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音乐教学研究中,最根本的研究目的是指向课堂教学的高效,指向学生学有所获。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最关键的是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很多环节,最重要与最基础的环节就是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就是学习的开端,在这个开端之处如何进行优化呢?创设适合学生学习需要的情境是最科学的答案之一。事实上从课程改革到现在,音乐教师也非常重视情境的创设,在课堂情境创设的过程当中,也在不断地摸索有效的策略。今天的音乐教学有着核心素养培育的任务,而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音乐需要、实践能力、情感体验以及文化理解。将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与音乐教学的传统结合起来,音乐教师还应当认识到通过音乐学习可以提升学生音乐的审美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情境教学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教学目标,情境教学的使用要考虑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情况,这样才可以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准确把握音乐的内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基于这些认识笔者总结了如下几个音乐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
一、借助激情化语言,创设互动情境
任何有效的学习都必须有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面向初中学生的音乐教学,不能只向学生介绍音乐知识,或者只让学生模仿声乐、器乐的学习。音乐教学应当让学生在积极的互动当中主动建构音乐知识,形成音乐素养。事实证明要想让学生进入有效的互动情境,离不开教师有效的引导,更需要教师借助于激情化的语言去创设互动前进。所以说,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教师在课堂导入时,要灵活采用不同的方式,利用有感染力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与教师进行高效的交流。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我爱你,中国》这一音乐作品进行教学时,考虑到这首歌利用了许多排比手法来描述祖国的大好河山,所以,教师将教学目标设立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于是,在进行课堂导入时,教师利用了歌词中的排比句来对歌曲展开讲授。在朗读这些句子的时候,教师饱含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感恩之情,借此来激发学生内心的爱国主义情怀。学生通过教师这一段慷慨激昂的话,迅速进入歌曲之中,深化了自己对歌曲表达的情感的理解。通过教师的话语,歌词中描绘的情感对于学生来说不再是遥远而又模糊的了,而是清晰而深刻的。因此,在对这种歌曲展开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慷慨激昂的话语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进入歌曲中,从而能够深入了解歌曲想要表达的是怎样一种情感。
可见,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世界,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水平,使得自己的语言能够为学生创造出绝佳的音乐情景。所谓提升自身的语言水平,实际上是提升对音乐以及音乐教学的理解能力,一个初中音乐教师只有提升这一能力,才能将音乐学科的魅力用学生听得懂的语言表达出来,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语言富有激情,从而对学生形成一种感染力。
二、借助生动化故事,创设趣味情境
初中生对于故事往往有浓厚的兴趣,一听到故事,学生就会迅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课堂氛围也会瞬间变得活跃起来。音乐学习需要学生情感与智慧的双重合作。有的学生由于对艺术方面的内容不是很感兴趣,因此可能会排斥音乐学习。为了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可以利用故事来为学生创造音乐情境,激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来进行探索,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
比如,一位教师在对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展开教学时,为了避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特意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了贝多芬人生的故事,如貝多芬即使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还咬着筷子来进行钢琴演奏,哪怕病魔缠身也不放弃对音乐的热爱,让学生从这些点点滴滴的事情中感受到贝多芬的伟大,拨动学生的心弦,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背后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很多音乐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实际上是非常枯燥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听不懂,他们无法从音符和旋律当中感受到魅力。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去创设情境,且必须保证情境具有趣味性,这种趣味性不只是面向学生的感觉需要的,还是面向学生知觉需要的,更是面向学生思维建构需要的。所以这种趣味性,一定要有生动的故事素材作为背景,这样学生才能更加顺利地走进音乐世界,从而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进而产生进行深度学习音乐的动机。
三、借助体验式活动,创设活动情境
音乐可以愉悦人们的身心,舒缓人们的疲劳。音乐创作者在进行音乐创作的时候,通常会将自己的感受以及情感都融入音乐作品之中。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就可以利用体验式情境来帮助学生感受音乐作品中的情感。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船工号子》展开教学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旧社会时期不同地区纤夫拉纤的情景,学生在看到那样的场景时无一不感到震撼。教师这时候为学生播放《船工号子》这个音乐作品,学生很快融入音乐当中,随着音乐体会里面的情感变化。之后,教师带着学生一起模拟了船夫拉纤以及拉帆的动作,并播放了船夫吹号子的视频,学生这时对于《船工号子》的理解又更深了一层。最后,对于本节课教学的内容教师进行了总结以及强化,引导学生再一次感受《船工号子》所表达的情感以及内涵。
音乐学习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体验的过程,要让这个过程中学生形成的体验更加深刻,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的心灵与音乐之间发生共鸣,因此有效的活动情境,再结合有效的体验活动,能够促进学生与音乐之间的互动,保证学生的纯洁心灵走向美好的音乐空间。
四、借助生活化原型,创设聆听情境
艺术与生活之间是息息相关的。教师不仅要将自己的教学目标放在提升学生的音乐涵养上,更要将教学目标放在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音乐之美和利用音乐来使得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在进行初中音乐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将音乐课堂搬到大自然中,让学生知道音乐与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启发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发现音乐美,强化音乐的实践性。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春之声》这个曲目展开教学时,教师将教学的目的设计为通过带领学生仔细倾听春天的声音,进而帮助学生发现音乐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最后深化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音乐鉴赏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在学校的花园里细细聆听春天的声音,看春天的繁花似锦,感受春风拂面。学生受到环境的影响后,教师再带领学生对《渴望春天》《春节序曲》《春游》等描绘春天的乐曲进行鉴赏,学生纷纷沉醉其中。通过将学生引导到春天实际的环境中,让学生通过真实的生活感受到音乐的内涵,能够高效提升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从音乐走向生活,在生活中感受音乐,学生就更容易沉浸到音乐世界当中去,更容易感受到每一个节奏、触摸到每一个音符,于是音乐学习也就进入一个良好的样态。总而言之,在对初中学生展开音乐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兴趣灵活选择不同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走进音乐深处,感受到作者在进行音乐创作时怀着怎样的情感。同时,置身于音乐的环境中,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快速掌握有关知识,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音乐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杨秋霞.谈谈初中音乐课堂情境创设的体会[J].中国教师,2013(1).
[2]娜仁.初中音乐教学的情境创设[J].内蒙古教育,2014(22).
一、借助激情化语言,创设互动情境
任何有效的学习都必须有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面向初中学生的音乐教学,不能只向学生介绍音乐知识,或者只让学生模仿声乐、器乐的学习。音乐教学应当让学生在积极的互动当中主动建构音乐知识,形成音乐素养。事实证明要想让学生进入有效的互动情境,离不开教师有效的引导,更需要教师借助于激情化的语言去创设互动前进。所以说,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教师在课堂导入时,要灵活采用不同的方式,利用有感染力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与教师进行高效的交流。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我爱你,中国》这一音乐作品进行教学时,考虑到这首歌利用了许多排比手法来描述祖国的大好河山,所以,教师将教学目标设立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于是,在进行课堂导入时,教师利用了歌词中的排比句来对歌曲展开讲授。在朗读这些句子的时候,教师饱含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感恩之情,借此来激发学生内心的爱国主义情怀。学生通过教师这一段慷慨激昂的话,迅速进入歌曲之中,深化了自己对歌曲表达的情感的理解。通过教师的话语,歌词中描绘的情感对于学生来说不再是遥远而又模糊的了,而是清晰而深刻的。因此,在对这种歌曲展开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慷慨激昂的话语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进入歌曲中,从而能够深入了解歌曲想要表达的是怎样一种情感。
可见,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世界,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水平,使得自己的语言能够为学生创造出绝佳的音乐情景。所谓提升自身的语言水平,实际上是提升对音乐以及音乐教学的理解能力,一个初中音乐教师只有提升这一能力,才能将音乐学科的魅力用学生听得懂的语言表达出来,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语言富有激情,从而对学生形成一种感染力。
二、借助生动化故事,创设趣味情境
初中生对于故事往往有浓厚的兴趣,一听到故事,学生就会迅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课堂氛围也会瞬间变得活跃起来。音乐学习需要学生情感与智慧的双重合作。有的学生由于对艺术方面的内容不是很感兴趣,因此可能会排斥音乐学习。为了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可以利用故事来为学生创造音乐情境,激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来进行探索,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
比如,一位教师在对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展开教学时,为了避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特意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了贝多芬人生的故事,如貝多芬即使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还咬着筷子来进行钢琴演奏,哪怕病魔缠身也不放弃对音乐的热爱,让学生从这些点点滴滴的事情中感受到贝多芬的伟大,拨动学生的心弦,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背后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很多音乐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实际上是非常枯燥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听不懂,他们无法从音符和旋律当中感受到魅力。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去创设情境,且必须保证情境具有趣味性,这种趣味性不只是面向学生的感觉需要的,还是面向学生知觉需要的,更是面向学生思维建构需要的。所以这种趣味性,一定要有生动的故事素材作为背景,这样学生才能更加顺利地走进音乐世界,从而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进而产生进行深度学习音乐的动机。
三、借助体验式活动,创设活动情境
音乐可以愉悦人们的身心,舒缓人们的疲劳。音乐创作者在进行音乐创作的时候,通常会将自己的感受以及情感都融入音乐作品之中。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就可以利用体验式情境来帮助学生感受音乐作品中的情感。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船工号子》展开教学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旧社会时期不同地区纤夫拉纤的情景,学生在看到那样的场景时无一不感到震撼。教师这时候为学生播放《船工号子》这个音乐作品,学生很快融入音乐当中,随着音乐体会里面的情感变化。之后,教师带着学生一起模拟了船夫拉纤以及拉帆的动作,并播放了船夫吹号子的视频,学生这时对于《船工号子》的理解又更深了一层。最后,对于本节课教学的内容教师进行了总结以及强化,引导学生再一次感受《船工号子》所表达的情感以及内涵。
音乐学习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体验的过程,要让这个过程中学生形成的体验更加深刻,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的心灵与音乐之间发生共鸣,因此有效的活动情境,再结合有效的体验活动,能够促进学生与音乐之间的互动,保证学生的纯洁心灵走向美好的音乐空间。
四、借助生活化原型,创设聆听情境
艺术与生活之间是息息相关的。教师不仅要将自己的教学目标放在提升学生的音乐涵养上,更要将教学目标放在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音乐之美和利用音乐来使得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在进行初中音乐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将音乐课堂搬到大自然中,让学生知道音乐与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启发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发现音乐美,强化音乐的实践性。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春之声》这个曲目展开教学时,教师将教学的目的设计为通过带领学生仔细倾听春天的声音,进而帮助学生发现音乐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最后深化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音乐鉴赏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在学校的花园里细细聆听春天的声音,看春天的繁花似锦,感受春风拂面。学生受到环境的影响后,教师再带领学生对《渴望春天》《春节序曲》《春游》等描绘春天的乐曲进行鉴赏,学生纷纷沉醉其中。通过将学生引导到春天实际的环境中,让学生通过真实的生活感受到音乐的内涵,能够高效提升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从音乐走向生活,在生活中感受音乐,学生就更容易沉浸到音乐世界当中去,更容易感受到每一个节奏、触摸到每一个音符,于是音乐学习也就进入一个良好的样态。总而言之,在对初中学生展开音乐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兴趣灵活选择不同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走进音乐深处,感受到作者在进行音乐创作时怀着怎样的情感。同时,置身于音乐的环境中,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快速掌握有关知识,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音乐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杨秋霞.谈谈初中音乐课堂情境创设的体会[J].中国教师,2013(1).
[2]娜仁.初中音乐教学的情境创设[J].内蒙古教育,20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