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搞清公有制的含义,与公有制相适应的实现形式,有利于我们理解公有制经济和我国的经济性质,澄清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进而放手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进而增强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坚强决心。
关键词 共产主义 公有制 实现形式 股份合作制 社团所有制
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核心是什么。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的原因就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无法克服。这就意味着与资本主义相对立而产生的社会主义必然是克服了这一矛盾的,即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公有制之间达到了和谐,也说明了社会主义国家本质上是一个公有制的国家,只有这样的国家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
一、马克思关于公有制的文本解读
马克思曾说过这样的一段话:“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资本家对这种劳动的异己的所有制,只有通过他的所有制改造为非孤立的单个人的所有制,也就是改造为联合起来的社会个人的所有制,才可能被消灭。”在马克思看来,社会主义社会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社会,根本原因就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发展生产力,就必须用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那就是要重新建立劳动者个人所有制。也就是说,马克思所说的公有制,就是那种“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共同占有的基础上”的劳动者“个人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就可以理解为生产资料归劳动者个人所有,但又由劳动群众共同占有和支配的一种所有制形式。这样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科学含义:
第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所有者是劳动者个体本身,而不是劳动者的集合体。每个社会成员都拥有一份明确属于自己的财产份额(可以在价值形态上分割为归每个人所有的财产)。
第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财产虽然归个人所有,但不能由个人单独占有和支配,而必须归社会成员的集合体占有和支配。因为在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的条件下,使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发生了分离。作为生产资料所有者的个人,只有与他人联合起来,即以联合劳动者的身份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第三,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资料归劳动者所有,而不是资本家所有。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质是消除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分离状态,而实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也就是要在生产关系上使劳动群众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
从这样的思路去理解公有制,我们的思路就能够豁然开朗。对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和迷惑也就容易解决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改革并不是去社会主义,而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理性回归,是回归到真正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如果用狭隘的观点去理解公有制,就会陷入一种死胡同,关于国有企业的改革也会陷入一种两难的尴尬境地。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解读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指的是公有制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它所反映的是公有制资产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之间的相互关系。公有制和公有制实现形式之间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并通过形式得以反映。一定的公有制与一定的实现形式相联系,但公有制并不是只有一种固定的实现形式。根据这样的公有制含义和二者的关系,去认识和理清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就有了新的理解和思路。
首先,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千差万别,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生产资料归多个人分别所有和共同占有。股份合作制,社团所有制甚至股份所有制都可以认为具备这一本质内涵,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其次,在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中,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可以集中,也可以分开,视实际情况而定。如股份合作制中的生产资料可以由出资人自己占有、使用、收益,集中使用各种权利,也可以出租给别人占有经营,使所有权和占有权等分离。具体怎么操作,应该根据当事人的情况和经营等各方面的情况而定。
总之,社会主义公有制不仅可以而且应该有多种实现形式。认清公有制的含义,继续探索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我国经济改革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找到的公有制的若干实现形式有利于增强公有制的活力,也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在生产资料公共占有基础上重新建立劳动者个人所有制的观点。弄清公有制的含义与公有制实现形式,有利于我们澄清是非,理论界所谓的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性等问题也可以得到正确的解答。在实践中,有利于大力推动所有制和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否则,如果陷于对传统型公有制的机械、僵化的理解,拘泥于形而上的争论和束缚,我们的改革就会走进死胡同而举步为艰,国企的脱困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1,832.
(作者单位: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科学部)
关键词 共产主义 公有制 实现形式 股份合作制 社团所有制
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核心是什么。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的原因就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无法克服。这就意味着与资本主义相对立而产生的社会主义必然是克服了这一矛盾的,即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公有制之间达到了和谐,也说明了社会主义国家本质上是一个公有制的国家,只有这样的国家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
一、马克思关于公有制的文本解读
马克思曾说过这样的一段话:“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资本家对这种劳动的异己的所有制,只有通过他的所有制改造为非孤立的单个人的所有制,也就是改造为联合起来的社会个人的所有制,才可能被消灭。”在马克思看来,社会主义社会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社会,根本原因就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发展生产力,就必须用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那就是要重新建立劳动者个人所有制。也就是说,马克思所说的公有制,就是那种“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共同占有的基础上”的劳动者“个人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就可以理解为生产资料归劳动者个人所有,但又由劳动群众共同占有和支配的一种所有制形式。这样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科学含义:
第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所有者是劳动者个体本身,而不是劳动者的集合体。每个社会成员都拥有一份明确属于自己的财产份额(可以在价值形态上分割为归每个人所有的财产)。
第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财产虽然归个人所有,但不能由个人单独占有和支配,而必须归社会成员的集合体占有和支配。因为在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的条件下,使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发生了分离。作为生产资料所有者的个人,只有与他人联合起来,即以联合劳动者的身份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第三,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资料归劳动者所有,而不是资本家所有。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质是消除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分离状态,而实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也就是要在生产关系上使劳动群众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
从这样的思路去理解公有制,我们的思路就能够豁然开朗。对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和迷惑也就容易解决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改革并不是去社会主义,而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理性回归,是回归到真正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如果用狭隘的观点去理解公有制,就会陷入一种死胡同,关于国有企业的改革也会陷入一种两难的尴尬境地。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解读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指的是公有制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它所反映的是公有制资产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之间的相互关系。公有制和公有制实现形式之间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并通过形式得以反映。一定的公有制与一定的实现形式相联系,但公有制并不是只有一种固定的实现形式。根据这样的公有制含义和二者的关系,去认识和理清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就有了新的理解和思路。
首先,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千差万别,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生产资料归多个人分别所有和共同占有。股份合作制,社团所有制甚至股份所有制都可以认为具备这一本质内涵,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其次,在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中,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可以集中,也可以分开,视实际情况而定。如股份合作制中的生产资料可以由出资人自己占有、使用、收益,集中使用各种权利,也可以出租给别人占有经营,使所有权和占有权等分离。具体怎么操作,应该根据当事人的情况和经营等各方面的情况而定。
总之,社会主义公有制不仅可以而且应该有多种实现形式。认清公有制的含义,继续探索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我国经济改革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找到的公有制的若干实现形式有利于增强公有制的活力,也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在生产资料公共占有基础上重新建立劳动者个人所有制的观点。弄清公有制的含义与公有制实现形式,有利于我们澄清是非,理论界所谓的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性等问题也可以得到正确的解答。在实践中,有利于大力推动所有制和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否则,如果陷于对传统型公有制的机械、僵化的理解,拘泥于形而上的争论和束缚,我们的改革就会走进死胡同而举步为艰,国企的脱困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1,832.
(作者单位: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科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