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论述玉米常见病虫草害的防治。
关键词 玉米 病害 虫害 杂草 防治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良好的牲畜饲料和工业原料,加强田间栽培管理是获得玉米丰产的基础,掌握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以便及时有效防治是玉米丰产的保证。
玉米病虫草害的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合理应用各种防治措施,不能滥用化学药剂,特别是对鲜食玉米,应避免使用高毒农药,尽量采用生物防治。
1 玉米虫害防治
1.1钻蛀性及食叶害虫防治
防治此类害虫重点抓住越冬防治(因玉米螟多以老熟幼虫在玉米等寄主植物茎秆内越冬)和心叶期防治两个主要环节,必要时在穗期还要进行防治。所谓越冬防治,也就是在春季成虫羽化前处理完越冬寄主秸秆,减少越冬基数。心叶期(喇叭口时期)用3%呋喃丹颗粒剂(说明一点,原药为高毒,此制剂为中毒。不建议此制剂在鲜食玉米上使用)、杀虫双大粒剂、锐劲特拌砂点心。
另外,在成虫发生期,采用黑光灯或性诱剂,诱杀大量成虫,减轻下代虫害。
鲜食玉米,最好用BT、白僵菌、赤眼蜂等生物制剂防治(玉米螟产卵期,人工释放赤眼蜂;卵孵化阶段,喷施BT可湿性粉剂;心叶期,采用白僵菌粉加细土配成菌土点心)。大螟的防治可以参照玉米螟的防治方法。棉铃虫及其他食叶害虫的防治,可在达到防治指标时,用农地乐、菊酯类农药喷雾防治。
1.2刺吸式害虫防治
玉米蚜通过刺吸玉米植株汁液,对玉米生长造成影响。可用20%好年冬、吡虫啉、抗蚜威等药剂喷雾防治。为害玉米的红蜘蛛可用克螨特、扫螨净等杀螨剂防治。斑潜蝇,一般为害较轻时,可以不防治;若虫害严重时,可用阿维菌素及其复配制剂、农地乐等药物防治。在大棚里,可用黄板诱杀上述刺吸式危害害虫。
1.3地下害虫防治
地下害虫包括地老虎、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可在玉米播种时用辛硫磷拌种加以防治,在玉米苗期用农地乐、敌杀死、安绿宝、绿百事等药剂加以防治。
2 玉米病害防治
2.1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危害玉米的果穗和开花,一旦发病通常全株颗粒无收。因此,该病的发病率即等于病害的損失率,危害相当严重。俗称“乌米”或“灰包”。
及早发现病株,在病穗白膜未破裂时就拔除病株,并把病株拿到地外深埋或烧毁,以免病菌落入土中。此病是苗期一次性侵染的病害,在苗期利用药剂预防病菌的侵入,将会有效地控制本病的发生。用25%的粉锈宁或羟锈宁,按0.3%剂量拌种。
2.2玉米粗缩病和矮花叶病
玉米粗缩病和矮花叶病是由蚜虫和飞虱传毒,在拌种的基础上,玉米四叶期,用3%天达啶虫脒2000倍+天达裕丰1500倍液喷雾,完全可防治病毒病;病毒病发生的地块,用天达裕丰1000倍加1000倍天达2116混合喷雾,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2.3玉米大、小叶斑病
玉米大斑病和玉米小斑病主要危害叶片,有时也侵染叶鞘和苞叶,小斑病除危害上述部位外,还可危害果穗。常将这二种病害统称为“玉米斑病”。
玉米大斑病的典型症状是由小的病斑迅速扩展成为长菱形大斑,严重的长达10-30厘米,有些长斑甚至超过30厘米,有时几个病斑连在一起,形成不规则形大斑。病斑最初水浸状,很快变为青灰色,最后变为褐色枯死斑。空气潮湿时,病斑上可长出黑色霉状物。
玉米小斑病的症状特点是病斑小,一般长不超过1厘米,宽只限在两个叶脉之间,近椭圆形,病斑边缘色泽较深,为赤褐色。此外,病斑的数量一般比较多。玉米大、小斑病的病菌都以分生孢子附着于病株残体上越冬,或以菌丝体潜伏于病残组织中越冬,第二年孢子萌发引起初次侵染,感病后的植株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引起再次侵染。
发病初期用50%敌菌灵0.5千克,或50%的甲基托布津,或50%的退菌特2000-3000倍+天达2116粮食型600倍+天达裕丰1500-2000倍液喷洒,喷施2-3次,每隔10-15天喷一次。或用50%天达腐霉利50-100克于心叶末期至吐丝期喷雾1-2次。
3 玉米杂草防治
玉米杂草种类繁多,自然环境、耕作制度、栽培方式不同,杂草的发生种类有所不同,一般主要危害玉米的杂草有藜、蓼、苋、稗、马唐、狗尾草、茼麻、猪毛菜、田旋花、苦苣菜、苍耳、马齿苋、铁苋菜、香薷、刺儿菜、车前草等。玉米田除草所用的除草剂目前主要有均三氯苯类、取代脲类、酰胺类等。由于玉米田中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大部分混生,一般除草剂混合使用或分期搭配使用。生产上常用除草剂有:
阿特拉津:每亩用40%阿特拉津胶悬剂170~250毫升,在玉米播前或播后苗前进行土表处理,也可在玉米苗后3~4叶期,田间一年生禾本科杂草2~4叶期茎叶喷雾处理。如果土壤表层干燥应浅混土2~3厘米,以保证药效。用量。
杜耳:每亩用72%杜耳乳油100~150毫升,在玉米播前或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处理。如果施药时土壤表层干燥,应进行浅混2~3厘米。
扑草净:每亩用50%捕草净可湿性粉剂100~200克,在玉米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处理。如施药后土表干燥要进行浅混土2~3厘米。
拉索:每亩用48%拉索乳油200~300毫升,在玉米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处理。可防除稗、马唐、狗尾草、马齿苋、苋、藜、蓼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
乙草胺:每亩用乙草胺乳油100~140毫升,在玉米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处理。施药时如土表干燥,应进行浅混土2~3厘米。
2.4-D丁酯:每亩用72%2.4-D丁酯乳油50~100毫升,在玉米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处理,也可在玉米苗后4~6叶期进行茎叶处理,但每亩用药量要相应减少为30~40毫升。
关键词 玉米 病害 虫害 杂草 防治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良好的牲畜饲料和工业原料,加强田间栽培管理是获得玉米丰产的基础,掌握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以便及时有效防治是玉米丰产的保证。
玉米病虫草害的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合理应用各种防治措施,不能滥用化学药剂,特别是对鲜食玉米,应避免使用高毒农药,尽量采用生物防治。
1 玉米虫害防治
1.1钻蛀性及食叶害虫防治
防治此类害虫重点抓住越冬防治(因玉米螟多以老熟幼虫在玉米等寄主植物茎秆内越冬)和心叶期防治两个主要环节,必要时在穗期还要进行防治。所谓越冬防治,也就是在春季成虫羽化前处理完越冬寄主秸秆,减少越冬基数。心叶期(喇叭口时期)用3%呋喃丹颗粒剂(说明一点,原药为高毒,此制剂为中毒。不建议此制剂在鲜食玉米上使用)、杀虫双大粒剂、锐劲特拌砂点心。
另外,在成虫发生期,采用黑光灯或性诱剂,诱杀大量成虫,减轻下代虫害。
鲜食玉米,最好用BT、白僵菌、赤眼蜂等生物制剂防治(玉米螟产卵期,人工释放赤眼蜂;卵孵化阶段,喷施BT可湿性粉剂;心叶期,采用白僵菌粉加细土配成菌土点心)。大螟的防治可以参照玉米螟的防治方法。棉铃虫及其他食叶害虫的防治,可在达到防治指标时,用农地乐、菊酯类农药喷雾防治。
1.2刺吸式害虫防治
玉米蚜通过刺吸玉米植株汁液,对玉米生长造成影响。可用20%好年冬、吡虫啉、抗蚜威等药剂喷雾防治。为害玉米的红蜘蛛可用克螨特、扫螨净等杀螨剂防治。斑潜蝇,一般为害较轻时,可以不防治;若虫害严重时,可用阿维菌素及其复配制剂、农地乐等药物防治。在大棚里,可用黄板诱杀上述刺吸式危害害虫。
1.3地下害虫防治
地下害虫包括地老虎、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可在玉米播种时用辛硫磷拌种加以防治,在玉米苗期用农地乐、敌杀死、安绿宝、绿百事等药剂加以防治。
2 玉米病害防治
2.1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危害玉米的果穗和开花,一旦发病通常全株颗粒无收。因此,该病的发病率即等于病害的損失率,危害相当严重。俗称“乌米”或“灰包”。
及早发现病株,在病穗白膜未破裂时就拔除病株,并把病株拿到地外深埋或烧毁,以免病菌落入土中。此病是苗期一次性侵染的病害,在苗期利用药剂预防病菌的侵入,将会有效地控制本病的发生。用25%的粉锈宁或羟锈宁,按0.3%剂量拌种。
2.2玉米粗缩病和矮花叶病
玉米粗缩病和矮花叶病是由蚜虫和飞虱传毒,在拌种的基础上,玉米四叶期,用3%天达啶虫脒2000倍+天达裕丰1500倍液喷雾,完全可防治病毒病;病毒病发生的地块,用天达裕丰1000倍加1000倍天达2116混合喷雾,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2.3玉米大、小叶斑病
玉米大斑病和玉米小斑病主要危害叶片,有时也侵染叶鞘和苞叶,小斑病除危害上述部位外,还可危害果穗。常将这二种病害统称为“玉米斑病”。
玉米大斑病的典型症状是由小的病斑迅速扩展成为长菱形大斑,严重的长达10-30厘米,有些长斑甚至超过30厘米,有时几个病斑连在一起,形成不规则形大斑。病斑最初水浸状,很快变为青灰色,最后变为褐色枯死斑。空气潮湿时,病斑上可长出黑色霉状物。
玉米小斑病的症状特点是病斑小,一般长不超过1厘米,宽只限在两个叶脉之间,近椭圆形,病斑边缘色泽较深,为赤褐色。此外,病斑的数量一般比较多。玉米大、小斑病的病菌都以分生孢子附着于病株残体上越冬,或以菌丝体潜伏于病残组织中越冬,第二年孢子萌发引起初次侵染,感病后的植株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引起再次侵染。
发病初期用50%敌菌灵0.5千克,或50%的甲基托布津,或50%的退菌特2000-3000倍+天达2116粮食型600倍+天达裕丰1500-2000倍液喷洒,喷施2-3次,每隔10-15天喷一次。或用50%天达腐霉利50-100克于心叶末期至吐丝期喷雾1-2次。
3 玉米杂草防治
玉米杂草种类繁多,自然环境、耕作制度、栽培方式不同,杂草的发生种类有所不同,一般主要危害玉米的杂草有藜、蓼、苋、稗、马唐、狗尾草、茼麻、猪毛菜、田旋花、苦苣菜、苍耳、马齿苋、铁苋菜、香薷、刺儿菜、车前草等。玉米田除草所用的除草剂目前主要有均三氯苯类、取代脲类、酰胺类等。由于玉米田中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大部分混生,一般除草剂混合使用或分期搭配使用。生产上常用除草剂有:
阿特拉津:每亩用40%阿特拉津胶悬剂170~250毫升,在玉米播前或播后苗前进行土表处理,也可在玉米苗后3~4叶期,田间一年生禾本科杂草2~4叶期茎叶喷雾处理。如果土壤表层干燥应浅混土2~3厘米,以保证药效。用量。
杜耳:每亩用72%杜耳乳油100~150毫升,在玉米播前或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处理。如果施药时土壤表层干燥,应进行浅混2~3厘米。
扑草净:每亩用50%捕草净可湿性粉剂100~200克,在玉米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处理。如施药后土表干燥要进行浅混土2~3厘米。
拉索:每亩用48%拉索乳油200~300毫升,在玉米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处理。可防除稗、马唐、狗尾草、马齿苋、苋、藜、蓼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
乙草胺:每亩用乙草胺乳油100~140毫升,在玉米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处理。施药时如土表干燥,应进行浅混土2~3厘米。
2.4-D丁酯:每亩用72%2.4-D丁酯乳油50~100毫升,在玉米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处理,也可在玉米苗后4~6叶期进行茎叶处理,但每亩用药量要相应减少为30~4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