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农民工的自身特点并基于医疗改革实行十周年的背景,围绕农民工的基本状况、工作状况、权利保障情况、社会地位的自我感知和家庭生活状况设计了相关问题,在新农合制度大背景下期望获得一些有关农民工的更接近真实的信息,为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状况作出合理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农民工;新农合;医疗保障;山东德州
一、调查目的和调查状况
农民工群体是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出现的特殊现象。在目前的学术界,我们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在身份的界定上存在着二元性,即他们既有农民身份又有工人身份,有工人之实却无工人之名。再加上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很多应有的权利并没有真正得到落实。到目前为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已经推行了十年,在这个具有转折意义的时刻,我们关于新农合制度下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的调查研究无疑对该方面的政府决策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和意义。
山东省德州市处在山东省和河北省交界处,承接了大量的农民工,目前,德州市本地农民工184.9万人,外来农民工约有5万人。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德州又承接了将近15万的返乡农民工,所以德州市在维护农民工权益上,特别应针对医疗权益的保障问题有必要做出有效政策。在2012年8月和9月份,我们小组对德州市农民工较为聚集的企业、工地、餐饮点进行了为期大约十五天的调查,由于亲身接触到了农民工群体,所以在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都较高。共分发了15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20份,有效回收率达到80%。这一调查虽不足以全面反映我国农民工的整体状况,但整个调研完全是一种纯民间的行为,因此,通过对这些问卷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有关农民工的更接近真实的信息,从而对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上分析出相关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农民工基本状况调查分析
根据有效回收的调查问卷,被调查群体的基本概况如下表:
分析以上数据,可看出,被调查对象既有第一代农民工,也即年龄较大的部分,其年龄一
般在30岁以上。也有新生代的农民工,也即比较年轻的那部分群体,年龄在20岁到30之间。其文化程度也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特点,初高中比例相对较高,占到了总数的75%,小学及以下学历为25%。分析认为,这些拥有高中及高中以上学历的人多属于第二代农民工,也即农村里那些初中或者高中毕业后因升学无望而辍学或者家庭贫困亟须补助的年轻一代,他们直接告别乡村,进城进厂打工以挣钱补贴家用或为自己未来积蓄资本。从总体上来说,现代的农民工群体其文化素质是要高于改革开放之初进城的第一代农民工,对新事物、新观念接受能力更强、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更为开放。从收入角度来看,月收入大多集中在2000元以上,其比例高达40%,收入在1200元以下比例占到了10%。这就反映出仍旧存在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群体收入水平不高、经济地位较低的现状,但近几年来有扭转的趋势。我们认为,这是由于在第一代农民工逐步退潮之际,新一代农民工大多是刚刚开始在城市的打拼历程,因技术、人脉等各种原因,致使这一代年轻的群体收入水平不会太高,也拉低了农民工群体的总体收入水平。从农民工从事的行业来看农民工大多从事餐饮服务、建筑业、交通运输等一些劳动力密集型的工作,比例占据了总体的70%,这也是和农民工自身的素质有着密切联系。从外出时间的比例表明,农民工大多是以第二代农民工为主力军,外出务工半年到两年的所占总调查人数50%,而10年以上的群体几乎为零。
三、调查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我们针对农民工的自身特点,立足于农民工自身医疗保险权益的维护,开展了较为细致的调查,主要是从农民工对该制度的了解和普及,以及农民工对该制度的期望上做了量化,以方便下一步的分析。其数据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参保比例可知,在德州市打工的农民工参保比重较大,高达80%,可在一定的情况反映出大多数农民工用人单位能够较好地落实政府的相关要求和政策,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从参险种类上来看,虽然用人单位主要是注重对现阶段从业人员的权益的保障,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所占比重最大,分别高达30%和40%,但是对于养老保险40%和失业保险10%的投保比例可见政府出台相关法规收效甚微。这是因为用人单位,为达到政府的基本规定而做出较为保守的措施,以压低自身的成本投入,但在长期来看,对于农民工失业和养老的过低投入必然会影响到农民工的就业选择,影响到就业导向。所以,政府在引导用人单位的同时也要对农民工做出相应保障力度的深化。
其次从未来的憧憬上看,农民工对自身的身体状况和医保情况表现出不同层次上的担忧。从自身认为重要性上来看,医疗保险占到50%,说明在农民工心中,对自身健康的保障和维护仍旧是最为重要的,但是农民工自身对于以后的发展保障意识不是很强,例如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只分别占了5%,15%。可见对农民工该意识的提高迫在眉睫。对于看病报销机制上,并结合医疗转移重要性,可得出,大约80%的农民工认为实现地区的转移是重要的。从看病报销上来看,调查中50%的农民工在看病中是要求回家报销的,只有30%能够在工作定点医疗机构可以报销,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出我国针对农民工医疗保险报销机制上还存在很大的漏洞和亟须解决的问题。在现实中,农民工所参加的医疗保险大多属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范围,也就是其参保的地域仍然是其出生的乡村,这种状况下的医疗保险并不能减轻其在城市的医疗负担。至于工伤保险,参与者也多为第二代农民工,因为相对父辈而言,其风险意识相对较高,但是其参加比例却仍然较低。针对我国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出发,设计问卷中对于保障重大疾病问题上,数据显示调查群体中85%的农民工表示选择重大疾病,在调查询问当中,不少农民工表明平时的小病能够自己承担费用,但是大病、难病就导致自身经济状况难以支持和为继。从医疗费用大小与救治选择的角度来看,倘若医疗费用超过自身经济能力负担水平时,甚至有人即使在重病的情况下放弃治疗,这部分人占到了5%,但是选择借钱继续医治的调查者比例占到了45%,选择回家治疗的占到30%,说明部分农民工在选择就医地点时存在着户籍和地域的不便。由此可见,农民工的生命健康权无疑是处在被忽视的地步,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无法参加城市医疗保障的农民工群体只能在医院高昂的医疗费用面前望而却步。
关键词:农民工;新农合;医疗保障;山东德州
一、调查目的和调查状况
农民工群体是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出现的特殊现象。在目前的学术界,我们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在身份的界定上存在着二元性,即他们既有农民身份又有工人身份,有工人之实却无工人之名。再加上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很多应有的权利并没有真正得到落实。到目前为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已经推行了十年,在这个具有转折意义的时刻,我们关于新农合制度下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的调查研究无疑对该方面的政府决策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和意义。
山东省德州市处在山东省和河北省交界处,承接了大量的农民工,目前,德州市本地农民工184.9万人,外来农民工约有5万人。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德州又承接了将近15万的返乡农民工,所以德州市在维护农民工权益上,特别应针对医疗权益的保障问题有必要做出有效政策。在2012年8月和9月份,我们小组对德州市农民工较为聚集的企业、工地、餐饮点进行了为期大约十五天的调查,由于亲身接触到了农民工群体,所以在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都较高。共分发了15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20份,有效回收率达到80%。这一调查虽不足以全面反映我国农民工的整体状况,但整个调研完全是一种纯民间的行为,因此,通过对这些问卷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有关农民工的更接近真实的信息,从而对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上分析出相关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农民工基本状况调查分析
根据有效回收的调查问卷,被调查群体的基本概况如下表:
分析以上数据,可看出,被调查对象既有第一代农民工,也即年龄较大的部分,其年龄一
般在30岁以上。也有新生代的农民工,也即比较年轻的那部分群体,年龄在20岁到30之间。其文化程度也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特点,初高中比例相对较高,占到了总数的75%,小学及以下学历为25%。分析认为,这些拥有高中及高中以上学历的人多属于第二代农民工,也即农村里那些初中或者高中毕业后因升学无望而辍学或者家庭贫困亟须补助的年轻一代,他们直接告别乡村,进城进厂打工以挣钱补贴家用或为自己未来积蓄资本。从总体上来说,现代的农民工群体其文化素质是要高于改革开放之初进城的第一代农民工,对新事物、新观念接受能力更强、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更为开放。从收入角度来看,月收入大多集中在2000元以上,其比例高达40%,收入在1200元以下比例占到了10%。这就反映出仍旧存在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群体收入水平不高、经济地位较低的现状,但近几年来有扭转的趋势。我们认为,这是由于在第一代农民工逐步退潮之际,新一代农民工大多是刚刚开始在城市的打拼历程,因技术、人脉等各种原因,致使这一代年轻的群体收入水平不会太高,也拉低了农民工群体的总体收入水平。从农民工从事的行业来看农民工大多从事餐饮服务、建筑业、交通运输等一些劳动力密集型的工作,比例占据了总体的70%,这也是和农民工自身的素质有着密切联系。从外出时间的比例表明,农民工大多是以第二代农民工为主力军,外出务工半年到两年的所占总调查人数50%,而10年以上的群体几乎为零。
三、调查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我们针对农民工的自身特点,立足于农民工自身医疗保险权益的维护,开展了较为细致的调查,主要是从农民工对该制度的了解和普及,以及农民工对该制度的期望上做了量化,以方便下一步的分析。其数据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参保比例可知,在德州市打工的农民工参保比重较大,高达80%,可在一定的情况反映出大多数农民工用人单位能够较好地落实政府的相关要求和政策,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从参险种类上来看,虽然用人单位主要是注重对现阶段从业人员的权益的保障,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所占比重最大,分别高达30%和40%,但是对于养老保险40%和失业保险10%的投保比例可见政府出台相关法规收效甚微。这是因为用人单位,为达到政府的基本规定而做出较为保守的措施,以压低自身的成本投入,但在长期来看,对于农民工失业和养老的过低投入必然会影响到农民工的就业选择,影响到就业导向。所以,政府在引导用人单位的同时也要对农民工做出相应保障力度的深化。
其次从未来的憧憬上看,农民工对自身的身体状况和医保情况表现出不同层次上的担忧。从自身认为重要性上来看,医疗保险占到50%,说明在农民工心中,对自身健康的保障和维护仍旧是最为重要的,但是农民工自身对于以后的发展保障意识不是很强,例如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只分别占了5%,15%。可见对农民工该意识的提高迫在眉睫。对于看病报销机制上,并结合医疗转移重要性,可得出,大约80%的农民工认为实现地区的转移是重要的。从看病报销上来看,调查中50%的农民工在看病中是要求回家报销的,只有30%能够在工作定点医疗机构可以报销,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出我国针对农民工医疗保险报销机制上还存在很大的漏洞和亟须解决的问题。在现实中,农民工所参加的医疗保险大多属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范围,也就是其参保的地域仍然是其出生的乡村,这种状况下的医疗保险并不能减轻其在城市的医疗负担。至于工伤保险,参与者也多为第二代农民工,因为相对父辈而言,其风险意识相对较高,但是其参加比例却仍然较低。针对我国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出发,设计问卷中对于保障重大疾病问题上,数据显示调查群体中85%的农民工表示选择重大疾病,在调查询问当中,不少农民工表明平时的小病能够自己承担费用,但是大病、难病就导致自身经济状况难以支持和为继。从医疗费用大小与救治选择的角度来看,倘若医疗费用超过自身经济能力负担水平时,甚至有人即使在重病的情况下放弃治疗,这部分人占到了5%,但是选择借钱继续医治的调查者比例占到了45%,选择回家治疗的占到30%,说明部分农民工在选择就医地点时存在着户籍和地域的不便。由此可见,农民工的生命健康权无疑是处在被忽视的地步,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无法参加城市医疗保障的农民工群体只能在医院高昂的医疗费用面前望而却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