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人为本的教育要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使每个学生获得成长,以发展学生人格和个性为目的。在语文教学中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根本。也是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的最终要求,语文教学,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和水平。作文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与学生生活密不可分的重要内容,要综合体现《新课程标准》中对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的要求,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所在,要综合应用语文课堂知识,顺利完成语文教学任务,达到作文教学目标,应该在作文教学中采用分阶段、逐步推进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小学作文教学由三段、六步、多个环节构成,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三段是指:一、二年级以连词成句、说几句话完整的话为目标;三、四年级以连句成段的片段练习为目标;五、六年级以连段成文为教学目标。六步是《新课程标准》对每个年级作文的具体要求;多个环节是每个单元的单项训练。作文教学活动要在《新程标》的统一要求之下,安排好各阶段活动要求,制定循序渐进的实施计划,一步一步实现各个目标,夯实基础,最终实现教学总目标。
小学生作文能力包括立意、审题、选材、观察、分析、布局谋篇、语言表达等方面。作文教学的各项活动,要围绕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展开,只有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才能最终提高,教育教学目标才能最终实现。
从小学生作文现状来看,并不乐观,大家常说的一个词就是作文难,究其原因,一是大脑里空白,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二是有了内容,不知道该怎么写。写出来的文章,要么基础的标点、字词写错,要么没有真情实感。而学生的态度和表现就更是愁眉苦脸,惧怕作文,或者对作文无所谓,没有热情和兴趣。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学生缺乏必要的积累。包括生活阅历,情感经历,读书经历等比较贫乏;二是学生受年龄影响,知识范围、理解想象能力的限制,使文章内容肤浅、枯燥,缺少童真、童趣:三是学生缺少必要的写作技巧和知识,不能准确、全面的表情达意,使作文缺少条理,内容安排不当。针对这些原因,作文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学生作文训练,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一、加强阅读,丰富写作素材。
阅读是作文的基础,多读书,读好书,养成阅读好习惯,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渠道。丰富的阅读既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而生动的词汇和句子,还可以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领悟、感受作者观察、思考、分析、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和技巧,并受到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最终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用来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学生的阅读既包括课内学习的教材,同时也包括课外书籍两方面。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教学活动以及语文基本功训练的范本,应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吸收、学习作用,充分挖掘这一资源,课外大量的阅读是课内学习的重要补充,可以使学生的见识更广泛,视野更开阔,语言基础更深厚。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阅读与写作的密切联系。学生的阅读必须养成良好的习惯,用正确的方法持之以恒,包括把文章读懂、读熟,明白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思想组织语言,怎样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的。学生常犯的毛病是走马观花,不求甚解,囫囵吞枣。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后要能够记住文章内容,知道其大约写了什么内容。此外,还包括勤动笔的习惯。要边读边记,把那些生动、优美、感人至深的词语和精彩的片段抄录下来,善于写心得体会等。只有经常这样引导和要求,学生才能够做到多读书,有收获,才能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素材。
二、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发展学生独特个性。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促进完整人格的形成,作文教学的意义和地位显得十分重要。要真正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就必须使学生个体充分发展,作文教学应让学生个体充分参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程度和参与意识,提高参与能力,把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到重要议事日程。为达到这一目标,教师要转变观念,充分发挥服务者、引导者、组织者作用,切忌一手包办,束缚、限制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要采取各种方式和手段,周密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创设能让学生身临其境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促进学生内在动机的形成,使写作变成他们尽情遨游的自在天地,使他们能够大胆地表露情感,尽情展示才能,准确地阐述观点。要达到这个要求,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必须使学生投入火热的生活,热爱生活。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学生每天经历的喜怒哀乐是丰富多彩的,而文章正是客观地反映了生活。学生的文章虽然体现了生活,但也并不是生活的简单复制,学生会以自己的喜好,独特的视角来反映生活。学生的思想、经历、生长环境决定了他怎样看待生活,怎样反映生活。换句话说,是以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媒体的。对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来说,主要是内心世界的心理表象在起作用。作文教学应以促进儿童自觉表象活动的发展为切入点,让客观世界在他们的记忆中更稳定和鲜明。儿童记忆库的表象越稳定、越鲜明,就越能够促进思维的活跃,创新程度就越高,作文所反映出的内容也就更真实、更具体、更形象。因此作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带着感情去观察和感受。去热爱自然山水;热爱父母老师和周围的每个人;热爱动物植物;爱制作、画画、手工;爱读各种书,爱收集小物件、爱装饰自己的物品和环境;爱栽种植物,爱收获果实,爱实践、参观、访谈等……正是因为对各种事物充满兴趣,乐于参与各种事物,孩子们收获了多种多样的感受和经历,情感会更细腻和丰富,大脑中的素材多了,他们写下的东西会个性鲜明、生动有趣,观察细致,情感丰富:
“春天到了,路上的景色每天都在变化。路两旁最后面是一排排的看桃树,以前没太在意它是否结过果实,现在它开出了灿烂的花朵,像一片雪,更像一片片白云,成串、成片的挂在枝头,风吹过,送来阵阵暗香。在它们的前面是整块绿色的不知名的植物,每年,工人们都进行修剪,使它们看起来像毛绒绒的绿色毯子,整齐的铺向远方。中间是或黄或红的矮秧灌木,被整理成圆弧形的图案。整个搭配错落有致、五颜六色,真是美极了。偶尔,有大酒店开业,火红的鞭炮碎屑被铺成了地毯,迎接八方来客。各色彩旗呼啦啦迎风招展,更给春天增添了无限的欣欣向荣。”
“这是一个枕头,被做成了一只大狗的形状。我每天抱着或者枕着它睡觉,它已经变成了我的好伙伴。它有一身橘黄色的绒毛,短四肢、短尾巴,样子很奇怪也很可爱。有时我会抠抠它的鼻子,捋捋它的长耳朵,拽一拽它的短尾巴,我会轻轻的,不会弄疼它的。有时我会跟它说话,把我的烦恼、我的快乐告诉它。”
可以看到,不论学生经历的是什么,只要充满感情、充满爱,生活便丰富多彩,学生只有投身生活,融入生活,作文的源泉才不会枯竭,才会增长知识,增长见识,增长才干和智慧。
第二,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并记录下来,使学生更自由,天空行马,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会更高。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说过:“想象力是发明、发现及其他创造活动的源泉。”(《创造之秘》第313页)
针对小学生作文教学的心理研究证明,小学生作文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想象。人类的创造离不开想象,而作文正是具有独特的、创造性的特点,因此,也更离不开想象的参与。如果能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会使学生的思维更开阔,立意更深远,观察的视角也会更独特,获得的感受和认识会更丰富,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表达的更彻底。这样的文章,才会更加感染别人,容易引起别人的情感共鸣。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给学生提供有关观察和想象的优秀例文,让学生了解到底可以怎样写。另一方面,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体现的想象力,加以鼓励和表扬。例如我班有同学写出了这样的句子:“他的声音洪亮,如同一口巨钟在面前敲响”;“这段音乐真动听,我似乎看到了高山峡谷,一会儿又来到了青青的草原,蓝天白云远山,悠悠的羊群,一会儿又似乎来到了江河,浪花奔腾汹涌。”这些句子充满动感,让图像清晰展现在人们面前,这些都是想象的结果。在想象的广阔世界里,没有束缚和限制,有的是自由自在,尽情遨游。学生的视野得到开阔,情感得以抒发,兴趣得以提高。
三、“仿写”是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拐杖。
模仿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也是学习写作的开始。茅盾先生曾说过:“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小学生的经历、认识还不够丰富,能够让他们模仿某些事物,是他们学习现成经验的捷径。作文教学是同样的道理,学生的语言还不够丰富,情感还不够成熟,表达还不够完善,模仿就必不可少的成为学生学习写作的重要阶段。
在模仿的过程中,教师要提供优秀、可操作性强的范本,为学生的模仿提供方便条件。小学教材中的文章或阅读教材中的文章,是最适合的材料。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指导,模仿都模仿什么,是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还是抓住特点、围绕中心,教师要指出训练重点,让学生有意识获得某方面技能。经过多次的模仿和练习,学生学到了技巧,掌握了方法,将来才可能写出精彩的文章。学生初学写作的模仿可以分为模仿片段和模仿句式。
1、从片段中模仿。一个个片段组成了文章,有些典型的片段描写,是学生初学写作的良好素材。例如:有学生仿照《美丽的小兴安岭》中一年四季对小兴安岭的观察和描写,他以自己的观察和经历写出了《美丽的校园》:“我们的校园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春天,花坛里的月季花钻出了嫩红色的芽儿,没过几天,就会长得老高而变成绿绿的颜色。杏花开了,一串串雪白的花朵挤在枝条上,一颗颗杏花树组成了花的云朵,花的世界。操场四周的柳树,抽出了黄绿色的嫩芽……夏天,月季一茬接一茬开起五颜六色的花朵,引来蜜蜂们争相采蜜。杏树结出了金黄的果实……秋天,树叶落了,那几天,院子里仿佛铺上了黄绿色的毯子……冬天,大操场被白雪覆盖,我们尽情地打雪仗、堆雪人……”同样是四季,不同的场景,学生抓住了景色的四季不同,抓住了四季的特点,知道可以通过季节变化更全面的表现一种事物,这样,学生便掌握了写作的方法,写作能力自然提高了。
2、从句式中模仿。句子是一篇文章的基础元素,教材中的许多优秀文章采用了许多经典的句式,使文章增色不少,可以让学生模仿去写,如《桂林山水》中,描写漓江水的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静的……漓江的水真清啊……清的……漓江的水真绿啊……绿的……”《五彩池》一文中,有描写五彩池形状大小的句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等。《牧场之国》中描写牛群的的句子:“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等等,这些句式各具特色,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清楚在什么环境什么场合表达什么情感,学生对这些句式耳熟能详,才能在自己的文章里应用。
另外,模仿有利于创造,许多人类的发明都是从模仿而来。工程师模仿鸡蛋壳建筑了薄壳屋顶;模仿草叶的样子发明了锯;科学家模仿蝙蝠发明了雷达;根据小鸟的外形发明了飞机……应该说有了模仿,才有了这些创造。首先,学生对范文和句式要熟悉,然后套用格式,加进自己的内容。这时需要学生理解范文应用的特殊性,然后融合进自己的创造和应用。这样,学生初步模仿可能会有别人作品的影子,有一天应用多了,熟悉了这些技巧和方法,就会变成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综上所述,小学生写作的教学,离不开观察、想象、模仿,离不开体验和经历,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其中,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作文变成自觉自愿的行为,才能最终提高语言文字的应用水平,表达自己独特的思想感受。
小学生作文能力包括立意、审题、选材、观察、分析、布局谋篇、语言表达等方面。作文教学的各项活动,要围绕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展开,只有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才能最终提高,教育教学目标才能最终实现。
从小学生作文现状来看,并不乐观,大家常说的一个词就是作文难,究其原因,一是大脑里空白,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二是有了内容,不知道该怎么写。写出来的文章,要么基础的标点、字词写错,要么没有真情实感。而学生的态度和表现就更是愁眉苦脸,惧怕作文,或者对作文无所谓,没有热情和兴趣。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学生缺乏必要的积累。包括生活阅历,情感经历,读书经历等比较贫乏;二是学生受年龄影响,知识范围、理解想象能力的限制,使文章内容肤浅、枯燥,缺少童真、童趣:三是学生缺少必要的写作技巧和知识,不能准确、全面的表情达意,使作文缺少条理,内容安排不当。针对这些原因,作文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学生作文训练,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一、加强阅读,丰富写作素材。
阅读是作文的基础,多读书,读好书,养成阅读好习惯,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渠道。丰富的阅读既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而生动的词汇和句子,还可以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领悟、感受作者观察、思考、分析、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和技巧,并受到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最终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用来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学生的阅读既包括课内学习的教材,同时也包括课外书籍两方面。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教学活动以及语文基本功训练的范本,应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吸收、学习作用,充分挖掘这一资源,课外大量的阅读是课内学习的重要补充,可以使学生的见识更广泛,视野更开阔,语言基础更深厚。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阅读与写作的密切联系。学生的阅读必须养成良好的习惯,用正确的方法持之以恒,包括把文章读懂、读熟,明白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思想组织语言,怎样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的。学生常犯的毛病是走马观花,不求甚解,囫囵吞枣。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后要能够记住文章内容,知道其大约写了什么内容。此外,还包括勤动笔的习惯。要边读边记,把那些生动、优美、感人至深的词语和精彩的片段抄录下来,善于写心得体会等。只有经常这样引导和要求,学生才能够做到多读书,有收获,才能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素材。
二、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发展学生独特个性。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促进完整人格的形成,作文教学的意义和地位显得十分重要。要真正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就必须使学生个体充分发展,作文教学应让学生个体充分参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程度和参与意识,提高参与能力,把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到重要议事日程。为达到这一目标,教师要转变观念,充分发挥服务者、引导者、组织者作用,切忌一手包办,束缚、限制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要采取各种方式和手段,周密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创设能让学生身临其境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促进学生内在动机的形成,使写作变成他们尽情遨游的自在天地,使他们能够大胆地表露情感,尽情展示才能,准确地阐述观点。要达到这个要求,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必须使学生投入火热的生活,热爱生活。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学生每天经历的喜怒哀乐是丰富多彩的,而文章正是客观地反映了生活。学生的文章虽然体现了生活,但也并不是生活的简单复制,学生会以自己的喜好,独特的视角来反映生活。学生的思想、经历、生长环境决定了他怎样看待生活,怎样反映生活。换句话说,是以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媒体的。对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来说,主要是内心世界的心理表象在起作用。作文教学应以促进儿童自觉表象活动的发展为切入点,让客观世界在他们的记忆中更稳定和鲜明。儿童记忆库的表象越稳定、越鲜明,就越能够促进思维的活跃,创新程度就越高,作文所反映出的内容也就更真实、更具体、更形象。因此作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带着感情去观察和感受。去热爱自然山水;热爱父母老师和周围的每个人;热爱动物植物;爱制作、画画、手工;爱读各种书,爱收集小物件、爱装饰自己的物品和环境;爱栽种植物,爱收获果实,爱实践、参观、访谈等……正是因为对各种事物充满兴趣,乐于参与各种事物,孩子们收获了多种多样的感受和经历,情感会更细腻和丰富,大脑中的素材多了,他们写下的东西会个性鲜明、生动有趣,观察细致,情感丰富:
“春天到了,路上的景色每天都在变化。路两旁最后面是一排排的看桃树,以前没太在意它是否结过果实,现在它开出了灿烂的花朵,像一片雪,更像一片片白云,成串、成片的挂在枝头,风吹过,送来阵阵暗香。在它们的前面是整块绿色的不知名的植物,每年,工人们都进行修剪,使它们看起来像毛绒绒的绿色毯子,整齐的铺向远方。中间是或黄或红的矮秧灌木,被整理成圆弧形的图案。整个搭配错落有致、五颜六色,真是美极了。偶尔,有大酒店开业,火红的鞭炮碎屑被铺成了地毯,迎接八方来客。各色彩旗呼啦啦迎风招展,更给春天增添了无限的欣欣向荣。”
“这是一个枕头,被做成了一只大狗的形状。我每天抱着或者枕着它睡觉,它已经变成了我的好伙伴。它有一身橘黄色的绒毛,短四肢、短尾巴,样子很奇怪也很可爱。有时我会抠抠它的鼻子,捋捋它的长耳朵,拽一拽它的短尾巴,我会轻轻的,不会弄疼它的。有时我会跟它说话,把我的烦恼、我的快乐告诉它。”
可以看到,不论学生经历的是什么,只要充满感情、充满爱,生活便丰富多彩,学生只有投身生活,融入生活,作文的源泉才不会枯竭,才会增长知识,增长见识,增长才干和智慧。
第二,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并记录下来,使学生更自由,天空行马,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会更高。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说过:“想象力是发明、发现及其他创造活动的源泉。”(《创造之秘》第313页)
针对小学生作文教学的心理研究证明,小学生作文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想象。人类的创造离不开想象,而作文正是具有独特的、创造性的特点,因此,也更离不开想象的参与。如果能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会使学生的思维更开阔,立意更深远,观察的视角也会更独特,获得的感受和认识会更丰富,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表达的更彻底。这样的文章,才会更加感染别人,容易引起别人的情感共鸣。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给学生提供有关观察和想象的优秀例文,让学生了解到底可以怎样写。另一方面,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体现的想象力,加以鼓励和表扬。例如我班有同学写出了这样的句子:“他的声音洪亮,如同一口巨钟在面前敲响”;“这段音乐真动听,我似乎看到了高山峡谷,一会儿又来到了青青的草原,蓝天白云远山,悠悠的羊群,一会儿又似乎来到了江河,浪花奔腾汹涌。”这些句子充满动感,让图像清晰展现在人们面前,这些都是想象的结果。在想象的广阔世界里,没有束缚和限制,有的是自由自在,尽情遨游。学生的视野得到开阔,情感得以抒发,兴趣得以提高。
三、“仿写”是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拐杖。
模仿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也是学习写作的开始。茅盾先生曾说过:“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小学生的经历、认识还不够丰富,能够让他们模仿某些事物,是他们学习现成经验的捷径。作文教学是同样的道理,学生的语言还不够丰富,情感还不够成熟,表达还不够完善,模仿就必不可少的成为学生学习写作的重要阶段。
在模仿的过程中,教师要提供优秀、可操作性强的范本,为学生的模仿提供方便条件。小学教材中的文章或阅读教材中的文章,是最适合的材料。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指导,模仿都模仿什么,是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还是抓住特点、围绕中心,教师要指出训练重点,让学生有意识获得某方面技能。经过多次的模仿和练习,学生学到了技巧,掌握了方法,将来才可能写出精彩的文章。学生初学写作的模仿可以分为模仿片段和模仿句式。
1、从片段中模仿。一个个片段组成了文章,有些典型的片段描写,是学生初学写作的良好素材。例如:有学生仿照《美丽的小兴安岭》中一年四季对小兴安岭的观察和描写,他以自己的观察和经历写出了《美丽的校园》:“我们的校园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春天,花坛里的月季花钻出了嫩红色的芽儿,没过几天,就会长得老高而变成绿绿的颜色。杏花开了,一串串雪白的花朵挤在枝条上,一颗颗杏花树组成了花的云朵,花的世界。操场四周的柳树,抽出了黄绿色的嫩芽……夏天,月季一茬接一茬开起五颜六色的花朵,引来蜜蜂们争相采蜜。杏树结出了金黄的果实……秋天,树叶落了,那几天,院子里仿佛铺上了黄绿色的毯子……冬天,大操场被白雪覆盖,我们尽情地打雪仗、堆雪人……”同样是四季,不同的场景,学生抓住了景色的四季不同,抓住了四季的特点,知道可以通过季节变化更全面的表现一种事物,这样,学生便掌握了写作的方法,写作能力自然提高了。
2、从句式中模仿。句子是一篇文章的基础元素,教材中的许多优秀文章采用了许多经典的句式,使文章增色不少,可以让学生模仿去写,如《桂林山水》中,描写漓江水的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静的……漓江的水真清啊……清的……漓江的水真绿啊……绿的……”《五彩池》一文中,有描写五彩池形状大小的句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等。《牧场之国》中描写牛群的的句子:“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等等,这些句式各具特色,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清楚在什么环境什么场合表达什么情感,学生对这些句式耳熟能详,才能在自己的文章里应用。
另外,模仿有利于创造,许多人类的发明都是从模仿而来。工程师模仿鸡蛋壳建筑了薄壳屋顶;模仿草叶的样子发明了锯;科学家模仿蝙蝠发明了雷达;根据小鸟的外形发明了飞机……应该说有了模仿,才有了这些创造。首先,学生对范文和句式要熟悉,然后套用格式,加进自己的内容。这时需要学生理解范文应用的特殊性,然后融合进自己的创造和应用。这样,学生初步模仿可能会有别人作品的影子,有一天应用多了,熟悉了这些技巧和方法,就会变成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综上所述,小学生写作的教学,离不开观察、想象、模仿,离不开体验和经历,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其中,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作文变成自觉自愿的行为,才能最终提高语言文字的应用水平,表达自己独特的思想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