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沈阳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设想

来源 :国际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ylee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沈阳"走出去"对外投资的战略意义和制约因素
  
  我国加入WTO,使沈阳市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进入新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沈阳市对外开放由"引进来"为主向"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开放战略转变。沈阳对外开放20年来,主要是以"引进来"为主,这对沈阳市的经济发展,产品、技术水平的提高,不仅是完全必要的,而且也为"走出去"对外投资创造了条件。现在由于我国加入WTO,沈阳市经济水平的提高,经济实力与竞争力的增强,沈阳有必要在努力扩大外贸出口和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的同时,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有比较优势与够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这是我国加入WTO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战略举措,是扩大沈阳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的必由之路,它对于扩大沈阳市的对外开放,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促使沈阳的经济发展和振兴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是我国入世后,可以享受WTO成员应享受的权利,获得了WTO所有成员市场准入的机会和政策,这就为沈阳市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了良好条件与环境。二是实施"走出去"战略可以培育和发展沈阳市的跨国公司。三是实施"走出去"战略有利于盘活沈阳市国有资产存量和利用适用的闲置设备。四是"走出去"是扩大沈阳市劳动者就业的一个渠道。五是"走出去"可以绕过发达国家的贸易堡垒,突破国外以反倾销等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六是"走出去"有利增进沈阳市与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合作和友好关系。
  但是,沈阳市实施"走出去"战略,仍然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一是跨国经营观念不强。很少从经济全球化和跨国经营的角度来考虑企业的发展,更不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资源和两个市场,去进行国际化经营。二是跨国经营企业规模和资本实力不够。据统计,沈阳市非贸易型企业年均投资为54万美元、大大低于全国130万美元的年均水平,更低于发展中国家450万美元的水平与发达国家6000万美元的水平更不相称。三是对跨国投资的政策法规不配套,缺乏对跨国经营的战略和规划,特别是对跨国投资的保障体系未建立起来。四、跨国企业的管理水平低,缺乏高素质的跨国经营的复合型人才。
  
  二、沈阳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的发展战略
  
  沈阳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归根到底是一个全局性、综合性和前瞻性的战略问题。沈阳企业"走出去"的总体战略思想是;利用我国加入WTO的机遇,以有比较优势的企业为主体,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大力推进具备条件的产业和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大力培育和发展沈阳市的跨国公司,建立对外投资的生产、研发和营销机制和网络,提高沈阳市的经济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按照"走出去"的总体战略思想,沈阳市"走出去"的具体战略是:
  
  (一)"走出去"对外投资的国别和区域战略
  沈阳市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应是全方位、多元化、有重点、分层次、有步骤地选择国家和地区的战略。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以较少的投资成本实现对外国投资的市场进入,获得长期的最大效益。应选择投资环境好,有经济互补性,政局稳定的友好国家和地区。
  一是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可利用中国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和APEC会议的时机优先选择周边国家与长期友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投资环境好的国家。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和消费者偏好与沈阳相近,有助于企业发挥比较优势,同时,经济互补性强,从而获得比较利益。
  二是对发达国家,沈阳市应逐步扩大对其投资,因为发达国有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对其投资可以吸收先进技术,绕过贸易堡垒,沈阳市有比较优势的高技术产业和企业可以到发达国家投资。
  三是对原苏东国家的投资也是沈阳市企业进入的地区。俄罗斯、独连体及东欧各国,拥有仅次于西方国家的经济技术基础及丰富的资源,与沈阳市地理位置较近,有传统友好关系,沈阳市的机电、轻工服装对其投资,易于发挥沈阳市的比较优势。
  
  (二)"走出去"对外投资的产业战略
  沈阳市"走出去"对外投资应实施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对外投资战略。这种战略的实施是由沈阳市产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与不同国家的比较以及国际产业梯度转移的趋势这些因素所决定的。
  沈阳市的三类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中,与许多发展中国家比较,有些产业具有比较优势。但与发达国家比较却相对落后。因此,沈阳市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在产业战略选择上主要是制造业,如机电和轻工服装业。对发达国家的投资在产业战略选择上应着眼于新技术产业,应选择沈阳市有优势的企业到发达国家投资。
  
  (三)"走出去"以外投资的方式战略
  沈阳市"走出去"对外投资的方式战略应以灵活多样、实用、合理、有效为原则,选择最佳的投资方式。
  一是合资方式,这是一种比较合理、实用、有效的投资方式战略选择。因为沈阳市对外投资尚处于发展初期,跨国经营的经验较少,对外国市场研究不够,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较低,选择合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些不足。二是独资方式。从战略上考虑,也是沈阳市投资方式的选择。三是购并方式。当前,跨国并购已成为跨国投资的新趋势,沈阳市对外投资也应尝试这种方式。
  
  (四)是"走出去"的企业主体战略
  "走出去"对外投资的主体应是具备对外投资的条件和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这些企业一是应具备经营机制的优势;二是具有品牌优势;三是有必备的资本金和国外的融资能力;四是有技术上的比较优势;五是具有信息网络的优势;六是有人才优势。
  
  三、沈阳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对策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稳妥地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认识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要树立起经济全球化,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和跨国公司的国际经济中重要地位的观念,勇于开拓,积极进取,创造条件,扩大沈阳市"走出去"对外投资的规模。
  实施"走出去"战略,既要积极有勇气,又要稳妥有准备。要把握以下原则:一是发挥优势,突出重点。要选择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有实力的企业,提高跨国经营的成功率和预期效益。二是勇于进取,注重实效,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要盲目"走出去"。三是整体推进,分步有序。在整体的发展战略和规划下,有步骤、有次序的进步。
  
  (二)加强领导,把"走进去"进行跨国投资置于全市发展战略高度加以实施
  要把实施"走出去"战略纳入全市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走出去"涉及市政府许多部门,各有关部门要同力合作,形成合力,密切配合,精心组织,共同推进。要制定"走出去"对外投资的总体发展战略和规划。明确战略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步骤和战略重点。要本着发挥优势,讲求效益、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指导方针选择对外投资的重点鼓励行业和企业,确定"走出去"的重点国别和地区,支持有比较优势的投资项目,制定有利于"走出去"的政策、措施。同时,要处理好与其他战略的关系。
  
  (三)培育和发展沈阳的跨国公司,发挥企业在"走出去"的主体作用
  跨国公司是对外投资的主体,没有跨国公司就不可能有跨国经营。沈阳市要培育和发展跨国集团公司,一是以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型跨国集团公司,要选择传统产业和新技术产业中的优势行业和企业,以产品品牌扩张为主线,按照国际惯例和公司法的要求进行规范化工作,使大型支柱产业集团成为跨国经营的主体。二是以贸易为主和项目法人责任制。三是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实行公开招聘,公平竞争,择优选择,提高外派人员素质。四是改革工资分配制度,逐步实行工资分配制度的当地化。五是改革经营管理制度,逐步实现经营管理的当地化。
  
  (四)实施与国外跨国公司"捆绑式"策略
  一是有重点地推进沈阳市在中型企业与跨国公司的合资合作,这些合资、合作企业条件成熟后可"走出去"对第三国投资,设立跨国企业;二是与国际跨国公司联手尝试组成国际战略联盟,在与国际跨国公司的合作中向跨国公司学习先进技术,管理,获得新市场。
  
  (五)实施名牌战略,提高经营层次和国际竞争力
  一是拥有名牌产品的企业利用其名牌优势,提高经营层次,在海外投资,实施品牌产品的扩张;二是在海外投资企业创造名牌;三是有条件地、合理地借用世界名牌。
  
  (六)防范和规避跨国经营风险,逐步建立海外投资的保障体系
  一是增强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政府和企业都要研究全球经济形势,关注汇率、利率和税率的变化对跨国企业所在国的影响,以防范风险。二是对投资国的投资环境及风险程度进行可行性研究和科学评估,应对风险低的国家进行投资。三是选择好融资方式,对投资和融资方式进行科学论证。四是选择好投资项目,要注意投资项目的方向性、政策性、效益性。五是要选择好合资、合作伙伴,对其资信作认真考察,六是切实加强海外企业内部管理,认真做好预警、预报工作。七是逐步建立对海外投资企业的保障体系。
  
  (七)大力培养跨国经营所需人才,加强信息咨询服务
  跨国经营人才中最需要的是高中级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商贸金融人才和信息人才。要培育这些人才,一是要从现在外经贸工作素质高的人员中,通过在职培训,培养有跨国经营观念,懂外语、懂管理、懂财务、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二是通过高校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三是出国培训培养高中级管理人才;四是招聘外国专家和留学人员。
  加强信息咨询服务,为政府与企业提供跨国投资的信息支持和咨询服务。
  
  (八)加强对跨国经营企业的管理
  一是提高市政府对"走出去"海外投资企业的宏观调控与管理、服务水平;制定全市海外投资战略、规划、政策、法规;监督有关政策、法规的执行;统一协调解决海外投资工作的重大问题。二是海外投资企业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重点是制度管理、财务管理、人员管理和风险管理。
其他文献
摘要:为适应社会飞速发展步伐,我国师范大学院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师范大学生的培养模式由过去的单一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最终,实现我国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关键词:大学师范生;复合型人才;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9)04-098-001纵观目前我国大多数师范大学院校,对师范大学生的培养模式有了根本性的改革。逐渐由过去的单一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
在情报多元化与信息更新迅速的大数据时代,PPT是大学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款教学工具,针对PPT使用中因文本呈现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问题,在认知心理学与信息可视化理论的基础上,本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