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总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ofu0q843134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一样的村官故事
  大侠在北京大兴区做村官将近一年,时时给我们写下青春在基层碰撞的真实文字。让熟悉基层的大侠采访那些正做着村官的毕业生,相信会有不一样的视角与感觉,这是我们的新鲜想法。如何做,我和大侠谋划了将近两月,春天到来的时候,大侠说,就从我熟悉的姑娘开始吧——闫总就这样成了采访名单里的第一位。从大侠动手采访到最后完成稿子,期间整整三周,大侠总在深夜跟我倾诉采访的诸种痛苦和欢乐,比如:“她在村里这么多年,问她有哪些特别可说的故事,她竟然说没有!”“我和她厮混近一星期,还答应帮她拍照,终于帮她想起些有意思的事儿。”“玉米地拍照被狗咬啦!”“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写了!全是些琐碎的事儿!”大侠的痛苦,转为我的纠结,我到底想要什么样的村官故事呈给我们的读者?——默默奉献的典型?帮助村民致富的热血青年?这些先入为主的观念恰恰容易抹杀大侠做采访最有价值的地方——真实。我要一个真实的闫总,也要一个真实的大侠,不被所谓的写法委屈的大侠,因为她是无法像其他采访那样被剥离的,她正是大学生村官群体的一部分。
  大侠给我稿子的时候,是凌晨5点,她说她觉得自己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儿。因为激动,我也难免多写了几句,现在我们一起来倾听不一样的村官故事吧。
  “刚刚发生的事儿,觉得我命还不错。正在厨房烧水准备洗头,突然听到厨房里屋有动静,转头再看,噼里啪啦——天花板掉下来了。看来,过几天洗澡间的天花板也得掉下来,我得练习跑快点!”这是闫总发在圈子里的一条状态。看到这几句话的时候,我在城里跟另外一个郁郁寡欢的朋友吃饭,读给她听,大笑,瞬间开朗。我说:“这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始终积极,永远乐观。”带着这样的心理预设,我开始了对这个人的探索。
  关于采访,我必须承认自己简直像个白痴,毫无章法不得要领。凭着那点临时从书上扒来的“经验”,上路了……因为她在这里服务已有6年时间,从政府到村里上上下下,大多混个脸熟。不知是谁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是为什么,称她“闫总”,大伙儿都这么叫也就熟了。闫总熟悉业务,所以常常被借调到政府的一些部门,为更多村民服务。
  这天,我在镇政府的计生办服务窗口看见了工作中的闫总,她一边递出两盒避孕药,一边认真地告诉村民一些基本的避孕常识:“24小时之内不能同房……”我在旁边看着这个大龄未婚的剩女,腮边两抹绯红,不知是有些难为情还是天然高原红,动作利落态度和善,忍不住就想笑。之后,与她简单说明来意,我说“欣赏你的正能量和这股子朴实踏实的劲儿,采访是为了影响更多人。”闫总有点不好意思,她觉得只是做了该做的事儿。耐不住我软磨硬泡,算是勉强答应了。我们约好下班后见面。
  小院儿
  5点半,闫总下班了。我邀请她到小院一聚,打算磨杯咖啡“孝敬”闫总。哪知,闫总对此嗤之以鼻,批评我小资情调泛滥,脱不了文艺青年自以为是的劲儿。一边指责,一边不用我问便开始直奔主题,回忆起6年前自己刚来这里的情景:“瞧你们现在这条件,多好!我们刚来时,那叫一个惨,真不适应。一间屋,三张硬板床,边上住着农民工,门还锁不上,什么都没有!三个女孩傻了。那会我们村是告状村,挺乱的,本镇的村官都不愿意来,就我这么个外区的也不知道情况,就给分这了。”
  “怎么个乱法啊?”我问。
  “就是老有人告状……政府说,这村子乱……”
  我暗自嘀咕,不明白为什么“告状”就是“乱”。问她。她答:“当时人们都这么说,你想想,老告状,那怎么好管理……那可不就是乱么。”其实,我还是没明白,但看她义愤填膺的样子,已然再不敢追问。
  我像膜拜一位英雄一样,看着闫总,问:“那怎么办,跟家里人说了吗?”
  “当时真想哭,也不敢给我妈打电话,我怕一打电话就哭,虽然我也在农村长大,家也是农村的,但也没见过这个情况啊,真正面对了,真有点接受不了。”
  “要是我肯定就走了。”说这句话的时候,我用很快的速度回想了父母七月护送我前来报到的情景,有点惭愧,想掩饰,但还是被闫总察觉了,鄙视道:“你以为都跟你一样,那么怂,爹妈一起大老远的给送过来,哎呦喂。我可不那样,能怎么着,来都来了,努力适应呗,第一夜铺床就睡了,什么都没有,也没什么可收拾的,我们当时是三个人住的,记得特清楚,半夜老往门口看,怕人进来,我还老拿自行车挡着门,因为自行车是屋里我们最重的东西了,可能也是心理安慰吧。”
  “肯定特害怕吧?”我又冒着被闫总鄙视的风险,弱弱地问了一句。
  “倒是也还好,就是不敢一个人住,我就怕她俩其中一个走,晚上整宿整宿不敢合眼,老往门缝外边瞅。大姑娘家的,你想想……不过后来我也跟外头的民工混熟了,都一起吃饭,院里弄个锅,买菜煮了菜之后,就着大饼吃。边吃边跟他们聊天,他们是给我们盖厨房洗澡间的,附近几个村一起出钱,我们村是住点村。那会儿打完蓝球,都没法洗澡,还是夏天,又舍不得去澡堂子。”
  “啊,那会还在盖,那得用多久才能用啊?”我已无法想象,不能洗澡,无处吃饭,天天跟农民工食宿在一个大院,得多惨。“俩月,我记得特清楚,应该是9月11日我和庞文卿在大队新建的食堂做的第一顿饭。猪肉炖粉条来着,都糊了……然后,我们还骑车去小谷店买牛奶,一起煮了喝。之后就到政府轮岗了,我们全体村官三四个人一组,一科室待一周。”
  说到了吃饭,闫总表示,她已饥肠辘辘,建议先去吃饭。
  “你们村有个炒疙瘩,特地道……就在前边儿,没几步路,跟我走就行……”一瞬间,有点身份错位,彷佛她成了这里的主人。餐馆在村头的巷口,当地一户人家自己开的,手艺不错,只是我这个宅女一直不曾知道。工作需要,偶尔经过也从未停留片刻。应了那句话:“跟着闫总有肉吃”。吃饭期间,闫总给我讲了个故事,在她刚刚被调到政府轮岗的时候,组织乒乓球大赛,闫总有幸参加,对手是另外一个科室的领导。
  “你猜,结果如何?”   “你总不会被打败吧……”
  “嗨,我把人家打了个11比0!”
  我自觉生性耿直,但也知道给人三分薄面,手下留情的道理还是懂点的。好家伙,闫总一出手,甭管是谁,零分惨败,下不了台。接着她用一副过来人的样子教育我:“我可跟你说啊,我就是吃亏吃在这不会人情世故上头了,你可别这样……”
  闫总很忙,除了工作以外,每周有三个晚上和周末在北大上课。下班之后公交换地铁,用近两个小时的时间赶到北大,听完课后还得赶末班车再回到村里,这样第二天上班才不会迟到。如此,已有6年了。我惊讶于她的毅力,坚持的事情从不肯轻易中断。而让我尊重的是她对工作的认真态度,事实上,在村里服务的人,上下班时间是相对宽松而自由的,她完全可以不必如此在意。问及上课的缘由,闫总坦言:“前三年在北大学的是国际政治,成人本科,我想要一个本科学位,因为学历太低。政治,不是不用学数学嘛,我数学不好。后来拿到学位以后,到现在一直在学英语,因为我特喜欢学英语,再加上因为小时候学的不咋地,就当是弥补当时的一个梦想吧。”
  玉米地
  白天上班,晚上夜校,连续几天见不着闫总的面儿,我心里惦记采访的事儿,又不忍心在她疲累一天之后,继续打扰,暂且搁置了。
  一天晚上,闫总突然发信息给我,希望我答应她一个条件,可以给她拍几张照片。我知道闫总素来“自恋”,喜欢各种摆拍,走哪儿拍哪儿,见什么拍什么,毫无美感可言,但闫总毫不避讳,纷纷上传微博,并且自嘲“青云店的芙蓉姐姐”。我答应她,选了块干净的玉米地当背景,第二天傍晚,冷风嗖嗖,跟着闫总“下地”了。闫总的气质跟玉米地有一种天然的贴合,我这个御用摄影师拍得不亦乐乎。
  “好,三,二,一……ok,再来一张,别动……”
  我正无比专注地调整着光圈跟快门的比例,竟感觉小腿像被什么锋利的东西蹭着了,回头一看,一个庞然大物已然在身后,我惊慌失措险些丢了相机!哇,是一条成年的雪白的萨摩耶!把我吓到之后,它竟吐吐舌头立在一边,呆呆地看着我,像在嘲笑这个失魂落魄的胖子。主人忙跟着解释:“没事没事,不咬人的……”来这里的半年,我早已被村里四处奔走的狗“调教”得妥妥帖帖,有狗无我,有我持棒则无狗。今天算是栽了,这么条可爱白净的狗,本是与人无碍的,我着实是被吓着了。此时,闫总笑成了一坨,再看,已与玉米地浑然一体了……
  “你刚来的时候怕狗吗?”我们索性坐在玉米地上,被掰倒踩弯的玉米杆相互交错松松软软地铺在土地上,舒服极了。若是上午时分,阳光洒下来,沐浴其中,看书或者聊天,是再好不过的了。
  “你没发现吗?村里的狗光是叫得凶,其实不怎么咬人的。不过,刚来的时候,我也怕。你知道我来村第一件工作是什么吗?挨家挨户登记流动人口,现在像你们现在的村官都不下村,我都觉得不可思议。”
  “总得有人带着你去吧,那么多狗……?”一朝被狗咬,处处提防狗,想来鄙人在农村服务,最大的挑战就是这家家户户都养着的狗了。不知要用多久,才能练就闫总这一身不惧怕的功夫。
  “两个人带着吧,我写(登记信息)他们叫门,刚开始我也不认识人,也怕狗。我去挨家挨户调查的时候,看得最多的,就是外地人在北京的生存环境,有些人家,满院垃圾,一家几口人一间小破屋。第一次下村,我去了两户人家,家里都有残疾人,房子也挺破的,我当时就特难受,心想,该怎么为他们做点事儿,但是这些年过来,只能为他们办一些日常意义上的服务工作,没有真正做到让他们提高了生活水平,或者说解决了他们实际的困难,这是我这些年来觉得最欠缺的地方。”我想看看她此刻的神色,无奈,太阳西沉之后,天空的颜色已渐渐灰暗,这会儿已经什么都看不见了。
  重游南大红门村
  晚上回到家,整理这一天的采访时,我发现信息中缺了基本的“人”的要素,也没有了关于预设中“正能量”的传递,有点沮丧,我很懊恼自己不够专业,问不出细节,挖掘不出有趣的故事。我总期待,像闫总这么有趣的人,一定有料。电话给她,希望她能尽可能多回忆过去5年当中,印象深刻的人和事……闫总若有所思,许久答应我“太多了,需要慢慢回想……”
  次日清晨,我在QQ上收到了闫总的留言
  “这几年做过好多事,唉,就简单说啊,前几年是辅助村里大队干部做工作,都是我单挑,养老保险工作,村里的就业工作,卖过水,流动人口管理,预防煤气中毒,这些都我一个人干。”“经历过2008年大地震,那时候组织村民捐款,大喇叭一喊,村里人都来。然后就是奥运会,我们要求24小时值班,跟村里干部一起吃饭。感觉贼好。”我看着这个留言,哭笑不得。
  我说:“回忆有那么痛苦吗?”她答:“不是回忆痛苦,是生活本身已经让人焦头烂额,一堆的事儿,谁有那精力天天回忆过去啊,5年,那么长,谁能记得多少事啊”
  她这话是有道理的。我反省之后觉得,既然空想是想不起来,故地重游总该能唤醒一些记忆吧。于是,再约,三天后又是傍晚,乘车前往闫总服务的南大红门村,清一色的大红砖墙,一排一排的门面房,整整齐齐地立在马路两边,看着让人心里挺舒服。我说,你们真好,能把村子治理成这样。
  闫总略显悲伤:“可是,我还是喜欢过去的大红门啊,5年前,这片还全是玉米小麦,全村有1000多亩地,每年有收成的时候我都去地里转,感觉特别好。那会儿家家基本都有玉米小麦,大家靠种地为生,每户每年也就几千块钱吧。但现在,你看这些房子,都是最近几年盖起来的,都租给做生意的外地人,村民都靠租房为生,有些人家,好几套房子,每年光租金就好几十万,院子什么的,还盖楼,就更多了。有些几百万的也有。有钱了 物质条件好了,但好多人懒惰了,不干活了,他们认为自己有钱就幸福,可是我觉得不幸福,这不是理想的生活状态。”
  走到一条小巷子里的时候,出来一位妇人,看着闫总笑眯眯的打招呼,他们叫她“小闫”。
  “村民都认识你吗?”我问   “那必须的。连智商不太高的都跟我打招呼!”闫总自豪。
  “那是一种什么感觉?”
  “归属感,被需要,被认可。你懂么?现在听到最多的就是村里缺了村官不行,没村官怎么办?虽然地球离了谁都能转吧,但起码有一定的重要性了。我一直相信付出有回报,你看,像我在我第五年拿到奖金13000元,第六年村官又涨工资了,这怎么说呢,也不一定都是得到钱的感受,总不能遇到不满意的情况,就抽身而退吧。连我妈都老撺掇我辞职,可是,不干到结束这就不是我的风格。告你个秘密,第一个三年村官工作结束时,我的证书上写的是优秀!我很自豪,没几个是优秀的!”闫总说话的感觉,简直像个做报告的模范。但我能理解她的自豪,是的,她有理由自豪。
  “你看,像我这样的人,去年半年时间,周五和周一都是非常痛苦的,因为一到周末就想往城里跑,然后就感觉有两个系统在置换,一个是城市系统,一个是农村模式。比如我说话和思考的速度、方式、工作的感觉,都得换,换就需要适应,你有吗?”我已然忘记了自己在采访,潜心向闫总求教。
  “我没有你这个感觉,我觉得读多少书都不能改变我在村里工作的热情。”
  “我是说……我不是这个意思……”想了想,终究没说再问出什么……
  闫总带我去了她住的宿舍,指着头顶掉下来的天花板,叫我小心。房间有些凌乱,书桌上堆满了书。我想起自己看书,会因思考产生困惑,所以常常感觉到痛苦,问她可有同感?闫总满脸惊诧,看书还痛苦呢?我没有过……挺快乐的,一会儿就看完了。”我一看,桌上摊着没看完的《教育学》 ,书堆中,最上头的一本是《新版万年历》 也有立着的全英文小说,我说,你都看得懂么?闫总坦言:“看美剧的时候还得加字幕呢……”
  直到完稿的今日,和闫总的交流已经断断续续地进行了三周。持续的交谈和了解,让我不断瓦解之前的预设,也重新发现了闫总在“正能量”之外的,更多可爱和真实。离开的时候,她仍旧在重复着对我的忠告,千万不要像她那样不懂人情世故。我满心感激,也百感交集。她无疑是个称职的好村官,全身心的投入到这个工作中,别人都忙于奔赴下一个战场,给未来铺路的时候,她留下来服务村民。她爱学习,求长进,6年,拿到成人本科学位之后,还相继获取了一些技能证书,英语、驾照,电脑办公软件操作熟练,读了不少书,也有比较坚固的朋友圈子……她就这样一年一年地呆在这里,戏称自己如果能第二次续聘便是“九年磨一剑”了。
  今天,最后一个问题,我又问”什么力量吸引你一次一次留下?”闫总笑了笑,说如果政策允许,很愿意一直这样待下去,“其实就是不想离开,也离不开了……”
  责任编辑:方丹敏
其他文献
现在的李冰总是感慨,当初真是选对了专业。但是当年在选择时,李冰其实并没有一心想学设计。“这个专业真是那时随机选的,就觉得它的名字我能理解,而且感觉很有意思。所以在开学初,我对它是抱怀疑态度的,不知道它究竟适不适合自己。但逐渐当我学习到这个专业中的基础之后,我对自己的心态进行了调整。”李冰说,设计能让人在生活中发现美,让自己和他人感到愉悦,能创造美,能给予一个人更广阔的视野。  李冰的毕业设计,源于
“从前有棵树,叫高数,上面挂了很多人;旁边有座坟,叫微积分,里面葬着很多人。”大学校园里流传广泛的这个段子生动地诠释了高数和微积分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形象。  然而在我们浙江大学,却出现了这样一个反常现象:150人的微积分选修课程,全年级3000多人抢,为此学校不得不找一间能容纳300人的最大的教室。但是10比1的超高淘汰率依然让大家心惊胆颤,每次抢课,不仅要拼体力,更得拼人品。  这都是因为上微积分
心理战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心理战在逐步纳入国家战略作战。    心理战的发展过程应该说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有一个美国作家在《斗智》一书里写,在一战的胶着状态下,一个德国将领说:“为了破坏对方手里的枪支,消耗了许多贵重的弹药,如果想出一种办法,让对方不想打仗,不愿意打仗,不愿意去抠那个扳机,不就解决问题了吗?”有没有这种办法呢?有。后来发现了,就是用心理战。事实上,到了第一
大学四年,我慢慢地接触社会、走向社会,然而我所见所闻,似乎与我做人待事的原则有些相悖。在国内念本科的时候,社团里有位学姐,长相甜美智商奇高,让文科生闻风丧胆的高数,她只看了一遍就能全部做出,聪明得像是小说中的人物。这位学姐做事有着明确的目的性,左右逢源,人前一套背后一套,每一步都在计划之内,对于“朋友”的划分取决于那个人是否有利用价值。靠着这样圆滑和腹黑的性格,她成功挤掉了所有竞争对手,一路成为了
英国文化研究学者布朗提出,今天在城市里购物,很多人只是为了满足日常的需要。但现在城市里提供的购物的环境就好像是圣殿、皇宫一般,让在这里购物的人感到得到了一种君王般的待遇,或者说,女王般的待遇。  有些女人可以在平时不吃饭不喝水,却在购物的时候仿佛变成了钢铁不坏之身,在逛街的时候不知疲倦,似乎有着一种不可理喻的疯狂。这是因为购物让她拥有了一种女王的感觉,作为购物场所的商场也由此成了一座“女王的圣殿”
招聘现场:  “同学,你的情况我们都了解了,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大学你有什么获奖经历吗?”  “这个,我大二的时候喝饮料,得过再来一瓶奖,这个算么?”  不得不承认,上面这个笑话有点老,版本也有很多,但是基本的笑点只有一个,那就是大学获奖经历之重要与再来一瓶之轻松的对冲碰撞。曾经在大学为奖学金操过心、劳过神、吐过槽、翻过脸、拉过票、卖过小人情、请过大桌饭的人听到此处,也都会心一笑——谁没受过那个煎熬
我记得北京的雾霾是从2012年那个冬天开始严重的。时间跨过2012来到2013年,1月份的某天,我来到了人民日报海外版实习。故事就这么开始了。  点不着火?  “我还以为你是一坨点不着火的干牛粪”这话是老齐当着办公室所有同事的面对我说的,丝毫不留客气地。那时候我刚到海外版没几天。  老齐——“海归创业”周刊的主任编辑,是我的直接上司。基本上所有实习生刚来的时候都恭恭敬敬地叫他“齐老师”,后来私下里
肖晶,心理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职业心理健康。曾在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以及知名高校讲授职业心理健康与评估等知识。    “我要谈恋爱!”跨进大学校门后,很多男生、女生都有过这个闪亮的念头。  在大学校园里,谈恋爱是大学生们打算做、正在做、曾经做过的大事之一,家长、老师早已不再把谈恋爱视作洪水猛兽。只是,寻找爱情的大学生,一头扎进看上去美好的爱情海,却常常被呛得很痛苦,甚至落
“哒哒哒……”键盘敲打声在我耳边想起,早上8:40,我周围的代码高手又开始忙起来了。我不是一个有太大志向的人,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刚找到这份工作时,我觉得这个行业挺不错,呆在办公室敲敲键盘就能赚钱。键盘敲累了还能偷偷淘宝,或者点开QQ和朋友聊聊天。周末一觉睡到自然醒,然后和好姐妹逛逛街,满城搜寻各路美食。总之,生活应该是这种轻松的样子。  但现实并非如此,停不下来的工作不仅让我每天睡够八小时的计划
上班一年了,前半年在国外工作,每个月工资打在工资卡里,国外的生活单位包吃包住没有什么大开销。回国以后,因为家在北京所以下班都住家里。有天,妈妈突然把我叫到跟前,说她朋友的孩子上班儿了每个月都给她钱,我是不是也应该给。这让我比较郁闷,因为之前我从来没有感觉到她有这种想法。我就问她。为什么要交生活费啊?可能当时我态度也不是很好,我妈就怒了,说:“你天天在家吃在家住不要钱啊?你怎么这么好意思啊?以前你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