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文学是造型的艺术。语言文字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良好的语文素养,对于学生其他功课是一种有力的支持。而且,语文教育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丰富情感和健康志趣,进而帮助他们形成完美人格的重要途径。作为一门工具学科,语文在所有功课中占用的课时多、时间长,然而效果却不理想,学生厌学现象较为突出,教育水平与时代差距拉大,学而不能所用成了制约全面提高教育水平,提高学生素质的瓶颈。
怎样才能改变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高投入、低效率状态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结合目标教学原理,抓住课堂教学这根主线,把语文固有特点与教育规律相结合,充分发掘语文自身乐趣,走出了一条在轻松快乐中实现教学的目的的语文教学之路。
一、发掘朗读的乐趣
汉语是世界语言宝库中的奇葩,她发音和谐优美,吐字铿锵顿挫,极具艺术价值。外国友人赞誉:“听普通话,就象听音乐一样快乐。”优美的语文就是提供这种快乐的源泉。朗读—就是提取这种快乐的手段。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婉若泉流幽咽,壮如惊涛拍岸、抑扬顿挫、感情直挚、其形式美、韵律美能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喜爱之情,使学生在轻松快乐中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受到深刻的教育。在教学实践中,我特别注重范读和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用艺术化的标准来自我要求,并以此带动学生,习惯了高质量的朗读,朗读文章就成了一种乐趣,在轻松快乐地朗读中就领会了文章的思想内涵。
二、激发想象的乐趣
语言艺术的魅力还在于听者、读者依靠自己的理想和想象对语言内容的再创造,这个过程中的想象充满了乐趣。在讲读课文过程中,我不单纯地照本宣科,而是将课文中的重要人物、故事情节加以整理,用艺术化的语言再现出来,做到讲中有评、评中透情、声情并茂、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头脑中艺术形象的再创造。如在讲李白的诗时,穿插介绍李白的生平、性格以及诗的写作背景,使学生对李白其人其事有了了解,于是理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等诗句时就能准确把握其思想内容了。至于发音正字、词语章句,虽然没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但也各具特点,教学中也应联系前后文和古今知识,体现各自的体系归属,启发思考、激发想象、突出主旨、发掘乐趣,使教者乐其教,学者乐其学。
三、探寻书写的乐趣
书写是识字教学中的必要环节,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常的训练形式。有些教师对写字训练数量而不注重质量,认为写的多就记得牢,写得整齐就好,而不注重从构字原理上引导学生记得快记得牢。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汉字本身就是和谐优美的符号,创字以来,甲骨金石、篆隶真行草风姿绰约;象形指事会意各有奥妙,作为小学语文重点的识字教学,虽然不要求学生掌握造字法,但完全有条件摆脱枯燥艰难的抄写,而变成知识化、艺术化的美学训练,这个过程是形式美、逻辑美的统一。对于充满好奇心和强烈求知欲望的少年儿童来说,训练的过程是快乐而高效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觉自愿地从写字过程中探寻快乐。如给一年级学生分析“蒸”字的特点:最下面是一堆火,烧着一口锅,锅里有水,水冒着热气,锅上还有茅草盖。结果大部分同学很快就能写出这个字。
四、享受表达的乐趣
现行教材非常注重表达能力的训练,造句、说话、写作是其具体表现形式,教学中经常体会到,低年级学生说写不犯愁。内容虽然单纯幼稚,格式不很整齐,但内容真实可信,有新鲜气息,体现出童真童趣。而受过几年习作训练的高年级学生反而束手束脚,生搬硬套,如同邯郸学步,不伦不类,以至于有人哀叹“儿童八股文”毁了多少文学天才。本来表达贵在真实流畅,写自己所作所想,如果不注重学生真实思想的表达,就会助长学生描摩抄袭之风,背离作文训练的宗旨,造成千人一面。对于优秀的文章,要指导学生借鉴其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出自己所见所闻所感,说真心话,写真实事,不局限于条条框框,快乐地说,快乐地写,痛快淋漓地表达,在快乐中学会写作。
总之,要遵循认识的规律,把握语文教学的实质,化难为易、化苦为乐,快乐地教,快乐地学,创造轻松、高效、充满求知欲和创造力的语文课堂。
怎样才能改变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高投入、低效率状态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结合目标教学原理,抓住课堂教学这根主线,把语文固有特点与教育规律相结合,充分发掘语文自身乐趣,走出了一条在轻松快乐中实现教学的目的的语文教学之路。
一、发掘朗读的乐趣
汉语是世界语言宝库中的奇葩,她发音和谐优美,吐字铿锵顿挫,极具艺术价值。外国友人赞誉:“听普通话,就象听音乐一样快乐。”优美的语文就是提供这种快乐的源泉。朗读—就是提取这种快乐的手段。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婉若泉流幽咽,壮如惊涛拍岸、抑扬顿挫、感情直挚、其形式美、韵律美能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喜爱之情,使学生在轻松快乐中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受到深刻的教育。在教学实践中,我特别注重范读和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用艺术化的标准来自我要求,并以此带动学生,习惯了高质量的朗读,朗读文章就成了一种乐趣,在轻松快乐地朗读中就领会了文章的思想内涵。
二、激发想象的乐趣
语言艺术的魅力还在于听者、读者依靠自己的理想和想象对语言内容的再创造,这个过程中的想象充满了乐趣。在讲读课文过程中,我不单纯地照本宣科,而是将课文中的重要人物、故事情节加以整理,用艺术化的语言再现出来,做到讲中有评、评中透情、声情并茂、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头脑中艺术形象的再创造。如在讲李白的诗时,穿插介绍李白的生平、性格以及诗的写作背景,使学生对李白其人其事有了了解,于是理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等诗句时就能准确把握其思想内容了。至于发音正字、词语章句,虽然没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但也各具特点,教学中也应联系前后文和古今知识,体现各自的体系归属,启发思考、激发想象、突出主旨、发掘乐趣,使教者乐其教,学者乐其学。
三、探寻书写的乐趣
书写是识字教学中的必要环节,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常的训练形式。有些教师对写字训练数量而不注重质量,认为写的多就记得牢,写得整齐就好,而不注重从构字原理上引导学生记得快记得牢。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汉字本身就是和谐优美的符号,创字以来,甲骨金石、篆隶真行草风姿绰约;象形指事会意各有奥妙,作为小学语文重点的识字教学,虽然不要求学生掌握造字法,但完全有条件摆脱枯燥艰难的抄写,而变成知识化、艺术化的美学训练,这个过程是形式美、逻辑美的统一。对于充满好奇心和强烈求知欲望的少年儿童来说,训练的过程是快乐而高效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觉自愿地从写字过程中探寻快乐。如给一年级学生分析“蒸”字的特点:最下面是一堆火,烧着一口锅,锅里有水,水冒着热气,锅上还有茅草盖。结果大部分同学很快就能写出这个字。
四、享受表达的乐趣
现行教材非常注重表达能力的训练,造句、说话、写作是其具体表现形式,教学中经常体会到,低年级学生说写不犯愁。内容虽然单纯幼稚,格式不很整齐,但内容真实可信,有新鲜气息,体现出童真童趣。而受过几年习作训练的高年级学生反而束手束脚,生搬硬套,如同邯郸学步,不伦不类,以至于有人哀叹“儿童八股文”毁了多少文学天才。本来表达贵在真实流畅,写自己所作所想,如果不注重学生真实思想的表达,就会助长学生描摩抄袭之风,背离作文训练的宗旨,造成千人一面。对于优秀的文章,要指导学生借鉴其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出自己所见所闻所感,说真心话,写真实事,不局限于条条框框,快乐地说,快乐地写,痛快淋漓地表达,在快乐中学会写作。
总之,要遵循认识的规律,把握语文教学的实质,化难为易、化苦为乐,快乐地教,快乐地学,创造轻松、高效、充满求知欲和创造力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