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国民居建筑就是一部凝固的中国建筑史,而我国的少数民族的民居是这部建筑史中光彩夺目的一页。本文在分析土家族民特征居的基础上, 通过对影响土家族民居形成的各个要素的进一步分析, 探讨了土家族民居的文化内涵。尝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建筑设计提供具有民族特色的素材。
【关键词】 土家族; 民居; 建筑; 特征
人类最基本的两种聚落形式是城市和乡村,基于少数民族分布的特点,有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地处于地理劣势的地区,形成乡村的聚落形式。城市与乡村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在当今中国正在进行的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中,许多经济发达地区的城乡界限越来越难以清晰的划分开来,但是无论城市聚落如何高速发展,没有乡村这种聚落形式,城市的概念也是空洞和毫无存在意义的。因此,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和国内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中,研究少数民族的民居,探索其文化内涵,是具有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的。
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武陵山区,这座武陵山脉沿着东西走向延绵了420公里,在武陵山脉约10万平方公里范围以内,孕育了独特的秀丽风景和勤劳的土家人。土家族有人口835.39万(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世代聚居在武陵山脉范围内交界的四个省份:湖南、湖北、四川和贵州。土家族所使用的语言是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无本民族文字,现在绝大多数人通用汉语。由于武陵山脉的独特地貌,形成了独特的民居和民族文化,使土家族居住空间呈现出别具一格的民族特色。
一、土家族民居特征
武陵山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是孕育土家族民居的独特风格和形式的肥沃土壤。武陵山区属于亚热带山区气候,常年云雾萦绕,空气湿度大,起伏的地形地貌,这些特征为土家族的干栏式民居建筑的孕育形成创造了条件。土家族民居中最典型的要数飞檐翘角、空灵秀美的“吊脚楼”了。土家族的吊脚楼民居有以下特征。
(一)灵动的建筑外观
由于武陵山区山峦连绵,水网也十分密布,使得土家族的民居选址更为珍惜土地,其聚居场所一半为陆地,一半为水。地形条件决定了土家族民居的建筑就依山而建,而为了避免水汽和有害生物对民居的侵害,土家人选择让民居腾空而起,这种的民居样式不仅使土家族获得了健康的居住场所,而且形成了灵动的民居建筑外观。
(二)因地制宜的民居建筑取材
土家族的民居多为木结构建筑, 除了屋顶的材料之外,全屋基本是用杉木建造,智慧的土家人经过世世代代的实践,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能够因地制宜的选择质优与经济的建筑材料,选择杉木为主要的民居建筑材料并不是偶然,由于杉木比较适宜生长于具有良好的排水条件的山地,并且需要在气候温暖而多雨的地区,而恰好土家族的聚居地武陵山区满足杉木生长的要求。不仅如此,杉木的生长速度快,材质好,使它具有极好的经济价值。在使用价值方面,杉木的结构均匀,易加工,耐腐蚀,这些特性为土家族建造民居提供了优质的选择。
(三) 丰富多样的建筑规模
土家族的吊脚楼很少有单家独户建造的,多数都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形式建造,这也使得吊脚楼形成独特的魅力。土家人结合家庭的实际需要和经济状况,选择不同样式的民居,一般人家都会选择一栋4排扇3间屋或6排扇5间屋的形式,经济状况中等的会选择5柱2骑或者5柱4骑,家境殷实的则会选择7柱4骑或者四合天井大院。这些民居样式都是一村一寨的进行建造,形成壮观的土家族民居聚落。
二、形成土家族民居特征的要素分析
(一) 地形地貌
武陵山的腹地,是连绵不断的山脉,山与山相连,视力所及之处,满眼是山,因而土家族的民居多依山就势建于靠近水源的山坡或山脊, 土家族聚居地的道路也是随着地形的自然走向而曲折。飞檐翘角的土家吊脚楼也随着起伏变化的地形和蜿蜒曲折的道路构成了颇具特色的建筑风貌。
(二)植物群落
土家族族聚居地的武陵山区属于亚热带山地气候,空气湿度大,常年云雾缭绕,森林资源十分丰富,丰富的植物群落不仅为土家族民居的建造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主材,并且为民居建筑的外部环境创造了大量的构成元素。在土家人建造房屋所选择的木料中有紫树,被认为是“多子多福”的象征,还有象征“春常在”的椿树,也是土家人的民居选材。丰富多样的植物群落为土家族民居提供了丰富的创作元素。
(三)建筑形式
土家族的民居属于干栏式建筑, 但是又具有自身的特点,一般多数的干栏式建筑都是全部悬空的形式,而土家族的吊脚楼建筑属于半干栏式的建筑。这种建筑形式一般是正屋建造在实地上,厢房有一边和正房相连也建造在实地之上,厢房的其余三面都是悬空建造,利用柱子支撑厢房的其余三面。
(四)传统文化
连绵的武陵山区孕育了土家族的山歌文化,山歌的种类繁多,有在土家人劳动生产时的山歌,有在婚丧嫁娶中的“哭歌”,山歌文化贯穿土家族生活的方方面面;温润的气候适宜茶叶的生长,有著名的土家“三道茶”;在民族服饰上,土家族的装饰花纹和图案大多来自于本地的图腾、植物、神话传说等,在土家族的纺织品中,有著名的“西兰卡普”。
总结
本文对土家族的居住民居特征以及影响其形成的各要素进行的浅析,可以看出因地制宜、崇拜自然、顺应自然是土家族文化最基本特征。从土家族的民居建筑中可以看出该民族对自然环境的崇拜和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民间文化丰富多彩,土家族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山歌等所反映的内容,蕴含着土家族天人合一的思想。武陵山区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孕育出土家文化,土家族独特的飞檐翘角的民居为今天的建筑设计提供了创作的素材,并且提供了广阔的设计思路。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要发掘多民族的传统民居文化,将富有民族特色的民居特征要素融入到现代的建筑设计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 赋予传统民居以新的内涵。
参考文献
[1]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7
[2] 孙雁,覃琳,夏智勇.渝东南土家族民居. 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3] 黄海涛.土家族.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新疆电子音像出版社,2010
[4] 贾洪波.中国古代建筑.南开大学出版社, 2010
[5] 王其韵. 中国民居.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关键词】 土家族; 民居; 建筑; 特征
人类最基本的两种聚落形式是城市和乡村,基于少数民族分布的特点,有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地处于地理劣势的地区,形成乡村的聚落形式。城市与乡村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在当今中国正在进行的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中,许多经济发达地区的城乡界限越来越难以清晰的划分开来,但是无论城市聚落如何高速发展,没有乡村这种聚落形式,城市的概念也是空洞和毫无存在意义的。因此,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和国内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中,研究少数民族的民居,探索其文化内涵,是具有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的。
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武陵山区,这座武陵山脉沿着东西走向延绵了420公里,在武陵山脉约10万平方公里范围以内,孕育了独特的秀丽风景和勤劳的土家人。土家族有人口835.39万(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世代聚居在武陵山脉范围内交界的四个省份:湖南、湖北、四川和贵州。土家族所使用的语言是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无本民族文字,现在绝大多数人通用汉语。由于武陵山脉的独特地貌,形成了独特的民居和民族文化,使土家族居住空间呈现出别具一格的民族特色。
一、土家族民居特征
武陵山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是孕育土家族民居的独特风格和形式的肥沃土壤。武陵山区属于亚热带山区气候,常年云雾萦绕,空气湿度大,起伏的地形地貌,这些特征为土家族的干栏式民居建筑的孕育形成创造了条件。土家族民居中最典型的要数飞檐翘角、空灵秀美的“吊脚楼”了。土家族的吊脚楼民居有以下特征。
(一)灵动的建筑外观
由于武陵山区山峦连绵,水网也十分密布,使得土家族的民居选址更为珍惜土地,其聚居场所一半为陆地,一半为水。地形条件决定了土家族民居的建筑就依山而建,而为了避免水汽和有害生物对民居的侵害,土家人选择让民居腾空而起,这种的民居样式不仅使土家族获得了健康的居住场所,而且形成了灵动的民居建筑外观。
(二)因地制宜的民居建筑取材
土家族的民居多为木结构建筑, 除了屋顶的材料之外,全屋基本是用杉木建造,智慧的土家人经过世世代代的实践,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能够因地制宜的选择质优与经济的建筑材料,选择杉木为主要的民居建筑材料并不是偶然,由于杉木比较适宜生长于具有良好的排水条件的山地,并且需要在气候温暖而多雨的地区,而恰好土家族的聚居地武陵山区满足杉木生长的要求。不仅如此,杉木的生长速度快,材质好,使它具有极好的经济价值。在使用价值方面,杉木的结构均匀,易加工,耐腐蚀,这些特性为土家族建造民居提供了优质的选择。
(三) 丰富多样的建筑规模
土家族的吊脚楼很少有单家独户建造的,多数都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形式建造,这也使得吊脚楼形成独特的魅力。土家人结合家庭的实际需要和经济状况,选择不同样式的民居,一般人家都会选择一栋4排扇3间屋或6排扇5间屋的形式,经济状况中等的会选择5柱2骑或者5柱4骑,家境殷实的则会选择7柱4骑或者四合天井大院。这些民居样式都是一村一寨的进行建造,形成壮观的土家族民居聚落。
二、形成土家族民居特征的要素分析
(一) 地形地貌
武陵山的腹地,是连绵不断的山脉,山与山相连,视力所及之处,满眼是山,因而土家族的民居多依山就势建于靠近水源的山坡或山脊, 土家族聚居地的道路也是随着地形的自然走向而曲折。飞檐翘角的土家吊脚楼也随着起伏变化的地形和蜿蜒曲折的道路构成了颇具特色的建筑风貌。
(二)植物群落
土家族族聚居地的武陵山区属于亚热带山地气候,空气湿度大,常年云雾缭绕,森林资源十分丰富,丰富的植物群落不仅为土家族民居的建造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主材,并且为民居建筑的外部环境创造了大量的构成元素。在土家人建造房屋所选择的木料中有紫树,被认为是“多子多福”的象征,还有象征“春常在”的椿树,也是土家人的民居选材。丰富多样的植物群落为土家族民居提供了丰富的创作元素。
(三)建筑形式
土家族的民居属于干栏式建筑, 但是又具有自身的特点,一般多数的干栏式建筑都是全部悬空的形式,而土家族的吊脚楼建筑属于半干栏式的建筑。这种建筑形式一般是正屋建造在实地上,厢房有一边和正房相连也建造在实地之上,厢房的其余三面都是悬空建造,利用柱子支撑厢房的其余三面。
(四)传统文化
连绵的武陵山区孕育了土家族的山歌文化,山歌的种类繁多,有在土家人劳动生产时的山歌,有在婚丧嫁娶中的“哭歌”,山歌文化贯穿土家族生活的方方面面;温润的气候适宜茶叶的生长,有著名的土家“三道茶”;在民族服饰上,土家族的装饰花纹和图案大多来自于本地的图腾、植物、神话传说等,在土家族的纺织品中,有著名的“西兰卡普”。
总结
本文对土家族的居住民居特征以及影响其形成的各要素进行的浅析,可以看出因地制宜、崇拜自然、顺应自然是土家族文化最基本特征。从土家族的民居建筑中可以看出该民族对自然环境的崇拜和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民间文化丰富多彩,土家族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山歌等所反映的内容,蕴含着土家族天人合一的思想。武陵山区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孕育出土家文化,土家族独特的飞檐翘角的民居为今天的建筑设计提供了创作的素材,并且提供了广阔的设计思路。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要发掘多民族的传统民居文化,将富有民族特色的民居特征要素融入到现代的建筑设计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 赋予传统民居以新的内涵。
参考文献
[1]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7
[2] 孙雁,覃琳,夏智勇.渝东南土家族民居. 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3] 黄海涛.土家族.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新疆电子音像出版社,2010
[4] 贾洪波.中国古代建筑.南开大学出版社, 2010
[5] 王其韵. 中国民居.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