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CT在诊断髋关节病变中的价值。 方法 对304例患者采用双侧髋关节对照常规位CT扫描,层厚5mm,间距5mm。 结果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76例,髋部骨折64例,髋关节骨质增生48例,髋关节炎性改变38例,转移瘤54例,强直性脊柱炎伴髋关节改变24例。 结论 CT分辨率高,利于病变早期诊断,在鉴别诊断、了解病情的发展和疗效观察方面有很大优越性。
【关键词】 髋关节;诊断;计算机断层扫描
髋关节病变较为常见,致病原因很多,过去依赖于X线平片诊断。随着CT机的普及,增加了检查手段,现将资料完整的304例髋关节CT片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中男212例,女92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2岁,平均32岁。其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76例,髋臼或股骨头、颈部骨折64例,髋关节骨质增生48例,髋关节炎性改变(包括结核)38例,转移瘤54例,强直性脊柱炎伴髋关节改变24例。临床主要症状为髋关节疼痛,跛行,活动受限。部分病例有外伤及流脓史,时间由1天~15年不等。
1.2 设备与方法 CT机为Elscint-2400。CT扫描技术为双侧对照常规位,扫描层厚5mm,间距5mm。
1.3 结果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76例,髋部骨折64例,髋关节骨质增生48例,髋关节炎性改变38例,转移瘤54例,强直性脊柱炎伴髋关节改变24例。
2 讨论
2.1 常见髋关节病变的CT诊断
2.1.1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轻者显示股骨头正常的星状征模糊,骨小梁增粗,部分融合,发展到股骨头囊性低密度及点状高密度,严重者出现骨皮质碎裂、股骨头变形、密度增高、髋关节脱位。
2.1.2 骨折 不仅清楚显示了髋臼及股骨头、颈部骨折线,同时显示了髋关节腔内的碎骨片及位置、数量。
2.1.3 增生性骨关节病 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骨质硬化变形,有骨刺骨桥形成,股骨头可见囊性变,直径约0.1~0.25cm。髋臼骨质硬化,关节腔内有游离体。
2.1.4 髋关节炎性病变 早期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囊积液,CT值显示呈水样密度。晚期关节面骨质破坏呈虫蚀状,关节间隙狭窄。结核可见局限性低密度及砂粒样死骨。化脓性关节炎显示骨性强直。
2.1.5 转移性骨肿瘤 分溶骨、成骨及混合三型。本组均为溶骨型转移,病变区呈不规则骨质破坏,范围大小不等,无硬化边,与正常组织无明显分界,成骨型可见多个圆形、类圆形高密度使骨质增厚。
2.1.6 强直性脊柱炎 在周围关节中髋关节受累最多。表现为关节腔内少量积液,随着病变的进展,滑膜肉芽组织增生,关节间隙均匀变窄,关节面模糊、中断和不规则,并见圆形穿凿状骨破坏,周围有硬化边,相邻骨质稀疏,加之脊柱改变,诊断较为容易。
从CT影像中不难看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主要改变是股骨头的囊状改变,皮质断裂、变形;骨折与脱位是根据创伤的范围而显示相应的改变;增生性骨关节病以髋臼增生硬化为主,虽有股骨头囊性变及关节腔内游离体但均较小;炎性病变则以软组织肿胀、关节囊积液、骨膜下脓肿及纤维骨性强直为特征、转移瘤却是大范围溶解破坏、强直性脊柱炎不仅累及髋关节,同时还有脊柱的改变。
2.2 鉴别诊断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2.2.1 消除病因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绝大多数是由于类固醇激素滥用和过量饮酒所致,此外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性红斑狼疮、硬皮病、肾移植等疾病有关 。其主要病理改变是:(1)血管内栓塞。(2)骨压力增高,血管受压。(3)创伤造成血管断裂 。在本组76例病例中有以上明确因素者32例。使临床及时控制激素类药物的摄入,消除病因,减轻症状,缓解病情。
2.2.2 提供治疗依据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CT表现分5期。Ⅰ期CT无改变,Ⅱ期股骨头可见囊性变或局灶性硬化,Ⅲ期出现软骨下透明区及骨折,Ⅳ期软骨下塌陷、股骨头变扁,Ⅴ期髋关节变窄 。对于不同的分期此病的治疗手段亦有所不同。是选择保守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股骨减压+胎儿骨植入或带旋髂深动脉髂骨伴转位术,还是股骨关节置换术,CT诊断均提供了可靠的治疗依据。同样,对髋关节炎性病变,能及时使用抗生素、抗痨药;转移性骨肿瘤,除寻找原发灶外为半骨盆置换及髋关节置换术前提供了解剖方位,切除范围;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也提供了帮助;特别是骨折脱位的类型及并发症的处理,CT片不仅显示了骨折线,同时准确将关节腔内碎片定位,对于枪弹伤显示出弹片的空间分布,为临床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2.3 CT扫描的优越性 髋关节是一种杵臼关节,复杂的关节杵臼是由三块骨骼在三叉软骨连接而成的。传统的X线摄影既麻烦又欠准确,需要移动患者才能得到多种投照位置,当患者髋关节有病变时,势必造成患者的痛苦。而CT分辨率高,又能显示骨骼关系,利于早期診断且在鉴别诊断上很有价值;不必移动患者就可得到三维图像 ,对了解病情发展和疗效观察有很大优越性。
【关键词】 髋关节;诊断;计算机断层扫描
髋关节病变较为常见,致病原因很多,过去依赖于X线平片诊断。随着CT机的普及,增加了检查手段,现将资料完整的304例髋关节CT片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中男212例,女92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2岁,平均32岁。其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76例,髋臼或股骨头、颈部骨折64例,髋关节骨质增生48例,髋关节炎性改变(包括结核)38例,转移瘤54例,强直性脊柱炎伴髋关节改变24例。临床主要症状为髋关节疼痛,跛行,活动受限。部分病例有外伤及流脓史,时间由1天~15年不等。
1.2 设备与方法 CT机为Elscint-2400。CT扫描技术为双侧对照常规位,扫描层厚5mm,间距5mm。
1.3 结果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76例,髋部骨折64例,髋关节骨质增生48例,髋关节炎性改变38例,转移瘤54例,强直性脊柱炎伴髋关节改变24例。
2 讨论
2.1 常见髋关节病变的CT诊断
2.1.1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轻者显示股骨头正常的星状征模糊,骨小梁增粗,部分融合,发展到股骨头囊性低密度及点状高密度,严重者出现骨皮质碎裂、股骨头变形、密度增高、髋关节脱位。
2.1.2 骨折 不仅清楚显示了髋臼及股骨头、颈部骨折线,同时显示了髋关节腔内的碎骨片及位置、数量。
2.1.3 增生性骨关节病 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骨质硬化变形,有骨刺骨桥形成,股骨头可见囊性变,直径约0.1~0.25cm。髋臼骨质硬化,关节腔内有游离体。
2.1.4 髋关节炎性病变 早期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囊积液,CT值显示呈水样密度。晚期关节面骨质破坏呈虫蚀状,关节间隙狭窄。结核可见局限性低密度及砂粒样死骨。化脓性关节炎显示骨性强直。
2.1.5 转移性骨肿瘤 分溶骨、成骨及混合三型。本组均为溶骨型转移,病变区呈不规则骨质破坏,范围大小不等,无硬化边,与正常组织无明显分界,成骨型可见多个圆形、类圆形高密度使骨质增厚。
2.1.6 强直性脊柱炎 在周围关节中髋关节受累最多。表现为关节腔内少量积液,随着病变的进展,滑膜肉芽组织增生,关节间隙均匀变窄,关节面模糊、中断和不规则,并见圆形穿凿状骨破坏,周围有硬化边,相邻骨质稀疏,加之脊柱改变,诊断较为容易。
从CT影像中不难看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主要改变是股骨头的囊状改变,皮质断裂、变形;骨折与脱位是根据创伤的范围而显示相应的改变;增生性骨关节病以髋臼增生硬化为主,虽有股骨头囊性变及关节腔内游离体但均较小;炎性病变则以软组织肿胀、关节囊积液、骨膜下脓肿及纤维骨性强直为特征、转移瘤却是大范围溶解破坏、强直性脊柱炎不仅累及髋关节,同时还有脊柱的改变。
2.2 鉴别诊断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2.2.1 消除病因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绝大多数是由于类固醇激素滥用和过量饮酒所致,此外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性红斑狼疮、硬皮病、肾移植等疾病有关 。其主要病理改变是:(1)血管内栓塞。(2)骨压力增高,血管受压。(3)创伤造成血管断裂 。在本组76例病例中有以上明确因素者32例。使临床及时控制激素类药物的摄入,消除病因,减轻症状,缓解病情。
2.2.2 提供治疗依据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CT表现分5期。Ⅰ期CT无改变,Ⅱ期股骨头可见囊性变或局灶性硬化,Ⅲ期出现软骨下透明区及骨折,Ⅳ期软骨下塌陷、股骨头变扁,Ⅴ期髋关节变窄 。对于不同的分期此病的治疗手段亦有所不同。是选择保守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股骨减压+胎儿骨植入或带旋髂深动脉髂骨伴转位术,还是股骨关节置换术,CT诊断均提供了可靠的治疗依据。同样,对髋关节炎性病变,能及时使用抗生素、抗痨药;转移性骨肿瘤,除寻找原发灶外为半骨盆置换及髋关节置换术前提供了解剖方位,切除范围;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也提供了帮助;特别是骨折脱位的类型及并发症的处理,CT片不仅显示了骨折线,同时准确将关节腔内碎片定位,对于枪弹伤显示出弹片的空间分布,为临床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2.3 CT扫描的优越性 髋关节是一种杵臼关节,复杂的关节杵臼是由三块骨骼在三叉软骨连接而成的。传统的X线摄影既麻烦又欠准确,需要移动患者才能得到多种投照位置,当患者髋关节有病变时,势必造成患者的痛苦。而CT分辨率高,又能显示骨骼关系,利于早期診断且在鉴别诊断上很有价值;不必移动患者就可得到三维图像 ,对了解病情发展和疗效观察有很大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