。  地点:宾夕法尼亚。  创办者:杰里米·克劳斯。  克劳斯说:“我从小就讨厌从事一个普通的职业,因此一直没有工
期刊
2013年对毛焰来说是丰收的一年,佩斯空间的个展,AAC艺术中国获奖,到近期被马爹利选为年度“非凡艺术人物”,毛焰以平静的心态接受着这些殊荣。他以其独有的技法深刻的描绘着人的灵魂,并赋予绘画以灵魂般的诡秘。持续的灰色运用是毛焰对绘画诠释的唯一方式,甚至流于单调的形象描写——他十几年如一日的描写一个人物形象托马斯,以及边缘化的艺术尝试,这些成就了他最深刻、最直接的艺术表达方式。  毛焰觉得灰色中有着
期刊
1972年的冬天,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已经几乎完全崩溃了,此前的几个年头,他和父亲的几乎所有作品都被永远地封存在克里姆林宫苏联文化部那幽深冷漠的档案库中,从《安德烈·卢布耶夫》到《镜子》,一切体现人性美好和俄罗斯古典风情的尝试都被认定是反动和教条的,于是,他想到了波兰作家斯坦尼斯劳·莱姆(Stanislaw Lam)的经典科幻小说《索拉里斯》,1972年,他当时的心情仿佛正是坠入了索拉里斯海洋,他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