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分课堂的应用将传统教学的课堂时间进行了重新的划分,教师由主导地位转换成指导、监督的角色,将课堂的一半时间分给学生,让他们进行讨论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近年来,如何提高高校课堂效果,提升当代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一直成为广大高校教师心中的“诟病”,在这样的情况下, 复旦大学心理系的张学新教授,提出了对分课堂的新模式并且在很多学校实践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分课堂教学法 临床医学 概要 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11(c)-0177-02
1 对分课题的简介
对分课堂的应用将传统教学的课堂时间进行了重新的划分,教师由主导地位转换成指导、监督的角色,将课堂的一半时间分给学生,让他们进行讨论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这样,在讲授和内化吸收之后,突出了自由学习、课堂讨论的重要程度。实施中最关键的一点是把讲授和交互式学习在时间上分隔开来(相隔一周),让学生在这两个过程之间有充分的时间按自己的计划进行自我安排式的内化吸收。这样,对分课堂把教学清晰地分离为3个过程,分别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也可简称为PAD课堂。强调内化、吸收过程、整合讲授法与讨论,吸收双方优点,摒弃两者缺点构建了一个新的教学模式,短时间内取得了较多成果。该模式已在我国众多高校施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2 教学背景
结合对分课堂的特点,2018年对分课题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概要》教学中应用。执行班级是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班级人数50余人,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4个学习小组。每课时45min,两节课联排。每次课的第1节是上一次课的小组讨论和成果分享,第二节课讲授新课。
3 实施过程
3.1 课堂讲授
对分的讲授原则主要是精讲和留白,简称精点讲解,非重要自由讨论。针对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只有原来一半的时间进行讲授,不可能全面覆盖,应该做引导性地带领学生们学习,讲解学习目标、章节内容的逻辑结构、与其他内容的关联和关系、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等。精讲是在相对宏观的层面上,告诉学生学什么、为何学和如何学。学什么,怎么学。
3.2 课堂讨论
分4个环节:小组讨论、教师抽查、自由提问、教师总结,次序重要,不能变动。小组讨论通常4人一组,时间为5~20min。要求学生围绕作业,特别是学习通,针对同学们的收获,互相切磋学习,共同解决问题。小组讨论时,教师督处学生认真学习,积极参与。
3.3 课后作业
课后学生有一周的时间阅读教材、完成作业,根据个人的兴趣、能力、需求,在自己最合适的时间,以最适宜自己的方式方法,深入理解,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内化吸收要求独立完成,不能与同学或教师讨论交流。作业是连接讲授与讨论的核心环节,作业的布置十分关键。对分教学方式中,作业在期评中占的比例一般变为50%以上,而且累计积分。
4 对分课堂的运用优势
4.1 从教师层面
4.1.1 减轻教师负担
对分课堂中,授课时间减少一半,教师只需把握知识系统的主干,讲授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把简单但枯燥、单调、不适合讲解的内容留给学生自己阅读,备课量减少。课上不仅保护了嗓子,而且课前制作幻灯片的数量大幅度减少,在有优秀教科书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做到完全不准备幻灯片,备课负担大幅度降低。
4.1.2 教学突破
对分课堂让教师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回归到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帮助者”这一正确定位上。教师重点是教而不尽,给学生留出探索空间,教学过程中的机械性成分降低,指导性成分提升,学生学习动机增强,对教师更尊重,教师职业成就感更强。对分课堂注重过程性学习,把有效学习应该付出的努力分散到整个学期,有效避免了传统课堂中普遍出现的学生考前紧张、临时冲刺学习现象。
4.1.3 提高专业能力
对分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真正的教育改革,一定要带动教师能力的提升,不能改变教师的教育改革,沒有长久的生命力。受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出现“地板效应”,即合格教师与不合格教师的教学效果都不太高,拉不开差距。对分模式打开了教师能力上升的空间,让优秀教师可以脱颖而出,增加了对教师能力和素养的区分度。因为对分的教学方法并不单一,需要教师在教材选择、内容分割、学情评估、精讲留白、作业布置、讨论组织、答疑总结等多个维度展示自己的能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这其实大大提升了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不同能力的教师在应对挑战的时候,自然会显出自己的不足与优势。
对分使得教师教学能力迅速提升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形成了高质、高效的闭环教学。过去教师满堂灌,学生学的到底怎样,根本不清楚。现在教师从作业、亮考帮、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各个环节,全面、准确、及时地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而这些情况反映了教师讲授和教学安排的合理性,教师可以每周根据上周的教学情况,或每天根据昨天的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4.2 从学生层面
4.2.1 改变学习动机
没有批评的课堂,是没有抱怨、没有嘲笑的课堂,是教师对学生充分“赏识”的课堂。赏识的背后,有对差异的接纳,有对失败的宽容,有深刻的信任与爱。教师的赏识,特别是对后进学生的赏识,是对学生最大的激励,是学生成长的巨大动力。赏识不是对学生取得好结果的表扬,而是要针对过程和态度,表达对学生独特性和努力的发现与肯定,以及对未来的期望。
对分课堂讲授的时候让学生专注,讨论的时候让学生放松,符合古语说的“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这样的节奏,吻合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让学生觉得课堂是舒适的课堂,也更愿意学习。对分课堂理念下,教学的第一目标,不是让学生学多少、学多好,而是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爱学习。
4.2.2 转变学习方式
对分课堂为学生带来的第二个巨大变革是学习方式的转变。由传统方式转向过程性学习、个性化学习、问题化学习、合作性学习及策略性学习。
4.2.3 提高学习效果
对分课堂设计严谨,环环相扣、层次递进。学生不听课就去看书,没有深度,看了书,没有作业,得不到巩固,个人吸收后没有小组的互相检测,不能发现自己的错误和问题,小组讨论后解决不了的问题,必然需要教师高水平的指导。流程涵盖了学习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和元素,体现了不能违背的学习规律。因为不可或缺,因为不可违背,这样的教与学就是有价值的。对分把讲授和答疑这样共性的环节放到课堂内,把内化吸收这样个性化的过程放到课堂外,用小组讨论实现个性问题向共性问题的转换。对分课堂下,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习方法,教和学都更有效率,也一定能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
5 结语
总之,对分课堂是一个完整的新教学模式,给传统教学带来整体性、全局性的改变,也引发了学生学习模式的真正改变,其影响和意义将是极其深远的。对分课堂是全世界适应后工业化时代的新型的教育模式。对分课堂是基于心理学设计的,深切地符合人性,正如智能手机取代传统手机一样。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4-08-23].http://m.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files/meme633/201407/171144hmtl.
[2] 崔艾举.从逃课现象看高校改革的着眼点[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19(9):114.
关键词:分课堂教学法 临床医学 概要 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11(c)-0177-02
1 对分课题的简介
对分课堂的应用将传统教学的课堂时间进行了重新的划分,教师由主导地位转换成指导、监督的角色,将课堂的一半时间分给学生,让他们进行讨论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这样,在讲授和内化吸收之后,突出了自由学习、课堂讨论的重要程度。实施中最关键的一点是把讲授和交互式学习在时间上分隔开来(相隔一周),让学生在这两个过程之间有充分的时间按自己的计划进行自我安排式的内化吸收。这样,对分课堂把教学清晰地分离为3个过程,分别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也可简称为PAD课堂。强调内化、吸收过程、整合讲授法与讨论,吸收双方优点,摒弃两者缺点构建了一个新的教学模式,短时间内取得了较多成果。该模式已在我国众多高校施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2 教学背景
结合对分课堂的特点,2018年对分课题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概要》教学中应用。执行班级是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班级人数50余人,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4个学习小组。每课时45min,两节课联排。每次课的第1节是上一次课的小组讨论和成果分享,第二节课讲授新课。
3 实施过程
3.1 课堂讲授
对分的讲授原则主要是精讲和留白,简称精点讲解,非重要自由讨论。针对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只有原来一半的时间进行讲授,不可能全面覆盖,应该做引导性地带领学生们学习,讲解学习目标、章节内容的逻辑结构、与其他内容的关联和关系、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等。精讲是在相对宏观的层面上,告诉学生学什么、为何学和如何学。学什么,怎么学。
3.2 课堂讨论
分4个环节:小组讨论、教师抽查、自由提问、教师总结,次序重要,不能变动。小组讨论通常4人一组,时间为5~20min。要求学生围绕作业,特别是学习通,针对同学们的收获,互相切磋学习,共同解决问题。小组讨论时,教师督处学生认真学习,积极参与。
3.3 课后作业
课后学生有一周的时间阅读教材、完成作业,根据个人的兴趣、能力、需求,在自己最合适的时间,以最适宜自己的方式方法,深入理解,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内化吸收要求独立完成,不能与同学或教师讨论交流。作业是连接讲授与讨论的核心环节,作业的布置十分关键。对分教学方式中,作业在期评中占的比例一般变为50%以上,而且累计积分。
4 对分课堂的运用优势
4.1 从教师层面
4.1.1 减轻教师负担
对分课堂中,授课时间减少一半,教师只需把握知识系统的主干,讲授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把简单但枯燥、单调、不适合讲解的内容留给学生自己阅读,备课量减少。课上不仅保护了嗓子,而且课前制作幻灯片的数量大幅度减少,在有优秀教科书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做到完全不准备幻灯片,备课负担大幅度降低。
4.1.2 教学突破
对分课堂让教师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回归到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帮助者”这一正确定位上。教师重点是教而不尽,给学生留出探索空间,教学过程中的机械性成分降低,指导性成分提升,学生学习动机增强,对教师更尊重,教师职业成就感更强。对分课堂注重过程性学习,把有效学习应该付出的努力分散到整个学期,有效避免了传统课堂中普遍出现的学生考前紧张、临时冲刺学习现象。
4.1.3 提高专业能力
对分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真正的教育改革,一定要带动教师能力的提升,不能改变教师的教育改革,沒有长久的生命力。受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出现“地板效应”,即合格教师与不合格教师的教学效果都不太高,拉不开差距。对分模式打开了教师能力上升的空间,让优秀教师可以脱颖而出,增加了对教师能力和素养的区分度。因为对分的教学方法并不单一,需要教师在教材选择、内容分割、学情评估、精讲留白、作业布置、讨论组织、答疑总结等多个维度展示自己的能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这其实大大提升了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不同能力的教师在应对挑战的时候,自然会显出自己的不足与优势。
对分使得教师教学能力迅速提升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形成了高质、高效的闭环教学。过去教师满堂灌,学生学的到底怎样,根本不清楚。现在教师从作业、亮考帮、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各个环节,全面、准确、及时地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而这些情况反映了教师讲授和教学安排的合理性,教师可以每周根据上周的教学情况,或每天根据昨天的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4.2 从学生层面
4.2.1 改变学习动机
没有批评的课堂,是没有抱怨、没有嘲笑的课堂,是教师对学生充分“赏识”的课堂。赏识的背后,有对差异的接纳,有对失败的宽容,有深刻的信任与爱。教师的赏识,特别是对后进学生的赏识,是对学生最大的激励,是学生成长的巨大动力。赏识不是对学生取得好结果的表扬,而是要针对过程和态度,表达对学生独特性和努力的发现与肯定,以及对未来的期望。
对分课堂讲授的时候让学生专注,讨论的时候让学生放松,符合古语说的“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这样的节奏,吻合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让学生觉得课堂是舒适的课堂,也更愿意学习。对分课堂理念下,教学的第一目标,不是让学生学多少、学多好,而是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爱学习。
4.2.2 转变学习方式
对分课堂为学生带来的第二个巨大变革是学习方式的转变。由传统方式转向过程性学习、个性化学习、问题化学习、合作性学习及策略性学习。
4.2.3 提高学习效果
对分课堂设计严谨,环环相扣、层次递进。学生不听课就去看书,没有深度,看了书,没有作业,得不到巩固,个人吸收后没有小组的互相检测,不能发现自己的错误和问题,小组讨论后解决不了的问题,必然需要教师高水平的指导。流程涵盖了学习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和元素,体现了不能违背的学习规律。因为不可或缺,因为不可违背,这样的教与学就是有价值的。对分把讲授和答疑这样共性的环节放到课堂内,把内化吸收这样个性化的过程放到课堂外,用小组讨论实现个性问题向共性问题的转换。对分课堂下,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习方法,教和学都更有效率,也一定能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
5 结语
总之,对分课堂是一个完整的新教学模式,给传统教学带来整体性、全局性的改变,也引发了学生学习模式的真正改变,其影响和意义将是极其深远的。对分课堂是全世界适应后工业化时代的新型的教育模式。对分课堂是基于心理学设计的,深切地符合人性,正如智能手机取代传统手机一样。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4-08-23].http://m.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files/meme633/201407/171144hmtl.
[2] 崔艾举.从逃课现象看高校改革的着眼点[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19(9):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