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400年,全球范围发生了68次以上较大规模的金融危机;过去100年,伴随着人类金融活动的不断深化。金融危机发生频次显著加快。回顾人类探索发展金融业的漫长历程,金融危机始终如影随形。如果说世界是一部金融史,那么毋庸置疑,它一定也是一部金融危机史。
金融危机云诡波谲,卷起惊涛骇浪,把正常时期掩藏在静水潜流中的矛盾逼出水面,在短期内集中展示出来,呈现出一种残酷的精彩。这恰恰给金融研究者提供了难得的标本和绝佳的切片,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经济金融运行的内在机理和规律,具有难以替代的重要价值。
张育军
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对中国经济与金融格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中国在应对危机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存在一定的隐患。从长期来看,中国应该充分借鉴国际经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把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确立为实现国家金融战略的重要手段。在这一过程中,应对如下问题倍加关注。
保持财政结构的适当平衡。中国财政失衡问题主要涉及财政的总量增长、收入结构与支出结构等结构性失衡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收入分配失衡、收入差距拉大和居民消费不足、整体经济内需不振等不良后果。财政结构调整和财政基础整固是未来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内容。要在稳定收支的基础上加强收入、支出与分配的结构改革,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加快推进收支基本平衡、结构合理的公共财政建设;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
建立市场机制管理流动性。目前当局通过信贷数量控制等手段来抑制国内的流动性膨胀,但长远来看,必须用更为有效的市场机制来替代管制。要完善金融体系建设,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有序拓宽多样化融资渠道,切实改善流动性环境。要切实加强市场透明度建设,强化新市场、新机制、新产品的信息披露和风险管理,切实防止“市场失灵”,减少信息不对称、外部性等缺陷。要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切实防止国际热钱的大进大出。要改变传统的流动性数量指标,综合考虑风险状况、货币环境、金融创新、风险监督、金融结构变化对流动性的影响。
改革金融监管模式,防范系统性风险。近年来,中国金融实践中也出现了大量跨行业、跨领域的交叉金融产品或跨市场金融活动,健全对混业经营活动的监管模式已迫在眉睫。从中国实际来看,采用以功能监管为基础的统一监管、中央银行与各金融监管机构监管职能相分离的模式是可行的。可以考虑扩大央行的监管权限,从制度上确立中央银行在中国金融稳定和宏观审慎管理中的地位和监管权。同时,要加强各金融监管机构的专业监管职能,逐步从机构性监管转向功能性监管,减少监管职能的冲突、交叉重叠和监管真空,同时使监管体制和监管法规更有连续性和一致性。
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满足多元化的投融资需求。中国资本市场体系尚不健全,难以有效满足多元化的投融资需求。要逐步完善包括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全国股份转让系统”以及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等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研究推动各类债券固定收益产品的创新;积极推进期货和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积极研究股票基金相关新品种,进一步培育机构投资者;鼓励更多的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发债和开展并购重组活动。
资本市场必须坚持服从和服务于实体经济需要。此次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教训是虚拟经济严重脱离了经济现实。在推进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过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平衡:既要认识到中国金融服务业尤其是直接融资仍然欠发达,跟不上实体经济需求的现实性,又要觉察到资本市场在融资、并购、交易活动中存在很多过度投机、利益冲突、欺诈等违法违规问题;既要增强在传统产业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又要在新兴产业领域争取市场空间,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发展,提升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借助资本市场,建立社会化的福利制度。美国经验表明,资本市场可以帮助一国更好地建立社会化的福利制度,并分享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中国的社会保障和养老体系建设严重不足,社保资金和企业年金等长期资金面临投资渠道狭窄和体制建设落后等挑战,保值增值压力巨大。需要大力发展专业机构投资者,科学合理地参与资本市场,实现资本市场与社会体系的良性互动,促进社保资金的保值增值。
发展市场信用体系,培育基于市场信用基础的各种市场中介力量。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当前,诚信缺失加剧了社会焦虑,增加了经济运行的成本,也侵蚀着政治稳定的基础。要加强诚信监管并增加约束手段,积极督促上市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和其他中介机构不断提升诚信水平,抓紧培育一批既具备专业素质又有诚信意识与职业操守的金融中介机构。同时,加强投资者教育工作,增强投资者的契约精神、风险意识,提高投资者的理性参与能力。
支持市场主体创新发展,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各国都非常重视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真正的新兴产业往往孕育于小微企业之中,但其发展的不确定性和轻资产的特点,决定其往往难以获得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而资本市场,包括股票、债券、风险投资、私募股权基金等,提供了一套融资方和投资方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可以成为推动创新型企业成长的基础平台。
发展资产管理行业,拓展民间资本投资渠道。随着金融机构业务的转型和百姓财富管理需求的日益迫切,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广阔。中国新修订的《基金法》允许各类符合条件的资金管理机构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鼓励各类机构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专业化发展道路,并开展组织创新、业务创新,鼓励根据养老金的资本性质设计投资品种和产品。要积极落实法律要求,同时从以下方面推进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夯实资产管理的市场基础;统一监管标准,防止监管套利;提升风险管控水平,确保有序发展;加大投资者保护力度,维护市场公平。
(摘选自本书部分内容,标题为编者所加)
读书
《金融危机与改革》
推荐指数:★★★★
作者:张育军
出版:中信出版社
张育军
现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助理。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学士,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经济学硕士,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
1988年起先后就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国务院证券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深圳证券监督管理办公室。2000年10月起任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2008年2月起任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
主要著作有《美国证券立法与管理》,《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制度分析》,《国家竞争中的资本市场战略》,《转轨时期中国证券市场改革与发展》,《转轨时期资本市场前沿问题思考》,《投资者保护法律制度研究》,《资本市场法制与制度建设》,《投资者保护法研究》,《中国资本市场和上交所发展的思考与探索》。
金融危机云诡波谲,卷起惊涛骇浪,把正常时期掩藏在静水潜流中的矛盾逼出水面,在短期内集中展示出来,呈现出一种残酷的精彩。这恰恰给金融研究者提供了难得的标本和绝佳的切片,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经济金融运行的内在机理和规律,具有难以替代的重要价值。
张育军
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对中国经济与金融格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中国在应对危机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存在一定的隐患。从长期来看,中国应该充分借鉴国际经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把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确立为实现国家金融战略的重要手段。在这一过程中,应对如下问题倍加关注。
保持财政结构的适当平衡。中国财政失衡问题主要涉及财政的总量增长、收入结构与支出结构等结构性失衡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收入分配失衡、收入差距拉大和居民消费不足、整体经济内需不振等不良后果。财政结构调整和财政基础整固是未来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内容。要在稳定收支的基础上加强收入、支出与分配的结构改革,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加快推进收支基本平衡、结构合理的公共财政建设;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
建立市场机制管理流动性。目前当局通过信贷数量控制等手段来抑制国内的流动性膨胀,但长远来看,必须用更为有效的市场机制来替代管制。要完善金融体系建设,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有序拓宽多样化融资渠道,切实改善流动性环境。要切实加强市场透明度建设,强化新市场、新机制、新产品的信息披露和风险管理,切实防止“市场失灵”,减少信息不对称、外部性等缺陷。要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切实防止国际热钱的大进大出。要改变传统的流动性数量指标,综合考虑风险状况、货币环境、金融创新、风险监督、金融结构变化对流动性的影响。
改革金融监管模式,防范系统性风险。近年来,中国金融实践中也出现了大量跨行业、跨领域的交叉金融产品或跨市场金融活动,健全对混业经营活动的监管模式已迫在眉睫。从中国实际来看,采用以功能监管为基础的统一监管、中央银行与各金融监管机构监管职能相分离的模式是可行的。可以考虑扩大央行的监管权限,从制度上确立中央银行在中国金融稳定和宏观审慎管理中的地位和监管权。同时,要加强各金融监管机构的专业监管职能,逐步从机构性监管转向功能性监管,减少监管职能的冲突、交叉重叠和监管真空,同时使监管体制和监管法规更有连续性和一致性。
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满足多元化的投融资需求。中国资本市场体系尚不健全,难以有效满足多元化的投融资需求。要逐步完善包括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全国股份转让系统”以及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等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研究推动各类债券固定收益产品的创新;积极推进期货和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积极研究股票基金相关新品种,进一步培育机构投资者;鼓励更多的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发债和开展并购重组活动。
资本市场必须坚持服从和服务于实体经济需要。此次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教训是虚拟经济严重脱离了经济现实。在推进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过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平衡:既要认识到中国金融服务业尤其是直接融资仍然欠发达,跟不上实体经济需求的现实性,又要觉察到资本市场在融资、并购、交易活动中存在很多过度投机、利益冲突、欺诈等违法违规问题;既要增强在传统产业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又要在新兴产业领域争取市场空间,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发展,提升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借助资本市场,建立社会化的福利制度。美国经验表明,资本市场可以帮助一国更好地建立社会化的福利制度,并分享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中国的社会保障和养老体系建设严重不足,社保资金和企业年金等长期资金面临投资渠道狭窄和体制建设落后等挑战,保值增值压力巨大。需要大力发展专业机构投资者,科学合理地参与资本市场,实现资本市场与社会体系的良性互动,促进社保资金的保值增值。
发展市场信用体系,培育基于市场信用基础的各种市场中介力量。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当前,诚信缺失加剧了社会焦虑,增加了经济运行的成本,也侵蚀着政治稳定的基础。要加强诚信监管并增加约束手段,积极督促上市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和其他中介机构不断提升诚信水平,抓紧培育一批既具备专业素质又有诚信意识与职业操守的金融中介机构。同时,加强投资者教育工作,增强投资者的契约精神、风险意识,提高投资者的理性参与能力。
支持市场主体创新发展,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各国都非常重视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真正的新兴产业往往孕育于小微企业之中,但其发展的不确定性和轻资产的特点,决定其往往难以获得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而资本市场,包括股票、债券、风险投资、私募股权基金等,提供了一套融资方和投资方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可以成为推动创新型企业成长的基础平台。
发展资产管理行业,拓展民间资本投资渠道。随着金融机构业务的转型和百姓财富管理需求的日益迫切,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广阔。中国新修订的《基金法》允许各类符合条件的资金管理机构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鼓励各类机构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专业化发展道路,并开展组织创新、业务创新,鼓励根据养老金的资本性质设计投资品种和产品。要积极落实法律要求,同时从以下方面推进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夯实资产管理的市场基础;统一监管标准,防止监管套利;提升风险管控水平,确保有序发展;加大投资者保护力度,维护市场公平。
(摘选自本书部分内容,标题为编者所加)
读书
《金融危机与改革》
推荐指数:★★★★
作者:张育军
出版:中信出版社
张育军
现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助理。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学士,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经济学硕士,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
1988年起先后就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国务院证券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深圳证券监督管理办公室。2000年10月起任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2008年2月起任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
主要著作有《美国证券立法与管理》,《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制度分析》,《国家竞争中的资本市场战略》,《转轨时期中国证券市场改革与发展》,《转轨时期资本市场前沿问题思考》,《投资者保护法律制度研究》,《资本市场法制与制度建设》,《投资者保护法研究》,《中国资本市场和上交所发展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