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朝中后期,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逐渐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同时西方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随着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传入,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也逐渐感受到了王朝的危机。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纷纷走出家门,投身科学考察事业,以期从中找到救世的良方。
徐霞客与李时珍:明代科考旅行的实践者
旅游、科学活动,本来是两个毫不相关的词,却在徐霞客身上得到完美的结合。使得徐霞客最终投身于科学游的原因是,他在阅读前人的地理书籍时,发现了诸多错误,所以他立志还原山川的真实面貌。
徐霞客的旅游生涯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万历三十五年到崇祯九年,这时期徐霞客主要游览了国内的一些圣地名山。无论是泛舟太湖,还是乘舟渡曹娥江,或是游黄山、九华山,徐霞客在这一时期都是以搜奇揽胜为主,辅之以考察山川地貌。
崇祯九年以后是徐霞客的第二个旅游阶段,这一时期徐霞客的西南之行十分艰苦,但这一时期徐霞客的旅行对中国古代的地理学做出了突出贡献。
徐霞客的西南之行从江苏江阴出发,途经很多地方,最后到达云南的重镇腾冲,金沙江以及澜沧江上都留下了徐霞客的足迹。
艰苦的旅途中危险时有发生,徐霞客在云南腾冲瑞滇考察时,为了获取准确的资料,他选择了攀登险峻的石房洞山,以致于在攀登结束后许久徐霞客仍心有余悸。他在旅途中还多次遇到了强盗,差点因此而丧命。
在历经一次次危险之后,徐霞客在地理学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世界上探究石灰岩地貌分布以及发育规律的第一人。
除了徐霞客以外,李时珍也是明代科考旅行中的佼佼者。很多人对李时珍的认识停留在他的《本草纲目》上,鲜为人知的是,李时珍还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旅行家,《本草纲目》一书的著成与他踏遍大江南北的旅行有着莫大的关系。
李时珍用了27年的时间,从湖北、安徽再到湖南,李时珍游历了伏牛山以及大别山等一系列名山,在其中对各种药物的名称以及效用进行深入研究。因李时珍不辞劳苦、勤勤恳恳的探索,一本190万字的医学著作《本草纲目》才能展现在后人面前。
科考旅行之盛,亦是经世致用学风之盛
明代的科考旅行是在经世致用思潮下产生的,正是在这种思潮下,明代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旅行这一形式达到获取科学知识的目的。
明代著名的农学家徐光启,在田间地头亲自了解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每遇一人便询问农业经验,然后用纸笔记录下来,这一切的经验都是他在日常的旅行考察中得来的。于是,一本共计60卷、50余万字的巨著《农政全书》便诞生了,而这从根本上说亦是受到经世致用学风的影响。
明代著名的水利专家潘季驯同样也受到经世致用学风的影响,在对黄河进行治理时,他深入黄河流域进行实地考察,并且频繁地向当地群众进行请教,由此得出了切实可行的治理黄河的方案,最终成为黄河治理的专家。
在医药学方面受经世致用思潮影响的,首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第一次,他在湖广各地进行游历旅行,找到了曼陀罗花,并且发现了曼陀罗花还具有麻醉的效用,这是李时珍第一次旅行的最大收获。第二次,在太医院做医官的李时珍深感自己脱离了对药物的实际了解,因而选择了辞官归乡,在归乡途中的游历中,李时珍收获了许多新的药物知识。第三次旅行历时比前两次更加漫长,当然在这段旅行经历中,李时珍也发现了许多新的药物,例如九仙子等。
经世致用思潮影响得最深刻的领域莫过于地理学,因为这本就是一门需要进行实地探索的科学。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王士性,著有《广游志》以及《广志绎》两本著作,在这两本著作中,王士性注重研究人文地理方面,并且在人与环境方面有着自己的独特认知。
《徐霞客游记》作者徐霞客,60万字的著作中记载着河流分流、钟乳石成因以及地热等现象。在经世致用的思潮下,明代的科考旅行愈发兴盛,在科考旅行兴盛的同时,又反过来使得人们对经世致用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明代的文人旅游出現了许多前代所没有的特点,不再将寄情山水作为旅游的唯一目的,通过旅游得出科学认知是明代所独有的旅游现象,并为后世留下诸多科学巨著。
(据“文史博览”公众号 空境勿语/文)
徐霞客与李时珍:明代科考旅行的实践者
旅游、科学活动,本来是两个毫不相关的词,却在徐霞客身上得到完美的结合。使得徐霞客最终投身于科学游的原因是,他在阅读前人的地理书籍时,发现了诸多错误,所以他立志还原山川的真实面貌。
徐霞客的旅游生涯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万历三十五年到崇祯九年,这时期徐霞客主要游览了国内的一些圣地名山。无论是泛舟太湖,还是乘舟渡曹娥江,或是游黄山、九华山,徐霞客在这一时期都是以搜奇揽胜为主,辅之以考察山川地貌。
崇祯九年以后是徐霞客的第二个旅游阶段,这一时期徐霞客的西南之行十分艰苦,但这一时期徐霞客的旅行对中国古代的地理学做出了突出贡献。
徐霞客的西南之行从江苏江阴出发,途经很多地方,最后到达云南的重镇腾冲,金沙江以及澜沧江上都留下了徐霞客的足迹。
艰苦的旅途中危险时有发生,徐霞客在云南腾冲瑞滇考察时,为了获取准确的资料,他选择了攀登险峻的石房洞山,以致于在攀登结束后许久徐霞客仍心有余悸。他在旅途中还多次遇到了强盗,差点因此而丧命。
在历经一次次危险之后,徐霞客在地理学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世界上探究石灰岩地貌分布以及发育规律的第一人。
除了徐霞客以外,李时珍也是明代科考旅行中的佼佼者。很多人对李时珍的认识停留在他的《本草纲目》上,鲜为人知的是,李时珍还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旅行家,《本草纲目》一书的著成与他踏遍大江南北的旅行有着莫大的关系。
李时珍用了27年的时间,从湖北、安徽再到湖南,李时珍游历了伏牛山以及大别山等一系列名山,在其中对各种药物的名称以及效用进行深入研究。因李时珍不辞劳苦、勤勤恳恳的探索,一本190万字的医学著作《本草纲目》才能展现在后人面前。
科考旅行之盛,亦是经世致用学风之盛
明代的科考旅行是在经世致用思潮下产生的,正是在这种思潮下,明代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旅行这一形式达到获取科学知识的目的。
明代著名的农学家徐光启,在田间地头亲自了解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每遇一人便询问农业经验,然后用纸笔记录下来,这一切的经验都是他在日常的旅行考察中得来的。于是,一本共计60卷、50余万字的巨著《农政全书》便诞生了,而这从根本上说亦是受到经世致用学风的影响。
明代著名的水利专家潘季驯同样也受到经世致用学风的影响,在对黄河进行治理时,他深入黄河流域进行实地考察,并且频繁地向当地群众进行请教,由此得出了切实可行的治理黄河的方案,最终成为黄河治理的专家。
在医药学方面受经世致用思潮影响的,首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第一次,他在湖广各地进行游历旅行,找到了曼陀罗花,并且发现了曼陀罗花还具有麻醉的效用,这是李时珍第一次旅行的最大收获。第二次,在太医院做医官的李时珍深感自己脱离了对药物的实际了解,因而选择了辞官归乡,在归乡途中的游历中,李时珍收获了许多新的药物知识。第三次旅行历时比前两次更加漫长,当然在这段旅行经历中,李时珍也发现了许多新的药物,例如九仙子等。
经世致用思潮影响得最深刻的领域莫过于地理学,因为这本就是一门需要进行实地探索的科学。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王士性,著有《广游志》以及《广志绎》两本著作,在这两本著作中,王士性注重研究人文地理方面,并且在人与环境方面有着自己的独特认知。
《徐霞客游记》作者徐霞客,60万字的著作中记载着河流分流、钟乳石成因以及地热等现象。在经世致用的思潮下,明代的科考旅行愈发兴盛,在科考旅行兴盛的同时,又反过来使得人们对经世致用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明代的文人旅游出現了许多前代所没有的特点,不再将寄情山水作为旅游的唯一目的,通过旅游得出科学认知是明代所独有的旅游现象,并为后世留下诸多科学巨著。
(据“文史博览”公众号 空境勿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