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北京奥运护航的“雪狼”突击队

来源 :今日中学生(初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chao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军“雪狼”突击队组建于2002年12月。2006年4月27日,北京奥运会安保实战培训启动仪式在北京警察学院隆重举行,此前从未公开露面的武警特勤大队“雪狼突击队”,首次公开亮相,以精彩的实战科目演练给公众留下了深刻印象。“雪狼”的亮相,给这支承担奥运安保重任的武装特警突击队平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魔鬼训练(砺剑五载)
  
  “雪狼”队员最基础的是体能训练。每天每人都要做完规定的200个俯卧撑、200个仰卧起坐、100个蛙跳、举200次杠铃,负重35公斤的10公里越野。高强度的体能训练,使得他们的纤维训练服被汗水和盐分浸透,经过风干能“立”在地上。除了体能和基本功训练。突击队员们还要学会在复杂条件下的汽车摩托车驾驶、各种轻武器射击、排爆、侦察、越障、格斗等特种技能,进行仿真训练和带有实战背景的对抗训练、生存耐力训练和特殊条件下的行动训练。
  “穿越火障”是“雪狼”队员用来锻炼心理素质的必训科目:用铁板盖着一条40厘米高、60厘米宽、10米长的壕沟,上面再铺上浇透汽油的松枝。点上火。待铁板烧红后,队员要通过两个障碍物后再从壕沟内低姿匍匐快速通过。直升机滑降是各国反恐特种、特警部队训练科目之一, “雪狼突击队”的武装特警在离地18米高的直升机上,不设任何防护措施,单凭一根绳索,仅以2秒的时间就能速滑着陆,这就是他们独创的“高空垂直降落法”。整个滑降过程中,仅靠垂降者两只手抓住绳索来控制下滑的速度、方向和身体的平衡。18米的高空就一根绳索保命,稍有不慎就等于是在跳楼,所以一些外国特种部队称之为“自杀性垂降法”。
  “雪狼突击队”面临的北京奥运安保任务全球瞩目。他们的肩上承担着党、国家和人民赋予的重任。组建三年多来,他们经过艰苦、高难度的训练,无论是单兵反恐作战能力还是小组、分队战术配合,都达到了国际一流反恐特警部队的训练水平。
  
  国际一流水准“雪狼”装备精良
  
  “雪狼突击队”的每名队员都是从现役一年以上的武警部队士兵中,经过极其严格的选拔的武装特警,入选后还要进行政治审查、体格检查、文化考试、心理测试等一道道关卡,经检验合格才能入队。入队后,还要经受炼狱般的体能、意志、品质等各种训练考验,即便这样,突击队的武装特警在艰苦的训练中仍将不断淘汰,不断补充。精英部队面临的是高难度的任务。他们将参加执行2008年北京奥运会安保工作中最重要、最艰巨的反恐防暴任务,如反劫持、反爆炸、反袭击等特殊作战任务。 “雪狼”队员一般的单兵装备包括:防弹衣系统、防弹头盔、护目镜、夜视镜、无线对讲系统、尼龙手套、腿带护膝等,武器系统标准配置为手持95式52毫米自动步枪,大腿枪套内带92式9毫米手枪。这套装具和香港特警“飞虎队”使用的尼龙多用途作战背心、尼龙手枪套和弹匣套以及美国特种部队护膝、高质防火手套、LEVEL防弹衣基本相同。一个单兵“雪狼”突击队员的标准装备价值折合人民币约25万元。另外, “雪狼”作战团队装备则包括装甲防暴车、特种排爆车、窥视设备、高技术通讯中心、微光夜视系统以及电子计算机指挥系统,还包括根据任务需要配备的高精度狙击步枪,可谓一应俱全。
  
  “雪狼”出击枪口始终对准前方
  
  除了魔鬼般的作战基本功训练,“雪狼”突击队最重要的功夫当然是作战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这些特殊的作战模式也是他们被称为“雪狼”的根本原因和他们值得骄傲的地方。
  “破窗突击”是武装特警必须掌握的战术技能之一。在营救人质的战斗中,突击队员必须在3—5秒内,沿建筑物墙壁下水管攀登至10米高的顶部,而后一跃而下,用双腿蹬碎5毫米厚的玻璃窗,并利用惯性破窗而入,随即迅速锁定恐怖分子、举枪射击并一击毙命。根据突击队员独有的逻辑,在整个攻击行动中,如果一个人的动作出现失误,那么所有突击队员都要重来——在“只能成功,不许失败”的反恐怖战斗中,团队精神显得尤为重要,武装特警必须配合默契,才能圆满完成任务。在实际作战任务中,突击队员往往被要求自己面对情况,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单独完成任务。
  从启动仪式上他们进行的战术动作表演来看,24名队员在10分钟内就进行了持枪、队列、手势信号等精彩表演。单是专业的持枪射击动作就引来观众的一片齐声赞叹,他们按照匪徒袭击的不同方向,分别采取站、跪、卧、仰,快步前进急侧身等各种射击姿势,以达到“一枪制敌”效果。尤其是“后倒射击”,令人们意想不到。当口令发出后,24名队员齐刷刷地从立姿迅速将后背摔在水泥地上,而他们的眼神和手中的96式自动步枪口却始终对着前方,这也是在面对威胁时的最有效防护和打击的动作。
  除了身体技能的超强。高科技作战手段的大量学习和使用,是突击队员的另一个特点。例如,在实战中,雪狼突击队员能够依靠电子侦察平台。进行图像储存、自动分辨、远程发送,与潜望镜、猎眼反窥镜形成最佳结合,使特种侦察的触角大大延伸。
  北京奥运会的开幕日渐临近。对于雪狼突击队的队员们来说,他们日复一日的训练还要继续。 “作为一个狙击手,我的愿望是没有任何开枪的机会。”一个队员说,英雄无用武之地,才是他们最大的荣耀。
其他文献
(A)  Woman at movies: If my hat prevents(妨碍)  you from seeing the film, I’ll remove it.  Man: Please don’t bother(麻烦).Your hat is funnier than the film.  (B)  Doctor: Your pulse(脉搏)is as steady(稳定的)as
期刊
风 黄 欣  不经意  翻开  我正在出神的书页  又摇着  窗外的小树  笑着跑开    迷茫 牟 莉  站在熙熙攘攘之中  我该何去何从?  往左,还是往右?  此刻的我  不想随波逐流    世界 罗 苗  一个人走过的脚印  画出一条线  另一个人走过的脚印  画出一条线  每一条线相遇  然后相交  便编织出一个  缤纷的世界    幻想 王 倩  幻想风  给我一双翅膀  我不想九天揽
期刊
高县庆岭中学 月影无踪:  我是《今日中学生》的超级粉丝。每当看见“少年作家”里面发表的诗,我就产生跃跃欲试的冲动,就会学着在本子上写起来。现在给你寄去这些,无论能不能发表,我都会坚持写下去。  资中县宋家镇 李梅:  我是一个刚刚高三毕业的女孩。高考后回到故乡,去图书馆看书,在书架上发现了《今日中学生》,取下来读完,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恨自己为什么没有晚生几年,也恨它为什么不早几年出现在自己眼
期刊
题外话:不能因为“没有办法”,就答应别人的请求    彭州市竹瓦中学 小芹:  我现在读初一。我本来决心好好学习,可是一个初三的男孩给我写了一封情书,然后不停地纠缠我,天天给我写信,要我接受他。没有办法,我只好答应了。到现在我又十分害怕看见他,因为我竟然也喜欢上了他,每天都在想他,成绩也变得很差了。他对我很好,有时候我们也会闹一点别扭,那是因为我太情绪化。我的好朋友都叫我不要相信他,说他是骗我的。
期刊
人的智力有着高低之分,文思亦有敏捷与迟缓之别。  据载,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曹植素以文思敏捷著称。他写诗作文,又快又好。一次,曹操在邺城新建的“铜雀台”(用于军事目标的高台)刚好落成。曹操为了面试诸王子的才气,便以“铜雀台”为题,要求各作一篇赋,以较优劣。登台不久,当诸王子尚在凝神构思时,曹植孕育的赋作早已成篇,并用工整秀丽的隶书写成。此赋写得冠冕堂皇,语言华丽,感情充沛,将铜雀台高耸云天的不凡气象和
期刊
灵光(外二首)  巴中市顶山镇中学 罗玉  回家的山路上  一只金色的松鼠  在粗大的树枝上  摇动蓬松的尾巴  一闪  就消失在  黑洞洞的树林    花冠  寒风中  枯树下的野菊花  开得正欢  小鸟叽叽喳喳  在花丛蹦跳  像是摇动  阳光的花冠    黑夜  天黑得只剩星星  仿佛全世界  都屏住呼吸  在停电的家里  我听到  山谷里不知名的小鸟  发出惊恐的鸣叫    夜晚(外一首)
期刊
反应:按成绩排座位之后    在一所中学读初二的男生小乙,最近有些烦——中期考试之后,班主任宣布:按成绩排座位。小乙说,原本排座位就非常敏感,老师的这一大动作,引来了一连串的反应……    后排爸爸:颜面扫地,难堪!    中期考试之后,儿子班上召开家长会。儿子成绩不好,本打算这次去和老师好好沟通一下,没想到这一去可把我郁闷坏了。  家长对应坐在自己孩子的座位上,儿子那位置老靠后了。会上,班主任透
期刊
她从护士学校毕业至今,整整10年。在接到那个神秘的电话之前,她刚刚被提升为护士长。听完电话,好不容易想起对方是谁,她不由得浑身战栗起来,眼前出现一张年轻然而奄奄一息的脸。她本以为,他早已不在人世。她的职业决定,这样毫无希望的脸,她见得多了,为什么,独独记得他?  那时,她已经快从护士学校毕业了,正在一家医院实习。美丽、温柔,雪白的护士帽下面是一双沉静的眼睛,可以让人忘记痛苦,也可以让人痛苦。那时,
期刊
在学习物理过程中,要测多项物理量(如长度、质量、时间、温度等)。测某物理量,需要一定的仪器(工具)。如天平是实验室测质量的常用器具(图1,图2),但是天平还可用来测其他一些物理量吗?答案是“能”。请看例子:  1 求同样物体的总数  有一堆相同的大头针约1000个,如果一个一个地数则费时又难数准,如果巧用天平来称则较易求出它的总数。其方法是:先数出几十个(如50个)大头针(要数准),并用天平称出这
期刊
“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一名句,常被用来形容彼此心领神会,心心相印。它为什么会有这个意思?这源于一个动人的名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今河南沁阳县人。他生活于唐朝中期,那时,宦官专权,党争激烈。他一生坎坷,终生潦倒,但他创作的诗歌却独树一帜,尤其是他的咏史诗和抒写爱情的《无题》诗,涵韵隽永,脍炙人口,让人一吟共鸣,影响深远。  唐武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