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物理习题教学,需要教师结合高中物理教材内容,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巩固物理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对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一、课前习题的选择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过程和课后复习固然重要,但习题的选择同样重要,一道习题选编得好,可让课堂教学顺利开展,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选择高中物理习题时,一定要充分结合课时内容,注重习题选择的层次性、代表性和针对性,提升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具体选物理习题时应注意:1.习题要注意贴近实践,不可过多地走形式主义,避免与日常生活脱节,这样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切忌题海战术,不可笼统地布置、讲解,致使学生在学习时抓不住知识的重难点。一个习题的选编既要涵盖高中物理的基础理论,也要突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由浅入深,有效地发挥习题的功能;3.要根据各个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精心挑选习题,有计划、有规律地开展习题教学,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课堂习题教学
1.习题与实验相结合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观察与实验是学习物理知识的基本方法。在课堂习题教学中,教师可利用习题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技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然后思考归纳实验结论。
例如,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习题:在轻绳的两端各拴一个小球,一个人用手拿着绳子上端的小球,站在三楼释放小球,使小球自由下落,两小球相继落地的时间差为Δt,如果人站在四楼,用同样的方法释放小球,让小球自由下落,则两小球相继落地的时间差()。
A.不变B.变大
C.变小D.无法确定
针对这一习题,学生可运用课堂所学的自由落体运动知识,联系仪器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实验,最终得出两球落地的时间差将变小的结论。将习题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有利于营造物理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意识,使学生的操作技能与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
2.习题与讨论相结合
新课程标准提出:以学生为主体,即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大量实验也证明,要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基于此,教师可将小组讨论方式引入物理习题教学中,以《匀变速直线运动》教学为例,教师可给出这样的问题:公共汽车从车站开出,以4m/s的速度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2s后,一辆摩托车从同一车站开出,匀加速追赶,加速度为3m/s2,试问:(1)摩托车出发后,经多少时间可追上汽车?(2)摩托车追上汽车时,距离出发处有多远?将学生分组,展开小组讨论,这样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踊跃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在学生给出不同的解法后,教师应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多方位思考,以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课后习题辅导
新的课程理念已提出了“知识与技能”的课程目标,课后习题辅导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实际解题能力,让学生从实践中得到相关的结论,进一步分析、理解高中物理知识,拓展知识面,培养其综合运用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习题教学后,还需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具体应结合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一些选做和必做题,并尽可能地把作业和生活实践相结合,活化物理知识,便于学生灵活掌握运用。例如学习第四章牛顿第二定律时,可举一例:某人在地面上最多能举起60kg的重物,若在以5m/s2的加速度加速上升的电梯中,最多能举起多少千克的重物(g=10m/s2)?以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探讨其中所包含的物理概念,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本质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建华.中学物理“问题解决”教学探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9(8):92-93.
[2]袁海江.高中物理三维问题解法探微[J].物理教学探讨,2009,27(358):41-43.
[3]袁卫民,石亚东.如何在物理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J].物理通报,2010(1):25-26.
(责任编辑易志毅)
一、课前习题的选择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过程和课后复习固然重要,但习题的选择同样重要,一道习题选编得好,可让课堂教学顺利开展,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选择高中物理习题时,一定要充分结合课时内容,注重习题选择的层次性、代表性和针对性,提升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具体选物理习题时应注意:1.习题要注意贴近实践,不可过多地走形式主义,避免与日常生活脱节,这样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切忌题海战术,不可笼统地布置、讲解,致使学生在学习时抓不住知识的重难点。一个习题的选编既要涵盖高中物理的基础理论,也要突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由浅入深,有效地发挥习题的功能;3.要根据各个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精心挑选习题,有计划、有规律地开展习题教学,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课堂习题教学
1.习题与实验相结合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观察与实验是学习物理知识的基本方法。在课堂习题教学中,教师可利用习题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技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然后思考归纳实验结论。
例如,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习题:在轻绳的两端各拴一个小球,一个人用手拿着绳子上端的小球,站在三楼释放小球,使小球自由下落,两小球相继落地的时间差为Δt,如果人站在四楼,用同样的方法释放小球,让小球自由下落,则两小球相继落地的时间差()。
A.不变B.变大
C.变小D.无法确定
针对这一习题,学生可运用课堂所学的自由落体运动知识,联系仪器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实验,最终得出两球落地的时间差将变小的结论。将习题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有利于营造物理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意识,使学生的操作技能与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
2.习题与讨论相结合
新课程标准提出:以学生为主体,即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大量实验也证明,要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基于此,教师可将小组讨论方式引入物理习题教学中,以《匀变速直线运动》教学为例,教师可给出这样的问题:公共汽车从车站开出,以4m/s的速度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2s后,一辆摩托车从同一车站开出,匀加速追赶,加速度为3m/s2,试问:(1)摩托车出发后,经多少时间可追上汽车?(2)摩托车追上汽车时,距离出发处有多远?将学生分组,展开小组讨论,这样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踊跃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在学生给出不同的解法后,教师应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多方位思考,以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课后习题辅导
新的课程理念已提出了“知识与技能”的课程目标,课后习题辅导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实际解题能力,让学生从实践中得到相关的结论,进一步分析、理解高中物理知识,拓展知识面,培养其综合运用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习题教学后,还需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具体应结合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一些选做和必做题,并尽可能地把作业和生活实践相结合,活化物理知识,便于学生灵活掌握运用。例如学习第四章牛顿第二定律时,可举一例:某人在地面上最多能举起60kg的重物,若在以5m/s2的加速度加速上升的电梯中,最多能举起多少千克的重物(g=10m/s2)?以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探讨其中所包含的物理概念,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本质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建华.中学物理“问题解决”教学探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9(8):92-93.
[2]袁海江.高中物理三维问题解法探微[J].物理教学探讨,2009,27(358):41-43.
[3]袁卫民,石亚东.如何在物理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J].物理通报,2010(1):25-26.
(责任编辑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