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里的元宵节

来源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ine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元宵节。这个始于汉代,盛行于唐宋的节日,一直沿袭至今。历代有不少诗人为之妙笔传情。在大地回春之时,于诗词中感受元宵节的魅力,别有一番情致。
  展灯、观灯是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汉朝张灯一夜,唐朝增至三夜,从十四到十六,满城灯火通明,热闹非凡。元宵诗中自然不乏对这一活动的吟咏。苏味道在《正月十五夜》一诗中写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诗中描写了长安城元宵之夜明灯错落、人潮涌动,深更时分人们仍不愿离去的情景。而郭利贞在《上元》诗中则这样描绘观灯的情景:“九陌连灯影,千门度月华。倾城出宝骑,匝路转香车。”你看,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家家门外月华如昼,男女老少街上观灯,车水马龙好不热闹。描写灯节盛况的诗词还有很多,如宋代朱淑真《元夜》所写的“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声闹春风”,还有“已见炬如千树列,更看灯似百花开”“千家春不夜,万里月连宵”“明月千门雪,银灯万树花”“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等,写的都是元宵之夜展灯、观灯的欢乐情景和美好祝愿。
  除了看花燈,吃元宵是元宵节里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不少文人墨客连元宵的味道以及煮吃制作的过程都有精描细绘。清代符曾的《上元竹枝词》不但道出当时的元宵是何种馅、什么米,甚至连谁家的粉好等都写得清清楚楚:“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姜白石的《诗曰》词与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不同的是他所描绘的是南方元宵节的场景:“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实在是真切生动,活灵活现,妙不可言。
  值得一提的是,元宵节还是一个十分浪漫的节日。古代,由于封建礼教森严,平日里男女不许谋面。因此,情思萌动的少男少女们好不容易盼来个可以自由活动的机会。少女们急切切更衣梳妆,借着观灯会情郎,成为当时独特而又普遍的现象。文人墨客对此情此景同样多有绘声绘色的描写,如宋代欧阳修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诗人虽然在上阕点明了“去年元夜时”,痴情的男子在“人约黄昏后”感到的甜蜜;但在下阕便写出了“今年元夜时”,因“不见去年人”的哀伤,以至于“泪满春衫袖”,读来不免让人心生怅惘。而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更是把此情此景描述得淋漓尽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同样是元宵佳节,不同的心境却折射出不同的情感。红红火火的元宵节,是中华大地土生土长的一个文化因子,它和一副副喜气洋洋的春联,一声声响彻年头年尾的爆竹,一篇篇文辞优美的诗词歌赋,构成了饶有雅趣的特色中国年。
  【赏析】
  作者从展灯、观灯、吃元宵、浪漫相会这几个方面介绍了古代元宵节的习俗,加以多首古诗词作为佐证,让我们感受到了元宵节的热闹非凡以及独特的魅力。
其他文献
素材导读  王继才(1960年—2018年),男,200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全国“时代楷模”,江苏省“海防模范民兵哨所”、江苏省灌云县开山岛民兵哨所原所长。  1986年,王继才、王仕花夫妇作为预备役民兵,受命守卫开山岛。1993年开山岛民兵哨所被国防部嘉奖为“以劳养武”先进单位,并获江苏省军区一类民兵哨所的美誉。2018年7月27日,王继才因病医治无效不幸在灌云去世,终年59岁。  素材呈
期刊
佳片有约  《海蒂》是瑞士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约翰娜·斯比丽创作于19世纪末的文学巨作,作品问世一百多年来多次被搬上银幕,是儿童文学史上的经典。《海蒂和爷爷》是由阿兰·葛斯彭纳执导,阿努克·斯特芬、伊莎贝尔·奥特曼、安娜·申斯等主演的德国剧情电影。  该片于2015年12月10日在德国上映,于2016年获得了第66届德国电影奖“杰出儿童或青少年电影”奖项。  作为儿童题材类影片,它纯粹提供真善美,影片
期刊
古诗词中的乐器,或弹奏欢乐,或拉出愁怀,或吹响愤懑,或敲击悲壮,都与“情”字相关。乐器为诗人而存在,诗人因乐器而动情。  一、夜磬敲击失意情  请听李商隐的《北青萝》:“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诗人披着夕阳的余晖,到茅屋中去探访孤僧,只见落叶遍地,寒云缭绕,山径重重。没有找到要访的人,诗人悠闲地倚杖而立,听着黄昏中独自响起的
期刊
名作概览  敬一丹60岁从央视退休,写下回忆性文字,回顾自己在央视《焦点访谈》《感动中国》《一丹话题》等节目的工作历程,这个历程也是见证中国百姓共同关心的重大事件的历程。本书还包括敬一丹在全国各地采访时刻骨铭心的经历,生动叙述了遇到各层面百姓、央视共事的工作伙伴等经历,故事真实生动,思考和感受刻骨铭心。  作者简介  敬一丹,1955年生于哈尔滨。曾任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節目主持人,曾任黑龙江清
期刊
山东省济南市70岁的单孟渤是济南蛋雕、刻瓷的“双料”传承人。对雕刻的热爱,改变了他的后半生。年已古稀,他仍没过上清闲的养老生活,而是料理着自己的一间工作室,传承非遗。  用他的话说:“从来没像现在这么忙过,也从没像现在这么充实过。”  “半路出家”,兴趣酿就的非遗人  在单孟渤看来,他能成为民间艺术家,起初全倚仗“兴趣”二字。单孟渤人到中年,才开始接触并痴迷刻瓷和蛋雕两项艺术,是典型的“半路出家”
期刊
读敬一丹的《我遇到你》这本书,心里仿佛有一条清澈的小河静静地流向远方,而那远方,就是作者笔下所描绘的精彩世界。全书共分为“精彩的励志传奇、坎坷的求学经历、中年再造的央视奋斗、全民关注的新闻热点、央视节目的反思反省、感人肺腑的记者良知、新闻理想职业道德、百姓故事社会热点、尽在《我遇到你》”九个部分。书中,敬一丹首次袒露心路历程,全面回顾了自己堪称精彩的励志传奇:13岁当家、28岁读研究生、33岁进央
期刊
长子鼓书是山西省长子县土生土長的地方说唱艺术,也是上党地区的主要曲种,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其主要特点就是方言演唱、乐队伴奏。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它板式多样、唱腔丰富,既可以说大书,也可以唱小段,既可以表现各类人物形象,也可以描述各种生活场景,独特的艺术魅力俘获了一大批观众的心。
期刊
导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文化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护神,他们肩挑重任,只为那一份热爱与坚守。本期《人生百态》的两位主人公便是这样的传承人,他们在用自己的热爱与坚守,守护并传承着那一项技艺。  人物名片一  单孟渤,男,1949年生于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刻瓷艺术研究会副主任,山东省民间手工艺
期刊
列子向壶丘子询问如何才能持身自保。  壶丘子说:“你如果知道如何保持身后,就可以和你谈论如何保持己身。”  列子问:“什么叫保持身后呢?”  壶丘子说:“回头看一看你的影子,就知道了。”  列子回头一看:身体形状不直,影子便是歪的;身体形状直,影子就端正。  壶丘子对列子说:“影子是歪还是直,要依身体的形状而定,并不在影子本身。因此察影之正斜,便可知身之倒顺。”  列子一时竟然没能明白过来。  这
期刊
宋代时候的杭州西湖,烟柳画桥,曲廊水影,是游人流连观赏的好地方。此时,苏轼恰好就在杭州做官,公事之余,他常常泛舟西湖,陶醉于这烟雨空蒙之中。  当时杭州有个有名的歌妓,名叫琴操,不仅姿色出众,而且能歌善舞,同时极通音律,颇善填词。一日,有一官府的副官在西湖闲唱秦观的《满庭芳》,只听他唱道: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斜阳。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
期刊