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与接受式学习相对应的学习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在我国,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新课标也大力倡导在学科课程中,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主要通过创设问题情景,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搜集资料,通过个人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去分析解决问题,并将所学知识的技能运用到实践当中,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创新,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那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呢?
一、营造有利于探究式学习的氛围
营造有利于探究式学习的氛围就是指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真正对课堂产生安全感和愉悦感,从而真实地表现自我,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首先,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支持学生在学习中的讨论和争论,容许学生向老师质疑、问难。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新体会、新发现,并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给予帮助和指导。
其次,教师要正确对待教学中的失误,虚心接纳学生的正确意见,建立一种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否则,师生之间将会有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学生也就不可能进行主动思维。
二、激发探究欲望,指导探究方法
思想品德新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上,选用了大量富有情节的事例作为话题,营造和创设解决问题的各种情景,设计探究的问题,并配以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以促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化知识。教材在呈现某一知识点时,总是先设置一些问题情景,提出一些探究性问题,以便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参与的欲望。因此,本人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根据教材创设的情景和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学生有了探究的欲望,还要指导探究的方法。一般来说,大部分思想品德课的结构都是围绕三个方面来展开的:1.讲基本概念(是什么)。2.讲原因(为什么)。3.青少年应该怎样做。这样,学生对于课程结构有了清晰的了解后,就知道学习和探究的方向了。
三、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探究方法
合作学习是发挥集体智慧,让学生共同参与、互相学习、相互促进、主动求知、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它通过学生自己探究、小组交流、小组之间的交流等方式,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探究过程,揭示规律,解决问题,从而加强学生之间、群体之间的交往、沟通及相互了解,促进学生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分析思考其他学生的思路并做出自己的判断。探究式学习极力倡导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合作、群体参与。这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及参与、合作、竞争、交往等现代意识,又有利于学生形成会学、善学的良好习惯,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同时能使优等生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平等竞争,彼此交往合作,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要创设宽松自由的民主气氛,使学生在健康的集体氛围中轻松地探索、学习。
四、优化练习设计,强化实践探究能力
指导学生经常做探究性的练习,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必要工作。课堂练习的设计必须让学生始终处在主体位置上,让学生成为探究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彻底扭转以往教师讲题目、讲答案,学生对标准、背条条的局面。教师要通过新颖、有操作性的开放性习题积极引导学生多动手、多实践,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多侧面、多角度地剖析社会现象,让学生探究思维的火花在教师的点拨下更加光彩夺目。
为加强对探究成绩的巩固,检验探究效果,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或者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背景材料、参考书目,要求学生在课余撰写小论文时表明自己的观点。还可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游览名胜古迹,做社会调查研究,依据思想品德课学到的知识,写出自己的感受,所写内容只要是依据材料发表议论、观点鲜明即可。然后要求学生能举一反三,解决类似和相关的问题,这样,学生实践探究得到巩固,同时可以将吸收的知识内化为能力。
五、交流探索成果,体验成功乐趣
学生经过探究,获得了探究性的学习成果,并希望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赢得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也希望在开展探究研究成果的过程中听取教师和同学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成果。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安排一定的时间,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和互相质疑等办法开展成果交流活动。教师也可以以学生的身份平等地参与讨论,最后教师对探索性成果作简要点评。由于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究结论不可能是统一标准的,因此,教师应在学生交流沟通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对于正确的、合乎逻辑的结果予以充分的肯定,对于错误的甚至是不着边际的结果要巧妙地处理,注意保护这些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决不能武断地予以全面否决。要找到适当的契机给予鼓励,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使他们确信“我能行”。教师最终将规律性的结果展示给学生,使他们对照自己的探究过程,从中体会到探究成功的乐趣。
(责编 袁 妮)
一、营造有利于探究式学习的氛围
营造有利于探究式学习的氛围就是指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真正对课堂产生安全感和愉悦感,从而真实地表现自我,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首先,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支持学生在学习中的讨论和争论,容许学生向老师质疑、问难。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新体会、新发现,并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给予帮助和指导。
其次,教师要正确对待教学中的失误,虚心接纳学生的正确意见,建立一种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否则,师生之间将会有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学生也就不可能进行主动思维。
二、激发探究欲望,指导探究方法
思想品德新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上,选用了大量富有情节的事例作为话题,营造和创设解决问题的各种情景,设计探究的问题,并配以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以促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化知识。教材在呈现某一知识点时,总是先设置一些问题情景,提出一些探究性问题,以便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参与的欲望。因此,本人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根据教材创设的情景和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学生有了探究的欲望,还要指导探究的方法。一般来说,大部分思想品德课的结构都是围绕三个方面来展开的:1.讲基本概念(是什么)。2.讲原因(为什么)。3.青少年应该怎样做。这样,学生对于课程结构有了清晰的了解后,就知道学习和探究的方向了。
三、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探究方法
合作学习是发挥集体智慧,让学生共同参与、互相学习、相互促进、主动求知、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它通过学生自己探究、小组交流、小组之间的交流等方式,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探究过程,揭示规律,解决问题,从而加强学生之间、群体之间的交往、沟通及相互了解,促进学生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分析思考其他学生的思路并做出自己的判断。探究式学习极力倡导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合作、群体参与。这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及参与、合作、竞争、交往等现代意识,又有利于学生形成会学、善学的良好习惯,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同时能使优等生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平等竞争,彼此交往合作,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要创设宽松自由的民主气氛,使学生在健康的集体氛围中轻松地探索、学习。
四、优化练习设计,强化实践探究能力
指导学生经常做探究性的练习,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必要工作。课堂练习的设计必须让学生始终处在主体位置上,让学生成为探究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彻底扭转以往教师讲题目、讲答案,学生对标准、背条条的局面。教师要通过新颖、有操作性的开放性习题积极引导学生多动手、多实践,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多侧面、多角度地剖析社会现象,让学生探究思维的火花在教师的点拨下更加光彩夺目。
为加强对探究成绩的巩固,检验探究效果,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或者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背景材料、参考书目,要求学生在课余撰写小论文时表明自己的观点。还可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游览名胜古迹,做社会调查研究,依据思想品德课学到的知识,写出自己的感受,所写内容只要是依据材料发表议论、观点鲜明即可。然后要求学生能举一反三,解决类似和相关的问题,这样,学生实践探究得到巩固,同时可以将吸收的知识内化为能力。
五、交流探索成果,体验成功乐趣
学生经过探究,获得了探究性的学习成果,并希望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赢得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也希望在开展探究研究成果的过程中听取教师和同学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成果。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安排一定的时间,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和互相质疑等办法开展成果交流活动。教师也可以以学生的身份平等地参与讨论,最后教师对探索性成果作简要点评。由于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究结论不可能是统一标准的,因此,教师应在学生交流沟通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对于正确的、合乎逻辑的结果予以充分的肯定,对于错误的甚至是不着边际的结果要巧妙地处理,注意保护这些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决不能武断地予以全面否决。要找到适当的契机给予鼓励,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使他们确信“我能行”。教师最终将规律性的结果展示给学生,使他们对照自己的探究过程,从中体会到探究成功的乐趣。
(责编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