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sky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修身养性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素质和学校教育教学水平。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除了教学目标明确、内容充实、方法合理、技能纯熟、效果显著外,笔者认为还要从以下几方面评价:
  一、教师的修养是语文课堂评价的前提
  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决于教师。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力量,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决策者。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学水平、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追本溯源还是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评价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就是评价教师本身,看他有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有没有高深的文化修养,有没有精湛的教学艺术。
  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网络技术的不断发达,知识的不断更新,高中学生的阅读面深广了,视野开阔了,思考问题的方式转变了,有些时候,学生知道的,教师未必知道。这就要求教师做到:捧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小溪水”。教师博览群书,沉积丰厚的文化底蕴,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既读诗经离骚,也读诸子百家;既读诗词曲赋,也读小说戏剧;既读西方哲学,也读中國历史。当代散文家、理论家梁衡曾经说过,不读古代、近代、现当代作品,不按古今贯通的线索去读,我们的知识就会断代。
  教师教学《林黛玉进贾府》《宝玉挨打》《香菱学诗》等篇目时,如果不悉心研读《红楼梦》原著,就不会通晓前五回的重大意义,更不会明白作品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也不会了解到作品中人物间盘根错节的关系。课堂上,假如学生提出个问题来,教师有可能就下不了台。相反,教师如果平时研读了原著,教学时就能高屋建瓴,高谈阔论,游刃有余了。
  二、方式的转变是语文课堂评价的手段
  目前,由于教育评价机制不够合理、不够科学,一部分学校的教师,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新课程理念说得头头是道,课堂上老方法用得得心应手。课堂上不想办法要质量,课后加班加点做“负导”。如果教育评价机制不改革,教师的教育理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转变,学生的能力就无法培养,学生的个性就无法张扬。学生只能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只能是装有死知识的书呆子。
  教学方式的转变要从一个“能讲”的教师转变为一个“会讲”的教师。
  一个“能讲”的教师,心中只有教材和自己,没有学生;只重知识传授,不重能力培养;只有灌输,没有引导;教师喋喋不休,学生恹恹欲睡;学生知道的讲,不知道的也讲。这样的教学累死教师,闷死学生,毫无课堂效果可言。
  相反,一个“会讲”的教师,心中有学生、有教材、有课堂;既重知识传授,又重能力培养;既重教法,又重学法;教师灵活驾驭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只讲十分钟,把课堂让给学生,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教师轻松,学生愉快。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三、方式的转变是语文课堂评价的依据
  评价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要对象,是课堂的主人,是评价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生命力。评价语文课堂教学要看:教师如何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如何组织教材传授最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如何运用课堂开发智力、挖掘潜力、开拓思维、培养能力、修身养性。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是最最重要的,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生就会投入课堂,投入教材,投入活动中,与文本、教师产生共鸣,课堂富有激情,富有活力,富有生命,学生把教师传授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让其产生成就感,课堂效果和质量就会事半功倍。
  教材组织的井然有序,有条不紊,逻辑严密,环环相扣,学生一看就明白,一听就清楚。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随口发问,问者无意,答者无心;有的教师问题组织得不够严谨,重复琐碎,破坏了文章的思路,打乱了学生的思维。教师在备课时,要弄清课文的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紧扣文章思路,组织一些对全文能起纵观全局的问题,又不放过对课文理解起关键作用的一词一句。根据课文特点和教学需要,往往可以把若干个同一性质而大小不同的问题组成一组,有目的有步骤地发问。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适时、正确地运用评价手段,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建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第三中学(733206)
其他文献
许多从事语文教学的同仁可能都曾有过这样的困惑:语文课安排的课时不少,力气也没少花,可为什么就是效果不高呢?多年的教学研究告诉我,其主要原因是教者忽略了因材施教。即我们许多教者,不管什么课文,都采用一成不变的固定教学方式——审题、朗读、分段、讲解、总结等,没有根据不同教材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要改变这一做法,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 思想性强的课文采用朗读教学法
针对某型号内燃机车柴油发电机振动超标问题,通过振动测试对比发电机固有特性和振动特性,发现发电机固有频率与工作频率倍频接近是导致某些转速下的振动超标主要原因。通过模
情境教学强调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教育学以及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并参考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利用师生交流、认知客体转移等手段,进行情感氛围的重新创设,以产生更加适宜的学习认知环境,让学生有更浓厚的兴趣投入到学习中来,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认知指导模式。  一、从历史还原角度创设情境  从本质上讲,语文教学与案例教学有非常紧密的关系,教师帮助学生研读经典名篇,增强学生的文字驾驭及语言应用能力。为了将经典
本文对大学生适应不良现象进行了探索:选取某省4所高校,通过问卷调查筛选30名存在适应不良的大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实验研究,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适应不良问题的干预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