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岗位技能+证书制”模式是在会计电算化专业发展中探索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此模式把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以会计专业岗位技能(手工和电算化)的培养和会计职业资格考证为目标,使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内容与职业工作岗位相统一。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专业 实践 教学改革
0 引言
通过对现阶段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学生就业岗位的调查,积极探索“岗位技能+证书制”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在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中应用此模式不仅可以达到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强化职业岗位技能训练的目的,同时还是参加会计职业资格证考试的直通车,起到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拓展能力的作用。
1 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1.1 手工会计实践内容不全面
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所涉及的经济业务范围较小,与实际经济业务相比较抽象,没有具体的岗位技能操作内容,不利于学生熟练掌握具体岗位的业务内容,使得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时还需要一定实习和学习过程。
1.2 实践过程不够真实
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实践教学所引用的资料大多是抽象假设的或教材式的,学生对真实凭证的填制较为陌生。同时,企业的大小和类型都影响着经济业务的处理,缺乏一种真实的岗位工作环境,学生不能将学习的知识与职业岗位挂钩。
1.3 无专门职业岗位技能性训练
现代中小型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希望新招聘的会计岗位人员立即进入工作角色。但是在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往往没有具体的会计岗位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出纳岗位要具备哪些基本技能等,使得学生毕业后并不能立即走向岗位、胜任工作。
2 “岗位技能+证书制”模式的探索
“岗位技能+证书制”模式的特色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岗位技能”:在相关专业课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打破原有教学模式,不拘泥于教材限制设计出工作中具体的会计职业岗位,如有出纳岗位、采购岗位、生产成本核算岗位、销售岗位、费用和利润核算等会计技能岗位,根据这些岗位的职业特点制定出每一个岗位的培养的目标、要求、标准及具体操作步骤和贴近工作岗位的实训资料进行技能实践教学。二是“证书制”:指的是学生通过理论和具体职业岗位的学习后可以直接参加会计从业、专业技术资格证考试,即教学与考试直通。
“岗位技能+证书制”模式的建立把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技能教学分为二个阶段,其中第一个阶段是与理论教学同步的居于工作环境任务式手工模拟实践和居于会计岗位电算化式的模拟实践。第二个阶段为综合性的项目式的会计模拟实践。
2.1 第一阶段:居于工作环境任务式手工模拟实践和岗位会计电算化式的模拟实践
原来大部分会计电算化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分离的,而在“岗位技能+证书制”模式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交叉的。对于总论、复式记账原理理论部分采用引导启发接合会计从业资格考证要求的教学方式,但对于凭证、账簿的内容则可结合实际岗位技能操作边学习理论边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即边学习边进行任务式岗位模拟实践。现以出纳岗位岗位为例来说明:
2.1.1 设计出纳岗位实训要求,提供给学生各种真实的收付款原始凭证,边讲解理论边观察实物,使学生加深对原始凭证的感性认识,每一种凭证皆列举一个经济业务案例,当堂令学生动手填制并传递,完成该业务的原始凭证的任务式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快速掌握原始凭证手工填制的基本技能。在手工填制的基础上,让学生再在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对收付款业务凭证采用计算机进行原始凭证填制操作,使学生会手工能电算化操作。
2.1.2 根據设计的出纳岗位实训要求,在讲解账簿理论的同时提供给学生实际的专用日记账账页,让学生边观察实际账页边学习账簿的种类和填制要求,并当堂要求根据学生自己填制的收付款原始凭证练习登记日记账。在手工填制的基础上,让学生再在会计电算实验室对收付款业务凭证采用计算机进行登记日记账操作,加深学生对账簿的感性认识,并实现理论向实践的升华。
2.1.3 根据设计的出纳岗位实训要求,利用课余时间开设了点钞技能训练讲座。每年至少要开展一次点钞技能大赛,给学生一个学习和展示的平台。
通过出纳岗位的实践教学,学生理解并熟悉出纳工作相关内容、岗位职责等,使学生身临其境,对所练习岗位技能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学生均表现出极高的兴趣,收效较好。
2.2 第二阶段:综合性的项目式的会计模拟实践
通过第一阶段的训练,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核算方法并具备了一定的会计岗位专业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安排5周左右的时间,集中进行手工会计和电算化的综合项目式实践教学。
2.2.1 准备完整的实践资料
“岗位技能证+证书制”模式对实践内容的要求较高,实践内容必须能给学生提供真实的经济业务、创造一种仿真的经济环境。实践内容不能只是经济业务实例的简单堆砌,它有一些基本的要求:首先要照顾到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水平,将基础理论融会贯穿在实际的业务中;其次,实践所涉及的经济业务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能得到全面系统的训练;第三,要结合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证对实践技能的要求选取实践内容;最后,经济业务应是具体某个企业实际发生的业务,完全真实。
2.2.2 综合性的项目的设定
通过大约5周的集中实训,提供给学生一个小企业真实的会计核算材料(各种形式的凭证、账簿和报表等),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一个月的会计核算的所有操作。此阶段采取个人独立完成的方式,旨在使每位学生能够清楚了解《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的基本内容,熟悉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真正的能胜任会计核算的相关工作。
3 构建“岗位技能证书制”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3.1 岗位技能教学环节应以充足的课时作为保障
“岗位技能+证书制”模式把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分成了多个岗位,在这种模式下,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不再是分离的,而是相辅相成、齐头并进的。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以充足的课时为前提。通过实践摸索,岗位职业技能教学一般应设置在240课时左右比较合适,第一阶段分三个学期,每学期一周;综合项目实践教学应设置在五周左右的时间较为合适。
3.2 实践教学环节中要具备相应的硬件基础
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实践教学离不开硬件的保障。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室和多功能一体化实践机房是“岗位技能+证书制”模式实施的硬件条件。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室需要配置一些具有会计职业氛围的办公桌椅、布局、供学生手工记账练习使用的耗材;功能一体化机房需要一定配置的计算机及软件,可上网,供会计电算化模拟练习使用。
3.3 指导教师应具备丰富的多会计岗位的实践经验
在“岗位技能+证书制”模式下对教师的职业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一定要具备的企业工作岗位实践经验。吸收更多更新的业务新岗位知识,不断提升业务素质,为职业实践教学提供丰富的知识保障。
随着我国经济多元的发展,各企事业对会计人员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岗位技能+证书制”实践教学模式不仅内容全面、岗位技能训练全面,而且具有职业岗位的针对性,运用此模式不但能加快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零距离会计工作岗位的会计人才。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专业 实践 教学改革
0 引言
通过对现阶段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学生就业岗位的调查,积极探索“岗位技能+证书制”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在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中应用此模式不仅可以达到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强化职业岗位技能训练的目的,同时还是参加会计职业资格证考试的直通车,起到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拓展能力的作用。
1 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1.1 手工会计实践内容不全面
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所涉及的经济业务范围较小,与实际经济业务相比较抽象,没有具体的岗位技能操作内容,不利于学生熟练掌握具体岗位的业务内容,使得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时还需要一定实习和学习过程。
1.2 实践过程不够真实
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实践教学所引用的资料大多是抽象假设的或教材式的,学生对真实凭证的填制较为陌生。同时,企业的大小和类型都影响着经济业务的处理,缺乏一种真实的岗位工作环境,学生不能将学习的知识与职业岗位挂钩。
1.3 无专门职业岗位技能性训练
现代中小型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希望新招聘的会计岗位人员立即进入工作角色。但是在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往往没有具体的会计岗位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出纳岗位要具备哪些基本技能等,使得学生毕业后并不能立即走向岗位、胜任工作。
2 “岗位技能+证书制”模式的探索
“岗位技能+证书制”模式的特色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岗位技能”:在相关专业课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打破原有教学模式,不拘泥于教材限制设计出工作中具体的会计职业岗位,如有出纳岗位、采购岗位、生产成本核算岗位、销售岗位、费用和利润核算等会计技能岗位,根据这些岗位的职业特点制定出每一个岗位的培养的目标、要求、标准及具体操作步骤和贴近工作岗位的实训资料进行技能实践教学。二是“证书制”:指的是学生通过理论和具体职业岗位的学习后可以直接参加会计从业、专业技术资格证考试,即教学与考试直通。
“岗位技能+证书制”模式的建立把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技能教学分为二个阶段,其中第一个阶段是与理论教学同步的居于工作环境任务式手工模拟实践和居于会计岗位电算化式的模拟实践。第二个阶段为综合性的项目式的会计模拟实践。
2.1 第一阶段:居于工作环境任务式手工模拟实践和岗位会计电算化式的模拟实践
原来大部分会计电算化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分离的,而在“岗位技能+证书制”模式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交叉的。对于总论、复式记账原理理论部分采用引导启发接合会计从业资格考证要求的教学方式,但对于凭证、账簿的内容则可结合实际岗位技能操作边学习理论边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即边学习边进行任务式岗位模拟实践。现以出纳岗位岗位为例来说明:
2.1.1 设计出纳岗位实训要求,提供给学生各种真实的收付款原始凭证,边讲解理论边观察实物,使学生加深对原始凭证的感性认识,每一种凭证皆列举一个经济业务案例,当堂令学生动手填制并传递,完成该业务的原始凭证的任务式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快速掌握原始凭证手工填制的基本技能。在手工填制的基础上,让学生再在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对收付款业务凭证采用计算机进行原始凭证填制操作,使学生会手工能电算化操作。
2.1.2 根據设计的出纳岗位实训要求,在讲解账簿理论的同时提供给学生实际的专用日记账账页,让学生边观察实际账页边学习账簿的种类和填制要求,并当堂要求根据学生自己填制的收付款原始凭证练习登记日记账。在手工填制的基础上,让学生再在会计电算实验室对收付款业务凭证采用计算机进行登记日记账操作,加深学生对账簿的感性认识,并实现理论向实践的升华。
2.1.3 根据设计的出纳岗位实训要求,利用课余时间开设了点钞技能训练讲座。每年至少要开展一次点钞技能大赛,给学生一个学习和展示的平台。
通过出纳岗位的实践教学,学生理解并熟悉出纳工作相关内容、岗位职责等,使学生身临其境,对所练习岗位技能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学生均表现出极高的兴趣,收效较好。
2.2 第二阶段:综合性的项目式的会计模拟实践
通过第一阶段的训练,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核算方法并具备了一定的会计岗位专业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安排5周左右的时间,集中进行手工会计和电算化的综合项目式实践教学。
2.2.1 准备完整的实践资料
“岗位技能证+证书制”模式对实践内容的要求较高,实践内容必须能给学生提供真实的经济业务、创造一种仿真的经济环境。实践内容不能只是经济业务实例的简单堆砌,它有一些基本的要求:首先要照顾到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水平,将基础理论融会贯穿在实际的业务中;其次,实践所涉及的经济业务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能得到全面系统的训练;第三,要结合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证对实践技能的要求选取实践内容;最后,经济业务应是具体某个企业实际发生的业务,完全真实。
2.2.2 综合性的项目的设定
通过大约5周的集中实训,提供给学生一个小企业真实的会计核算材料(各种形式的凭证、账簿和报表等),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一个月的会计核算的所有操作。此阶段采取个人独立完成的方式,旨在使每位学生能够清楚了解《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的基本内容,熟悉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真正的能胜任会计核算的相关工作。
3 构建“岗位技能证书制”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3.1 岗位技能教学环节应以充足的课时作为保障
“岗位技能+证书制”模式把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分成了多个岗位,在这种模式下,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不再是分离的,而是相辅相成、齐头并进的。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以充足的课时为前提。通过实践摸索,岗位职业技能教学一般应设置在240课时左右比较合适,第一阶段分三个学期,每学期一周;综合项目实践教学应设置在五周左右的时间较为合适。
3.2 实践教学环节中要具备相应的硬件基础
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实践教学离不开硬件的保障。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室和多功能一体化实践机房是“岗位技能+证书制”模式实施的硬件条件。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室需要配置一些具有会计职业氛围的办公桌椅、布局、供学生手工记账练习使用的耗材;功能一体化机房需要一定配置的计算机及软件,可上网,供会计电算化模拟练习使用。
3.3 指导教师应具备丰富的多会计岗位的实践经验
在“岗位技能+证书制”模式下对教师的职业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一定要具备的企业工作岗位实践经验。吸收更多更新的业务新岗位知识,不断提升业务素质,为职业实践教学提供丰富的知识保障。
随着我国经济多元的发展,各企事业对会计人员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岗位技能+证书制”实践教学模式不仅内容全面、岗位技能训练全面,而且具有职业岗位的针对性,运用此模式不但能加快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零距离会计工作岗位的会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