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出发,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把推进“放管服”改革作为重要抓手,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国家行政管理承担着按照党和国家决策部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管理社会事务、服务人民群众的重大职责。必须坚持一切行政机关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那么,在政府改革方面,群众的满意度究竟如何?持何种态度?又有何种期待呢?
体改所社会调查课题组2019年城镇居民调查问卷深入调查了城镇居民对政府改革、社会参与的看法和意见。在全国县级以上城市中,以PPS方法随机抽取北京市、湖北省武汉市等24个城市,共采集2688个样本。本报告从城镇居民对政府工作表现和服务水平的评价、对权力监督和干部作风的评价和群众社会参与情况三个方面进行数据呈现,并在文章最后一部分对研究成果加以总结,提出政策建议。
一、对政府工作表现和服务水平的评价
(一)城镇居民对现居住地政府工作表现较为满意
据2019城镇居民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有近七成(69.5%)受访者对现居住地政府工作表现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从评价均分来看,受访者满意度均分达到3.90分,接近“比较满意”水平(4.00分)①。另外,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城镇居民对现居住地政府工作表现的满意度受年龄、职业和城市规模显著影响(α=0.05)。分年龄看,56—64岁人群满意度相对最高,为4.00分;26—35岁人群满意度相对最低,为3.74分。分职业看,国家干部、办事人员和退休人员满意度相对较高,均分分别为4.05分、3.99分和3.96分;相比之下,经理人员的满意度相对最低,均分为3.68分。从城市规模看,大城市人群的满意度相对最高,为3.96分;特超大城市人群居中,为3.89分,中小城市相对最低,为3.82分。
(二)城镇居民对目前我国政府诚信状况评价良好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信用力量与民众信赖评价的统一,是政府影响力与感召力的综合表现,折射出民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赖度。关于目前我国政府诚信状况,有总计超过六成(62.7%)的受访者认为很高或较高。从评价均分来看,受访者均分达到3.85分,接近“比较满意”水平。
(三)城镇居民到政府部门办理各类证件的便利程度稳步提升
数据显示,2015年仅有54.9%的受访者认为到政府部门办理各类证件非常便利或比较便利,2017年这一比例提高到67.7%,2018年达到69.2%,2019年进一步上升至73.7%,较2015年提高18.8个百分点。另外,受访者对便利程度的评分也呈上升态势,由2015年3.49分,偏向“一般”,一路升至2019年3.97分,接近“比较满意”水平。这体现出,2015至2019年我国“减证便民”改革成效显著,城镇居民到政府部门办理各类证件的便利程度稳步提升。
二、对权力监督和干部作风的评价
(一)我国司法公正状况持续向好,城镇居民公平正义感显著提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关于目前我国的司法公正状况,2019年有超六成(62.2%)受访者认为非常公正或比较公正。从评价均分来看,2015年受访者均分为3.36分,2017年上升至3.51,2018年达到3.59分,2019年攀升至3.77分,增速大幅提升。另外,单因素方差表明,城镇居民对目前我国司法公正的评价受职业和城市规模显著影响(α=0.05)。分职业看,国家干部、学生及办事人员评价相对最高,而经理人员评价相对最低。分城市规模看,大城市居民评价最高,达3.82分;中小城市居中,为3.75分;特超大城市评分最低,仅为3.69分,差异较为明显。
(二)我国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不断完善,城镇居民整体评价稳步上升
关于目前我国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是否完善,2019年有近六成(59.2%)受访者表示非常完善或比较完善。从评价均分来看,2017年均分为3.25分,偏向“一般”,2018上升至3.38分,2019年进一步提高到3.64分,接近“比较完善”水平,2017至2019年涨幅达12.0%,进步较为明显。
(三)城镇居民对现居住地市政府政务公开状况的满意度持续提升
据2016年及2018年数据显示,在政务公开方面,公开政府财政预算收入和支出的情况为居民满意度“短板”,明显低于政府公布政府权力范围和责任范围的情况。而分析2019年数据得出,受访者对现居住地市政府公开政府财政预算收入和支出的情况满意度均分上升至3.59分,较2016年提高了15.1%;对现居住地市政府公布政府权力范围和责任范围的情况满意度均分上升至3.58分,较2016年提高9.5%。这两个分项在2019年得分基本持平,体现出2016至2019年现居住地的市政府在推行政务公开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在补齐公开政府财政预算收入和支出这一“短板”上,成效显著。
(四)城镇居民认为基层党员干部作风总体好转,奢靡之风大减,但还应加大力度整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问卷邀请受访城镇居民对目前基层党员干部在作风方面的总体表现进行打分,分值越高,代表作风问题越严重;反之,分值越低,代表作风问题越少。對比2018年和2019年调查数据发现,受访者对基层党员干部作风方面的总体表现评价向好,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个分项指标上的绝对分值都呈下降趋势。 其中,奢靡之风得分相对最低且降幅最大,较2018年数据下降6.6%;其他三个分项降幅也达到3.2%至4.6%。但需要注意的是,还有15.5%和20.1%的受访者认为目前奢靡之风和享乐主义依然很严重或较严重;认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依然很严重或较严重的分别占25.7%和25.2%,比例相对偏高。可见,受访城镇居民对于减少基层奢靡之风的成效较为肯定,而对进一步减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期待较大。 (五)城镇居民对我国近年反腐败斗争成效评价持续提升
调查显示,近八成(76.4%)城镇居民赞成我国实行官员财产公开制度。且有超过八成(81.2%)的受访者均认为我国近年反腐败斗争成效很大或较大。从反腐成效评价均分来看,2019年均分高达4.24分,明显超过“成效较大”水平,较2016年4.10分又提高了3.4%。这表明,我国近年反腐败斗争持续发力,效果显著。此外,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受访者对反腐成效评价与文化水平存在显著相关,文化水平越低,对反腐败斗争成效评价越高。
三、群众社会参与情况
(一)城镇居民更倾向于采用媒体曝光方式表达自身意愿
数据显示,受访者相对更倾向于采用媒体曝光(3.50分)。另外,对比2015年和2016年数据发现,受访者对采用媒体曝光这一表达自身意愿方式的赞成度较往年有所降低;对上访的赞成度则回落到2015年水平;但受访者对公开集会的赞成度却有所提升,较2016年数据增加8.3%,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二)城镇居民向政府表达意见渠道更加畅通,但仍有较大进步空间
2019年调查分析表明,近五成(47.6%)受访者认为目前老百姓向政府表达意见的渠道非常畅通或比较畅通;超过两成(21.6%)受访者表示不太畅通或很不畅通。从评价均分来看,2015年受访者平均分为2.88分,2016年上升至3.11分,2017年为3.14分,2018年达到3.33分,2019年进一步提高到3.37分。这表明,2015至2019年城镇居民对老百姓向政府表达意见渠道畅通度的评价虽有所提升,但仍偏向“一般”。
(三)城镇居民社会活动参与日益广泛,但社区自治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相较2018年,2019年城镇居民各项社会活动参与率均有所提高。具体来看,有76.6%受访者近2年参与过公益捐款、捐物活动;52.6%的人参与过居(村)委会民主选举、决策、管理、监督活动,但与2018年数据相比,此项在各项社会活动中增幅最小,仅提升0.3个百分点;还有51.5%的人参与过志愿者或义工活动,较2018年增幅最明显,达3.4个百分点;另外,有46.6%的受访者参与过社区居民兴趣团体活动,参与度相对最低。
四、结论与建议
(一)主要结论
综上所述,从政府工作表现和服务水平看,城镇居民对现居住地政府的工作表现和政府目前诚信状况持肯定态度;同时,感到到政府部门办理各类证件愈加便利,表明我国“减证便民”改革已取得显著成效。从权力监督和干部作风看,城镇居民对我国司法公正状况、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完善程度的评价都呈上升趋势;对现居住地市政府政务公开情况的评分不断提高,并尤为认可政府在公开政府财政预算收入和支出方面的进步;基层党员干部作风评价总体向好;反腐败斗争成效显著,深入人心。从受访者社会参与情况看,城镇居民表示近年来群众向政府表达意见渠道更加畅通;居民各项社会活动的参与率均有所提升,公众参与不断深入。
总的来看,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但与此同时,还应意识到,目前改革还存在以下几个不足:
一是政府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数据显示,受访群众对现居住地政府的工作表现总体“比较满意”;感觉政府目前诚信状况“较高”;到政府部门办理各类证件“比较便利”,均接近4分水平,但离5分尚有较大差距(见图1)。这表明,目前服务型政府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应着力在提升“人民满意度”上下功夫。
二是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受访城镇居民对我国司法公正状况、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完善程度、政务公开情况的评价都呈上升趋势,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另外,基层党员干部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依然存在。数据显示,2018至2019年基层党员干部“四风”问题整治效果良好,奢靡之风、享乐主义基本刹住,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两项“顽瘴痼疾”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在受访城镇居民中,仍有25.7%和25.2%的人认为目前基层党员干部在作风方面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
三是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有待进一步畅通和规范。据调查结果显示,群众向政府表达意见渠道的畅通程度虽有所提升,但总体评价仍偏向“一般”,且与受访者对其他分项的评价均分比较,得分相对最低,短板明显。另外,目前群众表达自身意愿方式较为匮乏,需要在实践中建立科学合理的体制机制,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切实维护和实现群众的合法权益。
四是公众参与和居民自治有待进一步加强。从受访城镇居民各项社会活动参与率来看,居民参与意识开始觉醒、参与人数逐渐增多。然而,除公益捐款、捐物活动有近八成居民参与外,参与志愿者或义工活动、社区居民兴趣团体活动和居(村)委会民主选举、决策、管理、监督活动的居民仅占五成左右,总体参与率偏低,居民自治活力不强。
(二)政策建议
首先,加快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建设。让人民满意是从结果上衡量服务型政府的最终指标,下一步改革,重点是:一是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二是全面建成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把对政务服务的评价权交给人民,实现让人民群众来评价政府,推动各级政府增强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夯实服务责任,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全面规范、公开公平、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度和获得感。
其次,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制度保障。针对问卷调查中发现的短板,重点是:一是全面推进各级行政机关政务公开工作。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在面向基层的政务公开过程中,扩大公众参与度。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要采取听证、座谈等方式充分听取意见,依法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二是驰而不息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根据工作需要和基层实际,科学设置检查考核指标体系,加强对检查考核的统筹规范,同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新媒体手段,简化检查考核程序和环节,提高检查考核的时效性和精准度,提高检查考核效率,最大限度地减轻基层干部应付检查考核所造成的负担。
最后,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针对城镇居民表达自身意愿不畅、参与自治不足的问题,重点是:一是拓宽人民群众反映意见和建议的渠道。从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入手,持续完善群众意见表达、接收、吸纳与反馈的全流程机制,完善信訪制度、民意调查制度。二是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聚焦力量全覆盖,建好社区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等队伍,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作用,发挥行业协会商会自律功能,推动社会治理力量落到最基层。
注:
①问卷将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太满意、很不满意分别赋值为 5 分、4 分、3 分、2 分、1 分,均分为各项算术平均值。无法选择不参与赋值及均分计算。除满意度外,便利程度、政府公信力、司法公正水平等都采用同样的赋值方法,取值区间均为1—5分。不另注。
(课题负责人:银温泉、胡杰成。执笔人:刘凡熙。刘凡熙,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体管所社会调查研究室博士、助理研究员)
体改所社会调查课题组2019年城镇居民调查问卷深入调查了城镇居民对政府改革、社会参与的看法和意见。在全国县级以上城市中,以PPS方法随机抽取北京市、湖北省武汉市等24个城市,共采集2688个样本。本报告从城镇居民对政府工作表现和服务水平的评价、对权力监督和干部作风的评价和群众社会参与情况三个方面进行数据呈现,并在文章最后一部分对研究成果加以总结,提出政策建议。
一、对政府工作表现和服务水平的评价
(一)城镇居民对现居住地政府工作表现较为满意
据2019城镇居民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有近七成(69.5%)受访者对现居住地政府工作表现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从评价均分来看,受访者满意度均分达到3.90分,接近“比较满意”水平(4.00分)①。另外,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城镇居民对现居住地政府工作表现的满意度受年龄、职业和城市规模显著影响(α=0.05)。分年龄看,56—64岁人群满意度相对最高,为4.00分;26—35岁人群满意度相对最低,为3.74分。分职业看,国家干部、办事人员和退休人员满意度相对较高,均分分别为4.05分、3.99分和3.96分;相比之下,经理人员的满意度相对最低,均分为3.68分。从城市规模看,大城市人群的满意度相对最高,为3.96分;特超大城市人群居中,为3.89分,中小城市相对最低,为3.82分。
(二)城镇居民对目前我国政府诚信状况评价良好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信用力量与民众信赖评价的统一,是政府影响力与感召力的综合表现,折射出民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赖度。关于目前我国政府诚信状况,有总计超过六成(62.7%)的受访者认为很高或较高。从评价均分来看,受访者均分达到3.85分,接近“比较满意”水平。
(三)城镇居民到政府部门办理各类证件的便利程度稳步提升
数据显示,2015年仅有54.9%的受访者认为到政府部门办理各类证件非常便利或比较便利,2017年这一比例提高到67.7%,2018年达到69.2%,2019年进一步上升至73.7%,较2015年提高18.8个百分点。另外,受访者对便利程度的评分也呈上升态势,由2015年3.49分,偏向“一般”,一路升至2019年3.97分,接近“比较满意”水平。这体现出,2015至2019年我国“减证便民”改革成效显著,城镇居民到政府部门办理各类证件的便利程度稳步提升。
二、对权力监督和干部作风的评价
(一)我国司法公正状况持续向好,城镇居民公平正义感显著提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关于目前我国的司法公正状况,2019年有超六成(62.2%)受访者认为非常公正或比较公正。从评价均分来看,2015年受访者均分为3.36分,2017年上升至3.51,2018年达到3.59分,2019年攀升至3.77分,增速大幅提升。另外,单因素方差表明,城镇居民对目前我国司法公正的评价受职业和城市规模显著影响(α=0.05)。分职业看,国家干部、学生及办事人员评价相对最高,而经理人员评价相对最低。分城市规模看,大城市居民评价最高,达3.82分;中小城市居中,为3.75分;特超大城市评分最低,仅为3.69分,差异较为明显。
(二)我国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不断完善,城镇居民整体评价稳步上升
关于目前我国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是否完善,2019年有近六成(59.2%)受访者表示非常完善或比较完善。从评价均分来看,2017年均分为3.25分,偏向“一般”,2018上升至3.38分,2019年进一步提高到3.64分,接近“比较完善”水平,2017至2019年涨幅达12.0%,进步较为明显。
(三)城镇居民对现居住地市政府政务公开状况的满意度持续提升
据2016年及2018年数据显示,在政务公开方面,公开政府财政预算收入和支出的情况为居民满意度“短板”,明显低于政府公布政府权力范围和责任范围的情况。而分析2019年数据得出,受访者对现居住地市政府公开政府财政预算收入和支出的情况满意度均分上升至3.59分,较2016年提高了15.1%;对现居住地市政府公布政府权力范围和责任范围的情况满意度均分上升至3.58分,较2016年提高9.5%。这两个分项在2019年得分基本持平,体现出2016至2019年现居住地的市政府在推行政务公开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在补齐公开政府财政预算收入和支出这一“短板”上,成效显著。
(四)城镇居民认为基层党员干部作风总体好转,奢靡之风大减,但还应加大力度整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问卷邀请受访城镇居民对目前基层党员干部在作风方面的总体表现进行打分,分值越高,代表作风问题越严重;反之,分值越低,代表作风问题越少。對比2018年和2019年调查数据发现,受访者对基层党员干部作风方面的总体表现评价向好,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个分项指标上的绝对分值都呈下降趋势。 其中,奢靡之风得分相对最低且降幅最大,较2018年数据下降6.6%;其他三个分项降幅也达到3.2%至4.6%。但需要注意的是,还有15.5%和20.1%的受访者认为目前奢靡之风和享乐主义依然很严重或较严重;认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依然很严重或较严重的分别占25.7%和25.2%,比例相对偏高。可见,受访城镇居民对于减少基层奢靡之风的成效较为肯定,而对进一步减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期待较大。 (五)城镇居民对我国近年反腐败斗争成效评价持续提升
调查显示,近八成(76.4%)城镇居民赞成我国实行官员财产公开制度。且有超过八成(81.2%)的受访者均认为我国近年反腐败斗争成效很大或较大。从反腐成效评价均分来看,2019年均分高达4.24分,明显超过“成效较大”水平,较2016年4.10分又提高了3.4%。这表明,我国近年反腐败斗争持续发力,效果显著。此外,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受访者对反腐成效评价与文化水平存在显著相关,文化水平越低,对反腐败斗争成效评价越高。
三、群众社会参与情况
(一)城镇居民更倾向于采用媒体曝光方式表达自身意愿
数据显示,受访者相对更倾向于采用媒体曝光(3.50分)。另外,对比2015年和2016年数据发现,受访者对采用媒体曝光这一表达自身意愿方式的赞成度较往年有所降低;对上访的赞成度则回落到2015年水平;但受访者对公开集会的赞成度却有所提升,较2016年数据增加8.3%,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二)城镇居民向政府表达意见渠道更加畅通,但仍有较大进步空间
2019年调查分析表明,近五成(47.6%)受访者认为目前老百姓向政府表达意见的渠道非常畅通或比较畅通;超过两成(21.6%)受访者表示不太畅通或很不畅通。从评价均分来看,2015年受访者平均分为2.88分,2016年上升至3.11分,2017年为3.14分,2018年达到3.33分,2019年进一步提高到3.37分。这表明,2015至2019年城镇居民对老百姓向政府表达意见渠道畅通度的评价虽有所提升,但仍偏向“一般”。
(三)城镇居民社会活动参与日益广泛,但社区自治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相较2018年,2019年城镇居民各项社会活动参与率均有所提高。具体来看,有76.6%受访者近2年参与过公益捐款、捐物活动;52.6%的人参与过居(村)委会民主选举、决策、管理、监督活动,但与2018年数据相比,此项在各项社会活动中增幅最小,仅提升0.3个百分点;还有51.5%的人参与过志愿者或义工活动,较2018年增幅最明显,达3.4个百分点;另外,有46.6%的受访者参与过社区居民兴趣团体活动,参与度相对最低。
四、结论与建议
(一)主要结论
综上所述,从政府工作表现和服务水平看,城镇居民对现居住地政府的工作表现和政府目前诚信状况持肯定态度;同时,感到到政府部门办理各类证件愈加便利,表明我国“减证便民”改革已取得显著成效。从权力监督和干部作风看,城镇居民对我国司法公正状况、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完善程度的评价都呈上升趋势;对现居住地市政府政务公开情况的评分不断提高,并尤为认可政府在公开政府财政预算收入和支出方面的进步;基层党员干部作风评价总体向好;反腐败斗争成效显著,深入人心。从受访者社会参与情况看,城镇居民表示近年来群众向政府表达意见渠道更加畅通;居民各项社会活动的参与率均有所提升,公众参与不断深入。
总的来看,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但与此同时,还应意识到,目前改革还存在以下几个不足:
一是政府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数据显示,受访群众对现居住地政府的工作表现总体“比较满意”;感觉政府目前诚信状况“较高”;到政府部门办理各类证件“比较便利”,均接近4分水平,但离5分尚有较大差距(见图1)。这表明,目前服务型政府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应着力在提升“人民满意度”上下功夫。
二是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受访城镇居民对我国司法公正状况、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完善程度、政务公开情况的评价都呈上升趋势,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另外,基层党员干部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依然存在。数据显示,2018至2019年基层党员干部“四风”问题整治效果良好,奢靡之风、享乐主义基本刹住,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两项“顽瘴痼疾”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在受访城镇居民中,仍有25.7%和25.2%的人认为目前基层党员干部在作风方面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
三是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有待进一步畅通和规范。据调查结果显示,群众向政府表达意见渠道的畅通程度虽有所提升,但总体评价仍偏向“一般”,且与受访者对其他分项的评价均分比较,得分相对最低,短板明显。另外,目前群众表达自身意愿方式较为匮乏,需要在实践中建立科学合理的体制机制,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切实维护和实现群众的合法权益。
四是公众参与和居民自治有待进一步加强。从受访城镇居民各项社会活动参与率来看,居民参与意识开始觉醒、参与人数逐渐增多。然而,除公益捐款、捐物活动有近八成居民参与外,参与志愿者或义工活动、社区居民兴趣团体活动和居(村)委会民主选举、决策、管理、监督活动的居民仅占五成左右,总体参与率偏低,居民自治活力不强。
(二)政策建议
首先,加快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建设。让人民满意是从结果上衡量服务型政府的最终指标,下一步改革,重点是:一是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二是全面建成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把对政务服务的评价权交给人民,实现让人民群众来评价政府,推动各级政府增强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夯实服务责任,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全面规范、公开公平、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度和获得感。
其次,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制度保障。针对问卷调查中发现的短板,重点是:一是全面推进各级行政机关政务公开工作。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在面向基层的政务公开过程中,扩大公众参与度。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要采取听证、座谈等方式充分听取意见,依法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二是驰而不息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根据工作需要和基层实际,科学设置检查考核指标体系,加强对检查考核的统筹规范,同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新媒体手段,简化检查考核程序和环节,提高检查考核的时效性和精准度,提高检查考核效率,最大限度地减轻基层干部应付检查考核所造成的负担。
最后,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针对城镇居民表达自身意愿不畅、参与自治不足的问题,重点是:一是拓宽人民群众反映意见和建议的渠道。从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入手,持续完善群众意见表达、接收、吸纳与反馈的全流程机制,完善信訪制度、民意调查制度。二是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聚焦力量全覆盖,建好社区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等队伍,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作用,发挥行业协会商会自律功能,推动社会治理力量落到最基层。
注:
①问卷将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太满意、很不满意分别赋值为 5 分、4 分、3 分、2 分、1 分,均分为各项算术平均值。无法选择不参与赋值及均分计算。除满意度外,便利程度、政府公信力、司法公正水平等都采用同样的赋值方法,取值区间均为1—5分。不另注。
(课题负责人:银温泉、胡杰成。执笔人:刘凡熙。刘凡熙,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体管所社会调查研究室博士、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