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马球运动的前世今生

来源 :奇妙博物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f274617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少皆宜的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曾风靡一时,让我们领略了文体事业双繁荣的大宋时代。在这部电视剧中,打马球是主人公们特别喜欢的运动。这是否激起了你的兴趣,想知道马球运动到底是什么样的运动呢?它真的在历史上存在过吗?又是从何时何地起源的?现在还能玩儿吗?今天,就让我们请出三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揭开马球世界的神秘面纱吧!
學富五车的历史学家

运动规则


  马球运动,顾名思义就是在规定的场地上,马球手骑在马上用球杆击球,将球打进球门后计算得分的运动,它在我国古代十分流行,史称“毛丸”“击鞠”或“波罗球”。
  马球和成年男性的拳头差不多大小。马球运动的场地宽阔、平整,表面还会涂上油,防止马儿奔跑起来尘土飞扬。比赛会设置两个球门,分两队进行比赛,射门者得分。
  这样的规则和现代的许多球类运动很相似呀!咦?不对,马球运动没有守门员的!
  学富五车的历史学家
  关于马球运动的起源,争议可大了。根据曹植的《名都篇》中的诗句“连骑击鞠壤,巧捷推万端”,可以确定最晚在东汉,我国就已经出现马球运动啦。也有的说法说马球运动是在好几个地区产生的,并不是只有唯一的起源地。

全民运动


  在我国的唐宋元时期,马球运动最为兴盛。
  在唐代,马球运动可算是全民运动哩,就像现在的乒乓球运动一样。皇亲国戚都热衷于打马球,我们熟悉的唐玄宗就是其中数一数二的高手呢,就连后宫里的嫔妃、宫女也喜欢组织马球比赛,还因为驴的体形更小、行动较慢,相对马而言危险系数较小而演变出了“驴球”。
  因为上层社会对马球运动的喜爱,打马球的风潮很快流行到民间。许多古诗都描写了当时百姓玩球、看球的场景,例如“闲闷结伴游球场”,说的就是百姓相约一起去看马球比赛的盛况,就像我们今天结伴去看足球比赛一样。百姓们没有钱修建球场,就当街击球玩耍,就像现在的青少年玩街头篮球和足球一样。

  大家快看呀.这一面八瓣菱花打马球铜镜现收藏于扬州博物馆,背面装饰有4个马球手。他们的姿态各不相同,却个个栩栩如生。所骑的4匹骏马肥壮矫健,或昂首或低头,各具特色。

  我们考古学家眼中的马球运动可是存在于文物中,在铜镜、墓葬壁画和唐三彩中,我们都可以见到马球运动的图案。

  这幅壁画出自章怀太子(李贤,唐高宗李治的儿子)墓葬,画中的骏马疾速奔驰,马球手争先恐后,展现了皇家马球运动的壮观场面。可能你会感到奇怪,为什么马尾巴都被扎起来了呢?原来,唐代人害怕在前面奔跑的马的尾巴扫到后面的马,以致后面的马受到惊吓不受控制,为确保安全才采取了这样的措施。

  看,这位女俑身穿翻领胡服,左手抓握缰绳,右手貌似紧握球杆正准备击球。这种以马球运动为主题的设计还在其他类型的文物上见过,它们都形象生动地反映了马球运动在唐代的盛行。我们常说的“透物见人”,不就是透过这些文物,来窥探唐代人的体育生活吗?

  马球运动在现在的欧洲一些国家及印度、巴基斯坦、埃及、约旦等地仍十分流行,还曾经被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
  我国现仅有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塔吉克族还保留有马球运动,然而现在大部分会打马球的塔吉克族人都已超过60岁,而许多年轻人甚至都不会骑马!2008年,塔吉克族马球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政府对此也采取了积极措施。
  现在的马球比赛多在大型的少数民族传统节日进行,如肖贡巴哈尔节、肉孜节、古尔邦节等。除此之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每年会举办至少一次大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班,希望将马球运动传承下去。为了便于马球运动的开展,那里还修建了正规的马球场。
  马球运动和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困境一样,因为只是一项娱乐运动,并不能带来实际收益,且面临现代文化的冲击、年轻人无意参与的窘境,马球运动的传承困难重重。希望马球这条连接古今的纽带能发光发热,重现往昔的风采。
  为马球运动担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
其他文献
天好热呀,但赵小野坚持骑自行车锻炼身体,他热得全身湿透,就买了一瓶运动饮料来,补充补充水分和营养。回到家后,妈妈端来了已经晾凉的自制酸梅汤,说:“来,尝尝我亲手做的纯天然酸梅汤吧,这在古代也是颇受欢迎的饮料呢!”  说饮料就不能不提到茶,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栽种茶树的国家。不过关于茶的起源却是众说纷纭,有人说在商周时期,有人说在三国时期,还有人说从汉代开始人们才喝茶、种茶,无论怎样,那时候茶的产
期刊
提起电话的发明者,很多人首先会想到美国的发明家、企业家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 。但是,电话真的是由他一个人发明的吗?“电话之父”知多少  寻找一种能够远距离通话的方式是千百年来人类共同的梦想,直到19世纪中后期,电、磁技术的长足发展才使得这一梦想向现实迈进了一大步。这一时期,很多人都在研究一种可以传递声音的装置,取得明显研究成果的有以下几个人物:意大利人安东尼奥·梅乌奇、美国人伊莱沙·格雷、亚历
期刊
蓝印花布为何选择“蓝色”?  蓝印花布是由一种植物染料——蓝靛(diàn)染色而成的。蓝靛是由蓝草沤制而成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已经掌握用蓝草制靛并染色的技艺了。  蓝草生命力旺盛,非常易于种植,而且比较廉价。用蓝草染色的衣物不容易掉色,衣物的颜色越洗越明亮,因此这种染料深受百姓的喜爱。  另外,蓝靛是一味中草药,有清热解毒等功效,用它染成的衣服可以缓解蚊虫叮咬等引起的皮肤炎症。蓝草不是一种
期刊
是你?是我?  和朋友分别站在玻璃的两侧,你会看到谁?是你,还是他?你会说,当然是他了。可是,再仔细想想,你在地铁的玻璃窗前、商场的橱窗前,是不是也看到过自己的身影,一如照镜子般清晰?  科技馆里有一个展品叫作“是你是我”,讲的就是玻璃在不同光线下的反射和透射这两种现象。  利用半透半反射膜,当自己一侧的光线强于对方一侧时,只能从玻璃中看到自己的像;当对方一侧的光线亮度大于自己一侧时,透过玻璃看到
期刊
一大早,接警中心接到当地博物馆馆长打来的报警电话,电话里传来馆长焦急的声音:“不好啦!我们馆内明代宣德年间的青花缠枝莲纹盘被盗了……”  刘警探和助手迅速赶到了现场。  一位胖胖的中年人迎了上未:“警察先生您好,我是馆长李虎,半个小时前,工作人员打开展厅大门,做例行检查时发现摆在玻璃柜里的青花缠枝莲纹盘不见了。”  刘警探和助手向馆长通报了姓名、出示了自己的证件,然后开始在展区内四处观察、取证。刘
期刊
国宝小档案  名字:素纱禅(dān)衣  现居地:湖南省博物馆  年龄:2000多岁  大小:身长160厘米、通袖长195厘米、袖口宽27厘米、腰宽48厘米  重量:48克  1972年,考古人员在马王堆一号汉墓里发现了一件文物,随后这件文物就因它的神奇工艺、传奇经历等,一次又一次地吸引了全国人民的注意,它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素纱禪衣。  我先来给大家说说这件衣服的名字——素纱禪衣,你可千万不要
期刊
时尚先生——圆领窄袖袍衫与幞头  圆领窄袖袍衫与幞(fú)头是大唐时尚先生们的必备服饰。  与古装影视剧中常见的宽袍大袖的儒雅士子形象不同,唐王朝的贵族们在经历了民族大融合后,吸收了不少胡人的文化,服饰更注重实用性,所以他们喜欢穿圆领窄袖的袍衫,并在腰间系着带金花或玉饰的皮带,脚上穿皮靴,显得很有精神。  幞头是一种用黑纱做的头巾,有时候也用  制作,佩戴时裹在发髻的后部,稍微隆起,可以让人的头型
期刊
引入电报?不行!  19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世界电报通信建设的高潮期。那时,清代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察觉到了电报的重要性,就奏请朝廷希望能将电报引入中国,可是,这一提议却遭到了清政府一些迂腐、封建的保守派官员的强烈反对,他们的理由一是电报会助长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理由二是挖地架电线杆会损害龙脉,破坏风水。最终,因为军事上的需要,朝廷还是接受了架设电报线路的提议。后来的事实证明,电报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提
期刊
在金沙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有一件来自3000年前的高颜值文物——商周太阳神鸟金饰。相信去过成都的朋友都对它有深刻的印象,因为它的形象频繁地出现在成都大街小巷中,路灯上、立交桥上、广场上……乍一看这个图案,它造型写意,简洁规整,如同现代设计的艺术品一般。它不仅是成都的城市形象标志,还是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的主体图案。那么,这件文物是在哪里被发现的?在发现过程中又有着怎样有趣的故事呢?  金沙遗址是在建筑施
期刊
威武的狮子  傳说龙生九子,龙的第五个儿子叫狻猊(suānní)。其实除了这种情况,狻猊在其他地方都是指狮子,算是狮子的古称。  大大小小的门兽中,最常见的就是狮子。狮子是在东汉时期从西域来到中国的。因为它雄壮、威猛,所以经常被用来镇守大门,以示威严。故宫中最有代表性也是最威武的狮子,要数太和门门前的这一对铜狮子了,它们是明代的文物,所以是故宫狮子中年龄最大的。  东边的雄狮脚下踩着一只绣球,象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