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遗传学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xia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视是常见的眼部疾病,其形成受到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高度近视与遗传密切相关,笔者就高度近视的遗传学研究进展展开综述,进一步阐述遗传因素对近视形成的影响。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近视眼角膜不同区域的上皮厚度分布特点及其与角膜生物力学等因素的关系.方法 横断面研究.选取拟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198例(198眼),年龄18~41岁,等效球镜度-0.75~-10.38 D,将右眼数据纳入分析.应用RTVue眼前节OCT测量角膜中央0~2 mm直径区域平均上皮厚度,周边>2~5 mm及>5~6 mm 2个区域角膜上方、颞上方、颞侧、颞下方、下方、
自体富血小板凝胶因其具促进组织再生及修护的疗效而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近年来,自体富血小板凝胶逐渐被应用于眼表疾病的治疗,为许多难治性眼表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文中将对自体富血小板凝胶的制备方法、作用机制以及其临床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目的 分析RGPCL配戴前后,全眼球和角膜像差的变化情况以及与瞳孔中心位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病例自身对照研究.21例志愿者(42眼),平均年龄(26.7±4.1)岁,平均屈光度(-3.59± 1.36)D,散光度(-0.67±0.24)D;用鹰视角膜地形图测量瞳孔中心相对于角膜中心的偏移量、瞳孔直径以及角膜像差,鹰视波前像差仪测量裸眼的全眼球像差.然后由同一名视光师给予验配美尼康RGPCL,
来稿经本刊采用后通知作者并要电子文稿。本着文责自负的原则第一次清样由作者校对。请作者校对时不要对清样做较大改动,不要增加篇幅。不要改变或增减作者姓名及顺序,如必须改变须经作者单位加盖公章。校样要按时寄回编辑部,否则会影响您的稿件按期出刊。
期刊
目的 评价2.6mm与3.0mm两种透明角膜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 将69例(69只眼)白内障患者,按照2.6mm与3.0mm两种不同大小透明角膜切口随机分为A、B两组,行透明角膜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两组手术性角膜散光的情况.结果 A组(3.0mm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平均手术性角膜散光度分别为(0
目的 探讨维生素A对结膜巩膜手术切口所致结膜杯状细胞减少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兔结膜巩膜切口手术模型,随机分2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维生素A干预组;另设正常对照组C组,未接受手术组.术后不同时间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手术区结膜组织学切片HE、PAS染色及印迹细胞学检测,并运用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对结膜上皮杯状细胞数量及形态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各时间点,A、B组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均少于C组(P<0.0
棘阿米巴角膜炎是一种潜在致盲性疾病,近年棘阿米巴角膜炎的报道日渐增多,已不是罕见的眼部感染性疾病.文中就棘阿米巴角膜炎的生物学、临床表现、诊治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 分析激光虹膜成形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对药物治疗不能迅速缓解的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药物治疗不能迅速缓解的合并不同程度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患者12例(14只眼)行激光虹膜成形术以开放房角、控制眼压,而后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人术,随访(3~12)月,观察房角、眼压、视力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激光虹膜成形术后超声生物显微镜
青光眼作为目前全球第2位致盲眼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视觉健康.其发病机制尚不确切,近年研究发现氧化应激可导致小梁细胞的进行性丢失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死亡,在青光眼的疾病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现就氧化应激与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目的 研究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球面和非球面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lens,IOL)的倾斜和偏心及其对高阶像差(higher-order aberrations,HOAs)和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研究.取50例单纯性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0只眼,30只眼随机植入AMO公司的球面IOLSensar AR40e,30只眼植入非球面IOLTecnisZA9003.术后3到4个月,检测患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