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如何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 职业技能培训 农村富余劳动力 人力资本 经济收益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我国相当长时期内社会经济工作的一项艰巨任务。当前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劳动技能缺乏是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和层次的一个重要因素,逐步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的基本前提。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是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根本性措施。
1 当前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1思想认识不到位,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一方面,有些地方、部门和企业领导对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认为教育培训是农民自己的事情。轻教育培训的现象较为普遍,没有认识到职业培训对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重要性,没有认识到加强职业培训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文化知识所限,农民还没有认识到教育培训对自身长远利益的影响,加之培训的成本较高农民难以承受,相当部分培训机构的办学形式、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实用性,增加了农民对培训后就业预期的不确定性,因而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1.2培训经费严重不足
由于职业培训的特殊性,职业培训对实习、实训条件的要求很高,而实习实训需要投入的成本较大。据调查,培训1个农民工,需要3个月左右的时间,费用约1200元。私立性质的培训机构投入不够,影响培训效果与质量,政府部门主管的公共培训机构大多很少财政投入,主要靠自己创收,经费短缺制约了培训机构办学条件的改善与设备、设施的改进提高,导致师资队伍的素质提升不上去,影响了培训规模的扩大和质量的提高。
1.3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内容与生产实际脱节
有的培训机构,轻视技能培训或者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时间过长,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有的培训机构没有考虑到农民培训的特殊性以及农民文化素质低的实际,强调课堂系统理论讲解而轻视技能操作;有的培训机构忽视引导性培训,教学中很少涉及到对于法律法规、城市生活常识、市民意识等知识,致使很多新到城市转移就业的农民工不适应城市环境;有的培训机构不是从自身实际出发,没有在对市场进行认真的调研后确定自身的市场定位,而是人云亦云,盲目设置专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1.4办学条件参差不齐
有的培训机构教学设施落后,实习实训设备简陋,有些教学仪器甚至是淘汰产品,与新技术、新技能用工培训的要求极不适应;有的培训机构师资匮乏,特别是既懂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操作能力、了解企业培训需求的教师奇缺,难以保证正常的培训质量;更有少数培训机构以培训为晃子,坑蒙拐骗,损害农民利益。
2 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策略
2.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任务要求
要充分认识加快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工作的重要性,确保培训工作落实到实处,必须健全机构,加强组织领导,设立专门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调查、联系、协调及具体组织培训工作,确保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在这方面,宁波市就做的较好。在市这一级,宁波市成立了涉及公安、劳保、司法、计生、民政、卫生、工商、财政等13个成员单位参与的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常务副市长担任。在区(市、县)和镇(街道),成立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在流动人口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和公安派出所具体指导下工作,由乡镇综治办主任兼主任,派出所一名领导担任副主任,工作人员是从综治办、派出所、计划生育等部门抽调,外来人口专管员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专管员具体负责辖区内外来人口的管理服务工作。
2.2建立职业培训的长效管理体制和评估机制
建立多元化的农民培训投入机制。由于农民收入整体水平较低,而农民的转移培训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因此,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经费应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用人单位、农民个人以及其它社会力量共同承担的合理的、多元的投入机制。地方各级财政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经费纳入经常性预算,加大对农民参加培训的补贴力度,并且根据地方财政收入增加而予以增加。同时,制定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激励机制,对社会声誉好、办学规范的培训机构以及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其它社会培训机构,政府应提供优惠政策给予支持。
完善培训经费发放机制。建立培训经费与培训质量、就业效果挂钩机制。
建立行之有效的教育培训评估机制。政府应出台有关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评估体系,对现有的教育培训机构进行科学评估,规范办学行为。积极扶持办学条件好,社会声誉好的培训机构,努力培育一批有市场前景、办学规范的培训机构,坚决取缔不具备基本办学条件、以赢利为目的、坑害农民的培训机构。
2.3创新办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
鉴于农民参加职业培训的目的是为了就业,以及农民的文化素质偏低,时间分散的实际,在培训的形式上,应以短期培训为主,变书本教学为实用操作、技能传授,尽量减少理论知识的讲解;变课堂教学为现场教学,直接传授新技术、新工艺的使用,新仪器、新设备的操作。同时,还要充分发挥网络优势。
在培训内容的安排上,一要以就业为导向,将培训定位于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坚决抵制考证书导向。二要注重技能培训与引导性培训并重,既要传授就业所需的职业技能,也要传授市场经济知识、法律法规、城市生活常识、市民意识等知识,使农民既学到实用技能,顺利就业,又拥有现代城市思想,又好又快地融入城市。三是技能性教学应突出实用性为主,确保培训质量。
2.4转变培训观念,实现培训形式多样化
就业是民生之本,培训是就业之基。观念创新,培训工作就能开拓新局面。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培训模式,以崭新的思维,逐步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培训路子,在培训过程中做到两个“坚持”:
2.4.1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随着我们国家用人制度的深入改革,按技用人已成为广泛准则,技能人才成了企业的香饽饽。按企业需要抓培训,按学员就业要求组织培训成了培训机构的工作方向。就业决定着教育的取向,对农民工的培训,也不能脱离用工大环境。多年来,我培中心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努力推进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措施。在培训的过程中加强与企业联合,减少办学成本,以质量求信誉、以技能求突破,既提高了我培训中心在社会和企业的信誉度、知名度,又为学员提供了良好的服务,使培训工作步入良性发展。
2.4.2坚持培训模式的多元化,走长、中、短期培训结合的路子。由于农村劳动力具有文化、技能等不同因素差异的特点,他们难以适应我国当前进行的传统工业的改造升级、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必须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按需所求。劳动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既希望通过接受培训来增强自己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同时不愿付出过高的培训成本。因此,针对这些特点,在培训工作中努力做到两个方面:一是针对企业要求,技术含量较高的专业,着重在专业基础上下功夫,培养他们扎实上岗的能力,采取中期培训的方法,如面点师,车床,汽车修理等;二是根据上岗要求和工作特点,广泛开展为期半月至一个月左右的短期培训,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快速合格上岗提供支持,如电工、电焊、服装等,这些培训不仅提高了他们劳动技能,也为他们就业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 孟凡友,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成本效益分析,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1:77-80
2 周濟,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全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职业技术教育,2004,9:14-2
3 刘玉来,农村劳动力培训的经济学分析,农村经济,2003,9:62-64
4 苏群周春芳,农民工人力资本对外出打工收入影响研究-江苏省的实证分析农村经济
关键词 职业技能培训 农村富余劳动力 人力资本 经济收益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我国相当长时期内社会经济工作的一项艰巨任务。当前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劳动技能缺乏是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和层次的一个重要因素,逐步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的基本前提。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是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根本性措施。
1 当前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1思想认识不到位,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一方面,有些地方、部门和企业领导对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认为教育培训是农民自己的事情。轻教育培训的现象较为普遍,没有认识到职业培训对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重要性,没有认识到加强职业培训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文化知识所限,农民还没有认识到教育培训对自身长远利益的影响,加之培训的成本较高农民难以承受,相当部分培训机构的办学形式、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实用性,增加了农民对培训后就业预期的不确定性,因而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1.2培训经费严重不足
由于职业培训的特殊性,职业培训对实习、实训条件的要求很高,而实习实训需要投入的成本较大。据调查,培训1个农民工,需要3个月左右的时间,费用约1200元。私立性质的培训机构投入不够,影响培训效果与质量,政府部门主管的公共培训机构大多很少财政投入,主要靠自己创收,经费短缺制约了培训机构办学条件的改善与设备、设施的改进提高,导致师资队伍的素质提升不上去,影响了培训规模的扩大和质量的提高。
1.3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内容与生产实际脱节
有的培训机构,轻视技能培训或者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时间过长,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有的培训机构没有考虑到农民培训的特殊性以及农民文化素质低的实际,强调课堂系统理论讲解而轻视技能操作;有的培训机构忽视引导性培训,教学中很少涉及到对于法律法规、城市生活常识、市民意识等知识,致使很多新到城市转移就业的农民工不适应城市环境;有的培训机构不是从自身实际出发,没有在对市场进行认真的调研后确定自身的市场定位,而是人云亦云,盲目设置专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1.4办学条件参差不齐
有的培训机构教学设施落后,实习实训设备简陋,有些教学仪器甚至是淘汰产品,与新技术、新技能用工培训的要求极不适应;有的培训机构师资匮乏,特别是既懂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操作能力、了解企业培训需求的教师奇缺,难以保证正常的培训质量;更有少数培训机构以培训为晃子,坑蒙拐骗,损害农民利益。
2 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策略
2.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任务要求
要充分认识加快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工作的重要性,确保培训工作落实到实处,必须健全机构,加强组织领导,设立专门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调查、联系、协调及具体组织培训工作,确保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在这方面,宁波市就做的较好。在市这一级,宁波市成立了涉及公安、劳保、司法、计生、民政、卫生、工商、财政等13个成员单位参与的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常务副市长担任。在区(市、县)和镇(街道),成立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在流动人口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和公安派出所具体指导下工作,由乡镇综治办主任兼主任,派出所一名领导担任副主任,工作人员是从综治办、派出所、计划生育等部门抽调,外来人口专管员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专管员具体负责辖区内外来人口的管理服务工作。
2.2建立职业培训的长效管理体制和评估机制
建立多元化的农民培训投入机制。由于农民收入整体水平较低,而农民的转移培训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因此,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经费应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用人单位、农民个人以及其它社会力量共同承担的合理的、多元的投入机制。地方各级财政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经费纳入经常性预算,加大对农民参加培训的补贴力度,并且根据地方财政收入增加而予以增加。同时,制定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激励机制,对社会声誉好、办学规范的培训机构以及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其它社会培训机构,政府应提供优惠政策给予支持。
完善培训经费发放机制。建立培训经费与培训质量、就业效果挂钩机制。
建立行之有效的教育培训评估机制。政府应出台有关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评估体系,对现有的教育培训机构进行科学评估,规范办学行为。积极扶持办学条件好,社会声誉好的培训机构,努力培育一批有市场前景、办学规范的培训机构,坚决取缔不具备基本办学条件、以赢利为目的、坑害农民的培训机构。
2.3创新办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
鉴于农民参加职业培训的目的是为了就业,以及农民的文化素质偏低,时间分散的实际,在培训的形式上,应以短期培训为主,变书本教学为实用操作、技能传授,尽量减少理论知识的讲解;变课堂教学为现场教学,直接传授新技术、新工艺的使用,新仪器、新设备的操作。同时,还要充分发挥网络优势。
在培训内容的安排上,一要以就业为导向,将培训定位于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坚决抵制考证书导向。二要注重技能培训与引导性培训并重,既要传授就业所需的职业技能,也要传授市场经济知识、法律法规、城市生活常识、市民意识等知识,使农民既学到实用技能,顺利就业,又拥有现代城市思想,又好又快地融入城市。三是技能性教学应突出实用性为主,确保培训质量。
2.4转变培训观念,实现培训形式多样化
就业是民生之本,培训是就业之基。观念创新,培训工作就能开拓新局面。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培训模式,以崭新的思维,逐步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培训路子,在培训过程中做到两个“坚持”:
2.4.1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随着我们国家用人制度的深入改革,按技用人已成为广泛准则,技能人才成了企业的香饽饽。按企业需要抓培训,按学员就业要求组织培训成了培训机构的工作方向。就业决定着教育的取向,对农民工的培训,也不能脱离用工大环境。多年来,我培中心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努力推进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措施。在培训的过程中加强与企业联合,减少办学成本,以质量求信誉、以技能求突破,既提高了我培训中心在社会和企业的信誉度、知名度,又为学员提供了良好的服务,使培训工作步入良性发展。
2.4.2坚持培训模式的多元化,走长、中、短期培训结合的路子。由于农村劳动力具有文化、技能等不同因素差异的特点,他们难以适应我国当前进行的传统工业的改造升级、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必须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按需所求。劳动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既希望通过接受培训来增强自己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同时不愿付出过高的培训成本。因此,针对这些特点,在培训工作中努力做到两个方面:一是针对企业要求,技术含量较高的专业,着重在专业基础上下功夫,培养他们扎实上岗的能力,采取中期培训的方法,如面点师,车床,汽车修理等;二是根据上岗要求和工作特点,广泛开展为期半月至一个月左右的短期培训,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快速合格上岗提供支持,如电工、电焊、服装等,这些培训不仅提高了他们劳动技能,也为他们就业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 孟凡友,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成本效益分析,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1:77-80
2 周濟,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全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职业技术教育,2004,9:14-2
3 刘玉来,农村劳动力培训的经济学分析,农村经济,2003,9:62-64
4 苏群周春芳,农民工人力资本对外出打工收入影响研究-江苏省的实证分析农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