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图谱分析

来源 :建筑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运用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和方法,在RS 和GIS 的支持下,以海河流域40a土地利用5期空间数据为基础,合成了40a变化过程图谱,并通过图谱重构,提取了海河流域40a土地利用变化的“涨势”系列图谱、40a“涨势”变化过程图谱和40a土地利用时空演变模式图谱。通过图谱分析,逐一分析了不同时序单元、不同空间尺度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规律,并总结了40a土地利用的分异规律。
  关键词:土地利用图谱;图谱分析;海河流域
  1.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东经1120~1190、北纬350~420之间,西与山西高原与黄河流域接界,北与蒙古高原与内陆河流域接界,南界黄河,东临渤海。包括河北、河南、山西、内蒙古、北京和天津四省两市,流域面积23.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2.4%。据1993年统计,海河流域内人口1.176亿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0%;耕地1.63亿亩,占全国耕地的11%。海河流域处于中国干旱和湿润气候的过渡地带,多年年平均降水量为548mm。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419亿m3,产水系数(水资源总量与降水量之比)为24%。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有338m3,不足全国的1/6。流域西北高,东南低,主要地貌类型为平原、山地、丘陵和台地。海拔最高处3059m,最低地方仅为0m。
  2.数据来源及处理
  地学信息图谱单元的提取需要有具有一定时间间隔的土地利用状况数据作为基础。本文以海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工程项目,海河流域5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参照2000年矢量化底图,利用GIS和RS软件进行地图矢量化。对不同期影像进行配准,保证误差不超过3个像元,参照不同期遥感影像,对照统计数据,采用人機交互的方法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最终得到5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野外调研数据进行检验,并采用误差矩阵进行评价,精度都达到90%以上。
  在已有各期土地利用数据的基础上,对土地利用类型进行重编码,以获取能最大反映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地物类别。为了便于进行空间数据之间的地图代数运算和编码的提取、综合以及图谱重构,以期能更好的在空间上反映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时序变化状况。
  3.分析结果
  3.1 1970~2008年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图谱分析
  40a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图谱是由40a的5个采样时刻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共同合成,图谱共产生4301类具有5位编码的图谱单元。其中,461类图谱单元占到变化面积96%。40年来,利用方式没有发生变化的耕地主要分布在海河流域地势平坦的东部平原和地势较高的西部和南部平原。发生变化的耕地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势较高的平原、沿海以及大型城市的周边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耕地次生盐碱化,耕地和水体湿地的频繁转换,以及城市建设,导致沿海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剧烈。海河流域呈从西部、北部耕牧交错区到中西部山区,经过草地过渡带到东部、南部的耕地、盐碱地、水域直到海域的土地利用格局。在这种变化格局中,耕地占据着优势,在北部山区的耕牧交错区,耕牧之间的转化最为频繁。应该说,农牧交错区、林草交错区及沿海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频繁,生态脆弱。
  3.2 1970~2008年土地利用变化“涨势”系列图谱分析
  根据土地利用的转入状况,分析涨势系列图谱可知,1970~1980年间,变化面积最大的图谱单元类型为新增林地、园地,主要分布在海河流域中部太行山山脉一线,在流域北部和南部山区也有零星分布。第二大变化图谱单元类型为新增草地,主要分布在流域西北部到西南部山脉沿线。草地增加大部分来源于林地逆向演替,也有一部分来源于耕地转化。此外,新增耕地成为面积位居第三的土地利用变化类型,集中分布在流域中南部平原向山区过度地带,在北部山区及沿海也有增加,分布零散。1980~199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面积最大的是新增草地,草地增加主要集中在流域北部张家口、赤诚和怀来一带,另外,沿太行山山脉一线也有零星分布。与草地增长方式不同,林地增长多为成片增加,主要分布在流域北部山区,平原上也有零星增加。1990~2000年,草地增加趋势明显,集中分布在流域西北部山区,呈块状分布。另外,林地也有明显增加,山区增加林地多成片状,平原上多为零星散布。2000~2008年,林地增加占据主要地位,主要来源于北部山区退耕还林以及平原区果园增加。第二大变化图谱单元类型为新增草地,主要分布在流域西北部山区,多为退耕还草,另外其它新增草地多为块状分散分布,由林地采伐逆向演替为草地所致。
  3.3海河流域40年土地利用模式图谱特征分析
  为了从宏观上了解海河流域土地利用转变方式时空特征,根据图谱单元变化特点及其稳定性,归纳了18类土地利用时空演变模式特征。这样,同一图谱单元记录了相同空间位置上4个时序时段内土地利用的不同转化状态。海河流域40a土地利用变化具有显着的时空分异特征,具体变现在:(1)40a中,稳定型土地利用模式图谱面积在排序表中位居第一,占研究区面积65%。其中耕地是最大的稳定性图谱单元,计814.82×104 hm2,主要分布在流域东部农业耕地区,东部平原区由于地势平坦,农业集约化水平较高,为流域较为稳定的农业耕地区,另外在西北部山区高原也有少许分布。(2)第二大土地利用模式图谱类型为反复摆荡型,占研究区面积的13%。主要分布在山区到平原过度带以及易于受人为干扰的地区。其中最大的反复摆荡型图谱单元面积为林草的反复转化区域。(3)平稳转换型主要集中在城镇与耕地交错区域,为快速城镇化进程侵占大量耕地所致,占流域面积的7.72%,位居排序表第3位。其中变化最大的图谱类型面积,为早期耕地向城镇的稳定转移区域。(4)第四大土地利用模式图谱类型为最近转换型,面积116.57×104 hm2,占流域面积的5%。其中最大图谱单元面积为耕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化区,是2000年以后快速的城市化的结果。(5)新稳态转化型面积占流域面积4%,成为第五大土地利用模式图谱类型。具有代表性的最大图谱单元面积仍为耕地新增为城镇的区域,是第3时段内城镇的扩张所致。
  4.结论和讨论
  40a海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具有明显的时空特征,在时段上表现为:1970~1980年间,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以林草的转化以及垦殖和开发为主;到了1980~1990年间,耕地的转出
  以及林草之间的转化成为主要的土地利用转移方式;在1990~2000年间,退耕还林还草力度加强,林草之间的转化以及耕地的转出,使得草地大幅度增加;2000~2008年间,进一步加快的城镇化进程使得耕地大幅度转出,退耕还林还草也使得耕地有进一步减少趋势,耕地的快速下降成为此期土地利用变化方式的主旋律。在空间格局上表现为:在滨海,耕地-水域-未利用地之间的转换趋于频繁,空间位置不固定;在平原,耕地和建设用地表现出‘此消彼长’的趋势,平原区果园的增多使得耕地进一步转出,在平原到山区的过度地带,耕地向草地的转出使得耕地进一步减少,但同时也有大量草地被开垦为耕地;在山区,林草之间的转化较为频繁,特别是林草交界区以及山区的采矿和林地采伐区,使得林草的空间位置出现较大的波动状态;在北部高原,耕地和草地的转化频繁,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力度的加大,使得耕地和林草地的空间位置处于频繁变换当中。应该说,海河流域的这种时空动态变化,是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双重作用的结果。
  参考文献:
  [1]李秀彬.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领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国际研究动向.地理学报,1996
  [2]唐中实,李小乙.澳门城市遥感信息图谱[J].地理学报,2001
  [3]田永中,岳天祥.地学信息图谱的研究及其模型应用探讨[J].地球信息科学,2003
其他文献
摘要:由于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长期影响着现代市政施工企业,使得市政工程管理水平一直处于较低层面,存在很多的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不合理的管理,不科学的组织,落后的管理方式,经济效益较低以及人员素质较低等很多方面。本文根据笔者多年市政工程管理经验,对市政工程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质量管理、现场施工以及监理监管等角度对市政工程施工管理强化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管
期刊
摘要:由方涵构件组成无限长的城市综合管廊,可将城镇内的电力、通讯、给水、热力等管线收纳其中,从而可以避免管线维修时对路面的反复破坏。本文主要探讨混凝土预制方涵构件的关键技术及应用情况。预制方涵构件技术的应用对城市生命线工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也充分响应了国家提倡的建筑产业化、工业化发展模式,同时也体现了绿色生态的环保理念。  关键词:预制方涵;综合管廊;工业化生产  1 工程背景及形成过程 
期刊
摘要:在我国公路工程建设施工当中,一些常见的病害经常会导致整体工程项目质量出现下滑的趋势,造成了公路建设项目不仅花费了大量的建设资金而且在时间方面,即使施工项目已经完成,却因为一些工程部位质量不合格而无法交付使用,或在交付使用之后不断的出现质量安全事故,也在社会中引起了不良反映,同时也给公路建设方面带来很多问题。  关键词:石灰稳定土;施工;病害防治  1.石灰稳定土的性质及特点  1.1石灰稳定
期刊
摘要:在介绍医院污水的特点与传统医院污水处理方法的基础上,对周期循环活性污泥法、化学法二氧化氯消毒的工艺特点及其在医院污水处理上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指出二者是医院污水处理理想的生物氧化法和化学药剂法。  关键词:医院污水;CASS;二氧化氯  1 医院污水的特点  医院污水中含有一些特殊的污染物,如药物、消毒剂、诊断用剂、洗涤剂以及大量病原性微生物、寄生虫卵及各种病毒等(如蛔虫卵、肝炎病毒、结核菌和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高层建筑日益增多,深基坑工程逐步扩大。深基坑工程任务加大,施工效率迅速提高,但施工质量存在安全隐患问题。深基坑实施工程建设中,经常出现流沙、围护桩间漏水等相关情况,如果不进行及时的处理工作,久而久之,必然会造成损失,严重情况可能导致伤亡事件,建设工程中的安全隐患问题不容忽视。本文主要结合深基坑施工过程,分析深基坑围护桩漏水的相关因素,提出防止围护结构漏水的处理措施
期刊
摘要:传统古村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而山西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村最多的省份,其对古村落的保护任重道远。本文分析了山西古村落的保护现状,对古村落的破败原因进行了研究,对其保护与发展提出了建议,以期使山西的古村落能够更好的为人们展示中华民族的灿烂历史文化和风俗。  关键词:山西古村落;破坏因素;保护与发展  1.前言  传统古村落作为一种历史创造的不可再生的遗产,它承载着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
期刊
摘要:在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出现伸缩缝处墙体开裂的现象有很多,不仅影响了建筑物的美观,产生的质量问题也为建筑企业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伸缩缝处墙体开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就伸缩缝处墙体开裂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加固措施,旨在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伸缩缝处;墙体开裂;原因分析;加固措施  建筑上的伸缩缝一般是位于建筑物两个单元的接缝部位,主要是为了缓解由于季节变化产生的热胀冷
期刊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对房地产事业的需求也逐年增加,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城镇化进程加快带动了房地产业的发展,而房地产业的蓬勃又积极推动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二者之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如何避免城镇化进程和房地产业的发展的利益冲突,使它们相互促进,和谐共赢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城镇化进程与房地产业的关系  城镇化速率的提高促进了房地产业的发展,
期刊
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们建筑审美的提升,建筑形象在建筑设计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建筑的形象包含客观形象和审美的双重含义,它构成手法多样,对人的感染力也多种多样。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也称为生态建筑。建筑智能技术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
期刊
摘要:有很多建筑物会在时间长了发生地基沉降的问题,在不增加地基深度的同时,还要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就必须对地基进行有效的处理,否则,地基的承载力不高,就会引起建筑物的大幅度沉降,而且呈现出不均匀的沉降。本文作者以某采油作业区的一栋筒子楼为例,具体阐述了级配砂石对不均匀地基的改善措施以及施工工艺,通过观察发现,经过改善后的建筑物,其沉降量的指标已经符合国际要求的标准。因此这种措施具有很大的可行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